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民族地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民族地区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团体辅导的优势,论述在民族地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运用团体辅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生命教育”团体辅导实例,阐述团体辅导在民族地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及其成效,从中探求心理咨询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规律,以不断增强理论和实践的契合,提升民族地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民族地区 中职生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团体辅导
当今社会重视学业教育而轻视对生命意义的探讨与引导,生命教育的缺失使学生对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有着片面、零乱甚至矛盾的错误的认识,导致学生漠视生命乃至践踏生命。中职生学业不佳、迷茫厌学但又处于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中职生进行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生命教育又不同于单纯的知识传授,它更关注学生对生命的体验,基于此,开展“生命教育”团体辅导训练活动,是有效的办法之一。
一、民族地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
(一)重问题、轻发展
部分老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就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忽视学生的发展性教学,削弱了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功效。还有部分教师花大量时间讲解各种心理困扰,由此引起了学生的焦虑和担心,并给自己和别人贴心理标签。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更重要的是帮助大多数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升问题应对技能,促进心理健康水平。
(二)重讲授、轻互动
有的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满堂灌;有的老师照着课本或 PPT 念,一言堂;有的上成了纯粹的心理学理论课;等等。如此造成了学生参与不积极,师生、生生互动少,课堂教学有效度不高,导致“教师埋怨,学生抱怨”的恶性循环。
(三)重理論、轻体验
意识树立、知识学习和技能习得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的三个层面,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体验。但目前相当多的老师却采取学科教学模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缺乏体验的教学,无法实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教学目的。
二、民族地区中职生的心理特点
民族地区中职生由于来自经济和教育欠发达地区,且大多原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教育环境差、社交面窄小、亲情陪伴少、优质资源缺等情况,致使他们在社会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这些客观因素往往导致他们的主观认知、情绪状态、人格养成等容易走入心理误区,形成成长中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也往往带有明显的地域、职业学校及时代特点,如自卑、迷茫、压抑、浮躁、虚荣等。其外在的行为表现就是缺失目标、沉迷网络、追求享乐、得过且过、自控力低、抗挫力差、协作力弱、主观自我、缺乏担当等。此外还存在学习动力不足、道德品行堪忧、安全隐患众多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团体辅导的优势
团体辅导(Group counseling)是指运用团体动力学的知识和技能,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团体领导者,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协助团体成员获得有关的信息,以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健康态度和行为的专业工作。
美国心理辅导教育家 Gladding 曾说:“在帮助那些有着类似问题和困扰的人时,团体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团体辅导有助于培养成员间相处与合作的能力;深化自我认识,增强信心,开发潜能;加深理解他人,改善沟通,增强适应;加深团队的归属感、凝聚力及团结;排除困扰,提升能力,增进身心健康。将团体辅导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是基于当前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及学生特点的有益尝试。
四、团体辅导在民族地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应用
(一)团体设计
1.团体名称:生命教育。
2.团体成员。以班级或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团体,一般为 40 名左右,并进行分组,每组为 4~6 人。
3.团体目标。帮助中职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创造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善良之心、宽容之心和感恩之心。以积极的心态正视困难,不断提升战胜挫折的能力,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收获生命成长的幸福快乐。
4.团体时间及次数。共分三个环节,每个环节为一次辅导,每周一次,每次约 2 小时,持续三周。
(二)团体流程设计
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是人生的两个层次。生命存在是生命活动创造价值的前提。而传统教育通常只强调创造人生价值而忽视生命存在本身所固有的价值,加之当前应试教育使学生陷入繁重的学业中,根本无暇领悟生命之重、欣赏生命之美,因而漠视生命,对生命缺乏敬畏之心,乃至践踏生命。
遵循“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以“生命教育”为主题,设计“感恩生命→珍爱生命→为生命添彩”三个主要环节,通过“创设情境→体验过程→分享感悟→反思提升→整合运用”的技术路线,开展“生命教育”团体辅导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同身受,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生命教育”团体流程设计如下(如表 1 所示):
环节一:
感恩生命 生命意识教育与感恩教育 1.通过生命意识教育,让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2.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识恩、感恩、报恩、施恩 1.生命中最重要的四个人
2.漫漫人生路 约2小时
图片、视频、练习用纸、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环节二:
珍爱生命 死亡
教育
自救
互救 1.通过死亡教育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2.学会自救互救知识,提高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1.体验死亡,向死而生
2.用知识守护生命——自救互救系列活动 约2小时 视频、练习用纸、背景音乐《生死不离》
环节三:
为生命
添彩 重视现在
活在
当下 从一个个“当下”的练习中,使学生感性认识到生命是每一刻的相接,把握当下,使每一时刻的生命都有存在意义,全面提升生命的价值 1.时间管理 (进入中职后的“五个最”,管理时间、运用时间调查,时间流水账)
2.我的未来不是梦——规划中职生涯与初步职业理想(中职生活拼图、生涯初步规划表) 约2小时
练习用纸、背景音乐《怒放的生命》
(三)团体实施(以环节一为例)
环节一: 感恩生命(同期播放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1.内容:生命意识教育与感恩教育。
2.目的:通过生命意识教育,让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识恩、感恩、报恩、施恩。
3.用时:约 2 个小时。
4.操作:热身活动→图片展示→视频观看 1→视频观看 2→活动体验→互动分享→共同朗诵《心怀感恩》。
〖热身活动〗成长四部曲
目的:活跃气氛、消除陌生情绪,感悟成长的不易。
〖图片展示〗生命的发展与蜕变
目的:感悟生命很神奇。
〖视频观看 1〗新生命的诞生和《生命缘》之胎死腹中(北京电视台)
目的:感悟生命来之不易。
〖视频观看 2〗观点致胜 20150507.Wmv
孕妇车祸当场死亡,肚里婴儿安然无恙;孕妇脑死亡54天奇迹诞下婴儿。目的:感悟生命的奇迹与顽强。
〖活动体验〗
(1)活动一:生命中最重要的四个人
活动目的:学会珍惜、关爱身边人。
活动过程:在人生之旅的船上,有你和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四个人,你们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前进。
请你先折一只纸船,再分别在四张纸条上写出生命中最重要或最疼爱你的四个人(可以是父母、亲戚、老师、朋友等),并把这四张纸条放到船上。
海上突然起风浪,这四个人中必须有一个人离你而去,请你做决定后,将代表他的纸条从船上拿出来。(强调:必须由你决定。学生开始思考,不忍心失去任何一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风雨、龙卷风等接次袭来,失去第二、第三、第四个人,你必须面对现实的残酷,一次一次失去至亲之人,直到最后只剩下你一个人。(面对所有至亲之人的失去,有的学生甚至哭了)
每失去一位亲人,老师都有意识地复述这位亲人对学生的恩情与关心,强化亲人离去的悲伤和不舍之情。
学生谈活动中的心理和感情体会,强化效果。
结束语:这个游戏,虽然有些残酷,但是却有着现实的可能,这一天总会到来。面对人生的生离死别,我们该怎么办?或许我们庆幸亲人都还陪伴在我们的身边,或许我们有的亲人已经离去。与其等到亲人突然离去而悲痛万分,不如现在学会珍惜,珍惜身边的亲人、朋友,让爱温暖我们当下的生活,以减轻离别时的悲伤。
(2)活动二:漫漫人生路
活动目的:让同学深入感受人生中互相帮助和相互信任的重要性,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到父母给予健全生命的珍贵,让他们学会感恩生命,爱护、感谢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他们从此不再漫无目的地学习、生活。
活动规则:要求每组出一队,每队两人。先让一个人戴眼罩为“盲人”,后让另一个人为“哑巴”,两个互不清楚对方身份。“哑巴”扶着“盲人”走,途中不准说话。分队出发,在设定的线路上走过重重阻碍,最终到达目的地。观察组在这个过程中不允许说话、提示。
活动过程:让“哑巴”扶着“盲人”走过设定的有重重阻碍的线路,到达目的地。要求途中不准说话。
“盲人”在“哑巴”扶持下,在教室课桌椅间、楼梯台阶、校园树丛中等设定好的线路中穿行,最终到达目的地。
在旁边的观察组要观察哪队的表现最好:配合默契、动作协调、没有磕绊受伤等。
所有队都到达目的地后,将“盲人”与“哑巴”顺序打乱,摘下“盲人”眼罩。让“盲人”寻找自己的“哑巴”向导,过程不能有语言交流,直到找到为止。
在老师的引导下,“盲人”向自己的“哑巴”向导表示感谢、彼此拥抱。
让学生进行交流与感受。
如果没有“哑巴”向导扶持和引路,“盲人”你能如此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吗?是不是应该向他表示你的感恩之情?怎么表示呢?
“哑巴”向导,虽然你不会说话,但你用行动将他带出了困境,他现在向你表示感谢,你心情如何?
观察组,你们感觉哪一队配合得最好,说说看,好在哪里?
谈一谈变成“盲人”或“哑巴”的感受。你愿意变成“盲人”或“哑巴”吗?
我们都有一个健全的身体,最应该感谢的是谁?(父母)怎么表示你们的感恩之情?
结束语:人生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困境,当我们陷入困境时,应该怎么办?一要勇于求助,真心接受他人的帮助,接受帮助后要懂得感恩;二要力所能及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温暖和谐。当我们生活在一个互相尊重、互相鼓励、互相理解的集体中时,我们会发现,原来世界是多么的美好,生活是多么的快乐,人生是多么的有意义。
环节一所有活动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一起,每组派出代表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在环节一活动体验中的收获。最后共同朗诵《心怀感恩》,结束“环节一 感恩生命”活动。
五、成效与经验
生命的意義需要人主动地去定义。学生对自身生命意义的定义基于学生生命活动、生命实践的体验而来。围绕生命教育主题,设计“感恩生命→珍爱生命→为生命添彩”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让主题不断升华。团体辅导以体验生命为主线,有效进行素质拓展,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继而主动去拓展生命、提升生命,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活动通过“创设情境→体验过程→分享感悟→反思提升→整合运用”的技术路线,引导学生通过切身体验获得真知;通过对创设的情境的亲历产生感悟;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分享与交流产生思想的碰撞和提升。总之,学生靠自己的实践活动发现生命之真,领悟生命之善,体验生命之美,明确生命之路;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引导、自我成长。
所有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感觉意犹未尽,纷纷表示,在以后的日子里,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感恩生命、欣赏生命,珍爱自己、重视他人;把握现在、活在当下;以积极的心态正视困难,不断提升战胜挫折的能力,收获生命成长的快乐。
当然,团体辅导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个别性格内向的学生参加体验时不够积极;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易暴露,难以周全照顾个体差异;对团体领导者要求较高,要求其有丰富的组织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辅导技术,否则就不能有效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提高参与度,导致团体辅导流于形式。
心理健康能使人具有积极稳定的情绪、健全的个性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任重而道远。中职学校在加强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要全力提升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水平。而富于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则成为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强力助推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探讨和实践。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有益尝试,只是为我们全面提升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给出了一个思路,尚待不断论证,在这权当引玉之砖。
【参考文献】
[1]樊富珉.结构式团体辅导与咨询应用实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樊富珉,何 瑾.团体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张海燕.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3(6)
[4]周 娟.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5]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劳莉萍(1971— ),女,硕士研究生,高级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一级,心理咨询师二级,百色职业学院下属百色市民族工业中等专业学校老师,研究方向为英语、心理健康、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教育教学。
(责编 卢建龙)
【关键词】民族地区 中职生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团体辅导
当今社会重视学业教育而轻视对生命意义的探讨与引导,生命教育的缺失使学生对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有着片面、零乱甚至矛盾的错误的认识,导致学生漠视生命乃至践踏生命。中职生学业不佳、迷茫厌学但又处于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中职生进行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生命教育又不同于单纯的知识传授,它更关注学生对生命的体验,基于此,开展“生命教育”团体辅导训练活动,是有效的办法之一。
一、民族地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
(一)重问题、轻发展
部分老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就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忽视学生的发展性教学,削弱了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功效。还有部分教师花大量时间讲解各种心理困扰,由此引起了学生的焦虑和担心,并给自己和别人贴心理标签。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更重要的是帮助大多数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升问题应对技能,促进心理健康水平。
(二)重讲授、轻互动
有的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满堂灌;有的老师照着课本或 PPT 念,一言堂;有的上成了纯粹的心理学理论课;等等。如此造成了学生参与不积极,师生、生生互动少,课堂教学有效度不高,导致“教师埋怨,学生抱怨”的恶性循环。
(三)重理論、轻体验
意识树立、知识学习和技能习得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的三个层面,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体验。但目前相当多的老师却采取学科教学模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缺乏体验的教学,无法实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教学目的。
二、民族地区中职生的心理特点
民族地区中职生由于来自经济和教育欠发达地区,且大多原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教育环境差、社交面窄小、亲情陪伴少、优质资源缺等情况,致使他们在社会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这些客观因素往往导致他们的主观认知、情绪状态、人格养成等容易走入心理误区,形成成长中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也往往带有明显的地域、职业学校及时代特点,如自卑、迷茫、压抑、浮躁、虚荣等。其外在的行为表现就是缺失目标、沉迷网络、追求享乐、得过且过、自控力低、抗挫力差、协作力弱、主观自我、缺乏担当等。此外还存在学习动力不足、道德品行堪忧、安全隐患众多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团体辅导的优势
团体辅导(Group counseling)是指运用团体动力学的知识和技能,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团体领导者,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协助团体成员获得有关的信息,以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健康态度和行为的专业工作。
美国心理辅导教育家 Gladding 曾说:“在帮助那些有着类似问题和困扰的人时,团体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团体辅导有助于培养成员间相处与合作的能力;深化自我认识,增强信心,开发潜能;加深理解他人,改善沟通,增强适应;加深团队的归属感、凝聚力及团结;排除困扰,提升能力,增进身心健康。将团体辅导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是基于当前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及学生特点的有益尝试。
四、团体辅导在民族地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应用
(一)团体设计
1.团体名称:生命教育。
2.团体成员。以班级或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团体,一般为 40 名左右,并进行分组,每组为 4~6 人。
3.团体目标。帮助中职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创造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善良之心、宽容之心和感恩之心。以积极的心态正视困难,不断提升战胜挫折的能力,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收获生命成长的幸福快乐。
4.团体时间及次数。共分三个环节,每个环节为一次辅导,每周一次,每次约 2 小时,持续三周。
(二)团体流程设计
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是人生的两个层次。生命存在是生命活动创造价值的前提。而传统教育通常只强调创造人生价值而忽视生命存在本身所固有的价值,加之当前应试教育使学生陷入繁重的学业中,根本无暇领悟生命之重、欣赏生命之美,因而漠视生命,对生命缺乏敬畏之心,乃至践踏生命。
遵循“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以“生命教育”为主题,设计“感恩生命→珍爱生命→为生命添彩”三个主要环节,通过“创设情境→体验过程→分享感悟→反思提升→整合运用”的技术路线,开展“生命教育”团体辅导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同身受,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生命教育”团体流程设计如下(如表 1 所示):
环节一:
感恩生命 生命意识教育与感恩教育 1.通过生命意识教育,让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2.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识恩、感恩、报恩、施恩 1.生命中最重要的四个人
2.漫漫人生路 约2小时
图片、视频、练习用纸、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环节二:
珍爱生命 死亡
教育
自救
互救 1.通过死亡教育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2.学会自救互救知识,提高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1.体验死亡,向死而生
2.用知识守护生命——自救互救系列活动 约2小时 视频、练习用纸、背景音乐《生死不离》
环节三:
为生命
添彩 重视现在
活在
当下 从一个个“当下”的练习中,使学生感性认识到生命是每一刻的相接,把握当下,使每一时刻的生命都有存在意义,全面提升生命的价值 1.时间管理 (进入中职后的“五个最”,管理时间、运用时间调查,时间流水账)
2.我的未来不是梦——规划中职生涯与初步职业理想(中职生活拼图、生涯初步规划表) 约2小时
练习用纸、背景音乐《怒放的生命》
(三)团体实施(以环节一为例)
环节一: 感恩生命(同期播放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1.内容:生命意识教育与感恩教育。
2.目的:通过生命意识教育,让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识恩、感恩、报恩、施恩。
3.用时:约 2 个小时。
4.操作:热身活动→图片展示→视频观看 1→视频观看 2→活动体验→互动分享→共同朗诵《心怀感恩》。
〖热身活动〗成长四部曲
目的:活跃气氛、消除陌生情绪,感悟成长的不易。
〖图片展示〗生命的发展与蜕变
目的:感悟生命很神奇。
〖视频观看 1〗新生命的诞生和《生命缘》之胎死腹中(北京电视台)
目的:感悟生命来之不易。
〖视频观看 2〗观点致胜 20150507.Wmv
孕妇车祸当场死亡,肚里婴儿安然无恙;孕妇脑死亡54天奇迹诞下婴儿。目的:感悟生命的奇迹与顽强。
〖活动体验〗
(1)活动一:生命中最重要的四个人
活动目的:学会珍惜、关爱身边人。
活动过程:在人生之旅的船上,有你和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四个人,你们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前进。
请你先折一只纸船,再分别在四张纸条上写出生命中最重要或最疼爱你的四个人(可以是父母、亲戚、老师、朋友等),并把这四张纸条放到船上。
海上突然起风浪,这四个人中必须有一个人离你而去,请你做决定后,将代表他的纸条从船上拿出来。(强调:必须由你决定。学生开始思考,不忍心失去任何一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风雨、龙卷风等接次袭来,失去第二、第三、第四个人,你必须面对现实的残酷,一次一次失去至亲之人,直到最后只剩下你一个人。(面对所有至亲之人的失去,有的学生甚至哭了)
每失去一位亲人,老师都有意识地复述这位亲人对学生的恩情与关心,强化亲人离去的悲伤和不舍之情。
学生谈活动中的心理和感情体会,强化效果。
结束语:这个游戏,虽然有些残酷,但是却有着现实的可能,这一天总会到来。面对人生的生离死别,我们该怎么办?或许我们庆幸亲人都还陪伴在我们的身边,或许我们有的亲人已经离去。与其等到亲人突然离去而悲痛万分,不如现在学会珍惜,珍惜身边的亲人、朋友,让爱温暖我们当下的生活,以减轻离别时的悲伤。
(2)活动二:漫漫人生路
活动目的:让同学深入感受人生中互相帮助和相互信任的重要性,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到父母给予健全生命的珍贵,让他们学会感恩生命,爱护、感谢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他们从此不再漫无目的地学习、生活。
活动规则:要求每组出一队,每队两人。先让一个人戴眼罩为“盲人”,后让另一个人为“哑巴”,两个互不清楚对方身份。“哑巴”扶着“盲人”走,途中不准说话。分队出发,在设定的线路上走过重重阻碍,最终到达目的地。观察组在这个过程中不允许说话、提示。
活动过程:让“哑巴”扶着“盲人”走过设定的有重重阻碍的线路,到达目的地。要求途中不准说话。
“盲人”在“哑巴”扶持下,在教室课桌椅间、楼梯台阶、校园树丛中等设定好的线路中穿行,最终到达目的地。
在旁边的观察组要观察哪队的表现最好:配合默契、动作协调、没有磕绊受伤等。
所有队都到达目的地后,将“盲人”与“哑巴”顺序打乱,摘下“盲人”眼罩。让“盲人”寻找自己的“哑巴”向导,过程不能有语言交流,直到找到为止。
在老师的引导下,“盲人”向自己的“哑巴”向导表示感谢、彼此拥抱。
让学生进行交流与感受。
如果没有“哑巴”向导扶持和引路,“盲人”你能如此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吗?是不是应该向他表示你的感恩之情?怎么表示呢?
“哑巴”向导,虽然你不会说话,但你用行动将他带出了困境,他现在向你表示感谢,你心情如何?
观察组,你们感觉哪一队配合得最好,说说看,好在哪里?
谈一谈变成“盲人”或“哑巴”的感受。你愿意变成“盲人”或“哑巴”吗?
我们都有一个健全的身体,最应该感谢的是谁?(父母)怎么表示你们的感恩之情?
结束语:人生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困境,当我们陷入困境时,应该怎么办?一要勇于求助,真心接受他人的帮助,接受帮助后要懂得感恩;二要力所能及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温暖和谐。当我们生活在一个互相尊重、互相鼓励、互相理解的集体中时,我们会发现,原来世界是多么的美好,生活是多么的快乐,人生是多么的有意义。
环节一所有活动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一起,每组派出代表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在环节一活动体验中的收获。最后共同朗诵《心怀感恩》,结束“环节一 感恩生命”活动。
五、成效与经验
生命的意義需要人主动地去定义。学生对自身生命意义的定义基于学生生命活动、生命实践的体验而来。围绕生命教育主题,设计“感恩生命→珍爱生命→为生命添彩”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让主题不断升华。团体辅导以体验生命为主线,有效进行素质拓展,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继而主动去拓展生命、提升生命,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活动通过“创设情境→体验过程→分享感悟→反思提升→整合运用”的技术路线,引导学生通过切身体验获得真知;通过对创设的情境的亲历产生感悟;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分享与交流产生思想的碰撞和提升。总之,学生靠自己的实践活动发现生命之真,领悟生命之善,体验生命之美,明确生命之路;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引导、自我成长。
所有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感觉意犹未尽,纷纷表示,在以后的日子里,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感恩生命、欣赏生命,珍爱自己、重视他人;把握现在、活在当下;以积极的心态正视困难,不断提升战胜挫折的能力,收获生命成长的快乐。
当然,团体辅导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个别性格内向的学生参加体验时不够积极;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易暴露,难以周全照顾个体差异;对团体领导者要求较高,要求其有丰富的组织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辅导技术,否则就不能有效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提高参与度,导致团体辅导流于形式。
心理健康能使人具有积极稳定的情绪、健全的个性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任重而道远。中职学校在加强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要全力提升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水平。而富于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则成为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强力助推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探讨和实践。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有益尝试,只是为我们全面提升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给出了一个思路,尚待不断论证,在这权当引玉之砖。
【参考文献】
[1]樊富珉.结构式团体辅导与咨询应用实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樊富珉,何 瑾.团体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张海燕.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3(6)
[4]周 娟.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5]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劳莉萍(1971— ),女,硕士研究生,高级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一级,心理咨询师二级,百色职业学院下属百色市民族工业中等专业学校老师,研究方向为英语、心理健康、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教育教学。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