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产生互感的情境;倡导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良好的情境创设,能更好地吸引学生。使学生从学习心理上产生一种期待,期待学习活动的生动开展,期待参与到丰富、有趣的数学探究中,从而能更主动地投入到共同學习愿景中。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新意的、有利于探究的数学情境。善于把抽象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有学习趣味的教学情境,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触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探究创新的动机,最终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认知设障,思维留白,多样式展示,情境
1.从认知设障创设问题情境
为了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我们就要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特点,在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和谐”的音符,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生的知识之间制造一种认知“障碍”。著名教育家萨其曼指出:预设的问题最好包含一个超乎常规的情境。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数学思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就能够使学生确定准确的思维方向,产生积极探究的欲望。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的时候,我们就要联系分数、除法与比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性质。让学生猜想: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比)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性质?这就为学生设置了一条求知过程中需要跨越的“鸿沟”——障碍。因为有旧知的铺垫,学生都会以积极的姿态参与探究过程,同时加以推理、验证。在新旧知识的迁移、内化中,学生圆满地解决了问题,同时也自然地完成了知识体系的重组构建(从商不变性质内化为: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值不变;比的前项或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用思维留白创设探究情境
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即学生即将获得并且能够获得的经验,但这种经验现在并不具备。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空白点,在最近发展区创设探究情境,促进学生的元认知策略、问题解决策略和学习技能的形成。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只要看个位就行了。那么你认为能被3整除的数可能具有哪些特征?多数学生认为也只要看个位就行了。而通过验证,学生发现这一假设是不成立的,此时,在学生的头脑中瞬间形成一个思维真空,学生急于想消除这个思维的留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让学生提供一些数字,教师来直接判断其能否被3整除,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使学生坚信能被3整除的数肯定也有某些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研究刚才出现的这些数,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如果其各个数位上数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所以,我认为这个“真空地带”正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触发点,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去参与师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原先的“真空地带”不再真空,代之的是种植的一行行知识,学习的有效性就充分体现其中。
3.用多样式展示来创设生活情境
为了丰富情境的展示方式,就要利用多种方式增加情境的新奇度。我们可以通过故事、电影、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声像形式呈现生活情境,克服学生长期“沐浴”在枯燥的数字世界而产生厌学情绪,给数字化的数学生活场景注入“新奇性”内容,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充分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结合自身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自然地将生活数学化,自觉地将数学应用于生活。
如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我们可以用自制动画小故事形式来创设下列生活情境:李四、张三、赵五合伙投资办外贸公司,三人分别投入资金10万元、20万元、15万元。经过一年共同的努力,到年底一共获得红利18万元。在分红时,三人犯了难,该怎么分比较合理呢?你能不能想出比较合理的分配方案,帮助他们解决这一个难题?学生带着新奇的动画的余味通过四人合作小组,纷纷发表自己的设想,然后优选分配方案来解决问题。这样,我们就饶有趣味地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拓宽了学生认知世界,也使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教学是一门艺术,有时课堂上一个稍纵即逝的信息,如果你及时抓住运用,得当地进行教学展示,会给你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有一次刚上课,师生问好后学生坐下,就听到一个学生连人带方凳一起斜倒。我把学生扶起后即想到今天的教学内容之一: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我就把刚才发生的事情作为课的导入,引导学生探究小方凳为什么会斜倒?原因是:小方凳其中有两个脚之间连接的横档掉了,造成它可以向四周倾斜。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新知就在解决问题中完成了。那么,怎样可以使小方凳牢固不倾斜呢?学生马上想出可以在两脚之间钉一条斜档,这样把三角形的稳定性也复习了一遍。教学的气氛相当活跃,学习的效果也相当明显。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阐明了数学教学是师生多向交往、多元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知识生成和学生发展出发,把握尺度,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学生创设、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在探求新知、合作交流中亲历数学学习过程,在一个个数学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乐趣,获得自主发展。
给学生一片蓝天,让其翱翔;给学生一个权力,让其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其发现;给学生一点困难,让其自信……
【关键词】认知设障,思维留白,多样式展示,情境
1.从认知设障创设问题情境
为了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我们就要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特点,在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和谐”的音符,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生的知识之间制造一种认知“障碍”。著名教育家萨其曼指出:预设的问题最好包含一个超乎常规的情境。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数学思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就能够使学生确定准确的思维方向,产生积极探究的欲望。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的时候,我们就要联系分数、除法与比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性质。让学生猜想: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比)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性质?这就为学生设置了一条求知过程中需要跨越的“鸿沟”——障碍。因为有旧知的铺垫,学生都会以积极的姿态参与探究过程,同时加以推理、验证。在新旧知识的迁移、内化中,学生圆满地解决了问题,同时也自然地完成了知识体系的重组构建(从商不变性质内化为: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值不变;比的前项或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用思维留白创设探究情境
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即学生即将获得并且能够获得的经验,但这种经验现在并不具备。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空白点,在最近发展区创设探究情境,促进学生的元认知策略、问题解决策略和学习技能的形成。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只要看个位就行了。那么你认为能被3整除的数可能具有哪些特征?多数学生认为也只要看个位就行了。而通过验证,学生发现这一假设是不成立的,此时,在学生的头脑中瞬间形成一个思维真空,学生急于想消除这个思维的留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让学生提供一些数字,教师来直接判断其能否被3整除,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使学生坚信能被3整除的数肯定也有某些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研究刚才出现的这些数,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如果其各个数位上数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所以,我认为这个“真空地带”正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触发点,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去参与师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原先的“真空地带”不再真空,代之的是种植的一行行知识,学习的有效性就充分体现其中。
3.用多样式展示来创设生活情境
为了丰富情境的展示方式,就要利用多种方式增加情境的新奇度。我们可以通过故事、电影、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声像形式呈现生活情境,克服学生长期“沐浴”在枯燥的数字世界而产生厌学情绪,给数字化的数学生活场景注入“新奇性”内容,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充分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结合自身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自然地将生活数学化,自觉地将数学应用于生活。
如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我们可以用自制动画小故事形式来创设下列生活情境:李四、张三、赵五合伙投资办外贸公司,三人分别投入资金10万元、20万元、15万元。经过一年共同的努力,到年底一共获得红利18万元。在分红时,三人犯了难,该怎么分比较合理呢?你能不能想出比较合理的分配方案,帮助他们解决这一个难题?学生带着新奇的动画的余味通过四人合作小组,纷纷发表自己的设想,然后优选分配方案来解决问题。这样,我们就饶有趣味地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拓宽了学生认知世界,也使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教学是一门艺术,有时课堂上一个稍纵即逝的信息,如果你及时抓住运用,得当地进行教学展示,会给你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有一次刚上课,师生问好后学生坐下,就听到一个学生连人带方凳一起斜倒。我把学生扶起后即想到今天的教学内容之一: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我就把刚才发生的事情作为课的导入,引导学生探究小方凳为什么会斜倒?原因是:小方凳其中有两个脚之间连接的横档掉了,造成它可以向四周倾斜。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新知就在解决问题中完成了。那么,怎样可以使小方凳牢固不倾斜呢?学生马上想出可以在两脚之间钉一条斜档,这样把三角形的稳定性也复习了一遍。教学的气氛相当活跃,学习的效果也相当明显。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阐明了数学教学是师生多向交往、多元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知识生成和学生发展出发,把握尺度,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学生创设、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在探求新知、合作交流中亲历数学学习过程,在一个个数学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乐趣,获得自主发展。
给学生一片蓝天,让其翱翔;给学生一个权力,让其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其发现;给学生一点困难,让其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