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增强幼儿安全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7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幼儿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幼儿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 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自我保护能力有限,缺乏防范的基本意识。因此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最容易出现事故和危险时期,所以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自我保护;安全教育;提高
  幼儿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体的各种机能水平较差。3—6岁儿童身心处于明显的未成熟阶段,幼儿身体各部分的器官比较娇嫩,神经系统比较脆弱,运动水平比较低,动作的协调性差,所以走路摔跤、弄伤自己是时有的事,而且幼儿的大脑对身体动作的变化不能灵活作出相应的反应,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幼儿对自己行为将会产生的后果无法预见,幼儿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我从以下几方面总结增强幼儿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一、如何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及培养安全行为
  如何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的问题。因此,强化幼儿安全意识要着眼于幼儿的内化程度,培养正确的态度要着眼于幼儿的情感体验,形成安全行为方式要着眼于幼儿的自觉主动。
  二、在创设环境中养成安全行为方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幼儿能自然的接受,印入脑海,增强意识。安全的环境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教师应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幼儿常常在室内乱跑,发生相撞的事情,这是幼儿园中常见的现象。于是教师可在室内布置一些安全标记,提醒幼儿注意。
  三、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掌握自我保护技能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给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置身其中,激发幼儿本能的安全自救意识。如:以消防安全教育这一主题为例,教师首先和幼儿一起讨论关于消防安全的他们感兴趣的任何内容,如消防演习有哪些步骤、怎样逃离火灾现场、有哪些消防用品等等。如“发生火灾怎么办?”的主题活动中,通过观看录像、图片,使幼儿初步感知火对人们的帮助和害处,通过模拟逃生的游戏,使幼儿了解安全自救逃生的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四、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训练安全自保护行为
  1.生活环境中的安全自护教育
  进餐:进餐或饮水时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烫嘴;不能乱吃或乱喝没有生产标志的东西;不能用牙签剔牙。
  睡眠:睡前要洗脸、洗脚、漱口;不能含着东西睡觉,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
  行走:行走时手不插在衣兜里;会扶着栏杆上下楼梯;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注意来往车辆;认识红绿灯等交通安全标志。
  药物:学会辨认药物和一些容易与饮料混淆的有害物品,不乱吃药;知道120是急救电话,认识防毒标志。
  防触电:教育幼儿不接触电插头、插座等,不在靠近电源的地方玩耍;知道高压电的标志,并远离它们。
  开、关门:不在门边玩;不把手放在门缝、抽屉里;知道“安全门”的作用。
  2.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教育
  防火、防烫伤:不在火源附近玩耍;不玩火柴、打火机和蜡烛;知道衣服着火时迅速浇水并快速脱衣服;烫伤后迅速用凉水冲或浸泡患处;知道119火警电话,认识防火的标志。
  防雷电:知道打雷下雨时,不能在大树及高大的建筑物下避雨;不在雷雨天看电视。
  防洪水:了解自救知识。抓住能浮起来的物品,或上树或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防地震:了解地震发生时的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自救训练。
  防拐骗:知道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码,知道父母的工作单位;不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不跟陌生人走;遇险时,会用电话呼救;知道报警电话110。
  防异物吸入:不将别针、硬币、小玻璃球、钮扣、黄豆等放入口、鼻、耳中;不将气球的碎片放入口中倒吸气。
  3.主题活动中安全教育意识的开展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体验安全防护技能。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活动让幼儿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增加体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开展“发生火灾怎么办?”的主题活動,通过观看录像、图片,使幼儿初步感知火对人们的帮助和害处。
  4.游戏活动中安全教育意识的培养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若不经常进行教育,并利用游戏规则约束,则可能造成意外事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游戏《找娃娃》、《我家住在哪儿》等活动,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要和大家在一起。引导幼儿设想出各种各样自救自护的方法并进行演习。同时组织幼儿讨论哪种方法更好,让幼儿懂得采用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培养幼儿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品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5.随机教育中安全教育意识的渗透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重要的是不仅应该让幼儿知道哪里有危险,还应该让他们学习如何征服危险,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保护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抓住偶发事件进行随机教育,及时抓住幼儿生活活动中瞬间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安全教育,也不失为安全教育的好方法。
  6.家园对安全自护教育培养安全行为的一致性
  在培养幼儿安全自护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应要求家长配合进行一致性的教育。因为,相当一部分“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中。因此,我们开展了数次家长课堂,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介绍给家长,提高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护知识。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只靠教师和保教人员的外在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各种教育活动和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对幼儿时时进行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的强化教育,形成安全行为的条件反射,建立安全行为的动力定型,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才能更好的保证幼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红旗幼儿园课题《幼儿积极生存与安全自护教育实验研究》
  [2]朱良.《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幼儿教育导读2004年第4期
  作者简介:
  金娟娟,内蒙古巴彦淖尔五原县幼儿园音乐教师。职称小学一级。
其他文献
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条例》,规定了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指出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本班教育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利息的作用。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在班级的地位至高无上,拥有权威,其人品和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重
一、体育活动中的音乐  喜欢音乐是幼儿的天性,音乐在幼儿园的运用更是无处不在,无论是生活领域、语言领域、数学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等等,音乐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音乐给各领域带来的有效性有目共睹,在体育活动中更是如此,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有了新的认识,幼儿教育也不例外,而今社会提倡的是需要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才人,大家更重视的是幼儿的综合素质。我们培养的孩子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
摘 要:幼儿园体育游戏是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形式。现在大部分的幼儿是爷爷奶奶带的,他们只一味的娇惯孩子,不加强对孩子身体的锻炼。导致天气稍微一变化就会有很多幼儿容易生病。  关键词:青蛙;小蝌蚪;跳田埂;过小河  活动背景:家长经常打电话给幼儿请假,问原因,说是生病了。大部分的幼儿是爷爷奶奶带的,他们只一味的娇惯孩子,不加强对孩子身体的锻炼。导致天气稍微一变化就会有很多幼儿容易生病。结合我们幼
摘 要:本文就“常规教育中安全自护能力的培养”、“游戏活动中安全自护能力的培养”、“教育活动中安全自护能力的培养”、“家园配合中安全自护能力的培养”这几个方面对幼儿安全教育的开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幼儿;安全自护;培养  所谓的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就是指幼儿正确认识自身和周围环境,避免或消除自身受到伤害的积极行为。幼儿园孩子的年龄一般在三岁至六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差,意外事故发生
摘 要:玩具是幼儿户外体育游戏的主要物品,是游戏的物质基础。在幼儿的游戏中,玩具起着激发幼儿游戏动机、支撑游戏开展、促进游戏水平的提高的作用。为此我园实施了民间游戏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对民间体育游戏的收集、筛选、整理、改编、创新、整合,创设了丰富的户外体育游戏环境,循序渐进开展民间游戏,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家长、教师的作用,通过废物利用自制了各个种游戏道具,从而丰富了幼儿的户外活动内容,激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