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版“快乐读书吧”栏目的设置,使得“课外阅读进课程”成为现实。那么,如何让儿童站在“课外阅读”的课堂中央,让阅读交流真实有效地发生,更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阅读动力?我们在“团队·互动”教学研究中也在思考,在不断地摸索。下面,我们将结合《童年》一书的阅读指导,阐述引导学生高效阅读的几点做法。
1.精准设计,准确把握教学定位
1.1 精准设计大问题。如何设计符合学情、能涵盖整本书的“大问题”,以大问题引领课外阅读教学?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执教《童年》的阅读分享课时,我们就在大问题的设计上做足功课。在整本阅读书后,先让学生自己提出1-3个最有价值的问题,与小组同学交流、评比出最佳问题,然后派代表写在黑板上,全班進行讨论、梳理整合,最后筛选学生最想共同探究的问题,在阅读单中呈现出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去根据自己的水平充分地进行回读。最后,在交流课上,聚焦全班同学最关注的一个大问题——“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阿廖沙,让他战胜苦难,健康成长?”引导学生从外在影响及阿廖沙自身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汇报交流。这样的大问题,使学生的阅读有了方向,引领学生更好地读进去。
1.2 精准的课前指导。课前,及时了解各组成员在阅读过程中的困惑,适时进行阅读指导是实施精准课外阅读教学的基础。在《童年》的整书阅读分享交流课前,我们侧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借助思维导图或人物环形图,捋顺人物关系;制作情节地图(阿廖沙成长经历图),梳理故事情节,进而明晰人物形象,为阅读分享做好准备。在学生的团队互动学习中,老师真正起到一个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我们觉得,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转变备课视角——以生为本,更能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2、有效引导,精准落实教学目标
语文课上,“团队·互动”学习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尤其是班际交流的互动。争取到机会的小组到讲台汇报,同时其他小组同学对他们的交流认真倾听,适时进行补充、质疑、反驳,在思维碰撞中,促进团队学习不断深入。《童年》的整书阅读分享课上,在学生围绕大问题“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阿廖沙,让他战胜苦难,健康成长?”,以“团队·互动”的形式进行汇报时,老师适时点拨,引导从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两个方面深入分析,逐层解开阿廖沙健康成长的密码。在探究完大问题后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寻找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说说还有谁也是经历着苦难,却依然努力成长?在学生充分谈小茨冈、外祖母等人的经历后,老师还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苦难相同的成长:世界以痛吻他们,他们都报之以歌。深层次的阅读是要懂得联结,课的尾声还让学生反观自身,读出《童年》对于自己的意义——读完《童年》后你发现了哪些“成长”秘密呢?最后,总结出阅读的策略,鼓励学生利用最近所学整本书阅读方法,去阅读更多的成长小说。
这个过程中,老师是一个倾听者,倾听孩子的思维进展,倾听他们的思维短板,然后作出回应,真正做到“以学定教”。老师又是一个引领者,引导语、过渡语、评价语,都应加以推敲,精妙地穿针引线,引导学生互助合作,在交流中碰撞、提升,从而有效推进教学。比如,在谈促使阿廖沙健康成长的自身因素时,学生在有目标、执着、有责任心、求知若渴、好奇心强等因素上转圈圈时,老师就适时追问:除了这些方面,有没有更重要的自身因素呢?适时精准的引导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这时就有一个孩子赶紧补充:“我觉得阿廖沙还会独立思考,他对别人提出好的建议他会选择听从,对于别人提出的无理要求或不好建议,他就不闻不问,他明辨是非。”独立思考、明辨是非这一点对每个人成长都非常重要,但如果没有老师的精准点拨,这么精彩的生成将会错过。这样的课堂,不仅高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且真正落实了课堂角色的转变——以生为主,同时也锻炼了老师的应变能力,思辨能力,生成了课堂智慧。
3、精准拓展,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采取小团队合作交流与班际交流相结合的形式,不仅教学的关注点转变了,把目光聚焦在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自信且积极地参与其中,思维是否能真正与书、同学、老师产生碰撞。同时,我们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积极创设语文实践的机会,拓展小团队活动范围。如,以班级为单位举行阅读分享会。同学们先是以同桌、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再在全班一起分享。无论是诵读好词好段、分享启发收获,还是展示读书笔记、评析人物形象,同学们都总能够乐此不疲。
实践证明:互动式课外阅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了他们亲密的伙伴关系,营造了你追我赶、互帮共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了小团队的潜能,提升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因此,在“团队·互动”教学实践研究中,我们应立足课堂,努力搭设课外阅读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够真正“快乐读书”。
1.精准设计,准确把握教学定位
1.1 精准设计大问题。如何设计符合学情、能涵盖整本书的“大问题”,以大问题引领课外阅读教学?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执教《童年》的阅读分享课时,我们就在大问题的设计上做足功课。在整本阅读书后,先让学生自己提出1-3个最有价值的问题,与小组同学交流、评比出最佳问题,然后派代表写在黑板上,全班進行讨论、梳理整合,最后筛选学生最想共同探究的问题,在阅读单中呈现出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去根据自己的水平充分地进行回读。最后,在交流课上,聚焦全班同学最关注的一个大问题——“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阿廖沙,让他战胜苦难,健康成长?”引导学生从外在影响及阿廖沙自身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汇报交流。这样的大问题,使学生的阅读有了方向,引领学生更好地读进去。
1.2 精准的课前指导。课前,及时了解各组成员在阅读过程中的困惑,适时进行阅读指导是实施精准课外阅读教学的基础。在《童年》的整书阅读分享交流课前,我们侧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借助思维导图或人物环形图,捋顺人物关系;制作情节地图(阿廖沙成长经历图),梳理故事情节,进而明晰人物形象,为阅读分享做好准备。在学生的团队互动学习中,老师真正起到一个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我们觉得,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转变备课视角——以生为本,更能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2、有效引导,精准落实教学目标
语文课上,“团队·互动”学习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尤其是班际交流的互动。争取到机会的小组到讲台汇报,同时其他小组同学对他们的交流认真倾听,适时进行补充、质疑、反驳,在思维碰撞中,促进团队学习不断深入。《童年》的整书阅读分享课上,在学生围绕大问题“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阿廖沙,让他战胜苦难,健康成长?”,以“团队·互动”的形式进行汇报时,老师适时点拨,引导从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两个方面深入分析,逐层解开阿廖沙健康成长的密码。在探究完大问题后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寻找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说说还有谁也是经历着苦难,却依然努力成长?在学生充分谈小茨冈、外祖母等人的经历后,老师还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苦难相同的成长:世界以痛吻他们,他们都报之以歌。深层次的阅读是要懂得联结,课的尾声还让学生反观自身,读出《童年》对于自己的意义——读完《童年》后你发现了哪些“成长”秘密呢?最后,总结出阅读的策略,鼓励学生利用最近所学整本书阅读方法,去阅读更多的成长小说。
这个过程中,老师是一个倾听者,倾听孩子的思维进展,倾听他们的思维短板,然后作出回应,真正做到“以学定教”。老师又是一个引领者,引导语、过渡语、评价语,都应加以推敲,精妙地穿针引线,引导学生互助合作,在交流中碰撞、提升,从而有效推进教学。比如,在谈促使阿廖沙健康成长的自身因素时,学生在有目标、执着、有责任心、求知若渴、好奇心强等因素上转圈圈时,老师就适时追问:除了这些方面,有没有更重要的自身因素呢?适时精准的引导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这时就有一个孩子赶紧补充:“我觉得阿廖沙还会独立思考,他对别人提出好的建议他会选择听从,对于别人提出的无理要求或不好建议,他就不闻不问,他明辨是非。”独立思考、明辨是非这一点对每个人成长都非常重要,但如果没有老师的精准点拨,这么精彩的生成将会错过。这样的课堂,不仅高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且真正落实了课堂角色的转变——以生为主,同时也锻炼了老师的应变能力,思辨能力,生成了课堂智慧。
3、精准拓展,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采取小团队合作交流与班际交流相结合的形式,不仅教学的关注点转变了,把目光聚焦在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自信且积极地参与其中,思维是否能真正与书、同学、老师产生碰撞。同时,我们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积极创设语文实践的机会,拓展小团队活动范围。如,以班级为单位举行阅读分享会。同学们先是以同桌、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再在全班一起分享。无论是诵读好词好段、分享启发收获,还是展示读书笔记、评析人物形象,同学们都总能够乐此不疲。
实践证明:互动式课外阅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了他们亲密的伙伴关系,营造了你追我赶、互帮共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了小团队的潜能,提升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因此,在“团队·互动”教学实践研究中,我们应立足课堂,努力搭设课外阅读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够真正“快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