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课堂既能减轻学生负担,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更是广大教师的追求。而追求有效应成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常态。本文笔者从深研教材、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三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钻研教材;关注过程;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1.精研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材是新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研究开发。教学实践证明,课前的教材钻研越充分、越精细、越科学,生成就越有效。如“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分别安排在二年级和五年级的上册,其要求却是不同的:二年级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只要求学生观察的是实物,不要求观察抽象的几何图形。而五年级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教学中有了这样的精心分析,就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更强。
2.关注教学过程,是有效课堂的保障
(1)创设情境的有效性。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可以这样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怎么称象的?谁来描述一下?(生讲故事的梗概)
师:你觉得曹冲聪明在什么地方?
生:把称大象的重量转化成称石头的重量。
师:说得非常好!同样的道理,我们能否将这个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会算面积的图形呢?
这里教师巧妙地利用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兴趣盎然地积极参与,教师很自然地渗透了数学思想和方法,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布鲁纳说过:“自主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教学中精心设计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的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再选择合作的契机,发挥小组合作的集体智慧,使人人有感悟,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教师让每个学生都独立剪拼,然后再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学生人人动手,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看书或者在同伴帮助下学习。然后组织小组交流自己在动手做中的发现。学生展现了多种不同的剪法,发现了平行四边形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关系,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自主合作探究开展得扎实有效,构建了有效的数学课堂。
3.充分关注学生的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质疑问难应该成为每堂课的必要环节,不要流于形式,要注重落实。课堂上不妨问一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多留给学生质疑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并认真落实释疑的过程。我们教师不能完全依赖预设的教学目标和设计的教案组织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难中去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善于抓住教学过程中瞬时产生的生成亮点,对自己的教学预设做出调整,从而促进精彩的偶然性生成。
4.教学手段的改进和优化,是落实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其实教学手段与课堂的有效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现在多媒体的运用为课堂增添了魅力,为教学过程的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学会结合具体数学内容编制各类教学课件,借助计算机快速、形象与及时反馈等特点,配合教师教学,使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教学中我应用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相交与平行”“量的计量”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使课堂呈现出了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的氛围,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据统计,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能提高20%~30%的教学效率。
总之,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教得有效,学生学得愉快,更需要我们教师把新课程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不断总结反思,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最终实现学生在数学上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光明.支架,究竟该如何搭建——小学数学课堂引导策略例谈[J].河北教育(教学版), 2008,(9).
[2]于 扬.有效引导,彰显活力——例谈小学数学实效课堂有效策略[J].新课程(上旬),2013,(9).
关键词:钻研教材;关注过程;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1.精研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材是新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研究开发。教学实践证明,课前的教材钻研越充分、越精细、越科学,生成就越有效。如“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分别安排在二年级和五年级的上册,其要求却是不同的:二年级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只要求学生观察的是实物,不要求观察抽象的几何图形。而五年级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教学中有了这样的精心分析,就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更强。
2.关注教学过程,是有效课堂的保障
(1)创设情境的有效性。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可以这样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怎么称象的?谁来描述一下?(生讲故事的梗概)
师:你觉得曹冲聪明在什么地方?
生:把称大象的重量转化成称石头的重量。
师:说得非常好!同样的道理,我们能否将这个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会算面积的图形呢?
这里教师巧妙地利用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兴趣盎然地积极参与,教师很自然地渗透了数学思想和方法,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布鲁纳说过:“自主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教学中精心设计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的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再选择合作的契机,发挥小组合作的集体智慧,使人人有感悟,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教师让每个学生都独立剪拼,然后再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学生人人动手,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看书或者在同伴帮助下学习。然后组织小组交流自己在动手做中的发现。学生展现了多种不同的剪法,发现了平行四边形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关系,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自主合作探究开展得扎实有效,构建了有效的数学课堂。
3.充分关注学生的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质疑问难应该成为每堂课的必要环节,不要流于形式,要注重落实。课堂上不妨问一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多留给学生质疑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并认真落实释疑的过程。我们教师不能完全依赖预设的教学目标和设计的教案组织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难中去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善于抓住教学过程中瞬时产生的生成亮点,对自己的教学预设做出调整,从而促进精彩的偶然性生成。
4.教学手段的改进和优化,是落实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其实教学手段与课堂的有效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现在多媒体的运用为课堂增添了魅力,为教学过程的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学会结合具体数学内容编制各类教学课件,借助计算机快速、形象与及时反馈等特点,配合教师教学,使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教学中我应用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相交与平行”“量的计量”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使课堂呈现出了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的氛围,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据统计,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能提高20%~30%的教学效率。
总之,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教得有效,学生学得愉快,更需要我们教师把新课程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不断总结反思,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最终实现学生在数学上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光明.支架,究竟该如何搭建——小学数学课堂引导策略例谈[J].河北教育(教学版), 2008,(9).
[2]于 扬.有效引导,彰显活力——例谈小学数学实效课堂有效策略[J].新课程(上旬),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