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弦乐四重奏是古典主义音乐中最重要的器乐演奏形式,由四位演奏者在一起默契演奏。整体思维与弦乐四重奏的演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想演奏出和谐统一的音乐,务必将整体思维在四重奏的演奏中贯穿始终,本文以贝多芬的《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为例,通过分析作品,就四位演奏者的整体思维在演奏中的运用,怎么通过训练可以形成默契的配合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弦乐四重奏 整体思维 贝多芬
弦乐四重奏是以合作为前提的艺术形式,在古典主义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室内乐演奏的主要形式,它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这四种弦乐器共同组成。弦乐四重奏与交响乐有所不同,它是没有指挥的,并且其乐曲多为织体复杂的大型作品。因此,要想展现出和谐而统一的音乐作品,在演奏时建立并运用整体思维对于演奏的顺利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谓整体思维是个体按照一定的秩序有机地组织为一个整体,要求从整体和全面的视角去把握对象的思维方式。整体中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的,如果个体产生了细微地变化都会对整体的运作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由此可以发现,这种整体思维与弦乐四重奏的演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弦乐四重奏组合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四位演奏者是独立的个体。为了创造出一个统一的音乐形象,他们既要拥有高超的演奏技巧来支撑自己的声部,又要注意聆听其他声部的进行,从整体的音响效果出发,对演奏进行调整,以达成彼此之间的默契配合。所以,整体思维在弦乐四重奏演奏中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贝多芬的《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为例,通过分析作品,就四位演奏者的整体思维在演奏中的运用,怎样通过训练可以形成默契的配合做一些探讨。
一、作品概述
贝多芬一生共创作弦乐四重奏作品17首,大致被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中期、晚期。他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坚定的个人信念以及高超的创作手法,很多国际室内乐比赛将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列为必选曲目,显然他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已经成为了专业四重奏组的试金石。如果了解贝多芬仅限于他的交响乐和钢琴奏鸣曲,而不熟悉他的室内乐作品,那么对于这位音乐大师的了解是不够全面的。1798年至1800年贝多芬创作了六首弦乐四重奏作品,编号Op.18,属于贝多芬早期的弦乐四重奏,而这首《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Op.18 no.1)就是其中的一首。《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虽然标号为第一但并不是贝多芬第一首创作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实际上是第二首完成的作品。全曲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F大调,3/4拍,奏鸣曲式。乐曲的基本动机由四个声部齐奏引入,全曲中,这个动机以各种形态变化出现了一百多次,充分显示了贝多芬在设计动机和主题展开方面技巧的高超。
第二乐章:深情而热情的慢板(Adagio affettuoso ed appassionato),d小调,9/8拍,奏鸣曲式。这一乐章充满了抒情的气息,深情的乐句里充满了巨大的热情与难以言表的忧郁。据说贝多芬曾与好友说过在创作这一乐章的时候想象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合葬在一起的情景。”
第三乐章:谐谑曲:很快的快板(Scherzo:Allegro molto),F大調,3/4拍,复三步曲式。这个乐章的写作具有明朗的海顿风格,贝多芬不断的在对称与不对称的小节中来回穿梭,用跨小节的连线和不断上行的半音给人一种爆发前进的感觉,这预示了贝多芬晚期的创作风格。
第四乐章:快板(Allegro),F大调,2/4拍,回旋奏鸣曲式。此乐章给人一种愉快的感受,虽然在副部和展开部采用了对位的手法,但从结构和旋律进行上来看还算是比较传统的。
贝多芬的早期弦乐四重奏受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作品多显均匀对称、精致典雅的风格特征。但《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这首作品的四个乐章各具风格,有其鲜明的性格,有着海顿、莫扎特的作品所没有的爆发性的力量。在他早期的Op.18六首弦乐四重奏作品中,唯独这首《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具有丰富多彩的变化,不论从表现形式还是整体配置上来看,最具大师风范。
二、整体思维在演奏作品时的运用
1.音准
音准是弦乐四重奏演奏的基础,与独奏不同的是,弦乐四重奏里所强调的是相对音准。所以在演奏这首作品时,不仅要注重横向旋律的音准,更要顾及到纵向和声的和谐。如果和弦中有一个音是不准的,那么整个和弦的音响效果将受到影响。因此,在演奏时不能只顾着听自己声部的旋律音准,而是要把其他声部与自己声部结合起来听,辨别整个和声的音准是否和谐、准确,以便随时根据其他声部做出判断来调整自己的音准。
谱例1
《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一乐章中的一个过渡乐句(谱例1),调性出现了变化,从F大调进入了降b小调,调性跨度比较大,但不是大片段的变化,容易被演奏者所忽视。演奏这里时第二小提琴容易出现降b小调的第Ⅱ级与第Ⅲ级音时音准偏低,如果第一提琴以及中提琴依然按照自己的旋律音准进行演奏,这样会造成纵向和声的音准出现较大的偏差。这是因为在演奏时只注意自己旋律声部音准忽视了纵向和声音准而造成了整体更大的音准问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演奏者需要练习降b小调的音阶,通过分组校对的方式获得和声音准的把握。
2.节奏与速度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检验演奏者基本功的标准之一,所有的节奏也是在一定的速度下才有了具体的表现力。在弦乐四重奏中,每个声部的配合是极其紧密而严谨的,任何一个声部的节奏晃动、速度不一将会使音乐出现瑕疵甚至是打乱整个演奏。因此,每位演奏员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内心节奏与速度。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却是十分困难的。在演奏这首作品时,为了使速度一致,互相聆听是最基本的,另外还要学会利用动作和呼吸来保持速度的一致。 谱例2
《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四乐章中二提琴和一提琴依次出现五连音(谱例2),在快速演奏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节奏的不平均、拖拍子或抢拍子的现象,在练习这里时应使用节拍器,放慢速度进行练习,演奏均匀,慢慢提速,直到达到正常的演奏速度。要注意一提琴的五连音是在后半拍进入,务必要利用呼吸来保证五连音的准确进入。
3.力度变化
力度变化是建立在四位演奏者对作品形成统一理解的基础上所需要注意的,而不是外在做作的。我们应该清楚,在弦乐四重奏的演奏中,旋律声部应当适当的鲜明突出,其余声部要为旋律声部的演奏让出道路,这样才可以表现出音乐的和谐统一。弦乐四重奏出现的初期阶段,一提琴占主要旋律的时候比较频繁,大提琴起到支柱伴奏作用,二提琴和中提琴所担任的中声部起到丰富和声的作用。但随着弦乐四重奏创作的不断发展,在《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里中声部与低声部作主导作用的机会增加,旋律不仅仅只频繁出现在一提琴的声部上,很多时候四个声部同时为旋律声部或依次演奏旋律,四个声部同等重要。演奏者要清楚,弦乐四重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声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所以,在演奏时演奏者务必建立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概念,清楚的知道自己声部所处的位置以及作用,要注意协调与各声部之间的音量比例关系,知道自己何时该强何时该弱。避免出现音量的过大或者过小,影响了整个演出的音响效果。
谱例3
在《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的开头(谱例3),二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用连顿弓奏出似斷非断的伴奏音型,第一小提琴以pp的力度深情而缓慢的演奏出主部主题,乐句包含明显的起伏变化。虽然在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中四个声部的强弱记号一样,但依然要让旋律声部的音量大于其余三个声部的整体音量,要突出旋律声部。所以伴奏声部要根据一提琴的音量进行灵活的变化,同时又要保持伴奏声部的整体音量达成均衡一致,以保证所演奏音乐音响效果的平衡。
4.运弓方法与音色
音色是音乐里强有力的表现手段之一,为了更好地将音色统一,运用一致的运弓手法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仅是为了视觉效果上的美观,更是为了音色上的协调统一。不同的弓段、不同的运弓速度、不同的运弓力度等所产生的音响效果是不同的,而达成音色的和谐统一是弦乐四重奏演奏的最高境界,因此四位演奏者在演奏者在演奏这首作品时,运弓手法和音色上的处理要力求一致。
谱例4
《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中第一乐章是朝气蓬勃的,主题充满活力,展开部中四个声部轮流演奏基本动机(谱例4),紧张感一步步加强。在这里每一个声部都要模仿上一个主题的运弓与演奏方法,在下半弓用f的力度及下弓奏出,一定要坚定有力,以达成音色上的和谐统一。掌握每一种运弓艺术对弦乐四重奏的演奏者来说是相当重要并具有特别意义的,在训练中要注重运弓时所产生音色的融合,使各位演奏者表现的音乐真正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整体思维的建立与运用不仅是弦乐四重奏演奏者必备的,而是所有室内乐演奏者必须要有的思维方式,舞台上的默契配合也不是一日而成的,是要靠成年累月的积累、训练、磨合。在训练中要将整体思维贯穿始终,循环往复,最终成为演奏者的一种潜意识,才能保证弦乐四重奏的演奏统一而和谐。
参考文献:
[1]拉本.四重奏演奏问题.金文达/毛宇宽译[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2]冯雁.演奏弦乐四重奏作品的要素[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4):72-74.
[3]王振山,王路.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谈学习室内乐的意义[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4):24-28.
[4]张蓓荔.弦乐四重奏的技巧与风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5]于兵,于平.室内乐教学中的体会——由中国音乐“金钟奖”想到的[J].人民音乐,2014(4):50-53.
关键词:弦乐四重奏 整体思维 贝多芬
弦乐四重奏是以合作为前提的艺术形式,在古典主义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室内乐演奏的主要形式,它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这四种弦乐器共同组成。弦乐四重奏与交响乐有所不同,它是没有指挥的,并且其乐曲多为织体复杂的大型作品。因此,要想展现出和谐而统一的音乐作品,在演奏时建立并运用整体思维对于演奏的顺利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谓整体思维是个体按照一定的秩序有机地组织为一个整体,要求从整体和全面的视角去把握对象的思维方式。整体中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的,如果个体产生了细微地变化都会对整体的运作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由此可以发现,这种整体思维与弦乐四重奏的演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弦乐四重奏组合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四位演奏者是独立的个体。为了创造出一个统一的音乐形象,他们既要拥有高超的演奏技巧来支撑自己的声部,又要注意聆听其他声部的进行,从整体的音响效果出发,对演奏进行调整,以达成彼此之间的默契配合。所以,整体思维在弦乐四重奏演奏中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贝多芬的《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为例,通过分析作品,就四位演奏者的整体思维在演奏中的运用,怎样通过训练可以形成默契的配合做一些探讨。
一、作品概述
贝多芬一生共创作弦乐四重奏作品17首,大致被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中期、晚期。他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坚定的个人信念以及高超的创作手法,很多国际室内乐比赛将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列为必选曲目,显然他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已经成为了专业四重奏组的试金石。如果了解贝多芬仅限于他的交响乐和钢琴奏鸣曲,而不熟悉他的室内乐作品,那么对于这位音乐大师的了解是不够全面的。1798年至1800年贝多芬创作了六首弦乐四重奏作品,编号Op.18,属于贝多芬早期的弦乐四重奏,而这首《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Op.18 no.1)就是其中的一首。《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虽然标号为第一但并不是贝多芬第一首创作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实际上是第二首完成的作品。全曲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F大调,3/4拍,奏鸣曲式。乐曲的基本动机由四个声部齐奏引入,全曲中,这个动机以各种形态变化出现了一百多次,充分显示了贝多芬在设计动机和主题展开方面技巧的高超。
第二乐章:深情而热情的慢板(Adagio affettuoso ed appassionato),d小调,9/8拍,奏鸣曲式。这一乐章充满了抒情的气息,深情的乐句里充满了巨大的热情与难以言表的忧郁。据说贝多芬曾与好友说过在创作这一乐章的时候想象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合葬在一起的情景。”
第三乐章:谐谑曲:很快的快板(Scherzo:Allegro molto),F大調,3/4拍,复三步曲式。这个乐章的写作具有明朗的海顿风格,贝多芬不断的在对称与不对称的小节中来回穿梭,用跨小节的连线和不断上行的半音给人一种爆发前进的感觉,这预示了贝多芬晚期的创作风格。
第四乐章:快板(Allegro),F大调,2/4拍,回旋奏鸣曲式。此乐章给人一种愉快的感受,虽然在副部和展开部采用了对位的手法,但从结构和旋律进行上来看还算是比较传统的。
贝多芬的早期弦乐四重奏受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作品多显均匀对称、精致典雅的风格特征。但《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这首作品的四个乐章各具风格,有其鲜明的性格,有着海顿、莫扎特的作品所没有的爆发性的力量。在他早期的Op.18六首弦乐四重奏作品中,唯独这首《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具有丰富多彩的变化,不论从表现形式还是整体配置上来看,最具大师风范。
二、整体思维在演奏作品时的运用
1.音准
音准是弦乐四重奏演奏的基础,与独奏不同的是,弦乐四重奏里所强调的是相对音准。所以在演奏这首作品时,不仅要注重横向旋律的音准,更要顾及到纵向和声的和谐。如果和弦中有一个音是不准的,那么整个和弦的音响效果将受到影响。因此,在演奏时不能只顾着听自己声部的旋律音准,而是要把其他声部与自己声部结合起来听,辨别整个和声的音准是否和谐、准确,以便随时根据其他声部做出判断来调整自己的音准。
谱例1
《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一乐章中的一个过渡乐句(谱例1),调性出现了变化,从F大调进入了降b小调,调性跨度比较大,但不是大片段的变化,容易被演奏者所忽视。演奏这里时第二小提琴容易出现降b小调的第Ⅱ级与第Ⅲ级音时音准偏低,如果第一提琴以及中提琴依然按照自己的旋律音准进行演奏,这样会造成纵向和声的音准出现较大的偏差。这是因为在演奏时只注意自己旋律声部音准忽视了纵向和声音准而造成了整体更大的音准问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演奏者需要练习降b小调的音阶,通过分组校对的方式获得和声音准的把握。
2.节奏与速度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检验演奏者基本功的标准之一,所有的节奏也是在一定的速度下才有了具体的表现力。在弦乐四重奏中,每个声部的配合是极其紧密而严谨的,任何一个声部的节奏晃动、速度不一将会使音乐出现瑕疵甚至是打乱整个演奏。因此,每位演奏员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内心节奏与速度。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却是十分困难的。在演奏这首作品时,为了使速度一致,互相聆听是最基本的,另外还要学会利用动作和呼吸来保持速度的一致。 谱例2
《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四乐章中二提琴和一提琴依次出现五连音(谱例2),在快速演奏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节奏的不平均、拖拍子或抢拍子的现象,在练习这里时应使用节拍器,放慢速度进行练习,演奏均匀,慢慢提速,直到达到正常的演奏速度。要注意一提琴的五连音是在后半拍进入,务必要利用呼吸来保证五连音的准确进入。
3.力度变化
力度变化是建立在四位演奏者对作品形成统一理解的基础上所需要注意的,而不是外在做作的。我们应该清楚,在弦乐四重奏的演奏中,旋律声部应当适当的鲜明突出,其余声部要为旋律声部的演奏让出道路,这样才可以表现出音乐的和谐统一。弦乐四重奏出现的初期阶段,一提琴占主要旋律的时候比较频繁,大提琴起到支柱伴奏作用,二提琴和中提琴所担任的中声部起到丰富和声的作用。但随着弦乐四重奏创作的不断发展,在《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里中声部与低声部作主导作用的机会增加,旋律不仅仅只频繁出现在一提琴的声部上,很多时候四个声部同时为旋律声部或依次演奏旋律,四个声部同等重要。演奏者要清楚,弦乐四重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声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所以,在演奏时演奏者务必建立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概念,清楚的知道自己声部所处的位置以及作用,要注意协调与各声部之间的音量比例关系,知道自己何时该强何时该弱。避免出现音量的过大或者过小,影响了整个演出的音响效果。
谱例3
在《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的开头(谱例3),二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用连顿弓奏出似斷非断的伴奏音型,第一小提琴以pp的力度深情而缓慢的演奏出主部主题,乐句包含明显的起伏变化。虽然在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中四个声部的强弱记号一样,但依然要让旋律声部的音量大于其余三个声部的整体音量,要突出旋律声部。所以伴奏声部要根据一提琴的音量进行灵活的变化,同时又要保持伴奏声部的整体音量达成均衡一致,以保证所演奏音乐音响效果的平衡。
4.运弓方法与音色
音色是音乐里强有力的表现手段之一,为了更好地将音色统一,运用一致的运弓手法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仅是为了视觉效果上的美观,更是为了音色上的协调统一。不同的弓段、不同的运弓速度、不同的运弓力度等所产生的音响效果是不同的,而达成音色的和谐统一是弦乐四重奏演奏的最高境界,因此四位演奏者在演奏者在演奏这首作品时,运弓手法和音色上的处理要力求一致。
谱例4
《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中第一乐章是朝气蓬勃的,主题充满活力,展开部中四个声部轮流演奏基本动机(谱例4),紧张感一步步加强。在这里每一个声部都要模仿上一个主题的运弓与演奏方法,在下半弓用f的力度及下弓奏出,一定要坚定有力,以达成音色上的和谐统一。掌握每一种运弓艺术对弦乐四重奏的演奏者来说是相当重要并具有特别意义的,在训练中要注重运弓时所产生音色的融合,使各位演奏者表现的音乐真正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整体思维的建立与运用不仅是弦乐四重奏演奏者必备的,而是所有室内乐演奏者必须要有的思维方式,舞台上的默契配合也不是一日而成的,是要靠成年累月的积累、训练、磨合。在训练中要将整体思维贯穿始终,循环往复,最终成为演奏者的一种潜意识,才能保证弦乐四重奏的演奏统一而和谐。
参考文献:
[1]拉本.四重奏演奏问题.金文达/毛宇宽译[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2]冯雁.演奏弦乐四重奏作品的要素[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4):72-74.
[3]王振山,王路.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谈学习室内乐的意义[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4):24-28.
[4]张蓓荔.弦乐四重奏的技巧与风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5]于兵,于平.室内乐教学中的体会——由中国音乐“金钟奖”想到的[J].人民音乐,2014(4):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