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十一·五”以来,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党中央、国务院、湖南省委、省政府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关注度、重视度、支持度越来越高。一是实施了“特岗教师”计划,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农村教师队伍的补充机制,对改善、调整农村教师队伍的年龄、学科、素质结构起到了十分明显的导向作用,收到了十分显著的改善效果;二是实施了“国培计划”,教师培训力度越来越大,覆盖面越来越广,培训效果越来越明显;三是实施了农村教师硕士培养计划;四是实施了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的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湖南省也相应实施了省一级“特岗教师”计划,实施了教师公费生培养计划,实施了教师“省培计划”。国家、省级层面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充分体现了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和尊重,充分体现了湖南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教育传统。
一年来,国家相继颁发了一系列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包括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教师专业标准、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以及几部委联合下发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文件。党的十八大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到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显著位置。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依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坚持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突出强调了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部署,明确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要求。首先,要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湖南省教育厅王柯敏厅长在传达十八大会议精神时几次讲到了“增强教师荣誉感”的问题,就是要提高教师的待遇,让我们的教师非常有尊严地、非常体面地生活。通过增强荣誉感,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从而达到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师德水平的目的。其次,要突出培养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基础教育的质量目标必须建立在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基础之上,基础教育面临的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也要建立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之上。我们的国家参与全球综合国力竞争,我们的教育也必将参与全球的教育竞争。在全球教育竞争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居于核心地位。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参与国际教育竞争的核心要素。各级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队伍建设这个领域内所做的工作:在教师的地位上,要围绕着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来进行;在教师业务素质上,要围绕着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来进行。提高教师待遇,更多地要依靠政府,而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我们则是承担主要工作任务的部门。在未来的教师培训与管理工作中,我们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不断完善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培养、培训体系和管理体制、机制。
在当前历史背景下,县、市教师进修学校居于什么样的地位?作用是什么?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我们必须作出深入的思考和明确的回答。改革开放初期,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很大一部分是民办教师,他们学历不合格、能力不具备、知识把握不住,教育教学基本质量得不到保证。针对这种情况,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相继建立,通过对教师实施学历补偿、知识补偿、能力补偿,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引进和推广等,促使在岗教师能够胜任基本的学科教学。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我们原来所承担的任务,它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小。在学历层次和学科知识上,我们现有在岗教师整体上已经基本达到了相应要求,同时,中小学校通过多年的建设,也形成了一支骨干教师队伍体系,这些骨干教师自身有非常强的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教师进修学校将何去何从?我们的看法是:第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培训机构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它将作为一个专业的教师培训机构而存在。我们需要这样的专业机构;第二,教师培训机构要实现历史性的转型,要从原来的直接培训向服务转型。我们不能停留在以往教师进修学校自己办班、自己上课这种办学模式的定位上,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与指导下,在教师培训这个领域内,开展诸多的专业性和服务性工作。教师培训应该由教师进修学校、教研部门和基地学校这三个部门共同实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进修学校必须要转型。转型之后有很多很重要的工作要做。教师进修学校要成为教师培训的研究者、引领者、组织实施者。要研究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改革方向在哪里、改革目标在哪里、改革的措施在哪里。只有深入地研究才有发言权。如果教师培训和基础教育形成两张皮的话,那永远会是一种格格不入的状态。现在存在基础教育部门不了解教师培训部门在干什么,教师培训部门不了解基础教育部门在干什么的现象。虽然大方向都是要实施素质教育,但都比较笼统地、模糊地把握这个问题。一旦进入到教学这个层面,还做不到比较精细地对接、比较深度地融合。
推动教师进修学校工作转型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作用,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教师进修学校实现工作转型之后,应该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呢?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可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作为重点:
第一,研究、制订教师培训标准。国培、省培、市培、县培现在都缺乏标准,培训工作表面上很热闹,但是未见得适应教师的需求,未见得真正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为什么?因为缺乏统一的标准。很多地方在开展培训时是请到什么教师就开什么课。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的教师培训和我们实际的教育教学需求并不吻合,培训效果也有待加强。要让所有的培训内容围绕着课堂进行,围绕着教师的需求进行,围绕着学生的需求进行,就必须制订标准。前不久,教育部教师司专门召开了一个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会议,会上,教师司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要建立教师培训的标准。这个标准首先要解决培训内容的问题。到底培训什么?从教学领域来看,就是三个层面内容标准构建的问题。第一个层面:关于教学内容中的难点把握问题。学科教学中的难点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效率的拦路虎,我们要促进教师把握这些教学难点;第二个层面:关于学科体系和学科方法的问题。教师必须把握本学科知识体系结构,把握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把握本学科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驾驭教学,深入浅出,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第三个层面:关于学科文化的问题。教师教什么、怎么教,都源于他对学科价值和审美的理解,教师教学如果能将学科文化以恰当的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将极大地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 在课改实践中,很多同志提出:“把课堂交给孩子,老师干什么?”回答应是:“孩子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掌握的东西,老师不要讲。有些内容交给孩子做,可能做得比老师更好。”因为现在的信息来源、收集的渠道远远不是原来所能想象的。以前老师教书时都有一本教学参考书,学生们大多很好奇,总想去看那本书里的答案。当时的老师有一定的知识垄断性,现在没有了。高铁刚开通时我在一所示范高中听过一堂研究性学习的课。课上要讨论高铁的一些特点,老师把题目交给了学生,五十多个学生就收集了五十多个方案,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资料收集的能力、总结的能力都非常高。这种课老师不需要讲,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更好。但有些课老师不讲是不行的。因为老师和学生是不对等的。老师是以此为专业,在某一个学科中钻研了一辈子,学生却只是一个初步的学习者。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完成的事情,或者是比老师完成得更好的事情,老师就不用再浪费时间了。那么老师讲什么?讲难点,讲学科体系和方法,讲学科文化。也就是我通常所说,将学生引进门,使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在动力。
所以,当务之急是制订培训标准,这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这方面,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走在了前面,职成所的同志们做了一系列标准。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也要做标准,要让教师培训有一个基本遵循。
第二,培育、建设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如果沿袭原来做法放在教师进修学校并由学校自己的教师上课的话,可能没有说服力。从教育行政部门和一线教师反映的情况来看,教师进修学校缺乏真实的教学环境,培训内容存在脱离教学实际,缺乏导向性、创新性和针对性等问题。关于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问题,我们的想法分为两个方向:一方面是依托高水平的大学来建构;另一方面,把基地建立在一线的中小学校,因为那是真实的教育教学发生的场所。中小学基地校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其一,这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要能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模式的导向;其二,这个学校要有基本的培训条件;其三,这个学校至少有十堂以上的案例课。符合这些条件就可以构成一个培训基地校。
按这个思路来做的培训还不多,但有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2012年,湖南省为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培训了一批特殊教育的教师。山南地区目前没有特教学校,他们选了三十位完全不具备特殊教育技能的普通教师来参加培训,省里直接把他们放到了长沙特校。一年后,这批毫无特教知识的普通教师都能够直接站在讲台上从事特殊教育教学了,培训效果十分显著。以往在正式的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专业学习至少需要三年,另外还要实习观摩,但是在基地学校只需要培训一年的时间就能直接上岗。由此可见,在中小学校建立培训基地既具有可行性,更有可能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第三,培育、组建培训团队。培训标准是要解决“培训什么”的问题,基地建设是要解决“在哪里培训”的问题,团队建设是要解决“由谁来培训”的问题。中小学教师培训应该建立以一线教师为主体、为骨干的培训团队。培训者首先需要培育,要善于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现好苗子,并通过某种形式将他们组织起来进行培育。我们可以以一个学校为主,也可以在一个区域内集中优秀教师,通过这些教师的案例课程来实现我们培训的内容,实现方法的迁移,实现教师能力的提高。湖南省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专门针对湖南省民族地区的教师,联合做了四年培训,每一次培训,最受学员欢迎的是来自中小学一线英语教师的培训课,而非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的课。实际上,受训教师关注的是怎样教会学生句型,怎样让学生记住单词,怎样减少学生的语法错误,等等。这些问题,授课的一线教师都经历过,他们会告诉受训者解决的办法,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
第四,探索、建立培训方式。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它的方向性要把握好。教师培训应该是基于问题的培训,基于实践的培训,基于能力的培训。基于问题就是要了解教师的需求是什么,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是什么,了解孩子接受教育的需求是什么。基于实践、基于能力就是不能空对空,要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第五,组织、指导培训体系。校本研训、县培、市培、省培、国培要形成体系,要明确每个层级培训的目标、内容、任务和形式,既要实施有效培训,又不能搞重复培训,体系建设十分重要。校本研训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和基础。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校本研训的架构,不能经常性地开展校本研训,所有其他培训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所以校本研训应该怎么做、做什么、怎样组织、怎样在一个较大范围内构成协作体和共同体,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实践。
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不解决,我们的教师培训就容易流于形式,而不是一种实质性的培训。我们要将教师培训从形式培训向实质培训转变。这五个方面工作由谁来做?我觉得省里、市里、县里都要做,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应该是主力。把这几件事情做好,教师培训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就非常明确了。
五个方面的工作用的都是动宾搭配:“研究、制订标准”:谁来研究、谁来制订?教育行政部门只能是组织与指导,这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交给教研部门与培训部门等专业机构去做。“培育、建设”基地、“培育、组建”团队,“探索、建立”方式,“组织、指导”体系,这些事情都要有人来做。所以现在不是没有事做,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有很艰巨的任务要完成。关键是看我们愿不愿意做,或者是我们能不能做好。我认为做好这五个方面的工作,至少在未来的十年内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基本建设的问题,是一个基础性工作的问题,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教育行政部门也将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因此,我们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要实现转型,要从直接培训转向服务,刚才这五个方面的工作都是服务。实现这种转型后,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未来的发展必将实现有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将感觉到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重要性与作用。
要实现工作转型,我们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一定要顺势而为,适应时代的需求来作出调整,一定要主动地推动我们的工作转型;其次,要统一教师进修学校所有同志的认识,应该制订出转型时期整体的工作方案;第三,要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我们希望下一次能到转型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开现场会,以成功的实践范例来证明教师进修学校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系根据录音整理,内容稍有删减,文章标题为编者所加。)
一年来,国家相继颁发了一系列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包括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教师专业标准、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以及几部委联合下发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文件。党的十八大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到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显著位置。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依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坚持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突出强调了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部署,明确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要求。首先,要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湖南省教育厅王柯敏厅长在传达十八大会议精神时几次讲到了“增强教师荣誉感”的问题,就是要提高教师的待遇,让我们的教师非常有尊严地、非常体面地生活。通过增强荣誉感,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从而达到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师德水平的目的。其次,要突出培养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基础教育的质量目标必须建立在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基础之上,基础教育面临的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也要建立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之上。我们的国家参与全球综合国力竞争,我们的教育也必将参与全球的教育竞争。在全球教育竞争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居于核心地位。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参与国际教育竞争的核心要素。各级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队伍建设这个领域内所做的工作:在教师的地位上,要围绕着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来进行;在教师业务素质上,要围绕着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来进行。提高教师待遇,更多地要依靠政府,而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我们则是承担主要工作任务的部门。在未来的教师培训与管理工作中,我们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不断完善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培养、培训体系和管理体制、机制。
在当前历史背景下,县、市教师进修学校居于什么样的地位?作用是什么?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我们必须作出深入的思考和明确的回答。改革开放初期,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很大一部分是民办教师,他们学历不合格、能力不具备、知识把握不住,教育教学基本质量得不到保证。针对这种情况,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相继建立,通过对教师实施学历补偿、知识补偿、能力补偿,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引进和推广等,促使在岗教师能够胜任基本的学科教学。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我们原来所承担的任务,它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小。在学历层次和学科知识上,我们现有在岗教师整体上已经基本达到了相应要求,同时,中小学校通过多年的建设,也形成了一支骨干教师队伍体系,这些骨干教师自身有非常强的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教师进修学校将何去何从?我们的看法是:第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培训机构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它将作为一个专业的教师培训机构而存在。我们需要这样的专业机构;第二,教师培训机构要实现历史性的转型,要从原来的直接培训向服务转型。我们不能停留在以往教师进修学校自己办班、自己上课这种办学模式的定位上,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与指导下,在教师培训这个领域内,开展诸多的专业性和服务性工作。教师培训应该由教师进修学校、教研部门和基地学校这三个部门共同实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进修学校必须要转型。转型之后有很多很重要的工作要做。教师进修学校要成为教师培训的研究者、引领者、组织实施者。要研究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改革方向在哪里、改革目标在哪里、改革的措施在哪里。只有深入地研究才有发言权。如果教师培训和基础教育形成两张皮的话,那永远会是一种格格不入的状态。现在存在基础教育部门不了解教师培训部门在干什么,教师培训部门不了解基础教育部门在干什么的现象。虽然大方向都是要实施素质教育,但都比较笼统地、模糊地把握这个问题。一旦进入到教学这个层面,还做不到比较精细地对接、比较深度地融合。
推动教师进修学校工作转型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作用,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教师进修学校实现工作转型之后,应该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呢?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可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作为重点:
第一,研究、制订教师培训标准。国培、省培、市培、县培现在都缺乏标准,培训工作表面上很热闹,但是未见得适应教师的需求,未见得真正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为什么?因为缺乏统一的标准。很多地方在开展培训时是请到什么教师就开什么课。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的教师培训和我们实际的教育教学需求并不吻合,培训效果也有待加强。要让所有的培训内容围绕着课堂进行,围绕着教师的需求进行,围绕着学生的需求进行,就必须制订标准。前不久,教育部教师司专门召开了一个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会议,会上,教师司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要建立教师培训的标准。这个标准首先要解决培训内容的问题。到底培训什么?从教学领域来看,就是三个层面内容标准构建的问题。第一个层面:关于教学内容中的难点把握问题。学科教学中的难点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效率的拦路虎,我们要促进教师把握这些教学难点;第二个层面:关于学科体系和学科方法的问题。教师必须把握本学科知识体系结构,把握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把握本学科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驾驭教学,深入浅出,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第三个层面:关于学科文化的问题。教师教什么、怎么教,都源于他对学科价值和审美的理解,教师教学如果能将学科文化以恰当的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将极大地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 在课改实践中,很多同志提出:“把课堂交给孩子,老师干什么?”回答应是:“孩子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掌握的东西,老师不要讲。有些内容交给孩子做,可能做得比老师更好。”因为现在的信息来源、收集的渠道远远不是原来所能想象的。以前老师教书时都有一本教学参考书,学生们大多很好奇,总想去看那本书里的答案。当时的老师有一定的知识垄断性,现在没有了。高铁刚开通时我在一所示范高中听过一堂研究性学习的课。课上要讨论高铁的一些特点,老师把题目交给了学生,五十多个学生就收集了五十多个方案,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资料收集的能力、总结的能力都非常高。这种课老师不需要讲,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更好。但有些课老师不讲是不行的。因为老师和学生是不对等的。老师是以此为专业,在某一个学科中钻研了一辈子,学生却只是一个初步的学习者。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完成的事情,或者是比老师完成得更好的事情,老师就不用再浪费时间了。那么老师讲什么?讲难点,讲学科体系和方法,讲学科文化。也就是我通常所说,将学生引进门,使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在动力。
所以,当务之急是制订培训标准,这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这方面,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走在了前面,职成所的同志们做了一系列标准。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也要做标准,要让教师培训有一个基本遵循。
第二,培育、建设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如果沿袭原来做法放在教师进修学校并由学校自己的教师上课的话,可能没有说服力。从教育行政部门和一线教师反映的情况来看,教师进修学校缺乏真实的教学环境,培训内容存在脱离教学实际,缺乏导向性、创新性和针对性等问题。关于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问题,我们的想法分为两个方向:一方面是依托高水平的大学来建构;另一方面,把基地建立在一线的中小学校,因为那是真实的教育教学发生的场所。中小学基地校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其一,这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要能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模式的导向;其二,这个学校要有基本的培训条件;其三,这个学校至少有十堂以上的案例课。符合这些条件就可以构成一个培训基地校。
按这个思路来做的培训还不多,但有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2012年,湖南省为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培训了一批特殊教育的教师。山南地区目前没有特教学校,他们选了三十位完全不具备特殊教育技能的普通教师来参加培训,省里直接把他们放到了长沙特校。一年后,这批毫无特教知识的普通教师都能够直接站在讲台上从事特殊教育教学了,培训效果十分显著。以往在正式的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专业学习至少需要三年,另外还要实习观摩,但是在基地学校只需要培训一年的时间就能直接上岗。由此可见,在中小学校建立培训基地既具有可行性,更有可能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第三,培育、组建培训团队。培训标准是要解决“培训什么”的问题,基地建设是要解决“在哪里培训”的问题,团队建设是要解决“由谁来培训”的问题。中小学教师培训应该建立以一线教师为主体、为骨干的培训团队。培训者首先需要培育,要善于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现好苗子,并通过某种形式将他们组织起来进行培育。我们可以以一个学校为主,也可以在一个区域内集中优秀教师,通过这些教师的案例课程来实现我们培训的内容,实现方法的迁移,实现教师能力的提高。湖南省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专门针对湖南省民族地区的教师,联合做了四年培训,每一次培训,最受学员欢迎的是来自中小学一线英语教师的培训课,而非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的课。实际上,受训教师关注的是怎样教会学生句型,怎样让学生记住单词,怎样减少学生的语法错误,等等。这些问题,授课的一线教师都经历过,他们会告诉受训者解决的办法,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
第四,探索、建立培训方式。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它的方向性要把握好。教师培训应该是基于问题的培训,基于实践的培训,基于能力的培训。基于问题就是要了解教师的需求是什么,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是什么,了解孩子接受教育的需求是什么。基于实践、基于能力就是不能空对空,要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第五,组织、指导培训体系。校本研训、县培、市培、省培、国培要形成体系,要明确每个层级培训的目标、内容、任务和形式,既要实施有效培训,又不能搞重复培训,体系建设十分重要。校本研训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和基础。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校本研训的架构,不能经常性地开展校本研训,所有其他培训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所以校本研训应该怎么做、做什么、怎样组织、怎样在一个较大范围内构成协作体和共同体,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实践。
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不解决,我们的教师培训就容易流于形式,而不是一种实质性的培训。我们要将教师培训从形式培训向实质培训转变。这五个方面工作由谁来做?我觉得省里、市里、县里都要做,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应该是主力。把这几件事情做好,教师培训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就非常明确了。
五个方面的工作用的都是动宾搭配:“研究、制订标准”:谁来研究、谁来制订?教育行政部门只能是组织与指导,这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交给教研部门与培训部门等专业机构去做。“培育、建设”基地、“培育、组建”团队,“探索、建立”方式,“组织、指导”体系,这些事情都要有人来做。所以现在不是没有事做,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有很艰巨的任务要完成。关键是看我们愿不愿意做,或者是我们能不能做好。我认为做好这五个方面的工作,至少在未来的十年内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基本建设的问题,是一个基础性工作的问题,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教育行政部门也将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因此,我们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要实现转型,要从直接培训转向服务,刚才这五个方面的工作都是服务。实现这种转型后,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未来的发展必将实现有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将感觉到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重要性与作用。
要实现工作转型,我们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一定要顺势而为,适应时代的需求来作出调整,一定要主动地推动我们的工作转型;其次,要统一教师进修学校所有同志的认识,应该制订出转型时期整体的工作方案;第三,要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我们希望下一次能到转型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开现场会,以成功的实践范例来证明教师进修学校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系根据录音整理,内容稍有删减,文章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