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成为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如:因处优越环境而经受不起挫折,因学业成绩不佳而缺乏自信,因期望过高而形成心理重负。 这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时刻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现问题及时疏导解决。首先要走进学生心中,倾听学生心声;其次要保持家庭学校社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第三要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学生成长 重要因素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071-01
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成为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中小学生学习成绩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内容不断增多,他们在紧张繁重的学校生活中,往往会产生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等问题,而这些心理因素的消极作用恰恰是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的最大隐患。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加。纵观中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环境,他们的心理健康方面问题,可归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因处优越环境而经受不起挫折
身处优越环境的学生多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尤其是学业优秀的学生。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赞扬多于批评,久而久之他们感觉自己拥有优越感,高人一等,形成自负的心理。拥有自负心理的学生,自我评价过高,缺乏耐心,心理脆弱。在竞争相当激烈的情况下,一旦考试不理想,或受到挫折,常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不利于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性格常处于不平稳状态。
第二方面,因学业成绩不佳而缺乏自信
学习成绩居后的学生,由于在学习、行为等方面表现的不尽人意,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自信心受到挫伤,产生自卑心理,不愿面对家长、同学和社会,采取逃避保守的方式,不参加学习交流等活动。即使偶尔参加一些活动也往往表现消极,对活动缺乏自信。他们自我评价往往偏低,常为一些小事烦恼,常常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害怕在别人面前说话和做事,生怕别人取笑自己,性格趋于封闭。
第三方面,因期望过高而形成心理重负
目前的中小学生面临各种压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老师“盼铁成钢”愿望强烈;同学之间竞争激烈。众多的压力,使学生感到焦虑不安,忧虑重重,心理负担日益加重,精神紧张,心情压抑,经常感到烦躁焦虑。
以上不良心理均会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心理问题,我们一定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使他们健康成长。
首先要走进学生心中,倾听学生心声。
由于环境、性格、性别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所以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要通过谈心活动,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使他们愿意向老师倾诉真情。
据调查,在回答“我碰到问题找谁商量”时,找同伴商量的占百分之六十,找父母商量的占百分之十,找老师商量的占百分之十,其他占百分之二十。这表明学生遇到麻烦,首先想到的是伙伴,因为家长、教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学生很难敞开心扉于父母老师进行沟通。作为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信任自己,向老师倾诉内心的烦恼呢?亲其师,方信其道,作为老师,要想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走进他们心中,和他们平等相处,真心相待,交融心理,加强交流,绝不能拿长辈师长的身份来压制他们。
其次要保持家庭学校社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
学生负担加重,心理不健康,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孩子缺少关爱而变得自卑,情绪低落,易冲动;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对孩子无暇顾及,放任自流,导致孩子不求上进;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子女,使他们养成自私任性我行我素的心理。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导致孩子心理上的自私任性,叛逆浮躁,胆小忧郁,人际关系紧张,不能与人合作等,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针对这些问题,老师们可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协同工作,共同研究和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我们只有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真正与家长真诚、和谐的沟通,才能客观、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减少教育的盲目性,提高教育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利用家长会的形式,就共性问题与家长进行双向交流,溝通思想,相互配合;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和个别谈话的方式,就个别问题与家长取得联系,找出问题的根源,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合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初步的心理保健常识,使学生不断地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三要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许多学生仍是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空间中生活,单调乏味,视野狭小。事实上紧张而富于竞争的学习生活,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压抑的心理。因此学校和老师要根据中小学生好奇好玩好动好思的特点,重视良好校园文化建设。可利用自习或业余时间,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开展兴趣活动小组,提供书法、绘画、舞蹈、鼓乐等学习平台,开辟乒乓球、足球、篮球等场地,使他们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减轻压力,开阔眼界,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中小学生既是学校的,也是家庭的,最终更是社会的。他们能否在学习知识、增强体质的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这是关系到他们将来如何走向社会的大问题。作为家长和老师必须学会科学育人,用科学的方法来开启青少年的天赋之门,培养他们修身养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让他们成为社会合格有用人才。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学生成长 重要因素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071-01
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成为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中小学生学习成绩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内容不断增多,他们在紧张繁重的学校生活中,往往会产生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等问题,而这些心理因素的消极作用恰恰是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的最大隐患。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加。纵观中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环境,他们的心理健康方面问题,可归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因处优越环境而经受不起挫折
身处优越环境的学生多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尤其是学业优秀的学生。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赞扬多于批评,久而久之他们感觉自己拥有优越感,高人一等,形成自负的心理。拥有自负心理的学生,自我评价过高,缺乏耐心,心理脆弱。在竞争相当激烈的情况下,一旦考试不理想,或受到挫折,常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不利于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性格常处于不平稳状态。
第二方面,因学业成绩不佳而缺乏自信
学习成绩居后的学生,由于在学习、行为等方面表现的不尽人意,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自信心受到挫伤,产生自卑心理,不愿面对家长、同学和社会,采取逃避保守的方式,不参加学习交流等活动。即使偶尔参加一些活动也往往表现消极,对活动缺乏自信。他们自我评价往往偏低,常为一些小事烦恼,常常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害怕在别人面前说话和做事,生怕别人取笑自己,性格趋于封闭。
第三方面,因期望过高而形成心理重负
目前的中小学生面临各种压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老师“盼铁成钢”愿望强烈;同学之间竞争激烈。众多的压力,使学生感到焦虑不安,忧虑重重,心理负担日益加重,精神紧张,心情压抑,经常感到烦躁焦虑。
以上不良心理均会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心理问题,我们一定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使他们健康成长。
首先要走进学生心中,倾听学生心声。
由于环境、性格、性别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所以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要通过谈心活动,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使他们愿意向老师倾诉真情。
据调查,在回答“我碰到问题找谁商量”时,找同伴商量的占百分之六十,找父母商量的占百分之十,找老师商量的占百分之十,其他占百分之二十。这表明学生遇到麻烦,首先想到的是伙伴,因为家长、教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学生很难敞开心扉于父母老师进行沟通。作为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信任自己,向老师倾诉内心的烦恼呢?亲其师,方信其道,作为老师,要想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走进他们心中,和他们平等相处,真心相待,交融心理,加强交流,绝不能拿长辈师长的身份来压制他们。
其次要保持家庭学校社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
学生负担加重,心理不健康,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孩子缺少关爱而变得自卑,情绪低落,易冲动;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对孩子无暇顾及,放任自流,导致孩子不求上进;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子女,使他们养成自私任性我行我素的心理。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导致孩子心理上的自私任性,叛逆浮躁,胆小忧郁,人际关系紧张,不能与人合作等,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针对这些问题,老师们可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协同工作,共同研究和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我们只有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真正与家长真诚、和谐的沟通,才能客观、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减少教育的盲目性,提高教育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利用家长会的形式,就共性问题与家长进行双向交流,溝通思想,相互配合;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和个别谈话的方式,就个别问题与家长取得联系,找出问题的根源,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合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初步的心理保健常识,使学生不断地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三要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许多学生仍是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空间中生活,单调乏味,视野狭小。事实上紧张而富于竞争的学习生活,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压抑的心理。因此学校和老师要根据中小学生好奇好玩好动好思的特点,重视良好校园文化建设。可利用自习或业余时间,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开展兴趣活动小组,提供书法、绘画、舞蹈、鼓乐等学习平台,开辟乒乓球、足球、篮球等场地,使他们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减轻压力,开阔眼界,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中小学生既是学校的,也是家庭的,最终更是社会的。他们能否在学习知识、增强体质的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这是关系到他们将来如何走向社会的大问题。作为家长和老师必须学会科学育人,用科学的方法来开启青少年的天赋之门,培养他们修身养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让他们成为社会合格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