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据我国目前教育发展形式来看,朗读教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之一。朗读不但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积累,增强语感,而且可以加强学生在学习上的专注力,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生 朗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086-02
近年来,我国教育特别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语文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学生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完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现状
我国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学生能力培养主要在“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穿插了朗读这一环节,但是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不管是在学生阅读能力上还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上都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朗读时间少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是重要环节之一。由于教学目标中没有明确规定朗读要求,教师对朗读教学也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中朗读部分所占比例比较少,只是象征性的进行,甚至有时候会直接略过,导致朗读环节的实际价值得不到体现,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没有明显进步。
2.小学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缺乏正确认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停留着传统教学观念上,只知道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的错误观念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未得到全面培养。
3.朗读内容单一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对朗读环节设计过于单一,朗读的内容也基本是课本内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已经读过,导致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甚至在集体朗读过程中,少部分学生浑水摸鱼,只是应付性的读几句。在课堂上,教师通常会选择几个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示范朗读,加快课堂进度,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的朗读需求,导致大部分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不到锻炼。
4.教师对朗诵内容的关注度不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于朗诵环节只是流程式地让学生照本宣科的读,没有把重点放在关心学生具体朗读情况。教师的这一做法极大影响学生朗读能力的锻炼和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相关策略
1.正确认识朗读,延长朗读时间
要想有效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朗读的重要性,充分了解朗读教学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朗读计划,来保障朗读教学在课堂中能够有效运用。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对朗读教学有一个正确定位,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让朗读教学发挥自身价值,进一步促进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2.改变传统教学理念,重视朗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教师对朗读教学的有效运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学会进行适当范读。在范读过程中,教師要融入真情实感,读出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产生自我情感意识,有效促进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在学生朗读之前,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学会在读的过程中寻找答案。教师引导性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边读边进行联想,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加强学生对朗读能力的锻炼。
3.朗读形式多样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对朗读的积极性是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朗读形式和内容上的单一都让学生对朗读感到枯燥,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可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环节来丰富朗读过程,如:朗读比赛、朗读接力、朗读表演等等方式。教师通过朗读形式多样化把朗读过程变得趣味性十足,让学生感到不再枯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朗诵教学效果。
4.深入了解实际情况,纠正学生朗读错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朗读情况。朗读是体现学生对字词掌握情况较为直观的一种方式,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会出现读错、发音不准确等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错误。在朗诵前,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通过朗诵加深学生对其的印象,朗诵后根据学生实际错误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通过这种朗读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巩固知识,还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教师要对朗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加强对朗读教学的重视,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灵活地把朗读教学应用到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致力于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志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2):78-79.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生 朗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086-02
近年来,我国教育特别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语文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学生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完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现状
我国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学生能力培养主要在“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穿插了朗读这一环节,但是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不管是在学生阅读能力上还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上都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朗读时间少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是重要环节之一。由于教学目标中没有明确规定朗读要求,教师对朗读教学也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中朗读部分所占比例比较少,只是象征性的进行,甚至有时候会直接略过,导致朗读环节的实际价值得不到体现,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没有明显进步。
2.小学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缺乏正确认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停留着传统教学观念上,只知道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的错误观念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未得到全面培养。
3.朗读内容单一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对朗读环节设计过于单一,朗读的内容也基本是课本内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已经读过,导致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甚至在集体朗读过程中,少部分学生浑水摸鱼,只是应付性的读几句。在课堂上,教师通常会选择几个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示范朗读,加快课堂进度,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的朗读需求,导致大部分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不到锻炼。
4.教师对朗诵内容的关注度不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于朗诵环节只是流程式地让学生照本宣科的读,没有把重点放在关心学生具体朗读情况。教师的这一做法极大影响学生朗读能力的锻炼和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相关策略
1.正确认识朗读,延长朗读时间
要想有效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朗读的重要性,充分了解朗读教学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朗读计划,来保障朗读教学在课堂中能够有效运用。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对朗读教学有一个正确定位,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让朗读教学发挥自身价值,进一步促进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2.改变传统教学理念,重视朗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教师对朗读教学的有效运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学会进行适当范读。在范读过程中,教師要融入真情实感,读出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产生自我情感意识,有效促进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在学生朗读之前,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学会在读的过程中寻找答案。教师引导性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边读边进行联想,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加强学生对朗读能力的锻炼。
3.朗读形式多样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对朗读的积极性是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朗读形式和内容上的单一都让学生对朗读感到枯燥,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可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环节来丰富朗读过程,如:朗读比赛、朗读接力、朗读表演等等方式。教师通过朗读形式多样化把朗读过程变得趣味性十足,让学生感到不再枯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朗诵教学效果。
4.深入了解实际情况,纠正学生朗读错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朗读情况。朗读是体现学生对字词掌握情况较为直观的一种方式,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会出现读错、发音不准确等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错误。在朗诵前,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通过朗诵加深学生对其的印象,朗诵后根据学生实际错误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通过这种朗读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巩固知识,还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教师要对朗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加强对朗读教学的重视,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灵活地把朗读教学应用到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致力于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志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