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内在联系 突出单元专题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yw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认真领会教材编排意图
  
  “九义”教材语文第十一册第二组课文是围绕“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这一专题展开的。编排思路是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精读《开国大典》、《荔枝》,略读《狱中联欢》、《梅花魂》,让学生从感性上感悟“为什么要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这一组各篇课文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自主学习“读写例话”,从理性上认识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是读懂课文的基本要求,进而学会“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和“有感情地朗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尝试运用“例话”所讲的方法,阅读“积累·运用二”中的《七子之歌·台湾》并讲体会。习作练习写身边的人。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过程,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作为导读者,只有整体把握本组课文的内在联系,突出单元专题,才能体现编辑意图,提高教学效率。
  本组课文专题要求学生与文本对话,感悟《开国大典》里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思想感情;感悟《狱中联欢》中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崇敬革命者、憎恨敌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荔枝》中母亲对儿孙深厚的爱,唤起学生尊敬父母之心;感悟《梅花魂》中华侨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从爱梅花升华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积累·运用”的学习过程中,感悟中华民族刚强不屈,虚心谦恭,胸怀宽广,渴望祖国统一强盛等传统美德。教师在与文本的先期对话中,不仅要读本组课文的“有字书”,还要读社会进步这本“生活书”,使自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认识与时俱进,教一遍超越一遍。当前,要深入学习领会“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使自己对《开国大典》、《梅花魂》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感悟上升到“以热爱祖国为荣”。当然,“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不能离开课文的字、词、句、段、篇而成为说教,恰恰应当通过字、词、句、段、篇的品味、咀嚼,不断深入体会、感悟,做到文与道的水乳交融,切实做到一课一得。
  
  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为导读者,教师要引导、组织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1.教师与文本先期对话,深钻教材,准确把握课文内涵。教学艺术来自准确把握课文的内涵,这是语文教师的共识。有感情地朗读《开国大典》,首先要把握全课的基调:兴奋、激动、自豪。但要注意大典进程中语调的变化,第一、二自然段要读得庄重而平直,第四自然段读出急切汇集广场的心情,第五自然段读出对领袖的敬仰,第六、七自然段读出自豪感,第九、十三自然段读出兴奋、激动等。其次,“挺立”、“直奔”、“欢呼”、“欢跃”等重点词语,要饱含深情,读出强烈的情感。再次,对“这庄严的宣告……一齐欢跃起来”,“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心里的欢喜和激动”等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教师可以先范读,再指导学生反复读,深入体会句子蕴含的情感。《荔枝》篇末写道:“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表达了作者看到依旧年年红的荔枝,见物生情,勾起对善良忠厚的慈母的怀念,而且时日愈久,思恋之情愈浓烈。这句话篇末点题,前后照应。可指导学生体会句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再迁移训练,写几句作者没有说出的话,深化体会。
  2.创设情境,介绍背景,深化情感体验。《开国大典》、《狱中联欢》所叙述的事件已过半个多世纪;《梅花魂》又是新加坡华侨心扉的吐露,与学生时空距离较远,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有一定难度。建议教学前观看《开国大典》、《红岩》和侨胞海外生活的影视片段,教师也可以介绍相关时代背景,创设情境,缩短文本与学生间的时空差距,便于学生深化情感体验。
  3.激活经验,进入情境,与作者产生共鸣。本组课文导读提示:“要把心放到文章中去,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设心处地地去读,去想……”温故而知新,新的认知情感体验总是建立在已有认知和情感之上,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必须激活学生原有生活体验。要感受《荔枝》中母亲对儿孙深厚的爱,可以启发学生回顾父母长辈对自己爱的具体事例和自己当时的感受,设身处地体会课文中母亲的情感后,又进一步唤起学生尊敬父母的孝心。体会《开国大典》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时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说一说升国旗或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影视的感受,设身处地去读第八自然段,去想,去感悟当时在场的人溢于言表的激动、自豪之情。尽管学生的感悟会有深浅,但进入课文的此情此景,必然会与作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共鸣。
  4.以情激情,以读悟情,深化情感体验。所谓“情感语文”,就是教师用富于激情的语言调动和激发起学生的朗读情感,从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一位教师在上《荔枝》时,反思自己因工作忙,没常回家看看的内疚,恰到好处地激起了师生与作者的共鸣。以读悟情体现“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要旨,要抓住重点语句、段落多读,多想,反复品味。如,抓住《梅花魂》中外祖父关于梅花的一段话,体会外祖父心目中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体会为什么外祖父把梅花看得比什么都珍贵,因读唐诗宋词而落泪,为玷污墨梅图而“大发脾气”,为“我”和妈妈回国而“呜呜地哭……”体会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尤其是教后“有感情地读”,既能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又能深化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用激情——入情——感悟——表达,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读写结合,把人物写具体
  
  读写结合体现了叶圣陶先生“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的语文教学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提出“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要求。本组“积累·运用二”习作是写身边的人,这是落实上述要求的语文实践。阅读、精读、略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表现人物的特点;习作时,摹仿、借鉴作者的表现手法、技巧乃至语言词汇。可以把“口语交际”与“习作”有机结合,比如迎国庆的班报、校报、专刊可以突出宣传为建设、保卫祖国作出贡献的人。教师从教室或走廊上选几位宣传画像中的人物,开展“说特征,猜人物”的口语交际,作为习作的“热身”。六年级学生习作中,“写具体”是难点,要引导学生明白:写人物,应把人放到具体事情中来写,通过写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启发学生在家长、亲友、社区、校园中选择一个人来写,用一件事突出他某一方面的优秀品质。进行“八荣八耻”教育的《拍手歌》、《七字歌》已在小学普遍传诵,可以选择“一荣”作为表现人物美好品质的闪光点。
  在具体指导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按“积累·运用二”习作要求,提出习作目标,即写一个身边的人,要通过一件事表现人物的品质,尽量借鉴四篇课文写人的方法,通过写人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题目自拟。二是由学生确定写什么人的什么事,表现什么品质,接着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打算,全班进行交流,然后各自写一个提纲,在小组上议一议,相互修改提纲,最后,在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时,让学生动笔写习作。
  作者单位
  昆明师范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徐桥◇
其他文献
提高化学复习课效率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一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能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能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弥补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疏漏点、薄弱点;三是能否在落实“双基”的同时,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抓住了以上关键点,以复习课情境创设为抓手,以调动学生复习主动性为主要目的,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本,落实“双基”,培养能力,取得了很好的复习效
期刊
2021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满分100分,其中选择题20题共42分,主观题8题共58分,题型结构与2020年基本一致。试题符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紧扣初中化学教材,充分考虑云南省初中化学教学实际,注重试题的基础性,易、中、难比例为7∶2∶1,精选情境素材,重点考查初中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呈现方式及考查角度合理,能比较全面地衡量在化学学科学习方面,学生能否达到
期刊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文件要求,结合2019年12月发布的《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联系教材和教学实际,云南省教育厅于2020年11月公布了
期刊
“阅读对话”与“教学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两重“对话”结构。用“对话”的理念观照教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利用“教学对话”、促进学生“阅读对话”的过程。一堂语文课的教学是否有效,常常决定于“教学对话”所产生的教学效力能否真正将学生与文本的“阅读对话”导向深处。在众多促进对话达成的教学手段中,教师的课堂点评颇具“四两拨千斤”的效力。丁卫军老师在《天净沙·秋思》中的教学对话,就是一个巧妙利用课
期刊
教材习题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代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把握教材习题,精准分析,根据学情进行适当的二次开发,助力学生建构新知.本文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以下统称“教材”)中“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的教学为例进行阐述,通过对教材习题进行二次开发,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并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
期刊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千头万绪、千变万化,何为驾驭之策?  高中语文教材,往往以一篇篇课文组成某一主题单元,又以若干单元成册,再以若干册构成整体,编写时,无疑已整体考虑、循“序”而成。然而在课堂教学中,与数理化之类相较,其逻辑联系即“序”却看似不严密。具体表现便是可以从这部分这个单元开始,也可以从那部分那个单元开始,即使教学同一课文同一知识点,也是可从这里切入,也可从那里切入,可这样组织,也可那样组织。
期刊
【人物简介】罗浩宇,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昆明市第四届、第五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春城教学名师”,“昆明市优秀园丁”,云南省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专家,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著有专著《我们一起读名著》,主编名师教育书系《遇见花开》,主编散文集《名家笔下的云南》。  罗浩宇老师,祖辈、父母、姊妹都是教师,一个家庭里有20多位教师。她成长在校园,熟
期刊
湖南的张家界是驰誉中外的自然景区,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原因何在?因为张家界的美丽风光实在太迷人了。  课文以“迷人的张家界”为题,不仅点明了描写对象,而且揭示了题眼,提炼出“迷人”二字以吸引读者。课文运用生动的比喻,向读者介绍了“张家界”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它的景色为什么“迷人”。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遵循文章的写作思路,巧抓比喻,体味张家界的“迷人”之处。    一、了解张家界的整体风貌   
期刊
一、呈现特点  2021年中考已经落下了帷幕,分析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笔者总结了以下特点。  1. 分值不等  最高分值为70分,最低分值为40分,但以50分为最多。比如,台州70分(看图作文10分、大作文60分);宁波68分(补写诗节8分、大作文60分);四川、福建、绍兴、温州、苏州均为60分;安徽、重庆为55分;云南等大多数地方为50分;杭州46分(想象场景6分、大作文40分)。  2. 题
期刊
“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叶圣陶)“思路的开展”,具体要求就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有什么方法能让作文思路清晰呢?  一、确定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内容  以《植树的牧羊人》为例,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做到“思路清晰”的。如果你是作者,要写这篇文章,你会写哪些内容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