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鹏:要放弃的机会太多

来源 :商界·中国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南鹏的遗憾带着些“甜蜜”——机会太多,不得不有所舍弃,做自己精力所能及的事。
  
  红杉中国在2007年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我们除了投资一大批非常有潜力的企业,还有包括亚洲传媒和易居中国在内的多家红杉的参股企业成功上市,这应该说是相当令人振奋的一年,如果要说到这一年来的遗憾,我想就是中国的市场太大,中国的机会太多,而红杉资本作为国内VC的领先者,也仅仅只能竭尽所能地去帮助那些新生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也会遗漏掉很多有潜力有希望的企业。
  
  撒豆成兵,遍地开花
  
  如果从美国的投资思路来看,红杉中国目前的投资分布是不可想象的,但这就是红杉中国作为“当地决策者”的意义。比如说,有些行业在美国属于传统行业,没必要投资,但在中国却刚刚开始,未来有很大的市场。这样的案子,当然需要由我们去发现。
  我觉得找到所有的机会是不可能的。能做的是投资的企业成功比率最高,这种判断方式可能更好一些。我们2005年9月成立的基金,投资组合里偏早期的企业更多,要给些时间。当然最后我们要给投资者产生一批有价值的企业。太急于求成,往往就是热衷于“快钱”投资,Pre-IPO投资,这当然也是可以的。但是在早期时候参与,然后把企业做大,注重企业长远利益,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我主张以开放的态度面对未知行业。中国目前有太多的机会,中国的投资者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劳动,通过学习来了解更多的行业机遇。在美国,可能有潜力的企业就在那若干个行业里。但中国不是,任何行业都有可能诞生伟大的公司。我们要以开放的态度去了解新的领域,才能在适当的时候及时做出反应。
  红杉在中国有广泛的投资领域,涉及了互联网社区、汽车导航、保险经纪、农产品、餐饮、卡通、彩票、软件等领域。在强调专注领域的风险投资界,红杉中国的投资组合看似无法归类,其投资广度超于一般范围之上。从全球范围来看,可能只有在中国和印度,风险投资家才能有这样的luxurious的机会。所以在中国这个市场是充满了机会,当然也充满了挑战。
  其实貌似毫无规律的资金分布地图,也有了它潜在的逻辑。其中一点就是我们非常注重消费类的企业,我认为从“Made in China”到“Consume in China”是大势所趋,这就不难理解为何红杉中国会注资给一些令外人“意外”的行业和企业了。
  福建利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家集研究、育种、种植、生产、加工、贮藏为一体的农业蔬菜公司,听起来和风险投资扯不上一点关系,但却得到了我们的投资。就像蒙牛开始有了特伦苏等高端牛奶一样,如果不想去农贸市场买那些参差不齐、烂烂的蔬菜,那么就需要利农公司包装精美、安全绿色的蔬菜。尽管目前国内很多擅长投资IT等高科技领域的VC们对该公司似乎不屑一顾,但红杉中国对这样在消费行业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是非常看重的。
  消费者、零售、连锁等这些都是我在过去创业中比较熟悉的概念,不仅是利农蔬菜,像宏梦卡通、乡村基到诺亚财富管理中心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的公司,目前此类项目在投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遭遇过同行竞争。
  
  理性地放弃“机会”
  
  在中国这样一个遍地黄金的市场,到处都充满着诱惑,只要你有钱,不愁找不到项目。但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我们就面临一个痛苦的选择——要不要挣快钱?。
  最为明显的一个例子是,中国太阳能企业在无锡尚德赴美国上市后,短短一年多时间,有十来个太阳能企业相继掀起一股海外上市热潮。在早期,红杉接触了其中的几家,并且有些是第一家与之接触的风险投资,但在最后放弃。我们始终认为,一个高度依赖硅成本企业的前景值得担心。市场很好时,你以15倍甚至20倍的市盈率投资都可以,因为二级市场有50倍的市盈率在等着你。但这是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快钱要不要去赚?最终的结果是,在红杉的投资组合中,目前还没有一家太阳能企业。
  单单从结果上看,从股价上看是有些遗憾,但我必须作出抉择,红杉资本更看重给市场带来的贡献,就是发现并投资那些对所有投资者而言有价值的企业,而不仅仅是红杉资本退出时有很高回报的企业。围绕这一投资原则,快钱虽然具有诱惑力,但在红杉资本的视线之外。
  在抵制快钱诱惑这一点上,我觉得自己以前的创业经验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记得在如家发展过程中,有人曾经建议我们同时管理一些三四星级酒店,并且计算出一年有几百万人民币的盈利增加,但我们最后还是放弃,而只是专注于做经济型酒店,不分散精力去尝试其他可能,这才有了如家后来的成功。
  在好的光景下,快钱来得快,但在任何经济背景下能取得长期回报的还是取决于基本面。
   每个时期都有一批企业极为辉煌,但也可能在经济周期起伏波动过程中最终是昙花一现。我1994年回到亚洲,第二年就经历了拉丁美洲金融危机对亚洲的影响,经济在1996、1997年回升之后,又遭到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创,随后紧接着是纳斯达克泡沫破灭带来的打击。虽然此后,整个市场环境越来越好,但这一波经济景气周期已经长达五六年,衰退会在什么时候来临?谁也不知道。所以选择投资时最终要看的还是企业基本面,投资行业内最好的企业才是最重要的。
  以前,当看到一种非常特别的商业模式时,就会忍不住想投。即便觉得它的CEO可能会有问题,但就想着实在不行以后换掉等等,就投了。结果,错误有可能就这样产生了。随着在这一行不断地磨砺,这样的遗憾是越来越少了,但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市场太大,机会太多了,红杉中国的遗憾就是不能囊括和把握住所有的这些机会。
  一个好的投资者就是要能够在各种杂乱的信息中,做出最接近现实的理性判断。在这样的前提下,肯定会错过一些机会,但却可以保证我们已有项目的成功。
  投资过程中需要做许多客观的判断,无论你对某个行业或者某个企业多么有热情,最终还是要回归理性。什么叫做理性?就是无论今天的市场有多热,你仍然能够关注企业的基本面,做出最符合实际的判断。当你做出这样的决定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遗憾,觉得放弃了一个赚钱的大好机会,但如果你不能克制住自己,真的投了,那将会是永远的遗憾,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
其他文献
要说老板的心理底线,其实就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也就是说,老板已经与你有一种陌生感了,不再与你真诚交流了,与你形同路人,也就说明离你们分道扬镳不远了。    几年前,偶遇一位生意上的朋友刘先生,在准备合作做一个网站之前,刘先生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与合理的小小要求:“要合作,你必须放弃杭州到广州,顺便帮我打理一下工厂。你先暂时接替一下我现任的总经理,他是一个小富即安的人,没有什么抱负,已经阻碍了我工厂的
期刊
中国的并购市场已经初露头角。去年上市公司并购196起,整个金额大概493亿元人民币,平均一单2.3亿元人民币。而美国最近光房地产一单就是290亿美元,所以我们的并购市场,还是少年时期,机会有的是。  并购越来越多,涉及的成功因素也很多。但我认为,最容易忽视的因素是决策人的人格。  那年《英雄》上演的时候,我看了三遍,眼泪已经流下来了。实际上那是讲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并购:秦始皇统一六国。战国时代合纵
期刊
50岁退休只是一个设想,还没有变为现实,但是,此中的勇气和智慧,决心与追求,使理想与现实更近一步。    “在以前的20多年里,我一直很疯狂,像个机器人。”汪力成用“疯狂”和“机器人”来形容自己前20年的工作状态。  “作为创业人,工作就是生活也是很正常的,所以突然想停下来还真的不容易。”汪力成说,以前一直觉得企业缺不了他,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也开始不支持他所有事都亲力亲为。“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
期刊
当你真像鸵鸟那么大时,小鸡才会心服。只有赢得这种“心服”,才具备了在同代人中做核心的条件。    元庆:  来香港后,虽然任务繁重,但对你的情况仍不放心。自我检查后,觉得这几年和你沟通少,谈的都是些你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客观原因是你和我都忙,主观原因是没有特别注意我们之间沟通的重要性。我想利用边角或休息时间写信给你,用笔谈的方式会比较冷静,但我也不想很正式,只是拿起笔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还是自然感情
期刊
策划:商界传媒企业研究院  召集:陈建光  联合执行:  商界评论编辑部:李 彤 胡 浩 陈 艾 谢康利  商界财视网:杨艾祥 刘 辉 唐洪琼 赵淑均    七十二行,行行都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隐私,我们走访了数十位行内人士,最终择取了最被人诟病的十个话题予以披露。这里的“污点证人”,他们并非全都以身试法,也并非都有污点,但却深知行业内幕是“污点"的见证者、知情者。有的出于义愤。有的出于良知,有的出于
期刊
调控政策遥控器指挥下的IPO滚滚车轮或将彻底碾碎“十年牛市”的美梦,而这,并不是以人们盼望牛市带来“财产性收入”的良好愿望为转移的。    不知道红筹股老大中石油和奥斯卡大片《色戒》的回归为什么不约而同,不无巧合的是,《色戒》遭遇的色删也在中石油同样的发生。  中石油的回归,仿佛一场色的浩劫,湮灭了投资者对IPO的好色之心,同时也劫持了中国股市的牛市。但是,是否能如中国政法大学的那位博士研究生状告
期刊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中国式重组无疑是个“怪胎”。原本连年亏损的企业,经过重组便焕然一新;即使股票分文不值,“壳价值”也是代价不菲。中国式重组几乎成了亏损企业的点金石,而投资者对于重组游戏的宠爱,又使重组者乐此不疲。  然而,中国式重组又是表面风光无限、内里潜流涌动,恰恰是指引重组者预期的有利因素,又是影响重组成功的不利条件。对一些负债高达十亿以上的ST公司而言,中国式重组甚至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
期刊
在许多人眼里,上市之时,便是荣耀与财富之门开启之始。俞敏洪的新东方美国上市,作为中国首家教育概念股受到热捧,股价上涨强劲,个人财富也水涨船高。然而,他的工作与生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惬意,在公司内部期望和华尔街严格的资本体系推动下,他就像一颗高速运转的行星,在学校、投资者、股东之间穿梭。听完俞老师的“诉苦”,你能感受到他的遗憾并不矫情。    其实,把新东方做这么大,然后弄上市,对我个人生活来说,
期刊
对于企业家而言,风光的背后,会有焦躁;成功的背后,会有泪水;甚至在管理的公正与亲情的流露之间,也会难以权衡。遗憾因此注定。      不认,不见,不管,不问    我和赵建华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十分要好。在学校的时候,我在校足球队,他在校乒乓球队。在田径场和足球场上,他不是我的对手;但是打乒乓球,他也从来没让我赢过。我记得我们应该是同一年入伍的,退役的时间也差不多。我读大学后从政经商,在北京工作
期刊
2007年12月6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表示,中国太阳能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听到这个消息,作为太阳能行业的领军人物,黄鸣感到很欣慰。但谈及到家人,他却心怀愧疚:“让他们担惊受怕,忍受孤独,不是我的本意却是我心中的痛。”    接受《商界评论》的约稿之后,我是流着泪写完这篇文章的。  我曾到多所大学讲过课,接受过上百次的提问,没有多少问题能把我难住。但近期在河北科技大学洽谈校企合作项目时,在与大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