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实现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我们一线教师必须运用好教材这个“载体”,认真了解和领会教材编写的精神和意图,进而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授课。不过,教材内容并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选择,我们的高中生物课堂必须要不拘一格,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和灵活运用,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再加工。那么,我们究竟如何灵活、创造性的使用高中生物教材呢?
一、科学处理,灵活运用
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设计主要是针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的,有些教材内容难免过于俗套,此时我们的教师就需要科学的进行处理。例如,在教授《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的时候,假如教师仅仅依附教材中所体现的思想进行基因工程的操作原理和步骤的教学,那势必给学生的有效理解和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促使学习效果“低效化”。为了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笔者对教材中的教学思路做了如下改正。
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出主题。师问:同学们根据之前所掌握的知识可以了解到,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只有相同物种之间才可以进行育种,而这种育种方法势必会造成物种的停滞不前,难以实现物种的突破。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以下,你们认为有哪种方法可以实现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实现物种性状的改变呢?(生讨论),学生们经过讨论做出了很多的猜想,而最终得出的正确结论就是进行“植物嫁接”。
第二步,深入讨论,激发思维。师再问:实现嫁接之后,如果我们要求只要某个植物性状的其中一个优点而不是全部,那又怎么办呢?生答:我们可以采用转基因的方法来实现这一要求。课堂讨论到此,基本已经实现了我的导入目标: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当初科学家为什么要发明基因工程技术。接下来,是教学的深入部分。我要求学生设想一下科学家们是究竟如何实现“基因嫁接”技术的,同学们也想出了很多方法,但是大多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我对他们的答案做了一一的否定。师:同学们想知道答案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这节课:《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我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所列出的基因工程操作基本步骤示意图,这时的学生记忆效果会更好。这样的处理,最终达到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角色扮演,灵活运用
概念和原理是高中生物教材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大多数生物概念和原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授起来会显得十分枯燥,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而角色扮演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办法,它可以很好地把抽象的原理和概念变的更加具体化,让知识变“活”!譬如,在教学《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的时候,学生对氨基酸结构特点很难把握和理解,给课堂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此时,笔者灵机一动,请一位同学走上讲台:
师:请你展开双臂,面向全班同学。(全班同学十分惊讶,老师这究竟是要做什么呢?)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生:不知道!
师:那么,你们再想想,这个姿势是不是与氨基酸的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妙呢?(全班学生恍然大悟)
师:是啊,其实我们就可以把自己的身体看成是一个氨基酸分子:“躯干”可以被视为心碳;“头”可以看成是R基;“脚”可以认为是氢;而手臂则可看作为氨基与接基。
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更形象地掌握和学习氨基酸的分子结构,学生显得都很兴奋和富有激情。当学生感到学习内容有意思的时候,就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课堂延伸,灵活运用
基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如果我们的高中生物教师仅仅局限于教材知识的传授,那么势必影响到学生对生物知识的需求。所以,我们教师在注重教材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网络、报纸等渠道让学生更多的获取生物学最新知识,不断丰富生物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细胞有丝分裂》一课的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味的依据教材进行简单的板书和挂图教学,根本无法将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同学们面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了一段人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多媒体图像,并配以美妙的音乐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最终让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有了一个更加形象的体会过程,掌握了学习内容,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得到统一和发展。
四、贴近实际,灵活运用
贴近实际,其实质就是让我们的高中生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进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讲解《伴性遗传》的时候,笔者先对“外耳廓多毛症”进行讲述,其原因就是“外耳廓多毛症”可以真正地体现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它的发病特点是传男不传女,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此病的病因主要位于Y染色体上。最后,再讲色盲,其致病原因主要位于X染色体上,这样安排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简单到复杂。
再如,高中生物教材中安排的《植物的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实验,在具体设计该实验时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检查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新课程改革把我们的教材定位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要认真地研究生物教材并不拘泥于教材,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山西省武乡县职业中学)
一、科学处理,灵活运用
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设计主要是针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的,有些教材内容难免过于俗套,此时我们的教师就需要科学的进行处理。例如,在教授《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的时候,假如教师仅仅依附教材中所体现的思想进行基因工程的操作原理和步骤的教学,那势必给学生的有效理解和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促使学习效果“低效化”。为了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笔者对教材中的教学思路做了如下改正。
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出主题。师问:同学们根据之前所掌握的知识可以了解到,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只有相同物种之间才可以进行育种,而这种育种方法势必会造成物种的停滞不前,难以实现物种的突破。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以下,你们认为有哪种方法可以实现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实现物种性状的改变呢?(生讨论),学生们经过讨论做出了很多的猜想,而最终得出的正确结论就是进行“植物嫁接”。
第二步,深入讨论,激发思维。师再问:实现嫁接之后,如果我们要求只要某个植物性状的其中一个优点而不是全部,那又怎么办呢?生答:我们可以采用转基因的方法来实现这一要求。课堂讨论到此,基本已经实现了我的导入目标: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当初科学家为什么要发明基因工程技术。接下来,是教学的深入部分。我要求学生设想一下科学家们是究竟如何实现“基因嫁接”技术的,同学们也想出了很多方法,但是大多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我对他们的答案做了一一的否定。师:同学们想知道答案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这节课:《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我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所列出的基因工程操作基本步骤示意图,这时的学生记忆效果会更好。这样的处理,最终达到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角色扮演,灵活运用
概念和原理是高中生物教材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大多数生物概念和原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授起来会显得十分枯燥,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而角色扮演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办法,它可以很好地把抽象的原理和概念变的更加具体化,让知识变“活”!譬如,在教学《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的时候,学生对氨基酸结构特点很难把握和理解,给课堂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此时,笔者灵机一动,请一位同学走上讲台:
师:请你展开双臂,面向全班同学。(全班同学十分惊讶,老师这究竟是要做什么呢?)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生:不知道!
师:那么,你们再想想,这个姿势是不是与氨基酸的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妙呢?(全班学生恍然大悟)
师:是啊,其实我们就可以把自己的身体看成是一个氨基酸分子:“躯干”可以被视为心碳;“头”可以看成是R基;“脚”可以认为是氢;而手臂则可看作为氨基与接基。
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更形象地掌握和学习氨基酸的分子结构,学生显得都很兴奋和富有激情。当学生感到学习内容有意思的时候,就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课堂延伸,灵活运用
基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如果我们的高中生物教师仅仅局限于教材知识的传授,那么势必影响到学生对生物知识的需求。所以,我们教师在注重教材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网络、报纸等渠道让学生更多的获取生物学最新知识,不断丰富生物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细胞有丝分裂》一课的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味的依据教材进行简单的板书和挂图教学,根本无法将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同学们面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了一段人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多媒体图像,并配以美妙的音乐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最终让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有了一个更加形象的体会过程,掌握了学习内容,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得到统一和发展。
四、贴近实际,灵活运用
贴近实际,其实质就是让我们的高中生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进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讲解《伴性遗传》的时候,笔者先对“外耳廓多毛症”进行讲述,其原因就是“外耳廓多毛症”可以真正地体现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它的发病特点是传男不传女,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此病的病因主要位于Y染色体上。最后,再讲色盲,其致病原因主要位于X染色体上,这样安排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简单到复杂。
再如,高中生物教材中安排的《植物的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实验,在具体设计该实验时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检查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新课程改革把我们的教材定位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要认真地研究生物教材并不拘泥于教材,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山西省武乡县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