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杭青石小传
江苏无锡人。有无堂主,自号“石头先生”,中山书画院院长,高级美术师。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学于浙江美院,先师潘天寿,后从陈从周,学双钩泼墨,得大风堂笔意,后再得刘海粟大师指导。七十年代起起居吴门,专攻山水,从石田、石涛入手,上溯宋元、魏晋艺术流风,博采众长,作品浑厚清逸。八十年代起,先后在南京、上海、北京、广州、新加坡、惠州等地成功举办个人画展;还在日本、台湾、澳门、深圳、厦门等地参加联展。出版有《杭青石画集》等多种。多幅作品为美术馆、博物馆、大使馆等机构收藏。其中《黄海晴霞》(山水)、《留得残荷听雨声》(荷花)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大地风微》、《秋色》被中国画研究院收藏。
20多年前,在中国画研究院(现中国国家画院)展览馆举办的那次个人画展至今令杭青石难以忘怀。这次个展共展出他的50余幅山水花鸟作品。开展那天,吴作人、李可染、叶浅予、许麟庐、何海霞、古元、郁风等著名画家都冒雪观展。时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李可染饶有兴味的从头到尾足足看了两个小时,并高度评价:“青石画有笔墨有情感,水、墨、色结合得好。”吴作人也说:“画有特色。”张大千先生的高足、著名画家何海霞还提笔留言,称:青石道兄已得徐天池老人离开真实追求幻影之妙,避实而探虚,此中含味趣无穷。“山川草木摄取其精神恍影,又心神会之,佩服佩服。”
展出十分成功,杭青石的多幅作品分别为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辽宁省博物馆、法国大使馆等机构收藏。
此情此景,这在当时人才济济的苏州画界,杭青石可说是拔了头筹。
从杭青石多元纷呈的绘画语言中,你会找到从古到今的很多联系,深感其笔墨意趣深深扎根于传统的沃土之中,有着浓郁的传统情结,传统笔墨语汇丰富而多变,兼容并蓄,显现出厚实的功底和学养。北宋“大、全、密”的全景式风格;南宋名家善于表现的山石质感;元代倪云林的笔简意远、墨淡趣浓;清代石涛的苍秀多姿和图式新颖;齐白石的泼墨;黄宾虹的浑厚华滋;潘天寿体积量感构成方式和空勾巨石的风格特征;张大千的青绿泼彩;刘海粟对传统青绿山水进行的色彩空泛处理……这些被聪颖的杭青石用自己灵巧的画笔融入其作品之中,而又有自己的精神面貌。
杭青石扎实的绘画功底得益于他的启蒙老师和在浙江美院的深造。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杭青石凭着一张招生小广告,寻上门去,在上海的苏州名画家吴似兰成为他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杭青石从师学习花卉,一年多后,又跟随苏州名画家凌虚画了三个月素描,便考入浙美附中。是这两位启蒙老师把他引上了绘画之路。在浙美的学习期间,杭青石不仅系统地学习了绘画理论,而且有机会聆听刘海粟、潘天寿等多位著名画家的授课,课后还能登门求教,接受指点。大师们对艺术的真知灼见和对学生的精神气势的感染、潜移默化,使杭青石终生受益。后结识大风堂弟子、同济大学古建筑专家陈从周教授,杭青石不时带画上门请教,受到陈教授追求秀美意境画风的影响。一个好的画家,首先应是一个传统的守护者。杭青石对古今中外的绘画艺术多有涉猎,他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融为贯通,为我所用,这在他后来创作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亦诚如陈从周教授所言:“青石聪颖,少即好丹青,自负笈浙美之后,漫游南北,胸蕴烟霞,故出笔能得山水草木之情,今谓之有个性也。青石画有法度,能自辟蹊径,其雄厚处见人品笃厚,敏学好思,虽有创新,亦继承中来。”
杭青石有厚实的传统笔墨功力,但又不囿于此,他注重古人的笔意墨趣,但又不酷似,力求有时代感,并写出自己的主观感受。杭青石创作了一批青绿山水作品,其中《溪山清秋图》(青绿设色)张大千味十足,青绿泼彩,色薄水多;而杭青石的另一些青绿山水作品,如《青松滴翠》、《流翠飞玉》等则采用重彩厚画法,追求厚度和质感,表现出自己的精神气象。同样是画山水,他的技法也是多变。如《始信峰》、《黄山》(水墨)用笔十分简洁,不多的笔墨就把黄山傲岸不屈的生命力量凸现出来;《山峦》多用焦墨褐笔,犹如高山滚石,见王蒙之笔法;《清泉鸣琴》的空灵;《松峰滴翠》(水墨设色)的虚实结合;《秋树重绿》(青绿重彩)的西洋画表现元素……这一切都可以看出画家的孜孜追求。著名画家凌虚在观《溪山幽谷图》后大为赞赏:该画“近景巨岩矗立,白云飞瀑环绕左右。中景峰峦交错,气势磅礴,整幅画顶天立地,几无空白,然内笔墨奔腾雄浑,顿令人胸臆开阔,气舒神怡。这种既有深厚传统脉络,更富时代新意的山水巨幛,比之石涛之‘山水清音’可谓先后媲美,而又超乎古人。时年90高龄的著名学者钱仲联教授在观《青城胜景图》后称笔墨苍秀卓尔迈伦,赋七言以赠:“青石道人拥黄鹤,西穷天彭俯井络,归来戏出卧游图,云海雄吞几灵,断取青城万丈天 ,不为粗犷为雄妍,世儿落笔空 众,谁向无声证画禅。”
杭青石的这一追求建筑在他坚持不懈的写生基础上。他纵游名山大川,以画读景,以画记游。在杭青石眼里,那山那水 ,那花那草,都是有生命的。观察写生是在同它们进行心灵的对话。“搜尽奇峰打草稿”,寻求自己的笔墨语言。画家在作品中直抒胸臆,是在发出自己的心声。读杭青石的山水让人感到风飞云动的一种动感和灵气。
园林建筑艺术文史专家王西野先生在《杭青石画集》的“序”中写道:“自元四家出,个性现于笔墨,体势出之自然,别开生面,不仅收师古之功,而能融会造化之灵奇,大千之师法石涛乃起步耳,多读古人名迹,多游名山大川,画风不变自变。”杭青石画风之变还可以从他创作的一批以群鹤为题材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一年初冬季节,杭青石应邀去黄海之滨的东台市野鹤自然保护区参观,无边无际的芦花、杂草、沼泽、泥潭、水塘……成群的野鹤在那里自由地栖息、觅食、飞翔、嬉戏,使这片广袤、寂静的原生态土地充满无限生机。回来后,他把自己的感受倾泻在画纸上,充分调动自己传统功力的优势,在点、线、面、色、空、体等各个方面去寻找新的绘画语言。创作的《沼泽》、《原野》、《舞鹤》、《栖鹤》、《翔鹤》等一组30余幅作品,给人面目一新、物我两忘之感。作品完全跳出传统画鹤的象征寓意模式和千篇一律的图式,借鉴西洋画技法,画家挥笔潇洒、大气,强化自然和鹤的自由、亲密、和谐关系,并赋予人格化的特征,景情结合,天人合一,表现了画家向往温馨、安宁、和谐的理想追求。
杭青石还擅长画荷,博采众长,纵横涂抹,尤有会心。既从传统中来,又个性彰显。或水墨,神韵秀丽;或泼墨,酣畅淋漓;或重彩,色彩浓艳;或水墨朱砂钩金,色墨交融,妩媚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