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角色和任务都发生了改变。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单一的知识傳授者,而是要成为一个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仅要有奉献精神,还应不断地汲取养分丰富自己,当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面对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也在发生相应的改变。
一、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堂课,不论是传统的教学,还是课改的教学,总有它共同的特点:第一要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清晰明确、易操作,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有目标就应该是可控的,因此整个课堂教学应该是可控的,传统的控是由老师在控,现在的控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师生双方来控的。第二要讲求效益,效益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一要看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益,二要看效益高低,达到同样的目的,花的人力、物力、财力越少,课越好。课堂教学的效益高低,一是看学生的发展,二看是教师的提高,三是看教学过程的改进。第三是要做到师生共同发展。第四要有板书,板书作为课堂知识的载体,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集中表现课堂信息,有效指引学生整理本课体系,把握课堂线索,它以其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一堂课内不断地给学生视觉刺激,而规范的板书更以其黑白分明的形式给人以美感。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所以好课也是相对的,教学其实是遗憾的艺术,永远没有十全十美,否则就失去了真实性。怎样评价一堂课,如何上好一堂课是值得我们每个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精心设置,认真准备,上一节好的课是不难的,但是追求堂堂好课绝非易事。但不管怎样,只要我们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把教改落在实处,抓好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我们的教学就会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二、备课
备课时教师要时刻不忘新课程理念,吃透新课标精神,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握好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实际状况,以教材为载体,对内容进行灵活的处理调整,做好知识的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师还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制作简单的教具,注重直观教学和实验教学,探究开创适合自己、适合学生以及适合学校特色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好这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一定要处理好,对于难点本身又是重点的攻坚,是难点课程标准教材只作了一般要求的淡化,是难点课程标准教材没有要求的回避,关键是一节课中承上启下的内容,一定要理顺。课堂教学设计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有效的学习,教学设计中采用的各种方法手段,创设的不同情境,都只是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辅助条件,而不是教师表演的道具,同时学生的课堂活动不能为动而动,要注重学生活动的质量而非数量,实际不少优秀老师的课,尽管没有热闹的学生活动,但逐步深入的教学,娓娓道来,丝丝入扣,同样能给学生以感悟和启发。
三、上课
备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规划,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好课堂教学,上课才是关键。教师面对的是有情感、有独立的思维方式的学生,教材与教案无非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平台,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第一,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要追求自己的思维同学生的思维在特定情境下的碰撞与交流,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从动作、情态、语言等方面去激励学生,要摸准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倾向,极大地给予满足。鼓舞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中上的“自主者”,课堂上的“小演员”。第二,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化的接受性学习向多元化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包括接受性学习转变),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教材上的答案、结论强加给学生,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得出的答案,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注意策略,引导学生暴露其思维过程,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意地设置一些知识陷井,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相互比较、探究、鉴别,真正使课堂“活而不乱”。第三,要整合教育资源,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但现代信息技术并非用得越多越好,它是一把“双刃剑”,任何方法和手段要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原则,使教学手段不流于形式,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当中。第四,教师要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新境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习者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真正学到东西,培养能力。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不是说什么内容都能探究,什么内容都能合作,什么内容都能自主。要找准教学内容中的那些探究点、合作点,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什么方法好,什么手段好,最终要看教学效果,接受性学习至今仍有它保留的价值,譬如说一些陈述性知识的讲授,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效率最好,不要轻易加以否定。
尽管一堂好课都由它共性的内容,但不同的课型又有一些特殊的要求:1、复习课: 要归纳,概括,宏观把握知识体系,给思想,给方法,要有基础性,系统性,针对性,探索性,实效性。2、训练课:要有针对性,区别对待,批改作业,精选落实。3、讲评课:好题讲透,精讲,讲命题旨意,命题技巧,解题技巧,解题思路方法,拓展延伸。
四、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实施中更强调反思。为使每一堂课上得更好,每节课后我们都要静心沉思,反思自己一堂课的成功之举和失败之处,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机智以及独到的见解,及时记下得失和闪光点,重新设计教学,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才能把教育手段与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一、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堂课,不论是传统的教学,还是课改的教学,总有它共同的特点:第一要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清晰明确、易操作,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有目标就应该是可控的,因此整个课堂教学应该是可控的,传统的控是由老师在控,现在的控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师生双方来控的。第二要讲求效益,效益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一要看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益,二要看效益高低,达到同样的目的,花的人力、物力、财力越少,课越好。课堂教学的效益高低,一是看学生的发展,二看是教师的提高,三是看教学过程的改进。第三是要做到师生共同发展。第四要有板书,板书作为课堂知识的载体,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集中表现课堂信息,有效指引学生整理本课体系,把握课堂线索,它以其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一堂课内不断地给学生视觉刺激,而规范的板书更以其黑白分明的形式给人以美感。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所以好课也是相对的,教学其实是遗憾的艺术,永远没有十全十美,否则就失去了真实性。怎样评价一堂课,如何上好一堂课是值得我们每个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精心设置,认真准备,上一节好的课是不难的,但是追求堂堂好课绝非易事。但不管怎样,只要我们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把教改落在实处,抓好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我们的教学就会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二、备课
备课时教师要时刻不忘新课程理念,吃透新课标精神,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握好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实际状况,以教材为载体,对内容进行灵活的处理调整,做好知识的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师还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制作简单的教具,注重直观教学和实验教学,探究开创适合自己、适合学生以及适合学校特色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好这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一定要处理好,对于难点本身又是重点的攻坚,是难点课程标准教材只作了一般要求的淡化,是难点课程标准教材没有要求的回避,关键是一节课中承上启下的内容,一定要理顺。课堂教学设计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有效的学习,教学设计中采用的各种方法手段,创设的不同情境,都只是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辅助条件,而不是教师表演的道具,同时学生的课堂活动不能为动而动,要注重学生活动的质量而非数量,实际不少优秀老师的课,尽管没有热闹的学生活动,但逐步深入的教学,娓娓道来,丝丝入扣,同样能给学生以感悟和启发。
三、上课
备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规划,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好课堂教学,上课才是关键。教师面对的是有情感、有独立的思维方式的学生,教材与教案无非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平台,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第一,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要追求自己的思维同学生的思维在特定情境下的碰撞与交流,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从动作、情态、语言等方面去激励学生,要摸准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倾向,极大地给予满足。鼓舞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中上的“自主者”,课堂上的“小演员”。第二,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化的接受性学习向多元化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包括接受性学习转变),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教材上的答案、结论强加给学生,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得出的答案,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注意策略,引导学生暴露其思维过程,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意地设置一些知识陷井,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相互比较、探究、鉴别,真正使课堂“活而不乱”。第三,要整合教育资源,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但现代信息技术并非用得越多越好,它是一把“双刃剑”,任何方法和手段要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原则,使教学手段不流于形式,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当中。第四,教师要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新境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习者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真正学到东西,培养能力。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不是说什么内容都能探究,什么内容都能合作,什么内容都能自主。要找准教学内容中的那些探究点、合作点,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什么方法好,什么手段好,最终要看教学效果,接受性学习至今仍有它保留的价值,譬如说一些陈述性知识的讲授,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效率最好,不要轻易加以否定。
尽管一堂好课都由它共性的内容,但不同的课型又有一些特殊的要求:1、复习课: 要归纳,概括,宏观把握知识体系,给思想,给方法,要有基础性,系统性,针对性,探索性,实效性。2、训练课:要有针对性,区别对待,批改作业,精选落实。3、讲评课:好题讲透,精讲,讲命题旨意,命题技巧,解题技巧,解题思路方法,拓展延伸。
四、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实施中更强调反思。为使每一堂课上得更好,每节课后我们都要静心沉思,反思自己一堂课的成功之举和失败之处,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机智以及独到的见解,及时记下得失和闪光点,重新设计教学,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才能把教育手段与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