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为一个城市里长大的人,居然会在逐渐逼近三十岁的时候开始怀念农村,这恐怕是从前的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去做的事。临近年关,同事纷纷筹划回家过年,有一平日关系甚好的山东老乡,说起回家,两眼放光:快放假吧,回家好吃我奶奶蒸的菜馍。鲁西南方言,“菜馍”就是“包子”的意思,以前家家都穷,没有肉包子一说,拌的馅儿都是胡萝卜粉条、韭菜鸡蛋。可就是一句简单的山东话,听的人乡愁上头、口水直流。
依照幼时的记忆,县城的孩子一般是不屑于回农村过年的,农村环境脏乱差、饭菜粗糙难吃,还总被老家人问东问西——“你还认识我不?”而且对那些相距不过百里的七大姑八大姨们,总端着一份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直到大学毕业进了一线城市就业,才发觉当初我们对乡下亲戚的那份盛气凌人,被北上广的“土著们”变本加厉地甩在脸上。回味年少时那份趾高气扬,实在羞愧难言。
初来北京工作时,年会上经常会设置“用方言问候大家新年好”这样的环节,但彼时心高气傲又自卑自薄的自己却拒绝参加,现在想来只觉荒唐。回想自己在农村为数不多的过年经历,最吸引我的就是“赶集”。鲁西南农村民风淳朴,腊月开始的大集往往从凌晨“摸黑”就开始,持续到晚上“喝汤”才散场,极为热闹。
大人们会花费数天的时间在集上将过年所需的食材、用物慢慢采购完。炸丸子必须要去买新鲜、大个的腊萝卜,皮色鲜红叶子嫩绿才是上品。蒸菜馍用的胡萝卜、地瓜粉条、韭菜、土鸡蛋也要去相熟的摊位拿才吃得放心。准备年货的重头戏是“割肉”,屠户们挥舞大砍刀,劈下一段段排骨、猪头、羊腿、牛腱子,足斤足两不掺水,用大白菜叶子包好,放在农村常用的“地板车”后头。
小时候走亲戚,自己总是一百二十个不乐意,这家也不去,那家也不去。但如果可以再选一次,多想回到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还健在的日子。除夕一般是在奶奶家过,大爷、叔叔、嫲嫲(鲁西南方言,“姑姑”之意)等齐聚一堂,厨房洗菜做饭的,客厅吸烟拉呱的,非常热闹。小孩子即便什么忙也帮不上,看着家里人来人往,心里也是喜滋滋的。而这种“四世同堂”的感觉,早已随着老家长的离世而烟消云散。
不像一般白领过年只有紧巴巴的六七天假期,在外打工的叔伯们一般不着急回大城市,有的甚至会等到阴历三月“开春”了才会回去。不仅仅是因为大城市的工地和工厂还不开工,也是因为农村的春天实在盎然,生机勃勃得令人满心欢喜。用叔伯娘姨们的话来说,大城市“好像不分春夏秋冬”,一点四季交替的感觉都没有。大多数地方光光秃秃,即便作为绿化硬指标的“环路绿化带”,也大多是松柏等常青树木。而乡下的春天,则真正是一场盛大的“迎春”:迎春花开、杨树发芽、柳树飞絮、猫儿叫春,雨水惊蛰,万物复苏。用小叔的话说:“不知道哪天晚上打一个雷,从村东头响到西头,雨不紧不慢地开始下,鼻子里能闻见泥里的土腥味,地里的麦苗可该高兴了。”
话说回来,笔者的那位山东老乡今年很是任性,过年七天加十多天未休的年假打包成一个“大假”,令人好生羡慕。为了占点他的便宜,同时也缓缓自己的思乡之苦,我央求他回来的时候“多带些菜馍、豆沙包和黄面肉”。
依照幼时的记忆,县城的孩子一般是不屑于回农村过年的,农村环境脏乱差、饭菜粗糙难吃,还总被老家人问东问西——“你还认识我不?”而且对那些相距不过百里的七大姑八大姨们,总端着一份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直到大学毕业进了一线城市就业,才发觉当初我们对乡下亲戚的那份盛气凌人,被北上广的“土著们”变本加厉地甩在脸上。回味年少时那份趾高气扬,实在羞愧难言。
初来北京工作时,年会上经常会设置“用方言问候大家新年好”这样的环节,但彼时心高气傲又自卑自薄的自己却拒绝参加,现在想来只觉荒唐。回想自己在农村为数不多的过年经历,最吸引我的就是“赶集”。鲁西南农村民风淳朴,腊月开始的大集往往从凌晨“摸黑”就开始,持续到晚上“喝汤”才散场,极为热闹。
大人们会花费数天的时间在集上将过年所需的食材、用物慢慢采购完。炸丸子必须要去买新鲜、大个的腊萝卜,皮色鲜红叶子嫩绿才是上品。蒸菜馍用的胡萝卜、地瓜粉条、韭菜、土鸡蛋也要去相熟的摊位拿才吃得放心。准备年货的重头戏是“割肉”,屠户们挥舞大砍刀,劈下一段段排骨、猪头、羊腿、牛腱子,足斤足两不掺水,用大白菜叶子包好,放在农村常用的“地板车”后头。
小时候走亲戚,自己总是一百二十个不乐意,这家也不去,那家也不去。但如果可以再选一次,多想回到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还健在的日子。除夕一般是在奶奶家过,大爷、叔叔、嫲嫲(鲁西南方言,“姑姑”之意)等齐聚一堂,厨房洗菜做饭的,客厅吸烟拉呱的,非常热闹。小孩子即便什么忙也帮不上,看着家里人来人往,心里也是喜滋滋的。而这种“四世同堂”的感觉,早已随着老家长的离世而烟消云散。
不像一般白领过年只有紧巴巴的六七天假期,在外打工的叔伯们一般不着急回大城市,有的甚至会等到阴历三月“开春”了才会回去。不仅仅是因为大城市的工地和工厂还不开工,也是因为农村的春天实在盎然,生机勃勃得令人满心欢喜。用叔伯娘姨们的话来说,大城市“好像不分春夏秋冬”,一点四季交替的感觉都没有。大多数地方光光秃秃,即便作为绿化硬指标的“环路绿化带”,也大多是松柏等常青树木。而乡下的春天,则真正是一场盛大的“迎春”:迎春花开、杨树发芽、柳树飞絮、猫儿叫春,雨水惊蛰,万物复苏。用小叔的话说:“不知道哪天晚上打一个雷,从村东头响到西头,雨不紧不慢地开始下,鼻子里能闻见泥里的土腥味,地里的麦苗可该高兴了。”
话说回来,笔者的那位山东老乡今年很是任性,过年七天加十多天未休的年假打包成一个“大假”,令人好生羡慕。为了占点他的便宜,同时也缓缓自己的思乡之苦,我央求他回来的时候“多带些菜馍、豆沙包和黄面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