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在目前高中各学科的地位,虽然说分数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但在实际中学生却不是这样重要,在学生和其他的学科的老师看来,语文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多少是不必论的,学习时间也是不必多考虑,反正多学少学,学多学少,考出来的成绩是一样的。以前语文教学也是经常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得零零碎碎,教学上只重讲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等,使得学生没有兴趣学语文。这里面有教师、学生等因素,也有教法、课堂效益等原因。语文学科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是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
现在是新课程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又要还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所以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益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在教学中觉得,在上课时如果有一个好的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上语文课。因为“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这段时间的听课所得,略列举如下:
一、歌曲导入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现在中学生很爱听歌曲,许多人也都有MP3、MP4等,利用课余时间在听歌曲,甚至两人合用一个在听。所以我在教高中语文必修一时,就利用学生爱音乐的特性,让他们先熟悉音乐,提起对课文的兴趣。如在教戴望舒的《雨巷》时,就从《丁香花》入手,让学生对丁香花有一定的理解,从而明确作者的丁香情结。教《鸿门宴》时,让学生听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音乐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其实,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相当多的课文都有相对应的歌曲,如上李清照的词时,就有“月满西楼”“一剪梅”等歌曲,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等等都有歌曲,这些歌学生也都听过,只要教师多加注意,就能作为很好的课堂导入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二、影视导入
学生对影视还是很喜爱的,对于一些影视剧,多少也有接触过。所以我在教课文时,尽量把这些资源利用在教学上。如在教《荆轲刺秦王》时,让学生先去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学生一下子就能就说出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悲怆感情。在上曹操的《短歌行》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横槊赋诗”的内容,放在教室电脑中,学生有时间去看。学生用五六分钟看完之后,我上课时进行讲解,学生明白了诗歌的内容,了解曹操的为人,同时也知道了诗作的背景,“短歌行”是低沉、忧伤的、用来吟唱的文体,而忧的正是人生短暂、求贤不得、功业未就。而真正的“志”是不能一统天下。这样就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了。用影视来导入,利用其中的片段、细节、画面,学生有感性认识,较直观,可以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对联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所以我就考虑让学生在课堂上怎样才能真正动起来,其中就是让学生要自己走进课文,而写对联就是让学生动笔的最好方法。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学生从小就熟悉,但却不理解,认为这是很难的。但教过必修一的“梳理探究”中的“奇妙的对联”后,又明确对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加上前几年高考福建卷有考过,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了,很想自己来对对子。当我教到必修二的《孔雀东南飞》时,就提前布置了预习,让学生去读课文,我写了上联“纫如蒲苇,勇兰芝抗婚赴清池;”让学生对,学生对出很多内容,甚至对到现代革命追求精神。我就从内容相对、意义相关、句式、平仄等角度进行分析,并让学生修改,挑出对得工整的对子。当然,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也能先写出上联或下联让学生来对对子,以激发学生预习课文,理解知识内容。如《药》的对联是“治痨病小栓吃人血黄泉丧命群众愚昧落后;闹革命夏瑜丢性命刑场就义清府凶残暴虐。”《项链》的对联是“一夜风头项链即锁链;十年艰辛悲剧实闹剧。”通过这些对联的练习,促进学生去理解课文,概括内容,用对联来提高仿写的能力。
四高考作文导入
学生经常为写作文没有材料而愁,其实课文本身就是很好的素材。高考中也是常见到利用文本为材料来写作文的。如教到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时》,我提前布置学生去看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精选:《孔雀东南飞》新传。学生会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论。在教到苏轼的《赤壁赋》时,我让学生提前了解2004年高考福建卷的作文题目,最后还给学生看了当年优卷的作文《苏轼的赤壁》。教到《离骚》时,因高考作文中常常可以屈原的影子,所以我先让学生在高考作文中找出有关屈原的作文,特别是2002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考生写的《给屈公的一封信》。但这点一定要让学生提前去准备,且导入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喧宾夺主,影响正课的学习。
五、学科渗透导入
语文是中学教学的基础学科,它具有基础性、工具性的特点。它的知识是体现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这是其它学科无法表现的。而我在教学上,也能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导入。如在教《短歌行》时,我在投影上打出了“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时,让学生翻译,学生有的还在琢磨,有的已经译了出来,就激动地说“说曹操,曹操到”,其他学生也马上反映过来,我借问:“为什么是曹操,而不是刘备或者孙权?”由此导入对曹操为人的认识。在教《我有一个梦想》时,我利用英文版的演讲“I have a dream”导入,让学生感觉译文与原文的不同。这是语文与英语的相通,都是语言教学。而在教《兰亭集序》时,则从高一年的美术课导入,从王羲之的《妹至帖》谈到他的书法。在上《飞向太空的航程》时,可能把火箭升空与物理、化学等学科联系起来。其实语文课并不单纯是属于文学的,各学科之间是可以相通的,只要能通过各学科之间的联姻,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的知识。
在新课导语设计上,除上述例示外,还有故事导入、悬念导入、图示导入、针对语病导入等。总之,作为课堂的第一环节,导入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在课前偶然听到的一句话,或者上一节课的一个亮点,都可以作为课堂的精彩导入,因为新课程教学,是非常重视课堂生成的教学,只要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有一些闪光点,就可以利用它来进行教学。课堂生成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新形势下要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只要细心观察,可以用它来为课堂教学服务。但是无论如何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它必须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导入还应该切合学生实际,即注意到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阅历、心理特征、思维特点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从而提高授课效果。同时也要注意导入的时间,不能占太多的时间而影响了主题。同时,我要课前布置的查找资料,也正是符合新课程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这又是建立校本教材的基础。一举数得,确实使学生动起来的方法。当然,在教学中,教无定法,一切都只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否则就成为了空理论了。
现在是新课程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又要还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所以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益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在教学中觉得,在上课时如果有一个好的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上语文课。因为“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这段时间的听课所得,略列举如下:
一、歌曲导入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现在中学生很爱听歌曲,许多人也都有MP3、MP4等,利用课余时间在听歌曲,甚至两人合用一个在听。所以我在教高中语文必修一时,就利用学生爱音乐的特性,让他们先熟悉音乐,提起对课文的兴趣。如在教戴望舒的《雨巷》时,就从《丁香花》入手,让学生对丁香花有一定的理解,从而明确作者的丁香情结。教《鸿门宴》时,让学生听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音乐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其实,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相当多的课文都有相对应的歌曲,如上李清照的词时,就有“月满西楼”“一剪梅”等歌曲,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等等都有歌曲,这些歌学生也都听过,只要教师多加注意,就能作为很好的课堂导入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二、影视导入
学生对影视还是很喜爱的,对于一些影视剧,多少也有接触过。所以我在教课文时,尽量把这些资源利用在教学上。如在教《荆轲刺秦王》时,让学生先去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学生一下子就能就说出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悲怆感情。在上曹操的《短歌行》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横槊赋诗”的内容,放在教室电脑中,学生有时间去看。学生用五六分钟看完之后,我上课时进行讲解,学生明白了诗歌的内容,了解曹操的为人,同时也知道了诗作的背景,“短歌行”是低沉、忧伤的、用来吟唱的文体,而忧的正是人生短暂、求贤不得、功业未就。而真正的“志”是不能一统天下。这样就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了。用影视来导入,利用其中的片段、细节、画面,学生有感性认识,较直观,可以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对联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所以我就考虑让学生在课堂上怎样才能真正动起来,其中就是让学生要自己走进课文,而写对联就是让学生动笔的最好方法。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学生从小就熟悉,但却不理解,认为这是很难的。但教过必修一的“梳理探究”中的“奇妙的对联”后,又明确对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加上前几年高考福建卷有考过,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了,很想自己来对对子。当我教到必修二的《孔雀东南飞》时,就提前布置了预习,让学生去读课文,我写了上联“纫如蒲苇,勇兰芝抗婚赴清池;”让学生对,学生对出很多内容,甚至对到现代革命追求精神。我就从内容相对、意义相关、句式、平仄等角度进行分析,并让学生修改,挑出对得工整的对子。当然,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也能先写出上联或下联让学生来对对子,以激发学生预习课文,理解知识内容。如《药》的对联是“治痨病小栓吃人血黄泉丧命群众愚昧落后;闹革命夏瑜丢性命刑场就义清府凶残暴虐。”《项链》的对联是“一夜风头项链即锁链;十年艰辛悲剧实闹剧。”通过这些对联的练习,促进学生去理解课文,概括内容,用对联来提高仿写的能力。
四高考作文导入
学生经常为写作文没有材料而愁,其实课文本身就是很好的素材。高考中也是常见到利用文本为材料来写作文的。如教到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时》,我提前布置学生去看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精选:《孔雀东南飞》新传。学生会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论。在教到苏轼的《赤壁赋》时,我让学生提前了解2004年高考福建卷的作文题目,最后还给学生看了当年优卷的作文《苏轼的赤壁》。教到《离骚》时,因高考作文中常常可以屈原的影子,所以我先让学生在高考作文中找出有关屈原的作文,特别是2002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考生写的《给屈公的一封信》。但这点一定要让学生提前去准备,且导入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喧宾夺主,影响正课的学习。
五、学科渗透导入
语文是中学教学的基础学科,它具有基础性、工具性的特点。它的知识是体现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这是其它学科无法表现的。而我在教学上,也能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导入。如在教《短歌行》时,我在投影上打出了“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时,让学生翻译,学生有的还在琢磨,有的已经译了出来,就激动地说“说曹操,曹操到”,其他学生也马上反映过来,我借问:“为什么是曹操,而不是刘备或者孙权?”由此导入对曹操为人的认识。在教《我有一个梦想》时,我利用英文版的演讲“I have a dream”导入,让学生感觉译文与原文的不同。这是语文与英语的相通,都是语言教学。而在教《兰亭集序》时,则从高一年的美术课导入,从王羲之的《妹至帖》谈到他的书法。在上《飞向太空的航程》时,可能把火箭升空与物理、化学等学科联系起来。其实语文课并不单纯是属于文学的,各学科之间是可以相通的,只要能通过各学科之间的联姻,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的知识。
在新课导语设计上,除上述例示外,还有故事导入、悬念导入、图示导入、针对语病导入等。总之,作为课堂的第一环节,导入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在课前偶然听到的一句话,或者上一节课的一个亮点,都可以作为课堂的精彩导入,因为新课程教学,是非常重视课堂生成的教学,只要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有一些闪光点,就可以利用它来进行教学。课堂生成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新形势下要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只要细心观察,可以用它来为课堂教学服务。但是无论如何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它必须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导入还应该切合学生实际,即注意到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阅历、心理特征、思维特点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从而提高授课效果。同时也要注意导入的时间,不能占太多的时间而影响了主题。同时,我要课前布置的查找资料,也正是符合新课程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这又是建立校本教材的基础。一举数得,确实使学生动起来的方法。当然,在教学中,教无定法,一切都只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否则就成为了空理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