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学生普遍觉得小组学习更有动力,更加愉快。但同时也注意到小组学习期间,有些学生从学习小组中游离出来,或不参加小组的讨论,成为旁观者,或离开本小组去参加其他小组的讨论,甚至有几个人都从各自的小组中游离出来另行组织活动;还有些小组的活动偏离了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谈论其他问题,成为“消极的学习者”。学生的主动学习减少了,更有甚者,当小组学习任务设计的糟糕时,学生通常是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履行表面的程序上,而不是思考任务的意义。
通过观察、分析發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课堂问题的出现有学生的因素,也有教师的因素,教师的教学设计、激励评价方法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直接关系。合作学习中,教师布置的小组学习任务有两类:一类是必须通过小组成员通过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即合作性任务;另一类是既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的任务,这里的合作只是使其中一些人得到帮助,这在传统的独立学习中也能做到,因此,后一种任务就会表现出学习小组内的相互依存性不强,容易造成以上现象。
例如,在初二《物理》“物质密度的测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学生分析测量物质密度实验过程及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实验和思考得出,思考能力差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就会无所作为;而具有较强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学生,就完全可以不必与其他人合作来解决问题。因此,课堂上学生在合作中从小组中游离出来的人还是很多。有些学生一开始就反映出自己认为已经对该问题有明确的认识,但由于未与他人讨论、交流因而认识是相当肤浅的,这在后来的班级交流中充分的显示出来,那些炫耀聪明的人对这个问题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局部的;另一些学生则无所适从,只是在那里做一些简单的猜测。在班级集体交流学习成果时,大多数的小组未能形成自己完整的意见,最后的结果还是需要教师自己说出来,这当然与教学目标的设计有关,但也与教师对学习活动的设计有关。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与评价方式也会对学生的参与和小组的合作产生影响,激励、评价的方式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单纯注重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会给合作带来不良的影响,经常是那些学习能力较强而又喜欢炫耀自己的学生,由于问题回答的出色,虽未参加合作但得到表扬,这样客观上就对合作学习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因此,教师合作学习活动设计要有较强的依存性。我们应当认识到合作学习并非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代替,也并非所有的学习任务都适合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同时频繁的使用小组合作学习会使学生厌倦,而使学习的效果不佳。
合作活动的设计要使小组成员有较强的依存性,可以通过在任务的设计中给学生以明确的分工来实现,小组的分工可以有两种形式,即可以是共同工作中担任不同的角色,也可以是承担一个总任务下不同的子任务。让不同的学生获得其他学生不具有的材料,只有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全部材料,这就是一种较好的分工方式。
增强依存性还可以通过改革评价方式来实现。当我们要以小组内任意一位学生的认识来评价整个小组的认识时,小组成员就必然会很好的进行相互帮助,而不会有学生被其他成员所忽视。同时为了防止出现只有个别学生积极学习,而其他学生坐享其成的现象,对学生的评价除小组的整体评价外,还要把成员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贡献,以及最后个人的掌握情况相结合。
增强依存性还要求教师的主要工作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课堂的“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要密切注意各个小组的活动,一旦发现合作终止或出现争端时要及时的介入(争论是必要的,它是合作学习产生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争论只能针对问题与观点,而不能针对人),传授合作的方法,并使其回到积极合作的学习状态中来。
通过观察、分析發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课堂问题的出现有学生的因素,也有教师的因素,教师的教学设计、激励评价方法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直接关系。合作学习中,教师布置的小组学习任务有两类:一类是必须通过小组成员通过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即合作性任务;另一类是既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的任务,这里的合作只是使其中一些人得到帮助,这在传统的独立学习中也能做到,因此,后一种任务就会表现出学习小组内的相互依存性不强,容易造成以上现象。
例如,在初二《物理》“物质密度的测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学生分析测量物质密度实验过程及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实验和思考得出,思考能力差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就会无所作为;而具有较强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学生,就完全可以不必与其他人合作来解决问题。因此,课堂上学生在合作中从小组中游离出来的人还是很多。有些学生一开始就反映出自己认为已经对该问题有明确的认识,但由于未与他人讨论、交流因而认识是相当肤浅的,这在后来的班级交流中充分的显示出来,那些炫耀聪明的人对这个问题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局部的;另一些学生则无所适从,只是在那里做一些简单的猜测。在班级集体交流学习成果时,大多数的小组未能形成自己完整的意见,最后的结果还是需要教师自己说出来,这当然与教学目标的设计有关,但也与教师对学习活动的设计有关。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与评价方式也会对学生的参与和小组的合作产生影响,激励、评价的方式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单纯注重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会给合作带来不良的影响,经常是那些学习能力较强而又喜欢炫耀自己的学生,由于问题回答的出色,虽未参加合作但得到表扬,这样客观上就对合作学习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因此,教师合作学习活动设计要有较强的依存性。我们应当认识到合作学习并非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代替,也并非所有的学习任务都适合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同时频繁的使用小组合作学习会使学生厌倦,而使学习的效果不佳。
合作活动的设计要使小组成员有较强的依存性,可以通过在任务的设计中给学生以明确的分工来实现,小组的分工可以有两种形式,即可以是共同工作中担任不同的角色,也可以是承担一个总任务下不同的子任务。让不同的学生获得其他学生不具有的材料,只有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全部材料,这就是一种较好的分工方式。
增强依存性还可以通过改革评价方式来实现。当我们要以小组内任意一位学生的认识来评价整个小组的认识时,小组成员就必然会很好的进行相互帮助,而不会有学生被其他成员所忽视。同时为了防止出现只有个别学生积极学习,而其他学生坐享其成的现象,对学生的评价除小组的整体评价外,还要把成员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贡献,以及最后个人的掌握情况相结合。
增强依存性还要求教师的主要工作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课堂的“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要密切注意各个小组的活动,一旦发现合作终止或出现争端时要及时的介入(争论是必要的,它是合作学习产生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争论只能针对问题与观点,而不能针对人),传授合作的方法,并使其回到积极合作的学习状态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