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人民抗日游击支队的战斗功勋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1370947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8年3月,在山西省牺盟会的领导下,稷山人民抗日游击队组建起来了。中共党员陈捷弟任县长兼游击支队长,聂乙任政治部主任,队伍很快发展到400余人,沿稷山北山一带展开了抗日游击活动。
  同年4月初,日军抽调兵力进攻乡宁县,使稷山城内敌人兵力虚弱。陈捷弟等乘机率领稷山人民抗日游击支队,埋设伏兵,奇袭敌营,攻入稷山县城。打开敌人的仓库,向群众散发了粮、物;还放了被日军抢夺的七八十头耕牛;刷贴了抗日标语;并向日伪维持会人员训话,指明出路,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有情况应及时主动向我军传送,争取立功赎罪。并向敌维持会秘密安插了我军内线人员。大长了抗日民众的志气,为以后歼敌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时陈捷弟经过周密分析敌我双方战斗力等情况,制定并实施了攻打收复稷山县城的计划。之前在城内外已安置了内应外合的人员,我军兵力弹药充足,加之西北军冯治安部一个营也进驻到稷山县太杜村一带,使我军如虎添翼。攻打县城,采取了围歼、打援的战斗部署。战前我们主动与西北军冯部商定,由我军负责攻城围歼,友军冯部从县城东南两侧打援,切断东面新绛和西面河津日军可能来的增援兵力。县城南临汾河,北靠吕梁山,此两方面无虑。大家想的尽力做到万无一失。
  陈捷弟胸有成竹,派人将我军潜入伪警察局的杜天雷同志叫到稷山马家沟我军驻地,详细布置了内应外合的任务,由杜与伪维持会打通关系,并派了20名游击队员携带武器秘密潜入县城。在做好思想动员的基础上,又精心挑选我军人员,将其伪装成给日军送粮草的村民。并动员县城附近沿公路两旁的姚村、下柏等村及县东关群众,将家犬看管好,保障我军行动隐蔽。
  经过一个多月时间周密的部署,5月30日夜,奇袭县城战斗开始。我军除少数人留守马家沟驻地守备外,主力300余人全部奔赴县城东关,拂晓前秘密安全抵达预定地点隐蔽起来。天麻麻亮,十几个化装成农民的战士赶着大车送草,有的担着口袋送粮,来到东城下叫门。守城的日军有一个班兵力,夜间城楼上有4个日本兵和伪警察局的杜天雷把守,听到城下“农民”叫门,杜报告敌哨兵:“良民的送粮草,开门开门的!”一日兵习以为常地掏出钥匙和杜一同下去开城门。城门打开,我军一拥而入,乘机夺过敌人的枪,将其杀死,又立即飞奔城楼与睡在城楼上的日兵展开肉搏战。3个日兵如狼似虎一齐扑来,杜天雷临危不惧,猛扑过去抓住1个日兵,从城楼上扔下去。其他2个日兵被赶上来的我军战士刺死。
  此时住在东门里另一间房的敌人听到杀声一片,来不及穿衣服,光着屁股把机枪架在窗口,向外胡乱扫射,我军难以前进。此时我军中冲出一个战士,顺着墙根钻到敌房窗口下,端起手枪“砰”的一声打了进去,日兵应声倒下,敌人的机枪哑了,游击队员一涌而入,将房内的守敌全部消灭!我军正要分头向敌各据点进攻,主力直攻盐店敌军时,驻扎盐店的日军向我军迎面扑来。顿时枪声四起,形势十分危急!从钟楼口激战到东街当铺门前,敌人凭借武器装备优势妄图将我军打出城外,我军武器差,作战经验少,有些招架不住,眼看离东门只剩三百来米。在此胜败攸关之际,队长陈捷弟虽然只有23岁,但机智多谋,英勇善战,身先士卒,并当机立断:“将东城门上锁,同日军决一死战!”他率领队伍向前冲锋,直打得敌军尸横街道,血溅墙壁。我军一鼓作气,将反扑的敌军大部分消灭。有部分残敌负隅顽抗,四出逃生,我军乘势追歼,把一部残敌压回到盐店包围起来,部分敌人乘机占领了衙门楼,用机枪向我扫射。这时陈捷弟队长又率我军追来,他以衙门前的照壁为依托,立即组织火力,消灭了这股顽敌,经过3个多小时激战,共击毙日军70余名,又分头从盐店对门的王家楼、谭富云和张昧子等家搜出并消灭了9名日军,内有小队长1人,缴获手枪1支、步枪7支,另有两名日兵乘机钻到稷山古塔顶顽抗,最后被我军击毙。
  盐店是一所四面砖包到顶的四合院,位于南大街路东,日军总部设在这里。敌人妄图顽抗到底。我军派会日语的人多次喊话,敌人死不投降。连续围困了5天。由于盐店院子铁门铁窗,十分坚固,枪打不入,火烧不着,我军当时没爆破武器,所以敌人抵抗十分坚决。我军战士最后架梯子攀上墙头,扒开房顶上的砖瓦,将毒草、干柴浇上煤油、食油等易燃物点燃,投了下去,顿时敌人房内火光冲天,弹药不断爆炸,几十名日军埋葬火海,只有躲在大门房内的几个日兵作垂死挣扎。他们开了大门,端起机枪等武器冲上南城墙,从城墙上跳了下去。我军立即追击,当场击毙日兵6名。逃脱的2名日兵,1名往西逃到马家巷村南,被该村正田间劳动的农民马春荣、马毛掌等人用镰刀将其杀死,扔进了汾河。另一名跑到汾河滩,被荆平、苑曲村民抓住押送我军队部。
  这次奇袭县城,我军大获全胜,解放了县城,消灭了日军100、余人,将所缴获的日军的数十匹战马,悉数送给冯部。当时延安我党中央《解放日报》以《内应外合巧夺稷山县城》为标题,给予了报道。
  
  (责编 岩春)
  (队长陈捷弟,解放后任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将军,现年86岁,离休)
其他文献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山西省沁源县曾因被誉为抗日模范县而闻名遐迩。当时的沁源县只有8万人口,是薄一波、安子文、陈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太岳区革命根据地所在地。  说到抗日模范县沁源县不能不提到刘开基同志。开基同志于1912年农历正月廿二日出生在沁源县城南村的一个雇农家庭。他从小拣过破烂,卖过豆芽,少小之年就给地主扛长工赶马车,饱尝了欺凌、苦难与艰辛。他16岁时开始接受革命影响,以当长工赶马
期刊
读了《上党晚报》登载的《长子县追寻留日学生》一文,得知相关部门与社会贤达对外公张景拭的历史资料甚为关注,也不由得引起我们对他的回忆。  我们与外公在太原共同生活的几年中,有的是三四岁的幼童,有的尚在襁褓之中,记忆十分朦胧。外公晚年因病返乡时,我们均年岁较小,且相处时间不长,对外公的印象,除患中风后行动不便、语言不清和日常穿着等外,就只剩外婆、母亲讲述的片断记忆了。  张景拭约于清光绪十二年出生在长
期刊
为家乡的饥馑所震惊    1939年9月18日,刘桂阳出生在湖南省衡阳县上峰乡白沙村。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弟妹。爷爷和父亲都曾是地主家的长工。童年的苦难,培养了她强烈的责任感与坚韧的性格。解放后,刘桂阳终于能背书包上学,并一直读完高小。  1957年春天,18岁的刘桂阳,经人介绍同退伍军人李培务成了家。李培务在鲤鱼江电厂保卫科当厂警。工厂正在发展,对复员军人又有照顾的政策,婚后第二年刘桂阳就参加
期刊
2004年金色九月,一场秋雨过去,大地湿湿漉漉,散发出泥土芳香。今秋的好墒情,预示着来年的生机和希望。  8月31日,我乘太原——北京的航班,飞向白云蓝天。带着人间的情,寻找上帝的爱,不到一个钟头,降落在首都机场。在山西驻京办事处同志的陪同下,穿过长安街,越过五棵松,踏上永定路,进了武警总医院,准备做肝脏移植手术。  这是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说彻底一点,我将要过生死关。  我本是胆量不大的人,
期刊
我叫王三娃,是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人。小时,父亲在灵石县城一家杂货铺里当先生(即今之会计)。1945年春,也就是我12岁那年,我到父亲那儿去玩,结识了一名日军小兵。  记得父亲所在的店铺斜对面有一个日军的皇部(即营地)。这天中午吃了饭,我一人在铺子前玩,无意间抬头,看见皇部门前岗楼里的一个日兵正向我招手。因为我到这里已好些天了,所以也就不怎么害怕,朝岗楼走去。  所谓岗楼也就一人多高,由木板搭建,里
期刊
现山西省政协机关大院,是1949年太原解放后,在原“傅公祠”的基础上,经过山西省委党校、山西省行政干部学校和山西省政协等单位几经改造修建而成的。目前,于1917年修建的“傅公祠”大院,仅留傅山祠堂小院(修建政协宾馆时被拆掉六分之一)和因临危经与省文物局商定,于1994年按原设计不变而加高加大重新修建的组碧楼(即现主席办公楼)两处遗址。2000年9月21日,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这里为太原市近现代代表性
期刊
这是一张建国前的毕业证书,55岁了;这是一张硝烟迷漫的毕业证书,诞生在战争年代;这是一张珍贵的毕业证书,校长是贺龙元帅;这是一张西北军政大学的毕业证书,记录着父亲的人生履痕;这是一张出自革命熔炉的毕业证书,激励着我们前进。  毕业证书用繁体字印刷,顺序按从右到左的格式竖排,封面写着“《西北人民军事政治大学》毕业证书”几个大字。内页上方中央有一颗五角红星,中间有12个较大的红空心字“与工农兵结合,为
期刊
我和我的日籍齿科老师日野文雄约有长达半个世纪的友好交往,其中直接交往不到两年,间接书信来往约20余年。回想起那些初识的时光,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我是河南林州人,1930年出生,1946年参军后奉命学医,在太行军区医院担任看护员、护理。太原解放后,我随我军医务干部接管了太原的原阎锡山的三六医院,当时由晋绥、太行、太岳、三六医院等4家医院合并而成,最初全院仅有内科、外科和五官科三个科室,更名为
期刊
在山西省运城市革命老区,至今还广为流传着抗日县长赵宜轩的动人故事。  赵宜轩(1910年一1980年),又名赵炳照,闻喜县苏村人,1937年12月在闻喜三区高小任教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闻喜三区抗日政府区长兼区委书记、闻喜抗日县政府驻县北办事处主任、康俊仁游击支队政治指导员、夏县四区区长兼区干队队长、夏县抗日县政府县长。1943年5月,太岳行署条西办事处负责人金长庚在稷王山南麓牛庄宣布成立稷麓县抗
期刊
口述人档案:杨吉安,1938年参加革命,曾参加过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多次荣立战功,曾获“特等功臣”称号。解放后,他受到过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岁月如烟,往事悠悠。每当回忆起驻守南京城、守卫中山陵的那段日子,我就想起了并肩战斗的战友们,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倥偬岁月……  1949年1月下旬,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役之后,开赴江苏六合县进行整编,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