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昕:当前两岸合作可能的重要领域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在《中国新闻出版报》撰文说:当前两岸出版合作重要领域可能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内容提供。在出版内容合作方面,两岸出版企业可以共同从海外遴选版权资源,一起引进版权,共同分摊成本和费用,以提高谈判能力,增强竞争力;其二,现代印刷。台湾在书刊印刷领域具有较好的基础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其技术开发能力也较为超前,今后可以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大陆的数字印刷业务领域;其三,现代物流。台湾的书业物流起步较早,相关的设备和软件设计制造商具备较强的实力,通过与大陆出版企业的合作,对于大陆的书业物流需求也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其四,数字出版。近年来,台湾IT企业在数字出版技术领域积极开拓,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通过与大陆出版企业的内容合作,完全可以在大陆飞速发展的数字出版领域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田海明:读“走出去”的六个着力点
在第四届香山论坛黄山峰会上,时代出版传媒公司总经理田海明谈到,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不断开拓现新思路,由文化交流到文化经贸,实现经贸搭台,文化唱戏。关于“走出去”他谈到:一是要在国际上展示中国文化产业的魅力;二是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实力,尤其是要有适合国际市场的产品,三是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四是要有专业的队伍,关键是增强自身的语言能力、经贸能力、洽谈技巧和文化涵养等业务的功底;五是文化产品应当与商品的贸易、国际的投资、经济技术的合作结合起来;六是要推动多元文化产业国际经贸合作,在国际产业合作中,体现创新板块。
洪波:买(借)壳上市要充分考虑多种风险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的洪波在《出版发行研究》撰文说:买(借)壳上市有一些明显的局限性和风险:一是不能迅速筹集资金。买(借)壳上市真正筹集资金是通过重组后再融资方式配售或二次发行股票筹措的,但要通过二次配售股票,审核要求比较严格;二是“净壳”难求。一般的壳公司都有大量负债和资产、人员等负担,其资产处置和人员安排需耗费大量精力和成本;三是买(借)壳成本可能会很高。如选择市盈率较好的“壳”,其股票价值一般较高,购买股权的成本也较高,假如选择的“壳”资源部干净,会有大量的债务和不良资产及管理成本等;四是要真正识别壳的价值不容易。企业不仅要买壳,还要设法使其经营扭亏为盈,从而保住壳公司;五是壳公司股价异动可能会导致冷处理。买(借)壳上市容易沦为机构炒作的题材,而在上报重组方案前,股价如出现大幅上涨,主管部门审核时往往会以股价异动为由冷处理;六是目前上市公司仍然存在粉饰财报和信息不对称(隐瞒不利信息)等现象。所以,企业在选择壳公司时应充分评估各种风险,全面权衡利弊。
田海明:上市出版公司的喜与忧
时代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海明在接受《中华读书报》采访时说:时代出版上市以后,我认为给我们提供更大的平台、更多的机会和更快的发展。“平台”,主要体现在人才的聚集和外延性的发展上。这次,在北京100多家中直出版社的转企改制期间,多家单位向时代出版伸出橄榄枝的理由就是,他们会选择这个行业里比较成熟的业态——上市公司,其次才是即将上市的公司。包括今年的出版社评级,时代出版下属四家出版社进入了一级社的行列,上市之后,所属出版企业的硬件有了很大提升。在人才集聚方面,这几年,时代出版人可用“百里挑一”来形容。首先要感谢国家和主管部门对出版企业,而不仅仅是出版上市公司的政策方面的扶持,这也是我们今天能走到这一步的重要原因。然而,我的担心是,“政策的严肃性和延续性”。严肃性体现在,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让出版企业确实享受到优惠政策的实惠,而不是打折;第二,希望有延续,文化企业的发展,目前毕竟是在“闯”。
朱夏炎:报业集团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成为文化集团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在接受《大河网》采访时说:现在的媒体已不是二、三十年前简单的宣传舆论工具,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大前提下,它既是一个宣传工具,同时也是一个大众传播工具。文化企业已面临市场,并需要制定适应市场发展的战略。
近几年,中国的传媒产业、文化产业高速发展,已经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但跟世界文化产业相比,还有一定距离。过去,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问题,对媒体和市场进行了不相适应的切割,以至于报纸只能办报,广电只能办广电。而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做法,应该是报纸也能办广电,广电也能办报纸。文化发展的无边界,使跨媒体发展成为可能。
面对市场,首先我们要发展好传统媒体。报纸要学会怎么样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把传统媒体建设成新的传播平台。其次是发展好网络媒体、移动媒体,这是报业集团发展的战略方向。最后是加大改革的力度,充分利用资本的助力,推进报业集团的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调整,加快上市的步伐,努力推动传媒集团的发展壮大。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在《中国新闻出版报》撰文说:当前两岸出版合作重要领域可能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内容提供。在出版内容合作方面,两岸出版企业可以共同从海外遴选版权资源,一起引进版权,共同分摊成本和费用,以提高谈判能力,增强竞争力;其二,现代印刷。台湾在书刊印刷领域具有较好的基础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其技术开发能力也较为超前,今后可以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大陆的数字印刷业务领域;其三,现代物流。台湾的书业物流起步较早,相关的设备和软件设计制造商具备较强的实力,通过与大陆出版企业的合作,对于大陆的书业物流需求也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其四,数字出版。近年来,台湾IT企业在数字出版技术领域积极开拓,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通过与大陆出版企业的内容合作,完全可以在大陆飞速发展的数字出版领域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田海明:读“走出去”的六个着力点
在第四届香山论坛黄山峰会上,时代出版传媒公司总经理田海明谈到,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不断开拓现新思路,由文化交流到文化经贸,实现经贸搭台,文化唱戏。关于“走出去”他谈到:一是要在国际上展示中国文化产业的魅力;二是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实力,尤其是要有适合国际市场的产品,三是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四是要有专业的队伍,关键是增强自身的语言能力、经贸能力、洽谈技巧和文化涵养等业务的功底;五是文化产品应当与商品的贸易、国际的投资、经济技术的合作结合起来;六是要推动多元文化产业国际经贸合作,在国际产业合作中,体现创新板块。
洪波:买(借)壳上市要充分考虑多种风险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的洪波在《出版发行研究》撰文说:买(借)壳上市有一些明显的局限性和风险:一是不能迅速筹集资金。买(借)壳上市真正筹集资金是通过重组后再融资方式配售或二次发行股票筹措的,但要通过二次配售股票,审核要求比较严格;二是“净壳”难求。一般的壳公司都有大量负债和资产、人员等负担,其资产处置和人员安排需耗费大量精力和成本;三是买(借)壳成本可能会很高。如选择市盈率较好的“壳”,其股票价值一般较高,购买股权的成本也较高,假如选择的“壳”资源部干净,会有大量的债务和不良资产及管理成本等;四是要真正识别壳的价值不容易。企业不仅要买壳,还要设法使其经营扭亏为盈,从而保住壳公司;五是壳公司股价异动可能会导致冷处理。买(借)壳上市容易沦为机构炒作的题材,而在上报重组方案前,股价如出现大幅上涨,主管部门审核时往往会以股价异动为由冷处理;六是目前上市公司仍然存在粉饰财报和信息不对称(隐瞒不利信息)等现象。所以,企业在选择壳公司时应充分评估各种风险,全面权衡利弊。
田海明:上市出版公司的喜与忧
时代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海明在接受《中华读书报》采访时说:时代出版上市以后,我认为给我们提供更大的平台、更多的机会和更快的发展。“平台”,主要体现在人才的聚集和外延性的发展上。这次,在北京100多家中直出版社的转企改制期间,多家单位向时代出版伸出橄榄枝的理由就是,他们会选择这个行业里比较成熟的业态——上市公司,其次才是即将上市的公司。包括今年的出版社评级,时代出版下属四家出版社进入了一级社的行列,上市之后,所属出版企业的硬件有了很大提升。在人才集聚方面,这几年,时代出版人可用“百里挑一”来形容。首先要感谢国家和主管部门对出版企业,而不仅仅是出版上市公司的政策方面的扶持,这也是我们今天能走到这一步的重要原因。然而,我的担心是,“政策的严肃性和延续性”。严肃性体现在,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让出版企业确实享受到优惠政策的实惠,而不是打折;第二,希望有延续,文化企业的发展,目前毕竟是在“闯”。
朱夏炎:报业集团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成为文化集团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在接受《大河网》采访时说:现在的媒体已不是二、三十年前简单的宣传舆论工具,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大前提下,它既是一个宣传工具,同时也是一个大众传播工具。文化企业已面临市场,并需要制定适应市场发展的战略。
近几年,中国的传媒产业、文化产业高速发展,已经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但跟世界文化产业相比,还有一定距离。过去,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问题,对媒体和市场进行了不相适应的切割,以至于报纸只能办报,广电只能办广电。而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做法,应该是报纸也能办广电,广电也能办报纸。文化发展的无边界,使跨媒体发展成为可能。
面对市场,首先我们要发展好传统媒体。报纸要学会怎么样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把传统媒体建设成新的传播平台。其次是发展好网络媒体、移动媒体,这是报业集团发展的战略方向。最后是加大改革的力度,充分利用资本的助力,推进报业集团的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调整,加快上市的步伐,努力推动传媒集团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