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产城融合”战略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为视角,以上海市嘉定区大力实施“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破解城市可持续发展难题的实践为例,论证“产城融合”发展是上海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剖析嘉定区“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成效,并提出进一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城市化;产业化;“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上海新一轮的郊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产业与功能的配合十分重要,产业转型与功能转型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着眼于产业是先导,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城市是载体,是产业升级发展的支持系统,两者相伴而生、共同促进,最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没有产业,城市就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会成为一座空城;没有城市,产业发展就会缺少平台,城市发展就难以为继。近年来,嘉定区“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着眼于产业转型与城市功能转型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探索实践中,找到了城市化与产业化平衡发展的支点,为破解城市可持续发展难题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值得研究和剖析。
一、“产城融合”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产业化与城市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两者是在融合互进,共同发展中不断前进的。一方面,工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带来的是城市化在“量”上的扩张。工业发展追求规模化和专业化而产生的企业集聚的过程,大大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工业化所带来的交通革命,为城市化规模的迅速扩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带来的是城市化在“质”上的进步。第三产业劳动和知识密集型的特点,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城市化软硬件设施的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推动城市经济集聚效应、外部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实现,为城市化赋予新的活力。同时,城市发展也促进了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城市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空间载体,城市品质的提升成为吸引和集聚人口的重要方式,城市居民对消费、就业、资本及服务创造的需求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产业化与城市化发展速度如果不协调,将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如果产业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或者说城市发展缺乏产业支持,就会造成“空城”、“睡城”。而如果城市发展滞后于产业发展,则会影响产业的升级转型,特别是对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产业化和城市化的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产城融合”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回顾嘉定的发展历程,工业化的推进是主线。嘉定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引领,电子电器、设备制造、金属加工等产业不断兴起,成为支撑其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行业。但与此同时,嘉定的经济发展也屡屡遭遇瓶颈,以扩大产能为主要目标的工业化发展方式需要进一步调整;以工业用地为主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受到建设用地指标的制约;城市配套功能不完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功能相对较弱,导致对高端资源、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高端信息的集聚和承载能力偏低。
面对一方面是嘉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却是产业发展遭遇瓶颈;一方面是人民的生活需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却是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难以跟上脚步的相对滞后现状,2009年,中共嘉定区委四届九次全会作了“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两个融合’,开创嘉定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战略部署,并确立了“聚焦一个核心,延伸两翼”的嘉定城市化发展路径。在“十二五”规划中,嘉定区进一步明确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并提出实现“新城建设出好形象、产业转型全市率先、社会发展市郊领先”的三大奋斗目标。
二、“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成效
几年来,嘉定区在“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的推进与探索中,突出新城引领带动作用,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形象整体提升,实现了产业、城市、土地利用三个规划的有效叠加,全区城市化地区控规覆盖率达到80%,位列市郊首位。嘉定新城建设注重彰显生态和品质,新城核心区形象初显。安亭地区“产城融合”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南翔江桥地区功能转型不断加快,成功打造了“一核两翼”组团式新城的城市格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形成了文化信息产业、金融投资产业等城市新型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
1、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嘉定新城中心区的定位是全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作为嘉定城市化的典型代表而建设的,重在提升城市品质、提高服务水平、凸显嘉定特色。中心区城市化和产业化同步推进,集运动休闲、旅游度假、商业服务、商务办公、文化娱乐和中高档居住为一体,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发展高地,成为具有较强综合辐射功能的区域性中心。新城内一批教育、医疗、文化、商务等高品质功能性项目落户,通过引入品牌设计、开发和施工企业50多家,新建建筑工程总面积400多万平方米。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提升,联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老城州桥地区保护性改造基本完成,呈现出古朴与现代、动感与宁静交相辉映的独特风貌。
安亭地区以国际汽车城建设为引领,其定位是产城融合、以产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城市化的目标是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支撑,为汽车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优质完善的配套。将汽车城核心区从12平方公里拓展至25平方公里,加快推进原核心区内的汽车研发区、安亭新镇区、汽车贸易一条街的发展,重点整合新的核心区内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安亭新镇二期开发,整体提升核心区汽车研发、贸易、服务和生活配套等功能。
南翔江桥地区着眼于是以城市化来带动产业化的转型提升。通过大型居住社区建设,依托虹枢纽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房地产、商业商贸、现代物流、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经济,凸现居住和服务功能。以大型居住社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土地动迁、储备和出让,通过人口导入,进一步完善区域内市政、交通、商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努力打造生态环保、配套齐全的大型居住数社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实施“退二进三”策略,完善南翔以旅游、休闲为主的老镇区域和以商务、办公为主的新镇区域,加快江桥西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西北物流园区江桥基地等产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物流、商贸、信息、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具有自我功能完善、自我平衡发展的城市化地区。 2.产业转型加速推进
“十一五”期间,嘉定区聚焦科技创新,形成产业先发优势。全力支持科研院所回归扩容,形成“十所一中心一基地”集聚发展态势,推动一批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先机,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领域重大项目有力推进,上海物联网中心揭牌运营,嘉定区成为国内首个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成功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15家,规模以上科技企业产值占比47.8%。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能级显著提升。加快集聚发展与创新步伐,推动制造业朝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方向发展,汽车特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零部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2%。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亮点。10个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文化与信息产业园区初步建成,京东、百度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依托新城和轨道交通站点建设,一批高端商贸中心、商业综合体和高星级酒店相继落户、开业。旅游目的地建设初见成效,上海汽车文化节等四大旅游节庆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都市型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稳步发展。组织化、规模化、科技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了粮食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全区“一镇一品”特色农业格局基本形成,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夯实发展基础,产业后劲不断增强。招商引资模式不断创新,聚焦总部经济、金融投资领域,成功引进股权投资和管理类企业近300家,总部型外资企业26家。同时,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新增上市企业5家,近百家企业进入上市通道。
3.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嘉定新城作为全新规划、高标准建设的上海宜居新城,结合远香湖区域、城市生态走廊、区域公共活动中心,有保利大剧院、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规划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休闲健身场馆等的综合性、高品质文化设施,建筑规模超过20万平方米,以满足新城居民都市休闲和文化需求。嘉定新城中心区还配置了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商场等综合性商业项目,为新城居民的工作、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嘉定新城结合内部区域性公共活动中心,配套了完善的基础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设老年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若干个卫生服务点;除此之外,上海市著名瑞金医院和嘉定老城的嘉定区妇幼保健院等重点医疗机构纷纷入驻,为嘉定新城的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需求,使新城居民能够享受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嘉定新城中心区配置了完善的基础教育设施,规划建设15所幼儿园、6所小学、6所初中、3所高中,目前在建两所,即将启动建设3所,并有多所上海市著名的重点中小学校以多种合作模式入驻嘉定新城。目前,已入驻的有上海华师大二附中、上海交大附中、中福会幼儿园等著名学校。此外,该区域内还布局了成人教育和培训院校等众多优秀教育资源,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资源使嘉定新城居民的教育需求得到了全面的满足。
三、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嘉定区将牢牢把握“率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城市化”发展主线,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努力打造经济发达、功能完备、内涵丰富、生态宜居、文明和谐,具有科技特色和高端制造功能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笔者认为,为进一步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嘉定区应着力推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城市主导功能,全力打造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
每一个城市都要有自己的主导功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各种社会、经济、历史条件的不同,城市的主导功能也应有所变化。城市主导功能优化就是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寻找并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实现城市的持续发展。但在一定时期,城市的功能、主导功能是一定的,寓于城市的产业之即城市功能必须通过产业结构体现出来。今后,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空间耦合程度将进一步加大。城市功能的发育发展需要产业发展予以支撑,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人口分布的关联程度进一步加深;城市功能的实现和产业的发展需要专业化空间承载。城市功能与城市产业相辅相成。有什么样的功能,就必然有创造这些功能的产业;有什么样的产业,一般就具有相应的功能,并且主导功能往往是由城市的优势产业创造出来的。发挥城市多功能、突出主导功能既是培育城市产业集群的指导思想,也是搞好城市经济建设中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重要内容。
嘉定区应进一步推进实施“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强化“一核两翼”组团之间功能分工协作和联动发展,加强组团与虹桥枢纽和市中心区的对接。同时,强化与上海市中心区和长三角地区间的联系,着力构建交通便捷、保障有力的基础设施网络。一是进一步完善骨干道路体系,让道路交通更畅通。市、区联手加快推进一批快速道路建设,加快完善区内骨干道路的改造、建设和贯通,强化组团间以及与市中心的交通联系。同时完善综合配套,全面凸显长三角枢纽节点的区位优势,增强服务长三角的能力。
2、优化城市功能空间结构,强化产业集群式发展
在城市区域经济规划试点中,核心是“优化调整”,即通过限制和鼓励的项目,对整个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城市产业的梯度转移。这种产业转移实际上就是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以及区域内城市间的优势互补和分工合作。一定意义上说,实现城市产业集群式发展,把整个产业布局与城市建设渗透融合,是从更大区域谋划城市功能定位的基础。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强调产业集群概念,因势利导地寻求在区域产业集群中适合自己的位置,从而实现城市功能的准确定位。为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选择在城市边缘地带设立集群先导区(如开发区、高新技术区等)的模式被证明是成功的,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协调是空间结构优化的关键。
结合已有的发展态势,笔者认为嘉定区继续探索的方向,一是扩大张江嘉定园辐射效应,推动创新载体建设。应探索完善张江高新区嘉定园管理体制,加大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放大园区集聚带动效应,加快建设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孵化创业基地,推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中科院上海分院产业基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上海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基地的建设。二是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科技产业创新优势。主动承接和服务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积极争取国家战略性重大项目落户,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抢占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制高点,扶持物联网产业孵化基地建设,推动物联网产业集聚和示范应用。发挥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医疗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优势,加快形成产业集聚。 3.加强城市功能支持体系建设,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城市功能支持体系,包括硬件体系和软件体系。硬件方面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资本、基础设施和区位;软件方面主要包括科技、文化以及制度。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承载,在基础设施对提高城市产业集群作用方面,技术性基础设施越来越至关重要。技术性基础设施状况决定一个城市产业的水平。同时,人力资源是城市经济的直接推动力,区位环境状况影响城市的生产和交易费用。
“十二五”期间,嘉定区要实现“产业转型全市率先”的奋斗目标。一方面要放大科技城优势,实现科技产业领先发展。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和潜力,全方位服务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另一方面要放大汽车城优势,实现先进制造业领先发展。以汽车特强产业为带动,加快培育和形成一批先进制造业的标杆企业。这都需要城市功能支持体系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嘉定区应加快推进与城市化、产业化配套的服务业发展,大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如加快推进新城核心区等重点区域商务楼宇、大型商业综合体和高星级酒店建设,完善江桥、南翔等大型居住社区商业配套设施,加快邻里中心、农村商业网点布局建设等。同时,着力推动与制造业发展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打造研发、电子商务、产权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一批产业特征明显、市场细分的生产性服务业基地。嘉定新城要力图通过上市企业总部集聚商务区建设和新型金融产业集聚区建设,来强化城市产业支撑,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生命力。嘉定区发挥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带动效应,全力打造嘉定“金融硅谷”,以此推进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发展的探索也值得关注和期待。
4.促进城市功能区际协调,推动社会发展全面进步
应该看到,开放协调是城市功能优化的重要途径,城市带和城市群是相邻城市协调发展的有效形式,在城市带和城市群中,枢纽型、节点型城市要发挥增长极的作用。即通过自身经济的辐射和扩散,与周边城市加强资源、市场、人才等要素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其他城市主动向都市圈经济靠拢,逐步形成都市圈区域内的社会服务一体化。只有强化节点型城市的市场和服务功能,成为功能完善的服务中心、繁荣活跃的市场中心,才能够带动周边城镇的共同繁荣。如能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前瞻性地统一节点型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发展规划,有意识地引导节点型城市和周边城区实现对接,则无疑既有助于产业的集聚与整合,也有助于城市的发育及其功能的增强。
按照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型城市的要求,嘉定区要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增加教育、医疗、体育等资源供给,构建均衡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一是大力提升教育发展水平。优化地区教育资源配置,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满足市民多层次教育服务需求。二是不断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医疗水平,促进从疾病治疗向预防保健、健康管理模式的转变,力争使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三是努力满足市民体育服务需求。进一步加大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社区体育活动中心建设,新建、改建一批健身活动设施。全面推进体育资源共享,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四是深化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持续改善人才环境,着力构建长三角区域人才资源共享平台。大力引进创新创业、急需紧缺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积极培养使用与嘉定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各类人才。
城市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包含了自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要素彼此消长的过程,因此,要想真正地评价一个城市是否朝着可持续方向演进,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产城融合”战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城市化的功能,一方面集聚人气,另一方面促成产业细分和升级;二是城市化的空间,其尺度、规划、设施是一座既宜居又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并可实现经济、社会、人文、自然等多角度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通讯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委党校,上海 201800)
关键词:城市化;产业化;“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上海新一轮的郊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产业与功能的配合十分重要,产业转型与功能转型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着眼于产业是先导,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城市是载体,是产业升级发展的支持系统,两者相伴而生、共同促进,最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没有产业,城市就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会成为一座空城;没有城市,产业发展就会缺少平台,城市发展就难以为继。近年来,嘉定区“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着眼于产业转型与城市功能转型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探索实践中,找到了城市化与产业化平衡发展的支点,为破解城市可持续发展难题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值得研究和剖析。
一、“产城融合”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产业化与城市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两者是在融合互进,共同发展中不断前进的。一方面,工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带来的是城市化在“量”上的扩张。工业发展追求规模化和专业化而产生的企业集聚的过程,大大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工业化所带来的交通革命,为城市化规模的迅速扩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带来的是城市化在“质”上的进步。第三产业劳动和知识密集型的特点,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城市化软硬件设施的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推动城市经济集聚效应、外部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实现,为城市化赋予新的活力。同时,城市发展也促进了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城市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空间载体,城市品质的提升成为吸引和集聚人口的重要方式,城市居民对消费、就业、资本及服务创造的需求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产业化与城市化发展速度如果不协调,将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如果产业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或者说城市发展缺乏产业支持,就会造成“空城”、“睡城”。而如果城市发展滞后于产业发展,则会影响产业的升级转型,特别是对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产业化和城市化的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产城融合”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回顾嘉定的发展历程,工业化的推进是主线。嘉定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引领,电子电器、设备制造、金属加工等产业不断兴起,成为支撑其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行业。但与此同时,嘉定的经济发展也屡屡遭遇瓶颈,以扩大产能为主要目标的工业化发展方式需要进一步调整;以工业用地为主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受到建设用地指标的制约;城市配套功能不完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功能相对较弱,导致对高端资源、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高端信息的集聚和承载能力偏低。
面对一方面是嘉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却是产业发展遭遇瓶颈;一方面是人民的生活需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却是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难以跟上脚步的相对滞后现状,2009年,中共嘉定区委四届九次全会作了“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两个融合’,开创嘉定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战略部署,并确立了“聚焦一个核心,延伸两翼”的嘉定城市化发展路径。在“十二五”规划中,嘉定区进一步明确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并提出实现“新城建设出好形象、产业转型全市率先、社会发展市郊领先”的三大奋斗目标。
二、“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成效
几年来,嘉定区在“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的推进与探索中,突出新城引领带动作用,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形象整体提升,实现了产业、城市、土地利用三个规划的有效叠加,全区城市化地区控规覆盖率达到80%,位列市郊首位。嘉定新城建设注重彰显生态和品质,新城核心区形象初显。安亭地区“产城融合”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南翔江桥地区功能转型不断加快,成功打造了“一核两翼”组团式新城的城市格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形成了文化信息产业、金融投资产业等城市新型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
1、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嘉定新城中心区的定位是全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作为嘉定城市化的典型代表而建设的,重在提升城市品质、提高服务水平、凸显嘉定特色。中心区城市化和产业化同步推进,集运动休闲、旅游度假、商业服务、商务办公、文化娱乐和中高档居住为一体,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发展高地,成为具有较强综合辐射功能的区域性中心。新城内一批教育、医疗、文化、商务等高品质功能性项目落户,通过引入品牌设计、开发和施工企业50多家,新建建筑工程总面积400多万平方米。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提升,联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老城州桥地区保护性改造基本完成,呈现出古朴与现代、动感与宁静交相辉映的独特风貌。
安亭地区以国际汽车城建设为引领,其定位是产城融合、以产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城市化的目标是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支撑,为汽车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优质完善的配套。将汽车城核心区从12平方公里拓展至25平方公里,加快推进原核心区内的汽车研发区、安亭新镇区、汽车贸易一条街的发展,重点整合新的核心区内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安亭新镇二期开发,整体提升核心区汽车研发、贸易、服务和生活配套等功能。
南翔江桥地区着眼于是以城市化来带动产业化的转型提升。通过大型居住社区建设,依托虹枢纽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房地产、商业商贸、现代物流、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经济,凸现居住和服务功能。以大型居住社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土地动迁、储备和出让,通过人口导入,进一步完善区域内市政、交通、商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努力打造生态环保、配套齐全的大型居住数社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实施“退二进三”策略,完善南翔以旅游、休闲为主的老镇区域和以商务、办公为主的新镇区域,加快江桥西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西北物流园区江桥基地等产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物流、商贸、信息、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具有自我功能完善、自我平衡发展的城市化地区。 2.产业转型加速推进
“十一五”期间,嘉定区聚焦科技创新,形成产业先发优势。全力支持科研院所回归扩容,形成“十所一中心一基地”集聚发展态势,推动一批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先机,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领域重大项目有力推进,上海物联网中心揭牌运营,嘉定区成为国内首个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成功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15家,规模以上科技企业产值占比47.8%。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能级显著提升。加快集聚发展与创新步伐,推动制造业朝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方向发展,汽车特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零部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2%。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亮点。10个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文化与信息产业园区初步建成,京东、百度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依托新城和轨道交通站点建设,一批高端商贸中心、商业综合体和高星级酒店相继落户、开业。旅游目的地建设初见成效,上海汽车文化节等四大旅游节庆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都市型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稳步发展。组织化、规模化、科技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了粮食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全区“一镇一品”特色农业格局基本形成,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夯实发展基础,产业后劲不断增强。招商引资模式不断创新,聚焦总部经济、金融投资领域,成功引进股权投资和管理类企业近300家,总部型外资企业26家。同时,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新增上市企业5家,近百家企业进入上市通道。
3.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嘉定新城作为全新规划、高标准建设的上海宜居新城,结合远香湖区域、城市生态走廊、区域公共活动中心,有保利大剧院、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规划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休闲健身场馆等的综合性、高品质文化设施,建筑规模超过20万平方米,以满足新城居民都市休闲和文化需求。嘉定新城中心区还配置了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商场等综合性商业项目,为新城居民的工作、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嘉定新城结合内部区域性公共活动中心,配套了完善的基础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设老年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若干个卫生服务点;除此之外,上海市著名瑞金医院和嘉定老城的嘉定区妇幼保健院等重点医疗机构纷纷入驻,为嘉定新城的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需求,使新城居民能够享受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嘉定新城中心区配置了完善的基础教育设施,规划建设15所幼儿园、6所小学、6所初中、3所高中,目前在建两所,即将启动建设3所,并有多所上海市著名的重点中小学校以多种合作模式入驻嘉定新城。目前,已入驻的有上海华师大二附中、上海交大附中、中福会幼儿园等著名学校。此外,该区域内还布局了成人教育和培训院校等众多优秀教育资源,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资源使嘉定新城居民的教育需求得到了全面的满足。
三、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嘉定区将牢牢把握“率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城市化”发展主线,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努力打造经济发达、功能完备、内涵丰富、生态宜居、文明和谐,具有科技特色和高端制造功能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笔者认为,为进一步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嘉定区应着力推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城市主导功能,全力打造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
每一个城市都要有自己的主导功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各种社会、经济、历史条件的不同,城市的主导功能也应有所变化。城市主导功能优化就是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寻找并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实现城市的持续发展。但在一定时期,城市的功能、主导功能是一定的,寓于城市的产业之即城市功能必须通过产业结构体现出来。今后,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空间耦合程度将进一步加大。城市功能的发育发展需要产业发展予以支撑,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人口分布的关联程度进一步加深;城市功能的实现和产业的发展需要专业化空间承载。城市功能与城市产业相辅相成。有什么样的功能,就必然有创造这些功能的产业;有什么样的产业,一般就具有相应的功能,并且主导功能往往是由城市的优势产业创造出来的。发挥城市多功能、突出主导功能既是培育城市产业集群的指导思想,也是搞好城市经济建设中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重要内容。
嘉定区应进一步推进实施“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强化“一核两翼”组团之间功能分工协作和联动发展,加强组团与虹桥枢纽和市中心区的对接。同时,强化与上海市中心区和长三角地区间的联系,着力构建交通便捷、保障有力的基础设施网络。一是进一步完善骨干道路体系,让道路交通更畅通。市、区联手加快推进一批快速道路建设,加快完善区内骨干道路的改造、建设和贯通,强化组团间以及与市中心的交通联系。同时完善综合配套,全面凸显长三角枢纽节点的区位优势,增强服务长三角的能力。
2、优化城市功能空间结构,强化产业集群式发展
在城市区域经济规划试点中,核心是“优化调整”,即通过限制和鼓励的项目,对整个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城市产业的梯度转移。这种产业转移实际上就是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以及区域内城市间的优势互补和分工合作。一定意义上说,实现城市产业集群式发展,把整个产业布局与城市建设渗透融合,是从更大区域谋划城市功能定位的基础。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强调产业集群概念,因势利导地寻求在区域产业集群中适合自己的位置,从而实现城市功能的准确定位。为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选择在城市边缘地带设立集群先导区(如开发区、高新技术区等)的模式被证明是成功的,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协调是空间结构优化的关键。
结合已有的发展态势,笔者认为嘉定区继续探索的方向,一是扩大张江嘉定园辐射效应,推动创新载体建设。应探索完善张江高新区嘉定园管理体制,加大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放大园区集聚带动效应,加快建设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孵化创业基地,推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中科院上海分院产业基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上海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基地的建设。二是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科技产业创新优势。主动承接和服务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积极争取国家战略性重大项目落户,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抢占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制高点,扶持物联网产业孵化基地建设,推动物联网产业集聚和示范应用。发挥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医疗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优势,加快形成产业集聚。 3.加强城市功能支持体系建设,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城市功能支持体系,包括硬件体系和软件体系。硬件方面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资本、基础设施和区位;软件方面主要包括科技、文化以及制度。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承载,在基础设施对提高城市产业集群作用方面,技术性基础设施越来越至关重要。技术性基础设施状况决定一个城市产业的水平。同时,人力资源是城市经济的直接推动力,区位环境状况影响城市的生产和交易费用。
“十二五”期间,嘉定区要实现“产业转型全市率先”的奋斗目标。一方面要放大科技城优势,实现科技产业领先发展。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和潜力,全方位服务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另一方面要放大汽车城优势,实现先进制造业领先发展。以汽车特强产业为带动,加快培育和形成一批先进制造业的标杆企业。这都需要城市功能支持体系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嘉定区应加快推进与城市化、产业化配套的服务业发展,大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如加快推进新城核心区等重点区域商务楼宇、大型商业综合体和高星级酒店建设,完善江桥、南翔等大型居住社区商业配套设施,加快邻里中心、农村商业网点布局建设等。同时,着力推动与制造业发展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打造研发、电子商务、产权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一批产业特征明显、市场细分的生产性服务业基地。嘉定新城要力图通过上市企业总部集聚商务区建设和新型金融产业集聚区建设,来强化城市产业支撑,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生命力。嘉定区发挥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带动效应,全力打造嘉定“金融硅谷”,以此推进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发展的探索也值得关注和期待。
4.促进城市功能区际协调,推动社会发展全面进步
应该看到,开放协调是城市功能优化的重要途径,城市带和城市群是相邻城市协调发展的有效形式,在城市带和城市群中,枢纽型、节点型城市要发挥增长极的作用。即通过自身经济的辐射和扩散,与周边城市加强资源、市场、人才等要素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其他城市主动向都市圈经济靠拢,逐步形成都市圈区域内的社会服务一体化。只有强化节点型城市的市场和服务功能,成为功能完善的服务中心、繁荣活跃的市场中心,才能够带动周边城镇的共同繁荣。如能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前瞻性地统一节点型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发展规划,有意识地引导节点型城市和周边城区实现对接,则无疑既有助于产业的集聚与整合,也有助于城市的发育及其功能的增强。
按照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型城市的要求,嘉定区要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增加教育、医疗、体育等资源供给,构建均衡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一是大力提升教育发展水平。优化地区教育资源配置,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满足市民多层次教育服务需求。二是不断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医疗水平,促进从疾病治疗向预防保健、健康管理模式的转变,力争使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三是努力满足市民体育服务需求。进一步加大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社区体育活动中心建设,新建、改建一批健身活动设施。全面推进体育资源共享,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四是深化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持续改善人才环境,着力构建长三角区域人才资源共享平台。大力引进创新创业、急需紧缺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积极培养使用与嘉定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各类人才。
城市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包含了自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要素彼此消长的过程,因此,要想真正地评价一个城市是否朝着可持续方向演进,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产城融合”战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城市化的功能,一方面集聚人气,另一方面促成产业细分和升级;二是城市化的空间,其尺度、规划、设施是一座既宜居又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并可实现经济、社会、人文、自然等多角度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通讯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委党校,上海 2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