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十年前,我们从单位出发,头顶着茫茫的细雨,踩着飞溅的雨花,在秋的注目之下,向城西湖军垦农场驶去。
军垦农场,位于安徽六安霍邱县城西侧,淮河南岸,大别山东部,总面积达140多平方公里。
下午一点,车子开进了场区。远远望去,是一块块整齐划一的农田,宽阔平整,一望无际。道路两旁,除了树叶开始凋零的白杨树向后退去外,从我们眼前掠过的有和坦克相似的履带式拖拉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同时也看到三三两两的军人在活动。这些流动画面,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淋漓雨中的宁静,更让我感受到了这里的士兵有多么的不易。
雨停了。天上悠悠的白云登上了这蔚蓝色的舞台,仿佛是一场演出或表演到了最精彩的地方。慰问的第一站是农场的219团,由于它地处整个农场部队的最西角,被战士们称为城西湖的“西伯利亚”。这里曾经承载过一段极不寻常的历史。
1966年6月,城西湖围垦指挥部正式成立,南京军区派来了两个师,该县动员民工10万人,军民合作,从9月份开始到1972年11月全部完成,共围垦造田17.8万亩,其中军圩12.5万亩,民圩5.3万亩。
真是一次了不起的创举!你看,多少个岁岁年年后的今天,虽说是湖,可又不见湖水,却是一马平川的原野沃土。田野是绿的,然而又绿得不一样:墨绿、油绿、嫩绿……被整齐地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在微风吹拂之下,夹着泥土散发出的芳香,把这一大片一大片的庄稼吹得犹如涟漪荡漾。
在空旷间俯瞰军垦,俯瞰农场,也像在景区观景一样,很难猜透每位游客对景观看法,就看你自己的想象力了。随着人们挖空心思地遐想,眼前这座神奇而又壮观的农场也不断变幻着多姿多彩的四季画面。而脚下这松软的泥土,却给了我另一番思绪,仿佛让我又追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
你看!当初的营房是用毛竹搭成的“人”字形工棚,上盖全是油毛毡,而床板就放在土墩上。一年四季房内房外的气温始终如一。当遇到雨天时,外面下着大雨,而里面便下小雨。
你看!在每逢围堤合龙的瞬间,虽然脚下无路且十分泥泞,但官兵们却全然不顾,喊着号子,担着泥土,背着沙袋,一路小跑,就像战场上冲锋一样。有的战士脚崴了,还在继续坚持着;有的战士累晕了,喝几口水又拿起锹镐继续干着……可以说他们每迈一步都可能与死神相伴,因为说不上什么时候脚下的土堤就会决口、崩塌。
据讲,还有位战士更是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自从他第一次胃出血后,总是利用晚上去卫生队打点滴,而白天却坚守在工地、田间。不久,旧病又是发作了,他才被送进了医院。
从战士疲惫不堪的身影中,从战士憔悴的脸面上,从战士不断滚落的汗水中,从战士频频挥动的手臂上,我看到了那无声的壮举,正是这无声的壮举,在旷世围湖造田中换来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粮!从而也托起了希望的曙光。
时隔三天,依据日程安排,我们来到了某连的所在地。这里的环境异常艰苦,潮湿多雾,房间的墙壁上都是湿漉漉的,如同雨后的路面。
走进战士宿舍,尽管地方狭小、拥挤,设施简陋,但从挎包的挂放、背包带的折叠,到脸盆、碗筷的搁置都整齐划一、井井有条。被子也叠得方方正正、有棱有角。看得出他们管理得非常严格。
进去不久,有位战士一听到我的口音好像與他相同,自认为是老乡。于是,他就主动和我攀谈起来,原来他是江苏射阳人,和我同属苏北地区,是位老兵了。他感到这里确实很苦、很累。农活儿忙起来,几乎是没日没夜地干,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这比家乡的条件要差得多了。
他讲道:“说句心里话,我也常常想家,想念父母,也想早点儿退伍回家。但为了祖国的安宁,为了农场部队的稳定,为了给军区多打粮食,保证供给,我宁愿在这里受苦,承受寂寞。如果部队允许的话,我还想再干上几年呢。”
听着他那朴实的话语,我的心为之一热,毫不夸张地讲,那真是一种沁人心脾的感动。我知道,他们日夜坚守的是祖国的领土,心中装着的是人民的幸福。
责任编辑:蒋建伟
军垦农场,位于安徽六安霍邱县城西侧,淮河南岸,大别山东部,总面积达140多平方公里。
下午一点,车子开进了场区。远远望去,是一块块整齐划一的农田,宽阔平整,一望无际。道路两旁,除了树叶开始凋零的白杨树向后退去外,从我们眼前掠过的有和坦克相似的履带式拖拉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同时也看到三三两两的军人在活动。这些流动画面,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淋漓雨中的宁静,更让我感受到了这里的士兵有多么的不易。
雨停了。天上悠悠的白云登上了这蔚蓝色的舞台,仿佛是一场演出或表演到了最精彩的地方。慰问的第一站是农场的219团,由于它地处整个农场部队的最西角,被战士们称为城西湖的“西伯利亚”。这里曾经承载过一段极不寻常的历史。
1966年6月,城西湖围垦指挥部正式成立,南京军区派来了两个师,该县动员民工10万人,军民合作,从9月份开始到1972年11月全部完成,共围垦造田17.8万亩,其中军圩12.5万亩,民圩5.3万亩。
真是一次了不起的创举!你看,多少个岁岁年年后的今天,虽说是湖,可又不见湖水,却是一马平川的原野沃土。田野是绿的,然而又绿得不一样:墨绿、油绿、嫩绿……被整齐地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在微风吹拂之下,夹着泥土散发出的芳香,把这一大片一大片的庄稼吹得犹如涟漪荡漾。
在空旷间俯瞰军垦,俯瞰农场,也像在景区观景一样,很难猜透每位游客对景观看法,就看你自己的想象力了。随着人们挖空心思地遐想,眼前这座神奇而又壮观的农场也不断变幻着多姿多彩的四季画面。而脚下这松软的泥土,却给了我另一番思绪,仿佛让我又追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
你看!当初的营房是用毛竹搭成的“人”字形工棚,上盖全是油毛毡,而床板就放在土墩上。一年四季房内房外的气温始终如一。当遇到雨天时,外面下着大雨,而里面便下小雨。
你看!在每逢围堤合龙的瞬间,虽然脚下无路且十分泥泞,但官兵们却全然不顾,喊着号子,担着泥土,背着沙袋,一路小跑,就像战场上冲锋一样。有的战士脚崴了,还在继续坚持着;有的战士累晕了,喝几口水又拿起锹镐继续干着……可以说他们每迈一步都可能与死神相伴,因为说不上什么时候脚下的土堤就会决口、崩塌。
据讲,还有位战士更是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自从他第一次胃出血后,总是利用晚上去卫生队打点滴,而白天却坚守在工地、田间。不久,旧病又是发作了,他才被送进了医院。
从战士疲惫不堪的身影中,从战士憔悴的脸面上,从战士不断滚落的汗水中,从战士频频挥动的手臂上,我看到了那无声的壮举,正是这无声的壮举,在旷世围湖造田中换来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粮!从而也托起了希望的曙光。
时隔三天,依据日程安排,我们来到了某连的所在地。这里的环境异常艰苦,潮湿多雾,房间的墙壁上都是湿漉漉的,如同雨后的路面。
走进战士宿舍,尽管地方狭小、拥挤,设施简陋,但从挎包的挂放、背包带的折叠,到脸盆、碗筷的搁置都整齐划一、井井有条。被子也叠得方方正正、有棱有角。看得出他们管理得非常严格。
进去不久,有位战士一听到我的口音好像與他相同,自认为是老乡。于是,他就主动和我攀谈起来,原来他是江苏射阳人,和我同属苏北地区,是位老兵了。他感到这里确实很苦、很累。农活儿忙起来,几乎是没日没夜地干,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这比家乡的条件要差得多了。
他讲道:“说句心里话,我也常常想家,想念父母,也想早点儿退伍回家。但为了祖国的安宁,为了农场部队的稳定,为了给军区多打粮食,保证供给,我宁愿在这里受苦,承受寂寞。如果部队允许的话,我还想再干上几年呢。”
听着他那朴实的话语,我的心为之一热,毫不夸张地讲,那真是一种沁人心脾的感动。我知道,他们日夜坚守的是祖国的领土,心中装着的是人民的幸福。
责任编辑:蒋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