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化学复习课效率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一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能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能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弥补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疏漏点、薄弱点;三是能否在落实“双基”的同时,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抓住了以上关键点,以复习课情境创设为抓手,以调动学生复习主动性为主要目的,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本,落实“双基”,培养能力,取得了很好的复习效果,笔者从中归纳了五个方面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问题组创设复习情境
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以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强化为主要目的,创设系列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案例1】“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课片段
问题组(一):
1.请你用自己的言语说出“元素”的含义。
2.从周期表中找出原子序数为8和13的元素,并说出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①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
②属于金属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
③与A元素化学性质最相似的元素是 ,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含R元素的化学式为R(OH)3,则R对应元素是 ,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组(二):
1.说出下列两个化学符号的多层含义:
O_____________________ ;
Fe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符号中,可以表示元素原子和它的单质的是( )
A.H B.O2 C.Fe2+ D.C
3.NH4HCO3、CO(NH2)2、(NH4)2SO4都是 肥,因为它们都含______________ 。
4.请描述NH4HCO3的组成_______ 。
……
【设计意图】初中化学大量的基础知识是复习的重要内容。案例1中,教师将这些“零碎”的基础知识围绕“元素”这一核心概念梳理、整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问题组,覆盖面大,针对性强,以学生自主复习,教师引导、归纳的方式对“双基”进行强化和巩固。
二、利用“听写”的教学手段创设复习情境
精心设计问题,利用听写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动脑、动手,在听写的过程中完成相关知识的复习也是一种高效的复习方式。
【案例2】“常见酸碱盐性质”复习课片段
听写内容(一):
1.写出下列5种物质的化学式:
①一种有挥发性的酸______________;
②一种可用于干燥多种气体的油状液体 ;
③纯碱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烧碱、火碱______________ ;
⑤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 。
2.说出以上5种物质的物质类别:
① ;② ;③ ;
④ ;⑤ 。
3.什么是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酸为什么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说出常见酸的5条通性。
① ;② ;③ ;
④ ;⑤ 。
听写内容(二):
按要求回答问题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酸遇紫色石蕊变红色,遇酚酞不变色)写出硫酸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 。
②(酸+活泼金属→盐+氢气)该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种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
……
【设计意图】案例2中,教师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精心设计了听写内容,将复习内容通过听写的形式给予落实,促使学生主动复习,在归纳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化学用语的应用,强化力度大,综合性强,课堂效率高。
三、利用开放性问题创设复习情境
开放性问题形式多样,涉及内容广泛,为教师的教学創新设计提供了广泛而深刻的素材。如果教师能够针对学生实际,创新设计开放性问题,对于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思维训练中,强化、深化“双基”,培养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案例3】开放性推断题——“一框图”
“一框图”:A、B、C、D是四种常见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图2(反应条件略去)。
问题:
1.若A为金属氧化物,C为金属,D为_______。
2.若A为金属,C为金属,D为_______。
3.若A为蓝色溶液,C为浅绿色溶液,D为 。
……
【设计意图】案例3是教师在复习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开放性问题,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如为复习气体性质和制取而设计的“一瓶气”,为复习酸、碱、盐和氧化物性质而设计的“一瓶液”“一包药”“小气球”等。教师可以利用这类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自主拓展思维,广泛联系、归纳梳理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思维的开放性和敏捷性。
【案例4】金属活动性综合应用题——“滤渣、滤液成分问题”
情境创设:教师演示实验,在硝酸银和硝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分液,得到滤渣和滤液。教师再提示学生仔细观察现象,积极思考。
问题:1.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
2.发生的反应可能有哪些?
3.请你大胆猜想:滤渣的成分可能是什么?滤液的成分可能是什么?
4.请针对你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各组的猜想和探究方案,教师让各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各组的猜想和方案,归纳出解决“滤渣、滤液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办法。最后,教师或学生根据讨论的方案进行实验,证明滤渣和滤液的成分。
【设计意图】针对“滤渣、滤液成分探究”这类中考复习中的难点,教师如果直接讲解,学生虽全程参与,却难以理解问题的关键点,也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梳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真实情境中深度的思维过程。案例4以中考中难点突破为目标,利用实验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问题关键进行梳理,使学生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针对性强,实效性好。
四、利用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创设复习情境
大多数初中化学的核心主干知识都建立在一系列经典实验之上。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回归教材,以教材中的经典实验为情境,精心设计问题组,调动学生自主复习的积极性,既能强化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应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案例5】探究实验:NaOH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拓展
基本问题:
1.请描述该实验的药品、操作过程、现象、结论。
2.为什么观察到溶液变为无色就能证明NaOH和盐酸确实已经发生了反应?
3.恰好变成无色时,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4.请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反应的实质。
拓展问题1:在做NaOH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时,甲同学将稀盐酸滴入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触摸试管有灼热感。于是,他得出结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热量。
(1)你认为甲同学得出的结论准确吗?为什么?
(2)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热量。
拓展问题2:某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1)你认为此时反应进行的程度可能有哪些情况?溶质可能有哪些?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
【设计意图】案例5以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实验“中和反应”为素材,结合中考的主要考查形式,由浅入深逐步拓展、深化,问题情境综合性强,有思维深度,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化学中可以进行这样综合拓展的点还有很多,如探究空气的组成、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物质的推断、金属的性质及应用等。关键是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考试要求,精心设计,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五、利用拓展实验创设复习情境
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拓展性实验创设复习情境。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素材来源丰富,切入点多,给予教师较大的创新设计空间;二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具体和真实,将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起来,升华知识的应用,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案例6】拓展实验:NaOH溶液变质的探究
情景创设:教师展示一瓶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的NaOH溶液。
问题1: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可能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如果变质一定会生成的产物是什么?如何证明这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
(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实验方案,引导评价,再根据这些方案让学生完成实验,再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问题2:这瓶已经变质的NaOH溶液中的溶质组成可能有哪些情况?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问题3:请同学们设计实验证明NaOH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实验方案,引导评价,再根据这些方案让学生完成实验,再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NaOH溶液变质”的探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拓展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实验探究能力的“母题”,包含了混合物成分探究的基本實验思路。案例6创设了一个具体的实验情境,使化学问题变得真实,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 邱 艳◇
一、利用问题组创设复习情境
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以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强化为主要目的,创设系列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案例1】“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课片段
问题组(一):
1.请你用自己的言语说出“元素”的含义。
2.从周期表中找出原子序数为8和13的元素,并说出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①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
②属于金属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
③与A元素化学性质最相似的元素是 ,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含R元素的化学式为R(OH)3,则R对应元素是 ,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组(二):
1.说出下列两个化学符号的多层含义:
O_____________________ ;
Fe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符号中,可以表示元素原子和它的单质的是( )
A.H B.O2 C.Fe2+ D.C
3.NH4HCO3、CO(NH2)2、(NH4)2SO4都是 肥,因为它们都含______________ 。
4.请描述NH4HCO3的组成_______ 。
……
【设计意图】初中化学大量的基础知识是复习的重要内容。案例1中,教师将这些“零碎”的基础知识围绕“元素”这一核心概念梳理、整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问题组,覆盖面大,针对性强,以学生自主复习,教师引导、归纳的方式对“双基”进行强化和巩固。
二、利用“听写”的教学手段创设复习情境
精心设计问题,利用听写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动脑、动手,在听写的过程中完成相关知识的复习也是一种高效的复习方式。
【案例2】“常见酸碱盐性质”复习课片段
听写内容(一):
1.写出下列5种物质的化学式:
①一种有挥发性的酸______________;
②一种可用于干燥多种气体的油状液体 ;
③纯碱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烧碱、火碱______________ ;
⑤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 。
2.说出以上5种物质的物质类别:
① ;② ;③ ;
④ ;⑤ 。
3.什么是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酸为什么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说出常见酸的5条通性。
① ;② ;③ ;
④ ;⑤ 。
听写内容(二):
按要求回答问题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酸遇紫色石蕊变红色,遇酚酞不变色)写出硫酸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 。
②(酸+活泼金属→盐+氢气)该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种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
……
【设计意图】案例2中,教师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精心设计了听写内容,将复习内容通过听写的形式给予落实,促使学生主动复习,在归纳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化学用语的应用,强化力度大,综合性强,课堂效率高。
三、利用开放性问题创设复习情境
开放性问题形式多样,涉及内容广泛,为教师的教学創新设计提供了广泛而深刻的素材。如果教师能够针对学生实际,创新设计开放性问题,对于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思维训练中,强化、深化“双基”,培养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案例3】开放性推断题——“一框图”
“一框图”:A、B、C、D是四种常见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图2(反应条件略去)。
问题:
1.若A为金属氧化物,C为金属,D为_______。
2.若A为金属,C为金属,D为_______。
3.若A为蓝色溶液,C为浅绿色溶液,D为 。
……
【设计意图】案例3是教师在复习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开放性问题,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如为复习气体性质和制取而设计的“一瓶气”,为复习酸、碱、盐和氧化物性质而设计的“一瓶液”“一包药”“小气球”等。教师可以利用这类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自主拓展思维,广泛联系、归纳梳理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思维的开放性和敏捷性。
【案例4】金属活动性综合应用题——“滤渣、滤液成分问题”
情境创设:教师演示实验,在硝酸银和硝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分液,得到滤渣和滤液。教师再提示学生仔细观察现象,积极思考。
问题:1.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
2.发生的反应可能有哪些?
3.请你大胆猜想:滤渣的成分可能是什么?滤液的成分可能是什么?
4.请针对你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各组的猜想和探究方案,教师让各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各组的猜想和方案,归纳出解决“滤渣、滤液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办法。最后,教师或学生根据讨论的方案进行实验,证明滤渣和滤液的成分。
【设计意图】针对“滤渣、滤液成分探究”这类中考复习中的难点,教师如果直接讲解,学生虽全程参与,却难以理解问题的关键点,也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梳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真实情境中深度的思维过程。案例4以中考中难点突破为目标,利用实验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问题关键进行梳理,使学生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针对性强,实效性好。
四、利用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创设复习情境
大多数初中化学的核心主干知识都建立在一系列经典实验之上。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回归教材,以教材中的经典实验为情境,精心设计问题组,调动学生自主复习的积极性,既能强化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应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案例5】探究实验:NaOH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拓展
基本问题:
1.请描述该实验的药品、操作过程、现象、结论。
2.为什么观察到溶液变为无色就能证明NaOH和盐酸确实已经发生了反应?
3.恰好变成无色时,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4.请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反应的实质。
拓展问题1:在做NaOH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时,甲同学将稀盐酸滴入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触摸试管有灼热感。于是,他得出结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热量。
(1)你认为甲同学得出的结论准确吗?为什么?
(2)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热量。
拓展问题2:某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1)你认为此时反应进行的程度可能有哪些情况?溶质可能有哪些?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
【设计意图】案例5以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实验“中和反应”为素材,结合中考的主要考查形式,由浅入深逐步拓展、深化,问题情境综合性强,有思维深度,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化学中可以进行这样综合拓展的点还有很多,如探究空气的组成、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物质的推断、金属的性质及应用等。关键是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考试要求,精心设计,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五、利用拓展实验创设复习情境
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拓展性实验创设复习情境。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素材来源丰富,切入点多,给予教师较大的创新设计空间;二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具体和真实,将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起来,升华知识的应用,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案例6】拓展实验:NaOH溶液变质的探究
情景创设:教师展示一瓶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的NaOH溶液。
问题1: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可能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如果变质一定会生成的产物是什么?如何证明这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
(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实验方案,引导评价,再根据这些方案让学生完成实验,再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问题2:这瓶已经变质的NaOH溶液中的溶质组成可能有哪些情况?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问题3:请同学们设计实验证明NaOH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实验方案,引导评价,再根据这些方案让学生完成实验,再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NaOH溶液变质”的探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拓展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实验探究能力的“母题”,包含了混合物成分探究的基本實验思路。案例6创设了一个具体的实验情境,使化学问题变得真实,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 邱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