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每年对于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和不可再生资源——石化产品的消耗非常巨大,而大部分纺织品在几年之后就会变成废旧纺织品被处理掉。这些废旧纺织品被焚烧或丢弃,产生的有害气体和难降解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随着全球变暖的呼声此起彼伏,生态友好型纺织品日益受到青睐,人们不仅把目光放在生产上,也开始慢慢转向废旧纺织品回收是否与环境相协调上来,人们使用各种手段维护赖以生存的环境。
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纺织品回收不仅已成为商业化经济活动,而且属于环境亲密型生态工业,因此,它受到了最热烈的推崇。BIR机构2008年在瑞典哥本哈根大学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每使用1kg废旧纺织物,就可降低3.6kg二氧化碳排放量,节约水6000L,减少使用0.3kg化肥和0.2kg农药。纺织工业大量回收使用废旧纺织物,这一趋势与原生材料的加工生产相比,明显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排放。由此,BIR号召人们:不要浪费废旧纺织纤维,如今它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真正价值所在,再利用或回收废旧纺织物有利于建设我们子孙后代所需的环境。
目前,纺织废弃物可分为生活消费类、工业类、产业用消费类等。工业类纺织废弃物包括纺织厂、服装厂等各工序中产生的纱线、布边等下脚料;生活类纺织废弃物包括服装、鞋帽、袜子、手套等,来源涉及家庭、宾馆饭店、公共场所等,种类繁多,成分复杂。目前针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方法主要有三种:物理回收,能量回收和化学回收。
到“十二五”末,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率基本要达到20%-40%,业内人士分析称,要达到这一目标,则需每年处理废旧纺织品不低于1000万吨,需近500条回收利用生产线方能满足处理需求。目前,我国纺织工业总产值超过5万亿元,纺织加工总量超过4000万吨,占全球的50%以上。据相关部门测算,如果将我国每年产生的近2500万吨废旧纺织品加以回收利用,将减少近1/3的纺织原材料消耗。
据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废弃纺织品总量约为2400多万吨,得以回收利用的还不到万分之三,且我国的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工作大都局限于一些服装企业、织物企业自己的行为,特别是江浙一带的企业。然而在近日发布的《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表示,在未来3年期间,中国将初步建立起纺织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到2015年,纤维加工总量可望达到5150万吨,其中15%左右为再生纤维。如此说来,加快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产生量将超1亿吨
我国城市人均年产垃圾440千克,全国年均垃圾总量为1.5亿吨。据统计,我国城市垃圾中的废旧纺织品占总废旧物资的3.5%-4%。
据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预测,到“十二五”末,我国废旧纺织品累计产生量将超过1亿吨,其中化纤类为7000万吨,天然纤维类为3000万吨。
2011年我国废旧纺织品产生总量达2600万吨,综合利用率不足10%,大部分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收利用。据统计,上海日均居民生活垃圾清运总量为1.05万吨,其中,废弃织物约占3%,上海每年混合在居民生活垃圾中,被填埋和焚烧处理的各类废弃织物数量达13万吨。2011年广州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总量已达到504万吨,纺织物垃圾占广州市生活垃圾比重越来越高,从2004年的5.88%,到2009年已占到10.28%,广州市1年纺织物垃圾就能达到几十万吨。
据测算,以年产废旧纺织品260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60%来计算,则可节约化学纤维940万吨(相当于12个仪征化纤厂的年产量)、天然纤维470万吨,由此每年可节约原油1880万吨(相当于半个大庆油田的产量),节约耕地约1089333万平方米,占全年棉花耕地面积的46%,并将大大减低我国纺织原料的进口依存度。
按照一件衣物的平均寿命3-4年计算,如果我国平均每年每人在购置5-10件新衣物的基础上,每年每人遗弃3-5件旧衣物,我国13亿人口年产旧衣物将达到39亿-65亿件。以棉花为例,一件T恤平均使用大约60克棉花,棉花种植要占用土地,使用农药。如果旧衣物循环再利用,或生产再生纤维,有利于减少棉花的消费,缓解国内原料资源不足的问题。
待掘“金山”
如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废旧纺织品回收发展成为投资少、收益高的产业,而我国却还没有建立一套成体系的纺织材料循环模式。对于中国庞大的纺织品消费市场来说,这无疑是一座尚待开发的“金山”。
事实上,废旧纺织品回收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它甚至已经伴随着纺织产业走过了半个世纪。然而时至今日,我国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却仍停留在起跑线的不远处。
可以想象,如果能将中国千万吨的废旧纺织品进行循环利用,不仅能有效缓解我国纺织原材料资源紧缺的现状,对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发挥巨大作用。
《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率基本达到20%~40%,业内人士分析称,要达到这一目标,则需每年处理废旧纺织品不低于1000万吨,需近500条回收利用生产线方能满足处理需求。而在这一过程中,废旧纺织回收再生产业将产生近百亿元的产值。
“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每年我国医院、宾馆、学校都会有大量固定性的纺织品淘汰,淘汰量是巨大的。”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委员会主任杨东辉看来,中国如果能够实现废旧纺织品回收产业化,那么对整个纺织行业将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他认为,废旧纺织品是一个长期以来没有被妥善利用的资源矿,这个矿最大的特点就是矿产量大、矿稳定性高。
前景可期
其实,废旧纺织品的用途很广,尤其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优势明显。目前,将废旧纺织品回收后用在产业用上难度较小,而且成本较低,更容易推广,这一点,在技术上我们已经能够实现。
要在人们心中树立起“变废为宝”的意识,首先就要纠正一个误区,即废旧纺织品不等于伪劣纺织品。目前,国内很多消费者由于文化习俗以及对“黑心棉”的担心而对废旧纺织品回收再生产品有一种天然的抵制,但其实在国际上废旧纺织品回收再生产品已经越发成为了一种主流产品,这是大势所趋。
就全球范围而言,废旧纺织品最多的用途是制作建材上的隔音、隔热产品以及汽车制造上的隔音层。从2000年开始,法国就已经有公司开始了聚酯纤维的回收加工业务,而目前因为再生产品被广泛用于汽车领域,聚酯纤维再生已经成为了法国最为赚钱的行业之一。
在我国,也有不少领域都向废旧纺织品张开了双臂。如制作墙体材料、水泥增强材料、消防龙带等产业用纺织品。在中国废旧纺织回收中心温州苍南地区,再生纤维利用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进行玩具、建材、汽车零部件等产品的生产。但这些产品中许多是直接出口国外,中国自己的废旧纺织回收再生产品的市场并没有打开。这说明废旧纺织品可利用的价值无限,市场很大。
还远不止于此,此前就有业界专家向记者坦言:“一线回收从业者大可放心,废旧纺织品回收行业绝非一个不赚钱的行业。”如此看来,废旧纺织品产业不仅拥有巨大的市场可待开发,其经济效益也尤为可观。
发展低碳生态经济模式,实施绿色循环经济是我国纺织服装业适应国际大环境的必然需要,也是转型与创新的必由之路。相信随着国家对废旧纺织品在产业政策上的支持,废旧纺织品产业联盟发挥产学研的作用,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攻关,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集聚效应,一个新的产业必将出现在向纺织强国进发的行列中。
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纺织品回收不仅已成为商业化经济活动,而且属于环境亲密型生态工业,因此,它受到了最热烈的推崇。BIR机构2008年在瑞典哥本哈根大学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每使用1kg废旧纺织物,就可降低3.6kg二氧化碳排放量,节约水6000L,减少使用0.3kg化肥和0.2kg农药。纺织工业大量回收使用废旧纺织物,这一趋势与原生材料的加工生产相比,明显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排放。由此,BIR号召人们:不要浪费废旧纺织纤维,如今它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真正价值所在,再利用或回收废旧纺织物有利于建设我们子孙后代所需的环境。
目前,纺织废弃物可分为生活消费类、工业类、产业用消费类等。工业类纺织废弃物包括纺织厂、服装厂等各工序中产生的纱线、布边等下脚料;生活类纺织废弃物包括服装、鞋帽、袜子、手套等,来源涉及家庭、宾馆饭店、公共场所等,种类繁多,成分复杂。目前针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方法主要有三种:物理回收,能量回收和化学回收。
到“十二五”末,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率基本要达到20%-40%,业内人士分析称,要达到这一目标,则需每年处理废旧纺织品不低于1000万吨,需近500条回收利用生产线方能满足处理需求。目前,我国纺织工业总产值超过5万亿元,纺织加工总量超过4000万吨,占全球的50%以上。据相关部门测算,如果将我国每年产生的近2500万吨废旧纺织品加以回收利用,将减少近1/3的纺织原材料消耗。
据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废弃纺织品总量约为2400多万吨,得以回收利用的还不到万分之三,且我国的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工作大都局限于一些服装企业、织物企业自己的行为,特别是江浙一带的企业。然而在近日发布的《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表示,在未来3年期间,中国将初步建立起纺织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到2015年,纤维加工总量可望达到5150万吨,其中15%左右为再生纤维。如此说来,加快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产生量将超1亿吨
我国城市人均年产垃圾440千克,全国年均垃圾总量为1.5亿吨。据统计,我国城市垃圾中的废旧纺织品占总废旧物资的3.5%-4%。
据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预测,到“十二五”末,我国废旧纺织品累计产生量将超过1亿吨,其中化纤类为7000万吨,天然纤维类为3000万吨。
2011年我国废旧纺织品产生总量达2600万吨,综合利用率不足10%,大部分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收利用。据统计,上海日均居民生活垃圾清运总量为1.05万吨,其中,废弃织物约占3%,上海每年混合在居民生活垃圾中,被填埋和焚烧处理的各类废弃织物数量达13万吨。2011年广州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总量已达到504万吨,纺织物垃圾占广州市生活垃圾比重越来越高,从2004年的5.88%,到2009年已占到10.28%,广州市1年纺织物垃圾就能达到几十万吨。
据测算,以年产废旧纺织品260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60%来计算,则可节约化学纤维940万吨(相当于12个仪征化纤厂的年产量)、天然纤维470万吨,由此每年可节约原油1880万吨(相当于半个大庆油田的产量),节约耕地约1089333万平方米,占全年棉花耕地面积的46%,并将大大减低我国纺织原料的进口依存度。
按照一件衣物的平均寿命3-4年计算,如果我国平均每年每人在购置5-10件新衣物的基础上,每年每人遗弃3-5件旧衣物,我国13亿人口年产旧衣物将达到39亿-65亿件。以棉花为例,一件T恤平均使用大约60克棉花,棉花种植要占用土地,使用农药。如果旧衣物循环再利用,或生产再生纤维,有利于减少棉花的消费,缓解国内原料资源不足的问题。
待掘“金山”
如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废旧纺织品回收发展成为投资少、收益高的产业,而我国却还没有建立一套成体系的纺织材料循环模式。对于中国庞大的纺织品消费市场来说,这无疑是一座尚待开发的“金山”。
事实上,废旧纺织品回收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它甚至已经伴随着纺织产业走过了半个世纪。然而时至今日,我国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却仍停留在起跑线的不远处。
可以想象,如果能将中国千万吨的废旧纺织品进行循环利用,不仅能有效缓解我国纺织原材料资源紧缺的现状,对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发挥巨大作用。
《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率基本达到20%~40%,业内人士分析称,要达到这一目标,则需每年处理废旧纺织品不低于1000万吨,需近500条回收利用生产线方能满足处理需求。而在这一过程中,废旧纺织回收再生产业将产生近百亿元的产值。
“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每年我国医院、宾馆、学校都会有大量固定性的纺织品淘汰,淘汰量是巨大的。”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委员会主任杨东辉看来,中国如果能够实现废旧纺织品回收产业化,那么对整个纺织行业将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他认为,废旧纺织品是一个长期以来没有被妥善利用的资源矿,这个矿最大的特点就是矿产量大、矿稳定性高。
前景可期
其实,废旧纺织品的用途很广,尤其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优势明显。目前,将废旧纺织品回收后用在产业用上难度较小,而且成本较低,更容易推广,这一点,在技术上我们已经能够实现。
要在人们心中树立起“变废为宝”的意识,首先就要纠正一个误区,即废旧纺织品不等于伪劣纺织品。目前,国内很多消费者由于文化习俗以及对“黑心棉”的担心而对废旧纺织品回收再生产品有一种天然的抵制,但其实在国际上废旧纺织品回收再生产品已经越发成为了一种主流产品,这是大势所趋。
就全球范围而言,废旧纺织品最多的用途是制作建材上的隔音、隔热产品以及汽车制造上的隔音层。从2000年开始,法国就已经有公司开始了聚酯纤维的回收加工业务,而目前因为再生产品被广泛用于汽车领域,聚酯纤维再生已经成为了法国最为赚钱的行业之一。
在我国,也有不少领域都向废旧纺织品张开了双臂。如制作墙体材料、水泥增强材料、消防龙带等产业用纺织品。在中国废旧纺织回收中心温州苍南地区,再生纤维利用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进行玩具、建材、汽车零部件等产品的生产。但这些产品中许多是直接出口国外,中国自己的废旧纺织回收再生产品的市场并没有打开。这说明废旧纺织品可利用的价值无限,市场很大。
还远不止于此,此前就有业界专家向记者坦言:“一线回收从业者大可放心,废旧纺织品回收行业绝非一个不赚钱的行业。”如此看来,废旧纺织品产业不仅拥有巨大的市场可待开发,其经济效益也尤为可观。
发展低碳生态经济模式,实施绿色循环经济是我国纺织服装业适应国际大环境的必然需要,也是转型与创新的必由之路。相信随着国家对废旧纺织品在产业政策上的支持,废旧纺织品产业联盟发挥产学研的作用,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攻关,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集聚效应,一个新的产业必将出现在向纺织强国进发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