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史学家尚不能定论,但是关于油画的发明者,是十四世纪末尼德兰的两位画家凡 ·艾克兄弟(扬·凡·艾克及其兄胡伯特·凡·艾克)的传说却是不绝如缕。也许我们尚不能一口咬定这一关于技术革新的事实,但是凡·爱克兄弟的作品毫无疑问地为我们展现出了油画诞生时的形态。
兄弟二人的开拓
对于出生于1370年的兄长胡伯特·凡·艾克的生平记载并不多,然而生于1385作为弟弟扬·凡·艾克的生平记载却十分详尽,包括他与少女玛格丽特的婚姻,以及他神秘的突然猝死。由此可见,弟弟的名声远胜于哥哥,并且是在哥哥死后,他的作品不在被认定为是两个人合作,也就是1426年之后,才达到了属于扬·凡·艾克个人的顶峰。
1415年根特市长约多库斯·威德向胡伯特·凡·艾克订制祭坛画,他画了10年,未完成就去世了,后由弟弟扬·凡·艾克继续完成,安置在根特圣贝文教堂。这是一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划时代巨作,它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和人文主义艺术的诞生,并奠定了尼德兰文艺复兴艺术的基础。由于《根特祭坛画》是运用油调颜色绘制而成,因此凡· 艾克兄弟成为欧洲油画的创始人。
凡·艾克在这幅画上采用了一种新的油色画法,使画面能保持经久鲜润和美丽。他们在试验用油调色,并取得油画的艺术效果方面,是开拓者。他们最先使用了新的涂料——松脂或乳剂。根据古代美术史家瓦萨里的记载,凡·艾克兄弟用快干油来作画,能使画面在一昼夜间就可干燥而且不怕潮湿。后来很快传到了意大利,并被那里的画家所采用。
凡·艾克兄弟还曾多次试验,采用掺有稀释油的调料液,使颜色易于调和,便于运笔,同时又可层层敷设,使画面透明鲜亮,这种突破性的创造也是很有意义的。事实上,从他以后,油画就在欧洲各地的画家中逐渐传布开了。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在扬·凡·艾克的杰作中,那精美绝伦的细节以及绘画的精准程度赋予了这幅双人肖像一个十分可信的真实性,空间的感觉是现实主义的,对光的处理则完成以极高的技巧,而构图更是尽在掌握之中。在一个装饰堂皇的房间里,一对富余的夫妇并肩站着,在画面的中央,一面精雕细琢的镜子反射出他们的背影。处在构图中央的两人的手触碰着,由窗外的光所照亮,表达了一种归属感。
对于男人和女人的身份的推测有很多,长久以来他们一直被认为是居住在布鲁日的意大利商人阿尔诺芬尼及其妻子,故称为《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直到阿尔诺芬尼夫妇结婚的时间被考证,早于墙上的日期1434年若干年,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画中所描绘的其实是乔万尼的表兄和他的妻子。
很多人在看到这幅画时都会产生疑虑:画中的妻子是否有孕在身?毕竟,拉起裙子这个动作,令她的腹部显得浑圆,但也许这也只是为了去展示华丽的织物的褶皱。经多方考据结论,这幅画的主要目的正是为了突显这对夫妇在15世纪的布鲁日所拥有的财富和他们的社会地位。
这座弗兰德上流社会的房屋内部装修的十分豪华,两位画中人都是锦衣华服,而那些同样为其他画家所采用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视觉符号,强调了他们坚定的道德原则与信仰,将得到在当时有修养的观众的理解。两个人物比例同样强调了他们在社会中的声望——他们的身体显得有意被拉长,以突显服装的体积感,并加强了财富与地位给人的印象。
恐怕如果不是油画技术,是不会表现这震撼人心的精致程度的。通过细心地逐步增加绘画的层次,添加细节与质感,扬·凡·艾克创造出了真实的物体与表面的幻觉。在这对夫妇所穿的厚重长袍上,画家煞费苦心地仿造了它的皮毛衬里,使它看上去有种柔软的手感。木质地板的光泽和它被磨损的纹理几乎全被精准地描画了出来,而桌面和窗臺上的橘子看起来令人垂涎欲滴。
最早的职业画家
尼德兰,在15至16世纪时,约为当今之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及法国的东北部地区。那里的经济发展,在规模上仅次于意大利,而城市的经济与文化是相当繁荣的。15世纪尼德兰的艺术运动,从性质上说,属于文艺复兴范畴,它和意大利一样,是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为先决条件的,同样鲜明的表现出旧的中世纪世界观和逐渐形成的新的人文主义世界观相交替的现象。在绘画上,这种昌盛的特点正是以凡·艾克兄弟的跃起为标志的。
作为尼德兰文艺复兴的奠基人,扬·凡·艾克还是有记录的最早的职业画家,于1422年8月在海牙就任。在那里,他为荷兰伯爵巴伐利亚的约翰做宫廷画家。在伯爵去世后,他搬去布鲁日并成为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宫中的一名画家。这个职位提供了给他旅行的机会,他已知最早的作品因此展现出他在描绘风景中的人物方面的兴趣,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温迪·贝克特在《绘画的故事》中如此评论扬·凡·艾克——“扬·凡·艾克对光及其效果的观察充满灵性,并以精湛的技艺实践出来……使他能够创造出一种灿烂而清晰的现实。”
兄弟二人的开拓
对于出生于1370年的兄长胡伯特·凡·艾克的生平记载并不多,然而生于1385作为弟弟扬·凡·艾克的生平记载却十分详尽,包括他与少女玛格丽特的婚姻,以及他神秘的突然猝死。由此可见,弟弟的名声远胜于哥哥,并且是在哥哥死后,他的作品不在被认定为是两个人合作,也就是1426年之后,才达到了属于扬·凡·艾克个人的顶峰。
1415年根特市长约多库斯·威德向胡伯特·凡·艾克订制祭坛画,他画了10年,未完成就去世了,后由弟弟扬·凡·艾克继续完成,安置在根特圣贝文教堂。这是一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划时代巨作,它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和人文主义艺术的诞生,并奠定了尼德兰文艺复兴艺术的基础。由于《根特祭坛画》是运用油调颜色绘制而成,因此凡· 艾克兄弟成为欧洲油画的创始人。
凡·艾克在这幅画上采用了一种新的油色画法,使画面能保持经久鲜润和美丽。他们在试验用油调色,并取得油画的艺术效果方面,是开拓者。他们最先使用了新的涂料——松脂或乳剂。根据古代美术史家瓦萨里的记载,凡·艾克兄弟用快干油来作画,能使画面在一昼夜间就可干燥而且不怕潮湿。后来很快传到了意大利,并被那里的画家所采用。
凡·艾克兄弟还曾多次试验,采用掺有稀释油的调料液,使颜色易于调和,便于运笔,同时又可层层敷设,使画面透明鲜亮,这种突破性的创造也是很有意义的。事实上,从他以后,油画就在欧洲各地的画家中逐渐传布开了。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在扬·凡·艾克的杰作中,那精美绝伦的细节以及绘画的精准程度赋予了这幅双人肖像一个十分可信的真实性,空间的感觉是现实主义的,对光的处理则完成以极高的技巧,而构图更是尽在掌握之中。在一个装饰堂皇的房间里,一对富余的夫妇并肩站着,在画面的中央,一面精雕细琢的镜子反射出他们的背影。处在构图中央的两人的手触碰着,由窗外的光所照亮,表达了一种归属感。
对于男人和女人的身份的推测有很多,长久以来他们一直被认为是居住在布鲁日的意大利商人阿尔诺芬尼及其妻子,故称为《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直到阿尔诺芬尼夫妇结婚的时间被考证,早于墙上的日期1434年若干年,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画中所描绘的其实是乔万尼的表兄和他的妻子。
很多人在看到这幅画时都会产生疑虑:画中的妻子是否有孕在身?毕竟,拉起裙子这个动作,令她的腹部显得浑圆,但也许这也只是为了去展示华丽的织物的褶皱。经多方考据结论,这幅画的主要目的正是为了突显这对夫妇在15世纪的布鲁日所拥有的财富和他们的社会地位。
这座弗兰德上流社会的房屋内部装修的十分豪华,两位画中人都是锦衣华服,而那些同样为其他画家所采用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视觉符号,强调了他们坚定的道德原则与信仰,将得到在当时有修养的观众的理解。两个人物比例同样强调了他们在社会中的声望——他们的身体显得有意被拉长,以突显服装的体积感,并加强了财富与地位给人的印象。
恐怕如果不是油画技术,是不会表现这震撼人心的精致程度的。通过细心地逐步增加绘画的层次,添加细节与质感,扬·凡·艾克创造出了真实的物体与表面的幻觉。在这对夫妇所穿的厚重长袍上,画家煞费苦心地仿造了它的皮毛衬里,使它看上去有种柔软的手感。木质地板的光泽和它被磨损的纹理几乎全被精准地描画了出来,而桌面和窗臺上的橘子看起来令人垂涎欲滴。
最早的职业画家
尼德兰,在15至16世纪时,约为当今之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及法国的东北部地区。那里的经济发展,在规模上仅次于意大利,而城市的经济与文化是相当繁荣的。15世纪尼德兰的艺术运动,从性质上说,属于文艺复兴范畴,它和意大利一样,是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为先决条件的,同样鲜明的表现出旧的中世纪世界观和逐渐形成的新的人文主义世界观相交替的现象。在绘画上,这种昌盛的特点正是以凡·艾克兄弟的跃起为标志的。
作为尼德兰文艺复兴的奠基人,扬·凡·艾克还是有记录的最早的职业画家,于1422年8月在海牙就任。在那里,他为荷兰伯爵巴伐利亚的约翰做宫廷画家。在伯爵去世后,他搬去布鲁日并成为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宫中的一名画家。这个职位提供了给他旅行的机会,他已知最早的作品因此展现出他在描绘风景中的人物方面的兴趣,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温迪·贝克特在《绘画的故事》中如此评论扬·凡·艾克——“扬·凡·艾克对光及其效果的观察充满灵性,并以精湛的技艺实践出来……使他能够创造出一种灿烂而清晰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