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幼儿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幼儿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 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自我保护能力有限,缺乏防范的基本意识。因此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最容易出现事故和危险时期,所以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自我保护;安全教育;提高
幼儿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体的各种机能水平较差。3—6岁儿童身心处于明显的未成熟阶段,幼儿身体各部分的器官比较娇嫩,神经系统比较脆弱,运动水平比较低,动作的协调性差,所以走路摔跤、弄伤自己是时有的事,而且幼儿的大脑对身体动作的变化不能灵活作出相应的反应,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幼儿对自己行为将会产生的后果无法预见,幼儿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我从以下几方面总结增强幼儿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一、如何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及培养安全行为
如何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的问题。因此,强化幼儿安全意识要着眼于幼儿的内化程度,培养正确的态度要着眼于幼儿的情感体验,形成安全行为方式要着眼于幼儿的自觉主动。
二、在创设环境中养成安全行为方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幼儿能自然的接受,印入脑海,增强意识。安全的环境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教师应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幼儿常常在室内乱跑,发生相撞的事情,这是幼儿园中常见的现象。于是教师可在室内布置一些安全标记,提醒幼儿注意。
三、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掌握自我保护技能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给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置身其中,激发幼儿本能的安全自救意识。如:以消防安全教育这一主题为例,教师首先和幼儿一起讨论关于消防安全的他们感兴趣的任何内容,如消防演习有哪些步骤、怎样逃离火灾现场、有哪些消防用品等等。如“发生火灾怎么办?”的主题活动中,通过观看录像、图片,使幼儿初步感知火对人们的帮助和害处,通过模拟逃生的游戏,使幼儿了解安全自救逃生的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四、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训练安全自保护行为
1.生活环境中的安全自护教育
进餐:进餐或饮水时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烫嘴;不能乱吃或乱喝没有生产标志的东西;不能用牙签剔牙。
睡眠:睡前要洗脸、洗脚、漱口;不能含着东西睡觉,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
行走:行走时手不插在衣兜里;会扶着栏杆上下楼梯;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注意来往车辆;认识红绿灯等交通安全标志。
药物:学会辨认药物和一些容易与饮料混淆的有害物品,不乱吃药;知道120是急救电话,认识防毒标志。
防触电:教育幼儿不接触电插头、插座等,不在靠近电源的地方玩耍;知道高压电的标志,并远离它们。
开、关门:不在门边玩;不把手放在门缝、抽屉里;知道“安全门”的作用。
2.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教育
防火、防烫伤:不在火源附近玩耍;不玩火柴、打火机和蜡烛;知道衣服着火时迅速浇水并快速脱衣服;烫伤后迅速用凉水冲或浸泡患处;知道119火警电话,认识防火的标志。
防雷电:知道打雷下雨时,不能在大树及高大的建筑物下避雨;不在雷雨天看电视。
防洪水:了解自救知识。抓住能浮起来的物品,或上树或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防地震:了解地震发生时的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自救训练。
防拐骗:知道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码,知道父母的工作单位;不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不跟陌生人走;遇险时,会用电话呼救;知道报警电话110。
防异物吸入:不将别针、硬币、小玻璃球、钮扣、黄豆等放入口、鼻、耳中;不将气球的碎片放入口中倒吸气。
3.主题活动中安全教育意识的开展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体验安全防护技能。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活动让幼儿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增加体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开展“发生火灾怎么办?”的主题活動,通过观看录像、图片,使幼儿初步感知火对人们的帮助和害处。
4.游戏活动中安全教育意识的培养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若不经常进行教育,并利用游戏规则约束,则可能造成意外事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游戏《找娃娃》、《我家住在哪儿》等活动,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要和大家在一起。引导幼儿设想出各种各样自救自护的方法并进行演习。同时组织幼儿讨论哪种方法更好,让幼儿懂得采用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培养幼儿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品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5.随机教育中安全教育意识的渗透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重要的是不仅应该让幼儿知道哪里有危险,还应该让他们学习如何征服危险,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保护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抓住偶发事件进行随机教育,及时抓住幼儿生活活动中瞬间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安全教育,也不失为安全教育的好方法。
6.家园对安全自护教育培养安全行为的一致性
在培养幼儿安全自护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应要求家长配合进行一致性的教育。因为,相当一部分“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中。因此,我们开展了数次家长课堂,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介绍给家长,提高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护知识。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只靠教师和保教人员的外在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各种教育活动和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对幼儿时时进行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的强化教育,形成安全行为的条件反射,建立安全行为的动力定型,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才能更好的保证幼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红旗幼儿园课题《幼儿积极生存与安全自护教育实验研究》
[2]朱良.《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幼儿教育导读2004年第4期
作者简介:
金娟娟,内蒙古巴彦淖尔五原县幼儿园音乐教师。职称小学一级。
关键词:自我保护;安全教育;提高
幼儿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体的各种机能水平较差。3—6岁儿童身心处于明显的未成熟阶段,幼儿身体各部分的器官比较娇嫩,神经系统比较脆弱,运动水平比较低,动作的协调性差,所以走路摔跤、弄伤自己是时有的事,而且幼儿的大脑对身体动作的变化不能灵活作出相应的反应,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幼儿对自己行为将会产生的后果无法预见,幼儿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我从以下几方面总结增强幼儿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一、如何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及培养安全行为
如何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的问题。因此,强化幼儿安全意识要着眼于幼儿的内化程度,培养正确的态度要着眼于幼儿的情感体验,形成安全行为方式要着眼于幼儿的自觉主动。
二、在创设环境中养成安全行为方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幼儿能自然的接受,印入脑海,增强意识。安全的环境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教师应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幼儿常常在室内乱跑,发生相撞的事情,这是幼儿园中常见的现象。于是教师可在室内布置一些安全标记,提醒幼儿注意。
三、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掌握自我保护技能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给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置身其中,激发幼儿本能的安全自救意识。如:以消防安全教育这一主题为例,教师首先和幼儿一起讨论关于消防安全的他们感兴趣的任何内容,如消防演习有哪些步骤、怎样逃离火灾现场、有哪些消防用品等等。如“发生火灾怎么办?”的主题活动中,通过观看录像、图片,使幼儿初步感知火对人们的帮助和害处,通过模拟逃生的游戏,使幼儿了解安全自救逃生的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四、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训练安全自保护行为
1.生活环境中的安全自护教育
进餐:进餐或饮水时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烫嘴;不能乱吃或乱喝没有生产标志的东西;不能用牙签剔牙。
睡眠:睡前要洗脸、洗脚、漱口;不能含着东西睡觉,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
行走:行走时手不插在衣兜里;会扶着栏杆上下楼梯;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注意来往车辆;认识红绿灯等交通安全标志。
药物:学会辨认药物和一些容易与饮料混淆的有害物品,不乱吃药;知道120是急救电话,认识防毒标志。
防触电:教育幼儿不接触电插头、插座等,不在靠近电源的地方玩耍;知道高压电的标志,并远离它们。
开、关门:不在门边玩;不把手放在门缝、抽屉里;知道“安全门”的作用。
2.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教育
防火、防烫伤:不在火源附近玩耍;不玩火柴、打火机和蜡烛;知道衣服着火时迅速浇水并快速脱衣服;烫伤后迅速用凉水冲或浸泡患处;知道119火警电话,认识防火的标志。
防雷电:知道打雷下雨时,不能在大树及高大的建筑物下避雨;不在雷雨天看电视。
防洪水:了解自救知识。抓住能浮起来的物品,或上树或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防地震:了解地震发生时的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自救训练。
防拐骗:知道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码,知道父母的工作单位;不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不跟陌生人走;遇险时,会用电话呼救;知道报警电话110。
防异物吸入:不将别针、硬币、小玻璃球、钮扣、黄豆等放入口、鼻、耳中;不将气球的碎片放入口中倒吸气。
3.主题活动中安全教育意识的开展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体验安全防护技能。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活动让幼儿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增加体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开展“发生火灾怎么办?”的主题活動,通过观看录像、图片,使幼儿初步感知火对人们的帮助和害处。
4.游戏活动中安全教育意识的培养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若不经常进行教育,并利用游戏规则约束,则可能造成意外事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游戏《找娃娃》、《我家住在哪儿》等活动,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要和大家在一起。引导幼儿设想出各种各样自救自护的方法并进行演习。同时组织幼儿讨论哪种方法更好,让幼儿懂得采用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培养幼儿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品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5.随机教育中安全教育意识的渗透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重要的是不仅应该让幼儿知道哪里有危险,还应该让他们学习如何征服危险,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保护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抓住偶发事件进行随机教育,及时抓住幼儿生活活动中瞬间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安全教育,也不失为安全教育的好方法。
6.家园对安全自护教育培养安全行为的一致性
在培养幼儿安全自护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应要求家长配合进行一致性的教育。因为,相当一部分“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中。因此,我们开展了数次家长课堂,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介绍给家长,提高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护知识。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只靠教师和保教人员的外在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各种教育活动和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对幼儿时时进行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的强化教育,形成安全行为的条件反射,建立安全行为的动力定型,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才能更好的保证幼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红旗幼儿园课题《幼儿积极生存与安全自护教育实验研究》
[2]朱良.《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幼儿教育导读2004年第4期
作者简介:
金娟娟,内蒙古巴彦淖尔五原县幼儿园音乐教师。职称小学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