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进程,影视、网络、社会大环境等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日益严重,校园中暴力事件、早恋、厌学、心理不健康等问题呈上升趋势。中小学的德育管理成了很多校长、教师、家长最头疼的事情之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
怎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原因;有家庭的原因,如家教方法不当、家庭残缺、家风不正等;有青少年本人的原因,如不良生活追求、认识片面、控制力差等;也有学校的原因,如学校德育工作抓得不紧,并没有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第一位等。学校德育工作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智轻德,以一概全。目前,虽然实施素质教育已全面进入实践阶段,但应试教育的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总的来说,学校只重视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忽略了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只重视教学质量,忽视了德育的导向和保证作用,甚至一好百好,一俊遮百丑。
二、教育手段单一、老化。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道德观念都有了显著的变化。但是我们的学校德育工作手段还是停留在十多年前甚至是几十年前的水平上,沿用的仍然是刻板单一的说教。德育手段严重滞后于社会的进步,滞后于青少年的思想发展,缺乏时代性。
三、德育目标不明确,德育内容空洞。我们知道,德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好公民,而在青少年的学校教育阶段应该形成系统递进的层次。小学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即做个好孩子;初中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主,即做个好学生;高中以培养社会主义好公民为主,即做个好公民。因此我们在确立德育的目标与内容上要适应相应的特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目标太高,内容上太空,形式上太虚,不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行为习惯和人文素养,而是要求他们做雷锋、孔繁森式的英雄模范,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又难使学生产生共鸣而内化为自觉行为。
四、德育实践重管理轻养成。在农村,学校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的管理上,制定出许多制度细则,通过组、班、级、校层层管理,重视分数的考核、评比,并以此来评先选优、提升职称。但是对学生的思想感情、健全人格、人文精神、意志毅力的培养等途径不多,甚至被忽视,看似德育工作抓得井井有序、有条不紊,其实是只作表面文章,搞短期行为。如此造成学生表现校内与校外两张皮,表现差异很大。学校实际作了许多无用功,不是事半功倍,而是适得其反。
针对农村中小学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应采取哪些措施去加以改进呢?
首先,真正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当作重中之重来抓好,不是说在口头上,而是抓在实际中。
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认为:“光有品行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是没有品行光有知识是危险的,是对社会潜在的威胁。”因此将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是个战略问题。学校应当在德育的组织建设、基地建设、队伍建设、活动建设等方面予以充分保证,同时也要将德育工作贯穿到学校生活的全方面、全方位,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有机结合,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有效统一。
其次,抓好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和针对性,确立恰当的德育目标和内容。
运用恰当的德育手段,一方面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学生的思想状态,了解社会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然后确立与各年级青少年发展相适应的目标和内容,增强德育的时代感和渗透力。如:小学生要学常规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养成教育等;初中,初一侧重学生的礼仪规范的养成教育,初二侧重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初三侧重理想信念及人生观教育。另一方面,在手段上,既要发扬传统,又要有新的突破,寓德育教育于各项规章制度中,寓德育教育于学生的自制力和自我教育中,寓德育教育于各科教学中,寓德育教育于各种教育活动中。再一方面,在载体上要有所突破。如开展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自律、自我约束的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等。同时,在形式上要有突破,尽量避免我讲你听的说教方式。
再次,加强人文主义的教育。
科学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不仅能使广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而且能使广大学生更关注自我与环境,关注人类的发展,关注社会的进步,关注自我的塑造,从而使学生更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自身的道德约束力和道德认同感,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要做好这一点,学校应该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为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着想,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二要加强爱心和健康情感的培养,使学生有爱心和同情心,具有健康的情感追求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三要形成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素质。
最后,农村中小学要抓好德育工作,还要加强师德建设。
“化学成俗,基于学校,兴贤育德,贵在师儒”,一个学校好不好,关键在于师德。教师既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更是高尚的思想品德的身体力行者,教师从事的是以人格培养人格、以心灵塑造心灵、以素质提高素质的工作。只有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才会为学生树立起自我教育的榜样,才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学校的德育工作才会有成效。
怎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原因;有家庭的原因,如家教方法不当、家庭残缺、家风不正等;有青少年本人的原因,如不良生活追求、认识片面、控制力差等;也有学校的原因,如学校德育工作抓得不紧,并没有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第一位等。学校德育工作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智轻德,以一概全。目前,虽然实施素质教育已全面进入实践阶段,但应试教育的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总的来说,学校只重视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忽略了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只重视教学质量,忽视了德育的导向和保证作用,甚至一好百好,一俊遮百丑。
二、教育手段单一、老化。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道德观念都有了显著的变化。但是我们的学校德育工作手段还是停留在十多年前甚至是几十年前的水平上,沿用的仍然是刻板单一的说教。德育手段严重滞后于社会的进步,滞后于青少年的思想发展,缺乏时代性。
三、德育目标不明确,德育内容空洞。我们知道,德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好公民,而在青少年的学校教育阶段应该形成系统递进的层次。小学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即做个好孩子;初中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主,即做个好学生;高中以培养社会主义好公民为主,即做个好公民。因此我们在确立德育的目标与内容上要适应相应的特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目标太高,内容上太空,形式上太虚,不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行为习惯和人文素养,而是要求他们做雷锋、孔繁森式的英雄模范,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又难使学生产生共鸣而内化为自觉行为。
四、德育实践重管理轻养成。在农村,学校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的管理上,制定出许多制度细则,通过组、班、级、校层层管理,重视分数的考核、评比,并以此来评先选优、提升职称。但是对学生的思想感情、健全人格、人文精神、意志毅力的培养等途径不多,甚至被忽视,看似德育工作抓得井井有序、有条不紊,其实是只作表面文章,搞短期行为。如此造成学生表现校内与校外两张皮,表现差异很大。学校实际作了许多无用功,不是事半功倍,而是适得其反。
针对农村中小学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应采取哪些措施去加以改进呢?
首先,真正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当作重中之重来抓好,不是说在口头上,而是抓在实际中。
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认为:“光有品行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是没有品行光有知识是危险的,是对社会潜在的威胁。”因此将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是个战略问题。学校应当在德育的组织建设、基地建设、队伍建设、活动建设等方面予以充分保证,同时也要将德育工作贯穿到学校生活的全方面、全方位,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有机结合,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有效统一。
其次,抓好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和针对性,确立恰当的德育目标和内容。
运用恰当的德育手段,一方面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学生的思想状态,了解社会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然后确立与各年级青少年发展相适应的目标和内容,增强德育的时代感和渗透力。如:小学生要学常规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养成教育等;初中,初一侧重学生的礼仪规范的养成教育,初二侧重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初三侧重理想信念及人生观教育。另一方面,在手段上,既要发扬传统,又要有新的突破,寓德育教育于各项规章制度中,寓德育教育于学生的自制力和自我教育中,寓德育教育于各科教学中,寓德育教育于各种教育活动中。再一方面,在载体上要有所突破。如开展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自律、自我约束的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等。同时,在形式上要有突破,尽量避免我讲你听的说教方式。
再次,加强人文主义的教育。
科学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不仅能使广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而且能使广大学生更关注自我与环境,关注人类的发展,关注社会的进步,关注自我的塑造,从而使学生更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自身的道德约束力和道德认同感,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要做好这一点,学校应该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为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着想,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二要加强爱心和健康情感的培养,使学生有爱心和同情心,具有健康的情感追求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三要形成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素质。
最后,农村中小学要抓好德育工作,还要加强师德建设。
“化学成俗,基于学校,兴贤育德,贵在师儒”,一个学校好不好,关键在于师德。教师既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更是高尚的思想品德的身体力行者,教师从事的是以人格培养人格、以心灵塑造心灵、以素质提高素质的工作。只有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才会为学生树立起自我教育的榜样,才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学校的德育工作才会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