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潮课”热现象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ey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受到国外“潮课”现象的影响,在国内的一些高校选修课中出现了“潮课”热现象。这些时尚化、国际范儿十足的潮课对大学生的伦理观念以及跨文化观念冲击,引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拟从思想政治教育层面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加以分析。
  关键词 潮课 思想政治教育 选修课程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3.036
  1 “潮课”热现象
  近年,国际化“潮课”热现象来袭,在一些大学选修课中出现了“潮课”热现象。所谓潮课,是指高校中出现的区别于以往传统内容与形式的较为新鲜的选修课程。这些潮课名目繁多,内容各异,比如“哈利·波特与遗传学”、“三国杀攻略教程”、“爱情心理学”等,还有“品酒课”、“化妆课”、“星座课”、“蘑菇课”、“生死课”、“新女性课”、“舞龙舞狮课”等。这些时尚化、国际范儿十足的潮课引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2 “潮课”的实质
  潮课的出现以及风靡,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是因为其在内容与形式上容易与高校德育工作出现摩擦与冲突。这就需要对潮课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
  潮课是高校选修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形式,是课程多样化的形式之一。潮课的出现并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对欧美国家选修课程的引进和创新,属于舶来品。欧美国家高校早就有类似的选修课程课程出现,如英国史塔福郡大学的教授曾开设了一门研究贝克汉姆的课程,英国南泰晤士学院的“都市性感高跟鞋”,美国南加州大学还曾开设一门社会学范畴的“Lady Gaga课”,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爬树”,美国巴尔的摩大学传媒设计学院开设的“僵尸”等等。
  国际化的“潮课”热现象,实质上是高校教师对传统意义上的选修课程的推陈出新,是一种大胆的教育教学尝试。选修课程是指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选择修习的课程。高校开设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学生涉足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拓展知识面,提升学习能力,开阔和丰富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课程类型来看,必修课与选修课是根据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而划分的两类课程。而选修课程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是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内容选定的;一类是公共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需要所选定的。从潮课的本源来看,它隶属于公共选修课课程的范畴。
  在高校中,选修课程的开展状况并不乐观。高校中流传着“必修选逃,选修必逃”的口头禅,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选修课程的境遇。很多学生出于拿学分的目的,去选择一些轻松、容易的选修课程,并且很少对所选课程进行认真学习。教师经常发现上课的人越来越少,认真听课的人越来越少,选修课就在这种尴尬的境地中艰难进行。当然,实际中也存在受到学生欢迎的选修课程,这些课程往往比较符合现代学生的“胃口”,在选报开始便被抢报一空,上课更是座无虚席。于是高校教师开始了对这些课程进行研究,逐渐摸清了其中的规律,从学科内容过渡到学生的兴趣,最终实现二者的结合,潮课便应运而生了。因此,潮课是高校教师为迎合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以及优化选修课程实施而开设的较为新颖的选修课程。
  3 “潮课”热的哲学意蕴
  从哲学层次来讲,关于潮课热现象,存在即合理。从本质上说,事物的存在都是基于其现实的理性,只有符合现实的需要,事物才有存在的价值。潮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能从高校选修课程这个旧有的母体中产生,说明了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不可逆性。
  (1)从认识层面看,潮课是选修课程实现第一次飞跃的必要动力。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要实现这一次飞跃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第一,通过实践和调查研究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修课程自引进至今不过短短的二十多年,全国高校在不同程度上都开展了选修课程,并获得了一定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和经验。但是由于对选修课程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没有对选修课程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把握,所以选修课程暴露出的诸如信息量小,结构不平衡,体系单薄,交叉课程少等问题也是明显的。面对学生“选修必逃”的尴尬境地,选修课程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而潮课的出现,是高校教师对传统选修课程的现状反思与总结。高校教师将以往选修课程积累下来的材料与经验进行分析与加工,对选修课程形成了更高层次的认识与理解。潮课课程可以说是高校教师解决选修课课程问题的一种创新,是我国高校选修课程发展历程中的又一突破。潮课将知识与时尚元素相结合,从形式上对高校选修课课程进行了创新,实现了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课堂信息量巨大,并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自潮课出现之后,选修课程不再枯燥乏味,课堂不再门庭冷清,更多的学生(包括旁听生)走进了潮课的课堂。潮课使高校选修课程突破了发展瓶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我国课程发展的必要动力。
  (2)从人本主义层面看,潮课是逆转高校逆人本化的有力支撑。人本主义思想起源于十四世纪的欧洲,在文艺复兴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本主义思想的核心在于对人的尊重,关注人的现实需要,关注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关注人的幸福。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课程一直偏向逆人本化化。高校作为培养人的平台,在现实当中却往往忽视“人”的要义。高校课程趋于社会本位思想,开设的课程没有关涉到每个“人”的未来,学科分化严重,不注重课程的融合。尤其是传统的选修课程,课程设置随意性强,内容往往死板单一,而且所讲授的内容大多是教师根据自身专业知识的整合,缺乏创新性与吸引力,使学生陷入“只为拿学分”的恶性循环,造成了对学生人文关怀的缺失。
其他文献
本文为探讨自主学习在'高电压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将该课程网选班级随机分为试验组和传统教学组,选取该课程部分内容,试验组采用网络自主学习,传统教学组作为对照组,
介绍一种基于CAN总线与串口通讯的共轨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NEC公司的78K0/FE2单片机作为数据采集模块的微控器,利用CAN转RS232接口模块和MSComm控件完成数据采集模块与P
以某轻型车用柴油机为样机,研究了在怠速工况下采用不同喷射策略及喷油参数时,NOx、soot及燃油消耗率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次喷射并进行参数调整后,样机怠速工况下
老年性便秘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运动功能紊乱性病症,病程多数较长,耐心的心理护理、有效的生活护理、合理的饮食习惯对改善或消除便秘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myopic choroid neovascularization,mCNV)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不可逆转失明的常见病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有助于诊断,光学相干断层
文章明确了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分析了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多层次案例教学法',并选取两组学生进行对比教学,分析了教学效果。结果显示:'
目的:探究ICU患者应用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需镇痛镇静的ICU住院病例76例,编号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芬太尼镇痛)、研究组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应治疗措施。方法:对1997年3月~2006年3月用钻孔引流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98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治愈87例,发生并发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公开课上学生非常积极地投入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努力地表现自己。而在常态课上,却有一部分学生心不在焉,积极性不高。那么,造成这种鲜明对比的原因
阅读是人生的一部分,阅读理应成为阅读者的一种精神享受,享受阅读理应被视为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和至上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