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工作以来,带了三届学生,也是三次执教《大禹治水》这篇神话故事,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境遇中打磨这一课,让我深深地感受到:随着时间的推移,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校本差异教学课程的学习研究后,我们的课堂发生的着变化,得益的是我们的学生。
第一次执教:吃透教案,随波逐流
2006年,刚刚工作的我,没有什么教学经验,当时的教案也都是一些有经验的老师主备,然后分享给大家,资源是可以共享的。有着优秀团队的引领,境界会有些不一样,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会更远一些。这样的课也许可以算作平时一节普普通通的常态课,但也给自己美其名曰:“‘情’字控股”。
一、以创设情景显情
在导入课文时,我用投影播放了洪水肆虐家园的图片,加上生动的话语创设情景,深情地描述当时的情景:“在公元前21世纪,洪水泛滥,它淹没了田地,冲毁房屋,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有个人为了拯救老百姓,治理洪水,一干就是13年……他就是民族英雄——大禹。”孩子们认真地听着,想象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被我渲染的环境所感染。
二、以指导朗读导情
第二段总体上讲述大禹治水。通过一些数量词,反复指导朗读,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再加以想象,练习说话:“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以感人故事融情
三过家门而不入,更是感人。在学习这段时,我先给孩子们讲述了这个故事,通过对故事的介绍,从我饱含深情的话语中让学生感受当时感人的情景后,指导朗读,学生也就容易动情。再追问“当你一年、两年不见自己的爸爸时,是怎样的心情?”让学生将自身的体会说出来,这样就容易融入自己的感情,在朗读中学生也就感受到大禹为大家而舍小家,为了大家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
四、以自悟来激情
学完课文,大禹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正是畅所欲言、抒发情感的好时机。于是,我让学生说说大禹是怎样一位伟大英雄。于是就有了以下的真情表白:大禹,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英雄。大禹,你真是一个勇敢坚强的伟大英雄……
在教后记中我这样写着: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着不足,当自己找到了这篇课文的切入点后,如何将它优化,发挥最直接的教学效果还是值得我去深思和考虑的。
第二次执教:“语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
这次是2011年的学校课题研究课,在学校领导,语文教研组老师们的帮助下,打造出一节精品课。在这次被打磨的过程中,我若有所悟:语言文字不仅仅是一个能帮助表达的工具,更是立足于学生,具有人文性的。课堂形式与教学内容,思想教育与能力训练相融的育人工程。
设计这一课的教学,主要是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朗读、练笔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我设计了两处练笔点:一处是禹做治水前的准备工作时(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让学生想象,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设计练笔:在烈日炎炎下,禹______;在冰天雪地里,禹______;干粮吃完了,禹______;鞋子磨破了,禹______。……设计这个练笔环节,能够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孩子们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大禹治水的辛苦以及面对困难的无畏与勇敢。另一处是学完了课文,让学生想象:禹花了13年时间治理洪水,洪水终于被制服了,大家非常感激大禹。大家会做些什么呢?大家又会对大禹说些什么呢?学生可以是以禹的家人、邻居、村民,也可以是我们自己的身份练写。这个问题的设计,是对课文的拓展,也是进一步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思想性,通过角色互换,不仅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感受文本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更有意识地把育人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这节课受到了一致好评,当然,我也在这次锻炼中成长。一次磨课的过程能从中顿悟一二也是弥足珍贵的:所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原本就应是一种自然的整合。悟是其一,重在融會贯通,于常态中信手拈来,是我梦寐以求的。
第三次执教:时代性与差异性相融
2017年,又一次教二年级,这次的身份换成了教研组长,我要带领本组的老师研读教材,打磨这节校级的赛课。就着前两次执教本课的经验与反思,加上今年的语文教材换成苏教版的更新版,与老版的略有不同。六年后,反复研读这一课,发现以前自己上的课有些落伍。
为什么这么说呢?新的课程改革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虽然说“还语文学科本来的面目”已不是什么新的认识,但是这里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大家都知道,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知识迅速更替的时代里,时代性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们的语文学科应该更加高效地跟上时代的脚步。
21世纪的孩子们,对信息更加的敏感,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体验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这节课中,老师设计了《星级挑战预学卡》,☆(一星)针对那些学习能力弱的后进生,要求能熟读课文;☆☆(二星)积累有关舍小家为大家的人物事迹或传说;☆☆☆(三星)就可以让能力强,知识面广的孩子发挥了:对于大禹和治水,你还有什么了解?
通过对预学卡的了解,我们发现,孩子们做得很好,很多孩子不仅能做好一星、二星,很多孩子勇敢挑战三星级。他们不再满足于老师让我们回家阅读《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这些神话故事,因为这些故事早早地就已经熟知。他们能够从父母、书籍、网络等等方面获取大量的信息,这是我们不容小觑的,我大略统计了一下,他们已经涉及到以下一些方面:1.看过《大禹治水》的动画;2.因为学这一课,读过《大禹治水》的文言文版本;3.了解了大禹的父亲是怎么治水的,比较了两人治水的方法的不同;4.大禹治水的方法是古代的,现代化的治水更有成效;5.从大禹身上学到无私奉献的精神,并联想到自己的生活;……
他们的分享,具有时代性,不仅仅让老师能够以学定教,对于班级中学习存在差异的情况,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样丰富的教学资源好好利用起来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回顾三次执教,让我感受到时代在变化,理念在更新,我们的思考不停歇。正如卡尔·雅斯贝尔斯说过的一句话:“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我可以理解为:学生亦树吾亦树,学生亦云吾亦云……
第一次执教:吃透教案,随波逐流
2006年,刚刚工作的我,没有什么教学经验,当时的教案也都是一些有经验的老师主备,然后分享给大家,资源是可以共享的。有着优秀团队的引领,境界会有些不一样,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会更远一些。这样的课也许可以算作平时一节普普通通的常态课,但也给自己美其名曰:“‘情’字控股”。
一、以创设情景显情
在导入课文时,我用投影播放了洪水肆虐家园的图片,加上生动的话语创设情景,深情地描述当时的情景:“在公元前21世纪,洪水泛滥,它淹没了田地,冲毁房屋,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有个人为了拯救老百姓,治理洪水,一干就是13年……他就是民族英雄——大禹。”孩子们认真地听着,想象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被我渲染的环境所感染。
二、以指导朗读导情
第二段总体上讲述大禹治水。通过一些数量词,反复指导朗读,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再加以想象,练习说话:“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以感人故事融情
三过家门而不入,更是感人。在学习这段时,我先给孩子们讲述了这个故事,通过对故事的介绍,从我饱含深情的话语中让学生感受当时感人的情景后,指导朗读,学生也就容易动情。再追问“当你一年、两年不见自己的爸爸时,是怎样的心情?”让学生将自身的体会说出来,这样就容易融入自己的感情,在朗读中学生也就感受到大禹为大家而舍小家,为了大家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
四、以自悟来激情
学完课文,大禹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正是畅所欲言、抒发情感的好时机。于是,我让学生说说大禹是怎样一位伟大英雄。于是就有了以下的真情表白:大禹,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英雄。大禹,你真是一个勇敢坚强的伟大英雄……
在教后记中我这样写着: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着不足,当自己找到了这篇课文的切入点后,如何将它优化,发挥最直接的教学效果还是值得我去深思和考虑的。
第二次执教:“语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
这次是2011年的学校课题研究课,在学校领导,语文教研组老师们的帮助下,打造出一节精品课。在这次被打磨的过程中,我若有所悟:语言文字不仅仅是一个能帮助表达的工具,更是立足于学生,具有人文性的。课堂形式与教学内容,思想教育与能力训练相融的育人工程。
设计这一课的教学,主要是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朗读、练笔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我设计了两处练笔点:一处是禹做治水前的准备工作时(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让学生想象,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设计练笔:在烈日炎炎下,禹______;在冰天雪地里,禹______;干粮吃完了,禹______;鞋子磨破了,禹______。……设计这个练笔环节,能够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孩子们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大禹治水的辛苦以及面对困难的无畏与勇敢。另一处是学完了课文,让学生想象:禹花了13年时间治理洪水,洪水终于被制服了,大家非常感激大禹。大家会做些什么呢?大家又会对大禹说些什么呢?学生可以是以禹的家人、邻居、村民,也可以是我们自己的身份练写。这个问题的设计,是对课文的拓展,也是进一步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思想性,通过角色互换,不仅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感受文本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更有意识地把育人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这节课受到了一致好评,当然,我也在这次锻炼中成长。一次磨课的过程能从中顿悟一二也是弥足珍贵的:所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原本就应是一种自然的整合。悟是其一,重在融會贯通,于常态中信手拈来,是我梦寐以求的。
第三次执教:时代性与差异性相融
2017年,又一次教二年级,这次的身份换成了教研组长,我要带领本组的老师研读教材,打磨这节校级的赛课。就着前两次执教本课的经验与反思,加上今年的语文教材换成苏教版的更新版,与老版的略有不同。六年后,反复研读这一课,发现以前自己上的课有些落伍。
为什么这么说呢?新的课程改革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虽然说“还语文学科本来的面目”已不是什么新的认识,但是这里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大家都知道,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知识迅速更替的时代里,时代性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们的语文学科应该更加高效地跟上时代的脚步。
21世纪的孩子们,对信息更加的敏感,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体验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这节课中,老师设计了《星级挑战预学卡》,☆(一星)针对那些学习能力弱的后进生,要求能熟读课文;☆☆(二星)积累有关舍小家为大家的人物事迹或传说;☆☆☆(三星)就可以让能力强,知识面广的孩子发挥了:对于大禹和治水,你还有什么了解?
通过对预学卡的了解,我们发现,孩子们做得很好,很多孩子不仅能做好一星、二星,很多孩子勇敢挑战三星级。他们不再满足于老师让我们回家阅读《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这些神话故事,因为这些故事早早地就已经熟知。他们能够从父母、书籍、网络等等方面获取大量的信息,这是我们不容小觑的,我大略统计了一下,他们已经涉及到以下一些方面:1.看过《大禹治水》的动画;2.因为学这一课,读过《大禹治水》的文言文版本;3.了解了大禹的父亲是怎么治水的,比较了两人治水的方法的不同;4.大禹治水的方法是古代的,现代化的治水更有成效;5.从大禹身上学到无私奉献的精神,并联想到自己的生活;……
他们的分享,具有时代性,不仅仅让老师能够以学定教,对于班级中学习存在差异的情况,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样丰富的教学资源好好利用起来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回顾三次执教,让我感受到时代在变化,理念在更新,我们的思考不停歇。正如卡尔·雅斯贝尔斯说过的一句话:“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我可以理解为:学生亦树吾亦树,学生亦云吾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