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对中医医院经济效益低下原因进行分析,对中医诊所、中医门诊、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近三年的数据进行调查,挖掘出医疗项目定价机制不完善、医疗机构成本管理水平较低、医疗服务实际成本增加成为影响医院效益提升的主要原因,应在日后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一、引言
医院应重视成本管理工作,积极引入成本核算法,对各项医疗成本进行计算,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利用,争取用最少成本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来源为国家中药局颁布的《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选取2016—2018年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中医门诊、中医诊所的相关数据,主要包括患者数量、医疗机构总收支、收支比等,并对上述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医疗机构数量
据调查,2016年中医医院数量为3072所、综合性医院数量为13120所、中医门诊数量为768个、中医诊所数量为25119个;2017年中医医院数量为3066所、综合性医院医院数量为13372所、中医门诊数量为839个、中医诊所数量为31473个;2018年中医医院数量为3063所、综合性医院数量为13119所、中医门诊数量为800个、中医诊所数量为29902个。从调查结果可知,与综合性医院相比,中医医院数量减少,2018年与2017年相比,中医门诊和诊所的数量略少。
(二)患者数量
据调查,2016年中医医院日诊疗患者数量均值为6.50,2017年日诊疗患者量均值为6.62,2018年日诊疗患者数量为6.82;综合性医院2016年日诊疗患者数量均值为6.04,2017年日诊疗患者数量为6.32,2018年日诊疗患者数量为6.51;2016年中医门诊日诊疗患者数量均值为6.50,2017年日诊疗患者量均值为7.26,2018年日诊疗患者数量为7.83;2016年中医诊所日诊疗患者数量均值为9.28,2017年日诊疗患者量均值为8.75,2018年日诊疗患者数量为8.12。从调查结果可知,在医生诊疗患者人数方面,各个医疗机构的患者数量由多到少排列分别为:中医诊所、中医门诊、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
(三)医疗机构总收支
据调查,在总收入方面,中医医院2016年为21452.56万元,2017年为37251.28万元,2018年为26790.00万元,中医门诊2016年为755532万元,2017年为792262万元,2018年为1137521万元,中医诊所2016年为15258260万元,2017年为17535820万元,2018年为11582621万元,综合性医院2016年为61620.54万元,2017年为75205.57万元,2018年为928401.13万元;
在总支出方面,中医医院2016年为22018.31万元,2017年为26571.36万元,2018年为33001.55万元,中医门诊2016年为627117万元,2017年为758158万元,2018年为1058725万元,中医诊所2016年为1325185万元,2017年为9528462万元,2018年为9517152万元,综合性医院2016年为61255.25万元,2017年为73251.61万元,2018年为89525.80万元;
在收支比方面,中医医院2016年为0.98,2017年为1.01,2018年为1.03,中医门诊2016年为1.20万元,2017年为1.05,2018年为1.03,中医诊所2016年为1.25,2017年为,2018年为1.17,综合性医院2016年为1.24,2017年为1.02,2018年为1.03。从调查结果可知,在医疗机构收支比方面,中医门诊和中医诊所的收支情况要优于剩余两个机构,在2016年和2017年,综合性医院的收支比超过中医医院。
四、讨论
通过上文研究可知,中医医院经济效益与其他三个医疗机构相比逐年降低,在医疗机构数量、患者数量、药品收入等方面均处于弱势,进而影响医院整体收支比。据调查,主要与收费标准、医疗成本具有直接关系,当各类医疗成本发成改变时,势必会对医院经济效益产生不良影响,主要原因如下。
(一)医疗项目定价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医院服务项目在定价过程中普遍存在“重项目,轻人力”等问题,价格制定单纯以仪器设备折旧费为主,使用设备的次数越多,收费标准越高,在许多医疗项目中都体现出该原则,例如,中医骨伤、肛肠类项目均需要大型设备的支持,如若需要手术,则动用的设备数量更多,相应的收费标准也随之提升,而对于针灸、推拿等项目,由于使用大型设备的次数较少,以中医技术为主,此类项目的收费标准相对较低。在此情况下,中医医院为了获得更多收入,盲目采购大型医疗设备,引入高新技术,增设效益较高、收益较快的综合性医疗项目,使中医服务逐渐“综合化”。此外,中医医疗服务价格落后,在价格调整方面缺乏联动机制,在医疗服务价格方面与社会经济水平不相适应,未与药品价格政策、医疗救助等相贴合,大部分医院沿用以往的收费标准,收费价格滞后于真实成本,使医院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二)医疗机构成本管理水平较低
成本管理水平对医院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较高的管理水平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在相同的收费标准下,不同医院的盈亏情况不尽相同,这便是受到成本管理因素的影响。对此,中医医院应立足自身经营状况,采用成本核算的方式,对各项医疗成本投入进行细化,使医疗设备和仪器的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对成本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控制,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争取以最少成本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医疗服务实际成本增加
在医疗服务中,价格、工作量、劳动效率等因素均会导致医疗服务成本增加,对医院经济效益产生不良影响,具体如下。
1.社会成本上升。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各类商品价格不断提升,社会成本普遍上升,医疗行业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在水电费用、医疗设备采购、办公用品、设备维修等方面的价格均得以提升,在无形中增加医院的日常运营成本;此外,社会劳动力成本上升,需要花费更多资金聘用医护人员,使医院的资本投入量增加;
2.基础设施配置增加。现如今,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各类医疗机构为了提高服务质量,纷纷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此举势必导致医院资本投入量增加,一方面,部分医疗资源闲置,浪费严重,医院的固定成本增加,变现和抗风险能力减弱;另一方面,盲目的引进医疗设备和扩建规模,导致设备和床位使用率降低,医疗服务项目固定成本分摊费用增加;虽然上述因素导致中医医院经济效益降低,但是中医门诊和诊所的发展仍然拥有较大优势。通过上文数据调查结果可知,中医门诊和诊所的收支均高出综合性医院,在投资收益方面门诊和诊所更具优势。从日诊疗患者数量可知,中医门诊和诊所的诊疗频率高于综合性医院,究其原因,人们对中医药的需求增加,中医诊所和门诊在医疗服务的设备、仪器等方面消耗量均低于中医医院,在经济效益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和优势。从国外医学发展经验来看,各国对中医的需求不断增加,医生只需一张纸、一支笔即可为广大患者服务,以简单朴素的方式保卫国民健康,可以诊所为切入点,提高中医医院的经济效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医院的发展不应全盘照搬综合性医院发展模式,而是要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患者需求探索合理、高效的办医模式,通过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完善费用报销制度、提高诊疗效率和医疗资源利用率等方式,用实际行动说话,使人们對中医疗法的需求得以满足,在保卫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大学中医药健康服务学院)
一、引言
医院应重视成本管理工作,积极引入成本核算法,对各项医疗成本进行计算,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利用,争取用最少成本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来源为国家中药局颁布的《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选取2016—2018年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中医门诊、中医诊所的相关数据,主要包括患者数量、医疗机构总收支、收支比等,并对上述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医疗机构数量
据调查,2016年中医医院数量为3072所、综合性医院数量为13120所、中医门诊数量为768个、中医诊所数量为25119个;2017年中医医院数量为3066所、综合性医院医院数量为13372所、中医门诊数量为839个、中医诊所数量为31473个;2018年中医医院数量为3063所、综合性医院数量为13119所、中医门诊数量为800个、中医诊所数量为29902个。从调查结果可知,与综合性医院相比,中医医院数量减少,2018年与2017年相比,中医门诊和诊所的数量略少。
(二)患者数量
据调查,2016年中医医院日诊疗患者数量均值为6.50,2017年日诊疗患者量均值为6.62,2018年日诊疗患者数量为6.82;综合性医院2016年日诊疗患者数量均值为6.04,2017年日诊疗患者数量为6.32,2018年日诊疗患者数量为6.51;2016年中医门诊日诊疗患者数量均值为6.50,2017年日诊疗患者量均值为7.26,2018年日诊疗患者数量为7.83;2016年中医诊所日诊疗患者数量均值为9.28,2017年日诊疗患者量均值为8.75,2018年日诊疗患者数量为8.12。从调查结果可知,在医生诊疗患者人数方面,各个医疗机构的患者数量由多到少排列分别为:中医诊所、中医门诊、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
(三)医疗机构总收支
据调查,在总收入方面,中医医院2016年为21452.56万元,2017年为37251.28万元,2018年为26790.00万元,中医门诊2016年为755532万元,2017年为792262万元,2018年为1137521万元,中医诊所2016年为15258260万元,2017年为17535820万元,2018年为11582621万元,综合性医院2016年为61620.54万元,2017年为75205.57万元,2018年为928401.13万元;
在总支出方面,中医医院2016年为22018.31万元,2017年为26571.36万元,2018年为33001.55万元,中医门诊2016年为627117万元,2017年为758158万元,2018年为1058725万元,中医诊所2016年为1325185万元,2017年为9528462万元,2018年为9517152万元,综合性医院2016年为61255.25万元,2017年为73251.61万元,2018年为89525.80万元;
在收支比方面,中医医院2016年为0.98,2017年为1.01,2018年为1.03,中医门诊2016年为1.20万元,2017年为1.05,2018年为1.03,中医诊所2016年为1.25,2017年为,2018年为1.17,综合性医院2016年为1.24,2017年为1.02,2018年为1.03。从调查结果可知,在医疗机构收支比方面,中医门诊和中医诊所的收支情况要优于剩余两个机构,在2016年和2017年,综合性医院的收支比超过中医医院。
四、讨论
通过上文研究可知,中医医院经济效益与其他三个医疗机构相比逐年降低,在医疗机构数量、患者数量、药品收入等方面均处于弱势,进而影响医院整体收支比。据调查,主要与收费标准、医疗成本具有直接关系,当各类医疗成本发成改变时,势必会对医院经济效益产生不良影响,主要原因如下。
(一)医疗项目定价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医院服务项目在定价过程中普遍存在“重项目,轻人力”等问题,价格制定单纯以仪器设备折旧费为主,使用设备的次数越多,收费标准越高,在许多医疗项目中都体现出该原则,例如,中医骨伤、肛肠类项目均需要大型设备的支持,如若需要手术,则动用的设备数量更多,相应的收费标准也随之提升,而对于针灸、推拿等项目,由于使用大型设备的次数较少,以中医技术为主,此类项目的收费标准相对较低。在此情况下,中医医院为了获得更多收入,盲目采购大型医疗设备,引入高新技术,增设效益较高、收益较快的综合性医疗项目,使中医服务逐渐“综合化”。此外,中医医疗服务价格落后,在价格调整方面缺乏联动机制,在医疗服务价格方面与社会经济水平不相适应,未与药品价格政策、医疗救助等相贴合,大部分医院沿用以往的收费标准,收费价格滞后于真实成本,使医院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二)医疗机构成本管理水平较低
成本管理水平对医院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较高的管理水平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在相同的收费标准下,不同医院的盈亏情况不尽相同,这便是受到成本管理因素的影响。对此,中医医院应立足自身经营状况,采用成本核算的方式,对各项医疗成本投入进行细化,使医疗设备和仪器的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对成本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控制,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争取以最少成本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医疗服务实际成本增加
在医疗服务中,价格、工作量、劳动效率等因素均会导致医疗服务成本增加,对医院经济效益产生不良影响,具体如下。
1.社会成本上升。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各类商品价格不断提升,社会成本普遍上升,医疗行业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在水电费用、医疗设备采购、办公用品、设备维修等方面的价格均得以提升,在无形中增加医院的日常运营成本;此外,社会劳动力成本上升,需要花费更多资金聘用医护人员,使医院的资本投入量增加;
2.基础设施配置增加。现如今,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各类医疗机构为了提高服务质量,纷纷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此举势必导致医院资本投入量增加,一方面,部分医疗资源闲置,浪费严重,医院的固定成本增加,变现和抗风险能力减弱;另一方面,盲目的引进医疗设备和扩建规模,导致设备和床位使用率降低,医疗服务项目固定成本分摊费用增加;虽然上述因素导致中医医院经济效益降低,但是中医门诊和诊所的发展仍然拥有较大优势。通过上文数据调查结果可知,中医门诊和诊所的收支均高出综合性医院,在投资收益方面门诊和诊所更具优势。从日诊疗患者数量可知,中医门诊和诊所的诊疗频率高于综合性医院,究其原因,人们对中医药的需求增加,中医诊所和门诊在医疗服务的设备、仪器等方面消耗量均低于中医医院,在经济效益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和优势。从国外医学发展经验来看,各国对中医的需求不断增加,医生只需一张纸、一支笔即可为广大患者服务,以简单朴素的方式保卫国民健康,可以诊所为切入点,提高中医医院的经济效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医院的发展不应全盘照搬综合性医院发展模式,而是要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患者需求探索合理、高效的办医模式,通过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完善费用报销制度、提高诊疗效率和医疗资源利用率等方式,用实际行动说话,使人们對中医疗法的需求得以满足,在保卫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大学中医药健康服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