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比较视野下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径

来源 :当代经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you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种新的行业形态逐步在服务业内部取得了重要的位置,这为上海发展服务业尤其是为制造业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很好的借鉴。本文通过国际比较,发现上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有不同的政策选择,不同的政策选择有不同的取舍标准,以此可以作为上海未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路径。
  【关键词】 国际比较 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路径
  
  一、世界范围内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分析
  1975年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在对服务业进行分类时,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要大力拓展的六种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业、国际贸易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现代会展业、中介服务业。
  以上六类的生产性服务业可以说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广义的划分,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特别是从为制造业提高效率服务来看,从生产性服务业曾经作为制造业内部部门的组成部分这样的角度来看,现代物流业以及中介服务业应当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代表,并且应当在现实中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形态优先发展。其他四类广义层面的生产性服务业则应当在我们讨论服务业发展的时候,作为主要形态加以讨论,否则极易混淆生产性服务业与整个服务业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做出一些政策选择的时候,这样的笼统称呼,大而化之的分类,会影响到生产性服务业的正常发展,为生产性服务业的“正名”也就是为产业形态的“正名”,为促进整个服务业发展的“正名”。
  作为中间投入,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影响全社会商品和服务的产出,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发达国家的数据统计,其生产性服务业产出总量及占GDP比例都在不断增长,而公共服务业总量则在逐渐下降,消费性服务业总量基本保持不变。整体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达的国际大都市,其产业结构都已呈现出服务业占绝对主体地位的格局,发达国家约70%的GDP由服务业创造,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占总服务业GDP的约70%。所以,世界各国的政府和相关机构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视程度是不言而喻的,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也是比较明确的,对于生产性服务业与整个服务业间相互促进关系的认识也是很明确的。
  随着市场和生产的全球化,不仅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经存在的一些中介服务类的生产性服务贸易越发兴旺,而且催生出许多新的服务手段,如后台办公,客户互动和技术支持等各种商务服务;计算机及相关服务、通过音频和视频方式或者互联网传播的教育和培训服务、与互联网相关的服务。这一趋势带动了当今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领域正在从传统的领域向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高附加值、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资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特许权使用和许可费用等领域转变,向现代物流为核心的制造业物流体系转变。
  目前,离岸外包已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重要手段。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属于离岸服务中最复杂的领域,受到各国市场准入政策的影响最深,同时由于体现了以人员的移动为表现形式的服务贸易的特点,所以此类生产性服务业的流动性受政策影响面很大,同时政策的效应在此类生产性服务业中的表现也更明显。以现代物流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更紧密,物流业中体现的为生产服务的特点更明显,物流业服务的实体性和虚拟性的界限不如其他服务形态那么的明显,往往在同一个企业组织内部同时存在着部分的实体性和虚拟性,这为政府监管政策、扶持政策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为实体性和虚拟性的交叉往往在现有的税收目录和国民经济统计目录中找不到相应的规定,给政策的执行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人为执法的空间加大,相应的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的问题也在物流业中体现得很明显。
  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问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专业性中介服务多集中在大都市内,在那些需要与市场和其他企业频繁的面对面交流来交换信息的服务企业,为了保证决策的及时性和正确性,企业的相对集聚具有内在动机,尤其是物流服务,其区位布局与制造业的集聚形态是高度相关的。在空间布局上,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和分散也存在着复杂性。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都市内部生产者服务业呈现出由核心向边缘转移的趋势。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和产业集聚上的特点,决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业态划分不是一种常态的方式,而带有很大的灵活性,既是自身机制灵活的表现,却也为产业的细分和边界的界定带来了问题。
  二、各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措施的政策措施
  20世纪70至80年代以后,放松管制、鼓励创新、促进竞争、注重效率成为发达国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主基调。发达国家广泛开放保护性或垄断性的服务行业及业务领域,在生产型服务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各国政府都积极出台一系列扶持引导政策,推动生产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出台了专利权保护政策,扩大专利的权利范围,提高侵权赔偿费额,从制度上保证了研发服务的权利,同时从经济上推动了与服务业相关的研发服务的快速发展。
  德国政府长期以来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包括实行优惠税率或免税,给予出口津贴,发放出口信贷,建立国家担保出口的贷款制度,以及对遭遇风险的出口商给予补偿,多次运用汇率杠杆促进出口贸易。德国政府还通过建立外贸服务机构,提供贸易咨询服务等方式来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起,德国政府意识到咨询工作的重要性,建议政府各个部门、各行业、各研究所都建立咨询部门。此外,政府还资助建立了几十家技术咨询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服务。
  日本政府通过“关于技术性对外交易所得利润的特殊税制”的规定,规定日本企业在国外承接的中介业务,以及使用外币进行等价交易所得的收益实行优惠。税制规定,在指定时间内进行技术对外交易时,计算收入的部分金额可按照亏损计算,这样咨询企业可以保留一大笔资金,并利用这笔资金用于加强研究开发的基础设施,完善研究开发的体制,培养优秀人才,从而达到发展中介业的目的。
  香港实行低税率的自由贸易政策和投资政策,带动了本地物流、金融、商业、咨询等服务业的发展。香港的税率属全球最低之列,扣除各项税务减免及资产贬值后,实质所缴的税款更低。香港没有资本利得税,对股息及利息亦无预扣税或社会保障扣款。此外,香港薪俸税很低,这对于从事中介业务的人员而言是非常难得的经营环境。
  法律先行是市场经济体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许多发达国家生产型服务业起步较早,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在现代物流业方面,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陆续出台《航空规制缓和条款》、《铁路和汽车运输的条款》等一系列法规,逐步放宽对公路、铁路、航空、航海等运输市场的管制,通过激烈市场竞争使运输费率下降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从各国的经验来看,人才体系是生产型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生产型服务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服务人员的知识储备、专业化水平对生产型服务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为此,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和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以保证为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提供大量专业人才。
  三、上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路径的深入分析
  1、生产性服务业业态的精准把握很关键。相对于整个服务业的行业业态划分而言,生产性服务业的业态划分是比较模糊的,与其他传统服务业的业态存在模糊的边界,影响了政府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趋势做出准确的形势判断,也导致了一些优惠政策层面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
  2、市场准入的力度需要加强。在明确了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业态之后,政府对于一些与上海优先发展的产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必须加大开放的力度,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有所松动,解决一些行业业态的准入问题,同时对于一些企业的所有制问题不应过多地限制,允许比较有市场敏锐性的民营企业涉足生产性服务业,而这也是民营企业擅长的领域。
  3、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稳定性。生产性服务业的人员既有高层次的人员,也有从事服务外包的人员,从工作内容和专业机构等方面来看存在着不少差异,对于这些人员的具体生活诉求应当有区别地对待,避免在学历和户籍等方面的“学历偏好”和“地域偏好”,了解他们在税收政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一些诉求,给予充分的关注。
  4、利用好各项优惠政策。从中央到各个部委,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都有一些促进政策,政策的执行力度和解释程度决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上海应当利用浦东特区“先行先试”以及中央给予地方各类服务园区的政策,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骏:探索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之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新系统与重点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9(4).
  [2] 朱胜勇: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OECD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分析[J].城市问题,2010(5).
  [3] 许南、李建军: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分析——基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J].财贸经济,2010(4).
  [4] 陈菲:服务外包动因机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美国服务外包的验证[J].中国工业经济,2005(6).
其他文献
【摘要】 证券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取更高收益,但不同的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却是不一样的,而大部分的投资者属于风险厌恶型,追求的是一定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安全第一准则(SFC)正是基于这一点,将投资者的风险限制在某一个灾难性的水平。本文将安全第一准则运用到投资组合配置上,重点论述了分别基于三种安全第一准则的投资组合的最优配置方法,并据此利用沪深300指数的十大权重股的组合配置进行实证研究。安全第一准
期刊
【摘要】 一个旅游节会品牌不仅可以提高区域品位,而且能使这个区域迅速增值,置换出更大的功能效应和环境效应。旅游节会间的竞争突出表现为特色、定位的竞争,差异化的准确定位是培育节会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关键词】 节会经济 定位 品牌 发展路径    青白江区位于成都市东北部,处于四川省经济最活跃的“成德绵经济走廊”核心区域。近年来,青白江区立足地方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旅游节会经济,始终把办好特色节
期刊
【摘要】 本文以中国2008年10月至2010年11月的月度数据为基础,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广义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滞后1期和2期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给是通货膨胀的Granger原因,而通货膨胀不是广义货币供给的Granger原因;滞后3期后,二者互为因果关系。回归分析发现,通货膨胀与广义货币供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广义货币供给仅能解释通货膨胀22.93%的变化。  【
期刊
【摘要】 通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来提高高校教师质量,这已是学界共识。但如何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却是一个尚存争议的话题。本文从制度、学校和教师个人三个层面来分析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文章认为,要加大制度创新,构建符合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体系;落实学校责任,构建多元化、开放式的高校教师教育体系;培养教师个人的自主发展意识,增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 教师专业化
期刊
【摘要】 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构建,以经济实力雄厚的中心城市为依托,牵动区域经济金融整体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西安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正在努力建设为国际化大都市,具有构建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优越条件,西安也把构建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作为重要的发展规划。本文基于面临西部主要中心城市的竞争,对西安金融发展条件、现状做以全面的分析,为加快城市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区域性金融中心 西部城市
期刊
【摘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支撑和制约江苏省镇江市新兴产业税赋贡献能力两个方面分析出发,论述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耦合协同发展关系,指出其发展中应关注的风险性问题,最后从财税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 风险性 财税政策支持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未来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的方向,不仅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
期刊
邝远平。1963年11月出生,重庆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生、客座教授、高级经济师。华人集团董事局主席、炎黄集团董事长、华人创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炎黄光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光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科华银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等。澳洲杰出华商协会执行会长、澳大利亚重庆同乡会名誉会长、湖北省四川商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上市企业促进会副会长、湖北省创投公会副会长、湖北省海外交
期刊
【摘要】 建高楼大厦,必有精确设计和规划。一个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必有宏伟目标和发展蓝图,否则只能在作坊里蹉跎。从企业实际出发,结合多年宝贵的实战经验,本文放眼国际,总揽全局,重点解决华人集团将来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奋斗目标,回答了为什么这么做,如何做大做强的问题。可以说,本文是华人集团将来的行动纲领和发展指南。  【关键词】 金融服务 提供商 六大板块 企业孵化  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不仅要重视“商
期刊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传统的经营模式不得不面临新的挑战,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使商品信息的传播超出地域的限制,从而使商品信息传播得更快,能更广泛地挖掘客户群体,本文就电子商务为什么会成为义乌国际商贸城发展新引擎进行分析研究,并就这些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更好地促进义乌商贸名城的建设。  【关键词】 产业链 电子商务 网络交易    20
期刊
【摘要】 本文基于1978—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探讨了城乡收入不平等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城乡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城乡收入不平等加剧了消费不平等。研究结论表明,要缩小城乡收入和消费不平等,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适度引导城镇居民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示范效应”。  【关键词】 收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