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着力优化育人环境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d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仅靠学校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使学生的成长有一个全方位的德育大课堂。
  【关键词】 德育 育人环境 学校家庭 社会
  
  在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21世纪,德育作为诸育之首,应充分发挥其对人才成长的动力、方向和保证作用,主动承担起培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任务。而时下,不少学校仍仅仅只把教学能力的高下作为衡量一个好教师的标准,家长对学生也只有要求他们分数高就行了。因此,出现了青少年自杀、残害他人、赌博等行为,甚至出现了大学生伤害国家级保护动物、同性恋等心理变态之事……一切不该发生的事,令我们这些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深思。我认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建设,仅仅靠学校教师太单薄无力,应该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入手,完善“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优化育人环境,使学生德育的成长有一个健康的大课堂。
  
  1 学校是学生德育成长的主阵地
  
  当前素质教育已迈出了一定的步伐,但各校实施的力度并不平衡。思想品德课在“应试教育”机制下已走了样,老师围绕着能否考高分而要求学生读、背,自觉不自觉地将“人”视为灌输的对象。教育活动也流于形式主义,活动方式简单化、程式化,往往忽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因而成效甚微,甚至留下一些负面影响。
  我们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即将“人”视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以人的健康和谐发展为目的,强调“教育”和“引导”而不是“灌输”。我们要摒弃那些令孩子们反感的老调门,老套路,积极探索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激活他们内在的精神需求,促进他们主动健康地向上发展。
  学校首先应该转变教师的德育教育观念,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学校工作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①从小事抓起;②不断采用新方法、新手段;③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学校可以从文艺、体育、科技创新等方面建起表演、竞赛的平台,让学生们在不同的活动中爱好得到满足,特长得以发挥,让他们享受到奋斗后的“成就感”,“被欣赏”、“被羡慕”、“被瞩目”、“被环绕”等精神需求通过自己的奋斗得以实现,可以肯定这种经历会积淀为激励学生们不断向上的精神源泉。
  加强师德修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潜移默化的榜样,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至关重要的环节。
  纵观历史长河,教育史上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优秀德育工作者。他们刻苦学习,潜心教书,精心育人,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但是,在教师队伍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如:有的教师参与不健康的娱乐活动至深夜,上课无精打采;有教师对备、教、辅、改极不负责;有的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的教师向学生或家长索要财物;有的教师穿着背心、短裤、拖着鞋去上课……这些严重败坏教师形象的现象,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生树立了不该树立的形象。因而,我们要加强教师师德的修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从每件小事、从细枝末节的点滴上,为学生健康成长树立良好的榜样。如: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班主任,下课时看到走廊上有一张纸屑,她没有批评学生乱扔垃圾,也没有叫学生去捡,而是自己弯下腰去捡起来,然后把它扔进纸篓里。这一举一动让在走廊上玩耍的学生看到了,以后这个班的学生再也不乱扔纸屑了,而且看到纸屑还主动去捡。这位班主任没有具体地去上那枯燥乏味的规范课,而是用她那真实的“无声语言”为学生上了一堂极为生动的行为规范教育课。
  
  2 家庭是学生德育成长的摇篮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庭,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无论是有形的或者无形的,积极的或者消极的,都会在孩子的思想、心理、行为上打下深刻的烙印。子女对父母在经济上、生活上的依附性,必然产生思想上、心理上的寄托性,孩子的年龄越小,对其家长的仿效性越大。据调查材料表明,在中小学生中,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一般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品学不良的学生中,相当一部分的家庭教育存在种种问题。
  当今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孩子常以“我”为中心,自私、任性、占有欲强、自理能力差、劳动节俭意识淡化、积极上进之心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等等,都是因为家长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造成的。特别是家长普遍存在着“重孩子的学业成绩轻孩子的品德表现;重孩子的身体健康轻孩子的心理健康;重对孩子的言教轻对孩子的身教。”导致我们培养的人才知识水平高但道德水平差、高分低能、心理失调、行为失常等一些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
  我认为,家庭教育应当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重视素质教育,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家长要转变观念,不能只关心学生们成绩,而是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得到一定的锻炼,受到一定的磨炼,做生活的强者而不做温室里的花朵。
  另外,家庭教育要严爱结合,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说理固然重要,但言之无物,唠叨过多,成为空洞的说教,往往无效。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自己良好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达到家长希望的“子成龙,女成凤”。
  
  3 社会是孩子德育成长的重要保证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但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扩大,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经济的全球化和传播途径的快捷化,新兴媒体信息传播的分散化,成年人生活的复杂化,使未成年人的思想成长面临严峻的挑战。加上未成年人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好奇、好学、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自制力弱、可变性大、自觉意识太差,使少数青少年身心受到巨大伤害与摧残,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社会市场经济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如:一些领域特别是流通领域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人的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等,也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难以低估的负面影响。
  我认为加强孩子德育建设,需要社会方方面面主动承担责任,要充分认识到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实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由部门工作转向全局性工作,要由单纯的学校主抓向全社会共同参与抓转变,要由单一的课堂教育、简单的灌输教育向覆盖所有未成年人群体、覆盖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各个环节转变。
  想想“孟母三迁”,再看看当今社会,让我们大声呼吁:“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全社会要共同行动起来,让我们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为孩子德育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吧!”
其他文献
【摘 要】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我运用较为得心应手的三件宝:一靠,二鼓,三落实,让师生的心灵距离为零;让学生的好习惯成自然;为学生鼓劲、树信心;笃行不倦抓落实;细小之处抓落实,用爱心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让我达到了做最好的自己,创最好的班级的目的。  【关键词】 做 最好自己 创 最好班级   Make the best yourself and deve
期刊
【摘 要】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不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情商,能把握学生的情感发展规律,想方设法使自己的教学内容经过"外部刺激"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为其所接受,从而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情感的情境性和感染性特点,并通过情感因素优化教学,做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并茂,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   Emotion cultivation
期刊
化学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整体,新课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进入学习情景,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一堂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端,将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怀着新的期待投入到学习新的课题、新的内容中去,为上好课打下基础。一个好的导言是教师精心设计、艺术构思的结晶。对于教好一堂好课,导言确实有牵一发而动
期刊
一提到教师,人们总会想起清贫、辛劳、牺牲这些字眼儿,哪里有幸福可言呢?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灵对于生活的感悟与体验。能有这种幸福感的前提是,教师要心中有爱。    1 幸福的教师要爱自己的家庭    家庭是我们的根,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孕育一个人美好情感的摇篮,是我们永远的牵挂。正是有了家庭成员相互的牵挂,才把家庭的美好演绎得如诗如画,如歌如舞。家庭生活温馨、幸福,可以让我们拥有快乐的心情
期刊
幼儿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不仅事关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更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笔者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多年,就自己多年的教育心得对幼儿德育教育培养谈谈自己的浅见。    1 幼儿德育的认识教育    德育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发展孩子关于道德情感方面的认识。现如今,独生子女已是一个社会现象,每一个家庭几个大人用着无尽的爱培育着一个孩子。按理说,用爱浇灌长大的“花朵”,更应
期刊
【摘 要】 幼儿期是人的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的教材,提供幼儿喜欢的阅读材料和丰富的阅读环境,家园配合,指导幼儿正确阅读,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关键词】 幼儿 阅读能力   Cultivation of children reading ability  【Abstract】 Early children is an
期刊
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基,成才之源。就像花草树木都有根,根深则叶茂;万张高楼平地起,地基是基础。人的根就是德,没有了德,就像缺了根的花草树木、缺了基的高楼。因此,育儿先育德,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德,从幼儿抓起,势在必行。本人长期从事幼儿保教工作,在具体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幼儿道德品质的进行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有一点启发和思考。    1 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   
期刊
我园的特色是棋类活动,如何使棋类活动和教学活动有机的整合,是我们不断在探索的目标。我们倡导用我们的教育策略,以棋的形式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面对目前从社会到家长普遍重视智力开发,忽略习惯养成的今天,我们感到幼儿园不仅是为孩子的入学做准备,更是为了孩子今后做一个好公民奠定基础,而棋类游戏需要两人或多人参与,能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培养其规则意识,充分激发创造性思维。在实
期刊
师幼关系融洽是尊重、平等的具体体现,教师善于与孩子进行交流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前提,是了解幼儿、实施教育、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提高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现代儿童观认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和谐的发展个体。他们富有鲜明的个性和不同的发展水平,要通过教育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首先应该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特点和现有发展水平,而与孩子交流是了
期刊
我们知道,学生在作文中要创造并表述真善美,鞭打假恶丑,不仅如此,也是在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的精神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因此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老一辈的语文教育家说过,作文也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这与新课标对于作文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说真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是相吻合的。然而,在我们学生的习作中却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