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高中 历史教学 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教师或学生提出有商榷性或探讨性的问题,然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商讨和辩论,互相启发得出结论,以研究和探求真理的一种教学模式。运用课堂讨论,可打破原有课堂教学机械刻板的僵化局面,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动状态。
一、营造和谐、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遵循鼓励原则
课堂上,和谐、愉悦的氛围才能让学生敢想、敢言、敢于质疑。教师应从以往的居高临下、课堂统治者的角色向学习引领者转变,争取实现师生、生生相互间的平等对话,努力追求教师、学生、课本三者的零距离。
在讨论中,学生之间各方面差异悬殊,教师要适度的褒贬,对表现好的同学表扬应适可而止,对有不成熟意见的同学不要给予轻率的否定,尤其不能压抑学生的个性,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为保证课堂讨论的质量精心命题
精心设计命题,是一节讨论课是否成功的关键。一道成功的讨论题,既要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又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引发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对教材进行深度分析。
1.注意讨论题的综合性。讨论题可以是分析题,也可以是评价题、综合题、比较题、概括题、归纳题。课堂讨论的问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尝试由学生提出问题。
2.命题知识的学科联系。因为政治与历史、地理和语文各科联系很密切,命题时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联系,让知识的触角延伸到现实生活与其它相关学科中去,推动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展。
3.注意命题的新颖性和多角性。让学生在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中进行分析、探讨,发现其中的规律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知识富有生命力。
三、充分的准备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前提
提前由教师公布命题、目的和要求,同时布置一些必读的参考类资料,并提供某些启发性的思考点。事先安排3~5个主要发言人,其它为补充发言人,或者按照坐位每8~10人为一组,选出代表作为中心发言人。学生则要根据命题认真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写好发言的提纲,人人做好发言的打算,发言力求做到:紧扣命题、不超时、态度认真、口齿清楚、措词得当。
四、讨论中切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照顾全体
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讨论陷入沉默时,老师马上拨开话题,打破沉默,引导学生们发言;讨论进入高潮,尤其是出现争论的时候,教师需因势利导,紧扣命题,将讨论引向纵深,做好最后总结。
1.实现了民主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术气氛活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提高了学生主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言提纲的撰写,培养了学生对历史资料搜集、阅读、综合与运用的技巧。在发言和争论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并提高了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3.促进学生带着问题去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构思发言提纲,并积极发言。动脑、动手、动口三者合一,对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达到了对基础知识再认和深化的效果。
4.讨论达到高潮,尤其在发生争论时,学生本能地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激发其想象和冲动,使学生获得了跳跃性的提高。
5.课堂讨论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悅,进一步激发了其求知的热情和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课堂讨论是教师或学生提出有商榷性或探讨性的问题,然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商讨和辩论,互相启发得出结论,以研究和探求真理的一种教学模式。运用课堂讨论,可打破原有课堂教学机械刻板的僵化局面,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动状态。
一、营造和谐、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遵循鼓励原则
课堂上,和谐、愉悦的氛围才能让学生敢想、敢言、敢于质疑。教师应从以往的居高临下、课堂统治者的角色向学习引领者转变,争取实现师生、生生相互间的平等对话,努力追求教师、学生、课本三者的零距离。
在讨论中,学生之间各方面差异悬殊,教师要适度的褒贬,对表现好的同学表扬应适可而止,对有不成熟意见的同学不要给予轻率的否定,尤其不能压抑学生的个性,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为保证课堂讨论的质量精心命题
精心设计命题,是一节讨论课是否成功的关键。一道成功的讨论题,既要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又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引发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对教材进行深度分析。
1.注意讨论题的综合性。讨论题可以是分析题,也可以是评价题、综合题、比较题、概括题、归纳题。课堂讨论的问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尝试由学生提出问题。
2.命题知识的学科联系。因为政治与历史、地理和语文各科联系很密切,命题时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联系,让知识的触角延伸到现实生活与其它相关学科中去,推动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展。
3.注意命题的新颖性和多角性。让学生在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中进行分析、探讨,发现其中的规律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知识富有生命力。
三、充分的准备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前提
提前由教师公布命题、目的和要求,同时布置一些必读的参考类资料,并提供某些启发性的思考点。事先安排3~5个主要发言人,其它为补充发言人,或者按照坐位每8~10人为一组,选出代表作为中心发言人。学生则要根据命题认真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写好发言的提纲,人人做好发言的打算,发言力求做到:紧扣命题、不超时、态度认真、口齿清楚、措词得当。
四、讨论中切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照顾全体
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讨论陷入沉默时,老师马上拨开话题,打破沉默,引导学生们发言;讨论进入高潮,尤其是出现争论的时候,教师需因势利导,紧扣命题,将讨论引向纵深,做好最后总结。
1.实现了民主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术气氛活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提高了学生主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言提纲的撰写,培养了学生对历史资料搜集、阅读、综合与运用的技巧。在发言和争论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并提高了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3.促进学生带着问题去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构思发言提纲,并积极发言。动脑、动手、动口三者合一,对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达到了对基础知识再认和深化的效果。
4.讨论达到高潮,尤其在发生争论时,学生本能地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激发其想象和冲动,使学生获得了跳跃性的提高。
5.课堂讨论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悅,进一步激发了其求知的热情和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