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目标长期以来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本文以高职院校人文素质的培养目标为背景,分析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音乐素质培养的现状及音乐素质的内涵,从而提出了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学生;音乐素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各个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中,音乐课程并没有一致的培养目标,开课由学校确定,上课内容由任课教师随意选,高等职业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状态。本文以高职院校人文素质的培养目标为背景,对高职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方向方面提出了一些个人意见。
一、当前形势下的高职院校音乐素质培养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对学校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落实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音乐素质教育作为普通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然而,从普通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音乐素质教育在职业学院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 由于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艺术课程的设置并没有严格的要求。虽然在一些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国家文件中有提出在高等职业学校也应该开设艺术选修课程,为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奠定了相关的基础,但课程的开设依然受到学校自身开设条件的限制。例如,一些对动手能力要求高的专业,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多而重,为保证学生就业率,学校还会安排各种校外的专业实践活动。相比之下,如音乐等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在部分学院中就处于时有是无的状态,课程设置缺乏科学依据。另一方面,高校艺术教育并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各个学校的音乐课程标准比较随意。例如,授课教材自编自选,授课内容也基本由主讲教师自行确定。总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目标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情况不容乐观。
二、从音乐艺术的特点与作用方面阐述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应该具备的音乐素质
音乐在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方面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由于音乐是抽象的,不像画家用笔描画现实的景物,也不像文学家诉说生活的文字情节,音乐和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的对应。因此,感受音乐比起欣赏绘画、阅读文学作品会更主观,相同的音乐在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感受。一个人是否理解音乐,并不是(或不仅仅)在于他是否掌握了一门演奏的技艺,而在于他对音乐是否有多方面的感知、认识和理解。其中,一个人是否具有广泛的音乐学科知识,甚至是音乐学科之外的知识,对于他认识和理解音乐至关重要。音乐素质教育应该是一种全面的音乐学科教育和音乐文化教育。
对高等职业院校音乐素质的培养的目标而言,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获得丰富、广泛的音乐学科知识,另一方面,高校可以推动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学会思考,使之感受到音乐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拓宽音乐学科知识视野和塑造良好的性格的学习目的。让音乐伴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音乐来缓解自己的压力,释放自己的情绪。这样的音乐素质培养目标,对于面临社会竞争压力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方向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中包含的情感因素永远不能被语言所复述,永远不能被其他艺术形式所替代。音乐对于人的情感需求、情感发展方面的独特的作用,主要还是根源于音乐“直指人心”的本性。因此,用美好的音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高等职业学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目标。教师在音乐教学的实践操作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形象和理解音乐语言等一系列能力。积极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使其具备创造音乐的能力。
1.培养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感知能力包括音乐感觉和音乐知觉两个方面。音乐感觉是指借助听觉器官具体辨别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等细微差别的能力。音乐知觉是指人们对音乐的复杂形势与结构(节奏、旋律、和声、肢体、力度、速度、调性调式等)的细微变化的辨别能力,因此,音乐的感知能力包含了个体对声音的感觉以及对音响形态的领悟能力和组织能力。音乐感知力越强的人乐感就越好,通常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就很强,当然音乐创作能力自然也不会弱。
音乐感知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作用于人的情感的音乐,主要是通过体验者通过对音响的联想和感觉来完成的。音乐里没有明确的指示,例如,一段某人听来哀伤的音乐,在另一个人听来却觉得很安稳放松,听音乐的人的态度和方式决定了聆听者之间不同的感受、联想、反应。综合起来,这些心理活动的产生,即出于感受音乐并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里增加一些中外名曲的欣赏,并引导学生将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运用到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上,多听辨、多思考,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音乐鉴赏能力是对音乐内涵与品质的一种鉴别与分析的能力。它建立在音乐感知能力的基础上,也是相关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文化知识的综合运用,并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音乐素质目标达成一致。
2.培养正确的音乐价值观
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不仅应让学生了解多元化的音乐文化知识,掌握相关的音乐技能,同时应当帮助学生认识音乐的价值观以及学习音乐的意义。例如,学生很喜欢唱通俗歌曲,对这些歌曲的喜好度远远超过了一些艺术歌曲、传统音乐。因为唱完后他们感到非常痛快非常过瘾,学生的感情也在歌声中得到了尽情宣泄。作为一名合格音乐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音乐有使人情感得到宣泄的功能,但并不是它的唯一的功能。除此之外,它还有反映丰富生活的功能,有让人积极向上的励志功能以及予人以艺术享受的功能等。教师应使学生的认识再度深化,从简单的情感认知出发引导学生对音乐价值观进行思考。在音乐教学中注重音乐对人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世界的启迪,帮助学生在获得音乐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社会,理解人生,理解自己,将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感悟投入学习中,这对个体音乐能力的发展和音乐知识的学习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高职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需要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当前状况与职业教育的特色等多个层面进行细致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中提升音乐素养的有效措施应注重以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关注学生多方面艺术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高职学生;音乐素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各个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中,音乐课程并没有一致的培养目标,开课由学校确定,上课内容由任课教师随意选,高等职业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状态。本文以高职院校人文素质的培养目标为背景,对高职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方向方面提出了一些个人意见。
一、当前形势下的高职院校音乐素质培养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对学校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落实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音乐素质教育作为普通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然而,从普通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音乐素质教育在职业学院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 由于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艺术课程的设置并没有严格的要求。虽然在一些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国家文件中有提出在高等职业学校也应该开设艺术选修课程,为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奠定了相关的基础,但课程的开设依然受到学校自身开设条件的限制。例如,一些对动手能力要求高的专业,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多而重,为保证学生就业率,学校还会安排各种校外的专业实践活动。相比之下,如音乐等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在部分学院中就处于时有是无的状态,课程设置缺乏科学依据。另一方面,高校艺术教育并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各个学校的音乐课程标准比较随意。例如,授课教材自编自选,授课内容也基本由主讲教师自行确定。总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目标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情况不容乐观。
二、从音乐艺术的特点与作用方面阐述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应该具备的音乐素质
音乐在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方面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由于音乐是抽象的,不像画家用笔描画现实的景物,也不像文学家诉说生活的文字情节,音乐和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的对应。因此,感受音乐比起欣赏绘画、阅读文学作品会更主观,相同的音乐在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感受。一个人是否理解音乐,并不是(或不仅仅)在于他是否掌握了一门演奏的技艺,而在于他对音乐是否有多方面的感知、认识和理解。其中,一个人是否具有广泛的音乐学科知识,甚至是音乐学科之外的知识,对于他认识和理解音乐至关重要。音乐素质教育应该是一种全面的音乐学科教育和音乐文化教育。
对高等职业院校音乐素质的培养的目标而言,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获得丰富、广泛的音乐学科知识,另一方面,高校可以推动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学会思考,使之感受到音乐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拓宽音乐学科知识视野和塑造良好的性格的学习目的。让音乐伴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音乐来缓解自己的压力,释放自己的情绪。这样的音乐素质培养目标,对于面临社会竞争压力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方向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中包含的情感因素永远不能被语言所复述,永远不能被其他艺术形式所替代。音乐对于人的情感需求、情感发展方面的独特的作用,主要还是根源于音乐“直指人心”的本性。因此,用美好的音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高等职业学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目标。教师在音乐教学的实践操作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形象和理解音乐语言等一系列能力。积极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使其具备创造音乐的能力。
1.培养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感知能力包括音乐感觉和音乐知觉两个方面。音乐感觉是指借助听觉器官具体辨别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等细微差别的能力。音乐知觉是指人们对音乐的复杂形势与结构(节奏、旋律、和声、肢体、力度、速度、调性调式等)的细微变化的辨别能力,因此,音乐的感知能力包含了个体对声音的感觉以及对音响形态的领悟能力和组织能力。音乐感知力越强的人乐感就越好,通常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就很强,当然音乐创作能力自然也不会弱。
音乐感知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作用于人的情感的音乐,主要是通过体验者通过对音响的联想和感觉来完成的。音乐里没有明确的指示,例如,一段某人听来哀伤的音乐,在另一个人听来却觉得很安稳放松,听音乐的人的态度和方式决定了聆听者之间不同的感受、联想、反应。综合起来,这些心理活动的产生,即出于感受音乐并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里增加一些中外名曲的欣赏,并引导学生将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运用到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上,多听辨、多思考,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音乐鉴赏能力是对音乐内涵与品质的一种鉴别与分析的能力。它建立在音乐感知能力的基础上,也是相关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文化知识的综合运用,并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音乐素质目标达成一致。
2.培养正确的音乐价值观
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不仅应让学生了解多元化的音乐文化知识,掌握相关的音乐技能,同时应当帮助学生认识音乐的价值观以及学习音乐的意义。例如,学生很喜欢唱通俗歌曲,对这些歌曲的喜好度远远超过了一些艺术歌曲、传统音乐。因为唱完后他们感到非常痛快非常过瘾,学生的感情也在歌声中得到了尽情宣泄。作为一名合格音乐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音乐有使人情感得到宣泄的功能,但并不是它的唯一的功能。除此之外,它还有反映丰富生活的功能,有让人积极向上的励志功能以及予人以艺术享受的功能等。教师应使学生的认识再度深化,从简单的情感认知出发引导学生对音乐价值观进行思考。在音乐教学中注重音乐对人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世界的启迪,帮助学生在获得音乐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社会,理解人生,理解自己,将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感悟投入学习中,这对个体音乐能力的发展和音乐知识的学习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高职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需要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当前状况与职业教育的特色等多个层面进行细致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中提升音乐素养的有效措施应注重以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关注学生多方面艺术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