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语言通俗易懂,形象而生动。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巧妙地运用这些民间语言,可令语言增辉,更富情趣和感染力。作为学校的德育主任,笔者在德育实践中经常使用民间语言来开展工作。
一、谚语——精炼成知,发人深省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用简单通俗的方式来反映深刻的道理,它句式匀称,音调和谐,具体通俗,形象生动,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富于教育意义。
我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孩子,他是一个非常可爱的男生,也很有礼貌,时常带着浅浅的微笑,但他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冲动。由于从小父母感情失和,他情感极其脆弱,一旦受点挫折,就极易冲动,甚至使用暴力。在幼儿园时,就曾与老师吵闹,在小学时还打女老师,经常欺负同伴,因此他经常受到老师的投诉,但父母无可奈何。上中学后,情况也时好时坏,这次又因为自己的MP3弄丢了,他怀疑是邻班同学B偷了,所以直接跑到B同学教室,二话不说就打了人,当老师来制止时,他还向老师撒野,在教室里大打出手……在事后处理过程中,我们要求他原价赔偿后,与他进行了细致的沟通,让他深刻认识自己的行为,然后结合他多次冲动的事实,我指出了他性格的缺陷,他认同了,并表示出深深的悔意。我趁机送了一句西方谚语给他,他恭敬地接过“冲动是魔鬼,冷静若天使”的便条,若有所悟地读了几遍,说了声谢谢。回教室后,他把便条贴在课桌上,时刻警省自己,果然冲动的事情少了很多。
二、对联——简约成美,引人入胜
对联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句式简练,对仗工整,含义隽永。它融入了中国古老的辩证法,有一定的说理性和教育性。一副好的对联往往使人茅塞顿开,在德育教育中,适时地引入对联,不仅能够吸引学生,而且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美感,给人以丰富的启迪。
教师节来临,我却发愁了,给学生讲点什么才能更好地树起尊师风尚呢?如果象往年一样高喊几句口号,学生肯定会一笑置之,说服力低下,效果也低微,因此必须在形式上创新,于是我想到了对联。我挑了一副著名的数字联: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满天下;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海入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我请人将这副对联做成竖幅挂在教学楼墙上,醒目的字句引起了师生的啧啧称叹。在教师节的学生集会上,当我再次吟出这副对联时,许多同学竟能与我同声附和,让我不胜欢喜。于是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尊重老师,遇见老师要问好。这次教育活动非常有效果,校园里“老师好”的问候成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三、民谣——诙谐成趣,耐人寻味
民间歌谣就是民谣,是老百姓自发的口头创作,在民间广为流传,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如果在德育谈话中巧妙地用民谣来说明道理,不仅会使语言变得活泼有趣,还能增强谈话的吸引力,起到积极作用。
小林是重点初中的毕业生,从小学习成绩良好,深受老师喜爱,不料中考发挥失常,没有录进重点高中,而“不幸”地进了我们这类“三流”高中,大大出乎师长和同学的意料,也使小林承受了巨大的打击。进校后,小林有明显的落差,一直闷闷不乐,尽管老师们百般关心她,她却很不屑。她在学习上也不求上进,成绩一落千丈,还故意违反纪律,多次扬言要转回以前的母校读高中,令班主任头痛不已。当班主任把她的情况告诉我后,我丝毫没有对她表示同情,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她认识上的偏差,不成熟地沉浸在昨日的辉煌中,不能客观地面对当前的现实,这是错误的。她怔住了,仿佛被击中了一样,我接着帮她分析了转学的困难,帮她认识到目前在本校的学习优势,希望她能直面现实。最后我手抄了一首《昨日歌》给她: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
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
水去日日流,花落知多少。
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她读着读着竟然感动了,眼睛也湿润了。之后,在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她变了一个人似的,积极了,笑容也多了,一个优秀的学生又回来了。
四、三字经——三字成韵,塑造人生
三字经具有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背易记,通俗易懂,便于流传。把德育要求编进三字经,容易让孩子听得进、记得住、记得牢,并最终形成行为习惯。
新学期就要开学了,新生教育也要开始了,如何让新同学尽快熟悉中学校园生活,顺利地融入崭新的中学校园呢?以前的做法是给每位学生发一本校规汇编,让学生们自己去学。据我了解,100多页的《汇编》几乎就没有学生认真看完过,绝大多数是简单翻翻就扔在一边,成了废纸,而学校的校纪校规教育依然要从头开始。为了克服这一弊病,我曾经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新编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经》:
上学了 要早起 莫迟到 要牢记
校服净 校卡整 头发齐 校门进
升国旗 要敬礼 唱国歌 要肃立
做两操 快齐静 动到位 练身体
上下楼 不拥挤 靠右行 路队齐
预备铃 活动停 坐端正 备用品
课堂上 记笔记 专心听 不违纪
做作业 不抄袭 不拖欠 要认真
课间时 莫追跑 不窜班 别喊叫
遇师长 要问好 爱幼小 懂礼貌
爱公物 爱花草 不乱丢 讲环保
有规矩 是个宝 有教养 一生好
这就把每日常规的核心要求提炼了出来,并且赋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种新颖的“三字经”一发到学生手中时,立即受到了欢迎,一个上午全校新生全部背熟,然后我们在实际中逐项进行检查督促,效果很好。
运用民间语言进行教育也需要注意几个问题:内容要健康向上。我们不能回避民间语言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内容,所以,用来教育孩子的民问语言要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运用要恰到好处。我们要注重民间语言使用的场合与方式,如果场合不适合,方式不恰当,就达不到教育孩子的日的。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学习充实自己。
一、谚语——精炼成知,发人深省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用简单通俗的方式来反映深刻的道理,它句式匀称,音调和谐,具体通俗,形象生动,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富于教育意义。
我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孩子,他是一个非常可爱的男生,也很有礼貌,时常带着浅浅的微笑,但他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冲动。由于从小父母感情失和,他情感极其脆弱,一旦受点挫折,就极易冲动,甚至使用暴力。在幼儿园时,就曾与老师吵闹,在小学时还打女老师,经常欺负同伴,因此他经常受到老师的投诉,但父母无可奈何。上中学后,情况也时好时坏,这次又因为自己的MP3弄丢了,他怀疑是邻班同学B偷了,所以直接跑到B同学教室,二话不说就打了人,当老师来制止时,他还向老师撒野,在教室里大打出手……在事后处理过程中,我们要求他原价赔偿后,与他进行了细致的沟通,让他深刻认识自己的行为,然后结合他多次冲动的事实,我指出了他性格的缺陷,他认同了,并表示出深深的悔意。我趁机送了一句西方谚语给他,他恭敬地接过“冲动是魔鬼,冷静若天使”的便条,若有所悟地读了几遍,说了声谢谢。回教室后,他把便条贴在课桌上,时刻警省自己,果然冲动的事情少了很多。
二、对联——简约成美,引人入胜
对联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句式简练,对仗工整,含义隽永。它融入了中国古老的辩证法,有一定的说理性和教育性。一副好的对联往往使人茅塞顿开,在德育教育中,适时地引入对联,不仅能够吸引学生,而且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美感,给人以丰富的启迪。
教师节来临,我却发愁了,给学生讲点什么才能更好地树起尊师风尚呢?如果象往年一样高喊几句口号,学生肯定会一笑置之,说服力低下,效果也低微,因此必须在形式上创新,于是我想到了对联。我挑了一副著名的数字联: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满天下;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海入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我请人将这副对联做成竖幅挂在教学楼墙上,醒目的字句引起了师生的啧啧称叹。在教师节的学生集会上,当我再次吟出这副对联时,许多同学竟能与我同声附和,让我不胜欢喜。于是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尊重老师,遇见老师要问好。这次教育活动非常有效果,校园里“老师好”的问候成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三、民谣——诙谐成趣,耐人寻味
民间歌谣就是民谣,是老百姓自发的口头创作,在民间广为流传,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如果在德育谈话中巧妙地用民谣来说明道理,不仅会使语言变得活泼有趣,还能增强谈话的吸引力,起到积极作用。
小林是重点初中的毕业生,从小学习成绩良好,深受老师喜爱,不料中考发挥失常,没有录进重点高中,而“不幸”地进了我们这类“三流”高中,大大出乎师长和同学的意料,也使小林承受了巨大的打击。进校后,小林有明显的落差,一直闷闷不乐,尽管老师们百般关心她,她却很不屑。她在学习上也不求上进,成绩一落千丈,还故意违反纪律,多次扬言要转回以前的母校读高中,令班主任头痛不已。当班主任把她的情况告诉我后,我丝毫没有对她表示同情,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她认识上的偏差,不成熟地沉浸在昨日的辉煌中,不能客观地面对当前的现实,这是错误的。她怔住了,仿佛被击中了一样,我接着帮她分析了转学的困难,帮她认识到目前在本校的学习优势,希望她能直面现实。最后我手抄了一首《昨日歌》给她: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
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
水去日日流,花落知多少。
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她读着读着竟然感动了,眼睛也湿润了。之后,在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她变了一个人似的,积极了,笑容也多了,一个优秀的学生又回来了。
四、三字经——三字成韵,塑造人生
三字经具有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背易记,通俗易懂,便于流传。把德育要求编进三字经,容易让孩子听得进、记得住、记得牢,并最终形成行为习惯。
新学期就要开学了,新生教育也要开始了,如何让新同学尽快熟悉中学校园生活,顺利地融入崭新的中学校园呢?以前的做法是给每位学生发一本校规汇编,让学生们自己去学。据我了解,100多页的《汇编》几乎就没有学生认真看完过,绝大多数是简单翻翻就扔在一边,成了废纸,而学校的校纪校规教育依然要从头开始。为了克服这一弊病,我曾经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新编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经》:
上学了 要早起 莫迟到 要牢记
校服净 校卡整 头发齐 校门进
升国旗 要敬礼 唱国歌 要肃立
做两操 快齐静 动到位 练身体
上下楼 不拥挤 靠右行 路队齐
预备铃 活动停 坐端正 备用品
课堂上 记笔记 专心听 不违纪
做作业 不抄袭 不拖欠 要认真
课间时 莫追跑 不窜班 别喊叫
遇师长 要问好 爱幼小 懂礼貌
爱公物 爱花草 不乱丢 讲环保
有规矩 是个宝 有教养 一生好
这就把每日常规的核心要求提炼了出来,并且赋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种新颖的“三字经”一发到学生手中时,立即受到了欢迎,一个上午全校新生全部背熟,然后我们在实际中逐项进行检查督促,效果很好。
运用民间语言进行教育也需要注意几个问题:内容要健康向上。我们不能回避民间语言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内容,所以,用来教育孩子的民问语言要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运用要恰到好处。我们要注重民间语言使用的场合与方式,如果场合不适合,方式不恰当,就达不到教育孩子的日的。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学习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