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眼下,又有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响应号召、牢记嘱托,奔赴各地擔任驻村第一书记,坚决扛起职责使命,团结带领群众接续奋斗,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融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从城里到村里,驻村第一书记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生活环境的变化。
融入,是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课。他们以实干起步,从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干起。道路、饮水、用电、住房……一个个民生项目开始实施,粮食直补、新农合、新农保、农机补贴、农村低保、小额贷款……一件件民生事项帮着办理,群众在一件件、一桩桩好事实事中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只要用心用情用力,就一定能将工作干到群众心坎上,成为想在一起、干在一处的一家人。”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镇陈楼村驻村第一书记王进说。王进考虑的,是怎么改变村民的生产条件。丰收时节,如果赶上阴雨天,粮食晒不出来,就会受潮发霉。多少年都靠天吃饭的村民没想到,这个外来干部把问题解决了——村里建起了1200平方米的粮食烘干厂。
福建省泉州市涂岭镇前欧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洪成发现,群众不熟悉政策,进城办事也不方便,于是推动在村里设立了党员便民代办服务点,让党员多跑腿,免费为群众办理养老保险、低保、医保等服务。
易地搬迁,一切从头开始,群众会遇到各种生活问题。云南省昭通市靖安新区思源社区第一书记范辉想尽办法,创新工作机制,确保每户都有党组织和党员提供服务。电磁炉不会用、不懂得如何去医院……生活中的各种难题迎刃而解,村民生活很快步入了正轨。
带着项目和资金,带着好作风,更带着一颗火热的心,驻村第一书记们扎进村子,甩开膀子,蹚出路子,一个个深山小村开始了蝶变……
经常是一身泥、一身汗,驻村第一书记们用自己的辛苦努力换来群众的幸福,成了群众的贴心人。
奋进
走进重庆市长寿区龙河镇保合村,池塘蛙声如鼓,橘林果子飘香。村子的喜人变化,离不开罗利的努力。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罗利发现村子面临着产业提升的问题,村里有200多万平方米柑橘园,何不就此发展休闲产业?她和村“两委”积极谋划,请来专业团队,打造“橘文化节”和“一院一品”景观。
名气大了,人气旺了,村里又顺势引导村民办起了民宿、农家乐。2020年,一直在城里打工的村民黄凤辞了工作,回村经营民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现在贫困群众吃穿不愁,农业产业要注重长期培育和发展,防止急功近利。
浇花要浇到根子上,扶贫要扶到点子上。实践证明,无论是彻底摆脱贫困,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都必须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既要摸准穷根子,更要找准富路子。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砂窝镇上堡村驻村第一书记徐华到村后,和大多数第一书记一样,第一件事是挨家挨户摸底调查。半个多月下来,徐华的思路清晰了:“基础设施薄弱,老百姓心气儿也不够。但好在这里气候好,早晚凉、日照长,又有山泉,很适宜种木耳。”
说干就干,徐华请来专家勘测、化验,他的观点得到了印证,随即倡导创办木耳种植合作社,带着村民建起了从采摘到晾晒、加工、推广、销售的一整套产业链。产业一天天红火起来,老乡致富的激情被点燃了。
在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发挥自身优势、激发村子优势,培育产业、引进项目、争取政策,为村子找准致富法子、蹚出发展路子。
淬炼
基层是干部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是增长才干的练兵场。当过几回“热锅上的蚂蚁”,经历过几次让人挠头的事情后,驻村第一书记们也接地气、经风雨、长才干,有了沉甸甸的收获。
重庆市武隆区火炉镇筏子村驻村第一书记郭守顺用8个字形容自己驻村后的变化:“脸皮厚了,胆子大了”。村里建一座桥,有户村民思想工作做不通,工程进行不下去。他一遍遍上门,白天家里没人就晚上去,被拒绝后第二天接着去;不仅嘴上说,手上也不闲着,帮着干农活。最终村民被感动,点了头,工程顺利推进。
跟群众打交道、做群众工作,是不少驻村第一书记要过的第一关。许多年轻干部通过驻村强化了基层历练这一课。
“你对群众有多亲,群众就对你有多近。”这是曾任云南省彝良县牛街镇水田村驻村第一书记的吴长碧的心得。工作交接完成后,她还在村里忙碌着,有几项工作需要扫尾。要走了,吴长碧最舍不得的,还是朝夕相处的乡亲们。后来,村里发展产业缺少启动资金,她向银行贷款,建成了200个蔬菜大棚。位于半山腰的村民家要进行危房改造,不通路,吴长碧就背起背篓帮着一趟趟地运送建筑材料……真心换真情,村民也把吴长碧当成了自家人。
广大驻村第一书记与乡村干部一道,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最前线苦干实干。他们坐上村民家的炕头,促膝长谈挖穷根,把扶贫路线图细化为每家每户的施工图;跑上跑下跑市场,争取项目申请资金,修路建桥安路灯,让村里富起来、美起来;为村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储备优秀青年人才,让党组织作用强起来……
5年多来,先后有6.5万余名第一书记得到提拔或晋升,驻村工作成为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蓄水池”。
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特别是要下决心解决软弱涣散基层班子的问题,发挥好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选派第一书记,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就是帮助抓班子、带队伍、建制度,努力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在福建省南平市麻沙镇水南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勋在提升村干部能力上下了很大功夫。他组织7名村干部和8名种植大户到浙江、四川等地考察学习;推动村里设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村干部带着群众一起学先进技术。村干部有了思路,村民掌握了农业技术,村子发展就有了依托。短短几年,水南村的葡萄、黄金蜜柚、葡萄柚等水果都形成了产业,庭院经济发展得有声有色……
贫困帽子摘了,村民日子好了,发展环境强了,一些曾经外出务工的人开始选择返乡就业创业。不少地方顺势开展“能人返乡”“雁归计划”等人才引进项目,为农村发展、农民幸福注入新的活力。
就拿重庆市万州区新乡镇万顺村来说,目前的新班子平均年龄35岁,有3名大学生。年轻人思路活,为村里建起了水果商品化处理中心、农产品展销中心,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
支部强,人才聚,产业兴,村子旺。如今,广大农村到处是活跃的创造,呈现出光明的前景。站上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广大驻村第一书记仍将冲锋在前,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把希望播撒在群众的心底,和乡亲们一道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