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造实践作为一种学习建筑设计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建筑院校的重视。文章总结了建造实践的教学目的以及其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的价值体现,结合当前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建造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对建造课程展开了进一步的思考并提出建议,以期对今后建造实践教学改革的发展有所启迪。
【关键词】建造实践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改革
前言
“建筑设计基础”是建筑学专业中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有的学校也称之为“建筑初步”),它是整个建筑学科的奠基石,肩负对初学者进行启蒙教育之重责。近些年来,从建筑学专业自身的问题出发,国内建筑院校的建筑学专业一年级的建筑设计基础课进行了重大的教学改革,即空间设计、形态构成及建造实践等已经成为课程的重要教授内容。这也预示着基础教学的着眼点开始从单纯的绘图基本功训练转向建筑设计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而在此轮教学改革中,对建造实践教学的关注度也日益热烈。建筑教育的一个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就是学生们不清楚建筑是如何建成的。因此,国内越来越多的建筑院校将建造实践融入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将材料、工艺、建筑构造等作为一门课程来进行建筑教学,并通过各种竞赛和学术会议来交流和探讨建造实践教学。建造课程以实践为指导方向,学生通过触摸真实的材料激发创作灵感,通过细部与节点的设计了解建筑构造的相关知识,并在此过程中锻炼团队合作精神。
建造实践的教学改革
当前,建筑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学生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空间塑造、艺术表达等方面,对建筑的建造知识却相当匮乏。近年来,我国建筑学教学一直强调实践和动手能力,为了将建造与设计紧密相连,让学生们在实际建造过程中体验建筑设计,更好地理解“诗意的建造”,国内越来越多的建筑院校将建造实践融入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力求通过这方面的教学实践让学生们重新审视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问题。
1.建造实践的教学目的
建筑基础教育中引入建造教学的方式为设计、建造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建造是建筑学的物质基础和表达手段,也是建筑学的基础和起点。以材料与质感,构法与工艺,节点与细部为切入点的建造观念是建筑教学新的立足点,也是促发从建筑本体进行思考与原创的源泉。”[1]建造实践的教学目的是在实际动手的建造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空间形式与建造活动的内在关系,初步了解基本的材料特性、构造节点和连接体的受力特点,在简单的实体加工与制作中发展出对建筑材料及其加工方式、过程的思考,以及对实体建造实践的体验和对建筑性能的检验。
2.建造实践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的价值体现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重要的一点是引导学生步入建筑学的门槛。传统的建筑基础教学的训练核心是识图制图、渲染和构图练习,多侧重于建筑设计表达技能的传授,通过这些为学生更好地进入建筑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融入建造教学,能够让学生从一入门就能很好地认识建筑的基本问题,更深入地理解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建造作为设计课题要求学生用真实的材料,亲自动手搭建一个空间,让学生从文化艺术的建筑,从设计方法的建筑回到真实的建造。从而摆脱风格、形式、表现、设计方法的束缚,直接从事建造活动,获得建筑原本的真实性体验,培养一种建构精神。建造实践是通过建造活动来学习建筑设计,开启了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通过图画学习建筑设计互为补充,有助于学生完成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转换,为我们的建筑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建筑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动手搭建,对于初学建筑学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体验。
3.建造实践的教学改革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在建筑学本科一年级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开展建造实践教学始于2013年,通过此次教学,授课教师及一年级学生对建造实践都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积累了经验,为进一步开展相关设计教学奠定了基础。2013年的建造实践教学题目要求是在指定的场地内自选一个3m×3m×3m的空间范围,用规定的建筑材料“瓦楞纸板”,采用一定的结构方式和构造工艺,建造一个满足5~6人集会(站姿)、聊天(坐姿)、休憩(卧姿)的有顶的使用空间。作品要求有合理的尺度、美观的形式,并采用适宜的技术和经济简单的结构;形式不限,可为任意造型的空間实体模型,但需具有正常的采光、通风;成果应当考虑和周围环境相得益彰,成为校园内一个特别的景观小品;完成的作品应该具有可以拆卸、搭建拆除后可以再利用等方面的优点。通过此次建造实践,学生获得对瓦楞纸板材料性能、建造方式及过程的感性及理性认知,理解建筑的物理特性。大部分学生能基本把握空间使用功能、人体尺度、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能较好地了解瓦楞纸板的物理性质、加工方法、表皮肌理等特性。但在实体建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方案构思的创新性有待提高;空间处理手法不够灵活;对瓦楞纸板的物理性质、连接方法等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导致最终模型不够坚固,有的作品一遇到大风就坍塌了;模型制作欠精致。从课程启动到成果展示,在4周左右的时间里,经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整个建造实践课程进行得十分顺利。虽然在教学阶段的推进中遇到很多难题,但所有参与者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建造实践充满信心,以团队的力量和智慧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了建造实践课题与作业。2015年的建造题目是“候车棚”,2016年的建造题目是“校园休憩空间”,这两次建造实践题目中对材料没有任何的限制,只要求选择价格合适、性能合理的材料或可重复循环使用的其他回收材料,建造成果要求结构稳固,能承受相应设计人数的使用荷载,并能够维持较长时间。在这两年的建造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寻找价格低廉的建筑材料,认识各种材性,并通过做出1:1的细部节点,研究其构造设计,最终对如何运用这些普通的材料营造朴实的建筑氛围,以及创造精致的节点细部,表现特殊材料的美感等都作出了有意义的尝试。 4.建造实践教学的反思
传统设计主要通过图纸、模型等来模拟建造过程,具有虚拟性、理想化的特点,而建造实践改变了这种状况,它通过真实材料和尺度的建造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加深对材料性能、结构逻辑、细部构造、加工技术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三年的建造实践教学,我们认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
(1)邀请建筑技术的任课教师参与进来,能够从结构、构造知识等方面给学生予以帮助,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完成搭建作品。
(2)根据题目统一搭建的材料,这样学生准备材料比较方便,也便于教师指导及完成作品后的评价。
(3)控制合理的搭建造价,用比较经济的费用搭建出优秀的建筑作品,也可鼓励学生运用废旧材料进行搭建。
(4)在搭建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用成绩予以考核,防止个别学生浑水摸鱼。
建造实践教学源于国外一些先锋院校,国内一些院校也在纷纷探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对而言,作为一所建造实践教学刚刚起步的院校要想在该领域有所作为和贡献,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先锋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是一条提高建造实践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结语
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教学体系正面临着变革,众多的建筑院校都在进行新的建筑设计教学探索,特别是对于引导学生步入建筑学门槛的基础教学,而建造实践作为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造作为建筑本体的回归,对这个时代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它强调了建筑的“物质性”和“建造性”,它不是个人动手能力的体现,而是团队综合组织能力的展示。希望通过建造实践,能为学生们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能让学生们体验设计,领悟建构的真谛,对建筑设计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姜涌、包杰、王丽娜:《建造设计——材料·连接·表现》,《清华大学的建造实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半山、赵辰:《尺度与材料的真实性——南京大学建造教学漫谈》,《新建筑》2011年第4期,第15-17页。
[3]张建龙:《同济大学建造设计教学课程体系思考》,《新建筑》2011年第4期,第22-26页。
[4]王朝霞、覃琳:《重构建筑学的技术精神——建造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新建筑》2011年第4期,第27-30页。
[5]李岳岩、陈静:《向课外延伸的实体搭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構教学实验及其反思》,《新建筑》2011年第4期,第31-34页。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
【关键词】建造实践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改革
前言
“建筑设计基础”是建筑学专业中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有的学校也称之为“建筑初步”),它是整个建筑学科的奠基石,肩负对初学者进行启蒙教育之重责。近些年来,从建筑学专业自身的问题出发,国内建筑院校的建筑学专业一年级的建筑设计基础课进行了重大的教学改革,即空间设计、形态构成及建造实践等已经成为课程的重要教授内容。这也预示着基础教学的着眼点开始从单纯的绘图基本功训练转向建筑设计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而在此轮教学改革中,对建造实践教学的关注度也日益热烈。建筑教育的一个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就是学生们不清楚建筑是如何建成的。因此,国内越来越多的建筑院校将建造实践融入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将材料、工艺、建筑构造等作为一门课程来进行建筑教学,并通过各种竞赛和学术会议来交流和探讨建造实践教学。建造课程以实践为指导方向,学生通过触摸真实的材料激发创作灵感,通过细部与节点的设计了解建筑构造的相关知识,并在此过程中锻炼团队合作精神。
建造实践的教学改革
当前,建筑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学生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空间塑造、艺术表达等方面,对建筑的建造知识却相当匮乏。近年来,我国建筑学教学一直强调实践和动手能力,为了将建造与设计紧密相连,让学生们在实际建造过程中体验建筑设计,更好地理解“诗意的建造”,国内越来越多的建筑院校将建造实践融入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力求通过这方面的教学实践让学生们重新审视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问题。
1.建造实践的教学目的
建筑基础教育中引入建造教学的方式为设计、建造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建造是建筑学的物质基础和表达手段,也是建筑学的基础和起点。以材料与质感,构法与工艺,节点与细部为切入点的建造观念是建筑教学新的立足点,也是促发从建筑本体进行思考与原创的源泉。”[1]建造实践的教学目的是在实际动手的建造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空间形式与建造活动的内在关系,初步了解基本的材料特性、构造节点和连接体的受力特点,在简单的实体加工与制作中发展出对建筑材料及其加工方式、过程的思考,以及对实体建造实践的体验和对建筑性能的检验。
2.建造实践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的价值体现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重要的一点是引导学生步入建筑学的门槛。传统的建筑基础教学的训练核心是识图制图、渲染和构图练习,多侧重于建筑设计表达技能的传授,通过这些为学生更好地进入建筑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融入建造教学,能够让学生从一入门就能很好地认识建筑的基本问题,更深入地理解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建造作为设计课题要求学生用真实的材料,亲自动手搭建一个空间,让学生从文化艺术的建筑,从设计方法的建筑回到真实的建造。从而摆脱风格、形式、表现、设计方法的束缚,直接从事建造活动,获得建筑原本的真实性体验,培养一种建构精神。建造实践是通过建造活动来学习建筑设计,开启了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通过图画学习建筑设计互为补充,有助于学生完成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转换,为我们的建筑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建筑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动手搭建,对于初学建筑学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体验。
3.建造实践的教学改革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在建筑学本科一年级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开展建造实践教学始于2013年,通过此次教学,授课教师及一年级学生对建造实践都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积累了经验,为进一步开展相关设计教学奠定了基础。2013年的建造实践教学题目要求是在指定的场地内自选一个3m×3m×3m的空间范围,用规定的建筑材料“瓦楞纸板”,采用一定的结构方式和构造工艺,建造一个满足5~6人集会(站姿)、聊天(坐姿)、休憩(卧姿)的有顶的使用空间。作品要求有合理的尺度、美观的形式,并采用适宜的技术和经济简单的结构;形式不限,可为任意造型的空間实体模型,但需具有正常的采光、通风;成果应当考虑和周围环境相得益彰,成为校园内一个特别的景观小品;完成的作品应该具有可以拆卸、搭建拆除后可以再利用等方面的优点。通过此次建造实践,学生获得对瓦楞纸板材料性能、建造方式及过程的感性及理性认知,理解建筑的物理特性。大部分学生能基本把握空间使用功能、人体尺度、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能较好地了解瓦楞纸板的物理性质、加工方法、表皮肌理等特性。但在实体建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方案构思的创新性有待提高;空间处理手法不够灵活;对瓦楞纸板的物理性质、连接方法等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导致最终模型不够坚固,有的作品一遇到大风就坍塌了;模型制作欠精致。从课程启动到成果展示,在4周左右的时间里,经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整个建造实践课程进行得十分顺利。虽然在教学阶段的推进中遇到很多难题,但所有参与者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建造实践充满信心,以团队的力量和智慧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了建造实践课题与作业。2015年的建造题目是“候车棚”,2016年的建造题目是“校园休憩空间”,这两次建造实践题目中对材料没有任何的限制,只要求选择价格合适、性能合理的材料或可重复循环使用的其他回收材料,建造成果要求结构稳固,能承受相应设计人数的使用荷载,并能够维持较长时间。在这两年的建造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寻找价格低廉的建筑材料,认识各种材性,并通过做出1:1的细部节点,研究其构造设计,最终对如何运用这些普通的材料营造朴实的建筑氛围,以及创造精致的节点细部,表现特殊材料的美感等都作出了有意义的尝试。 4.建造实践教学的反思
传统设计主要通过图纸、模型等来模拟建造过程,具有虚拟性、理想化的特点,而建造实践改变了这种状况,它通过真实材料和尺度的建造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加深对材料性能、结构逻辑、细部构造、加工技术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三年的建造实践教学,我们认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
(1)邀请建筑技术的任课教师参与进来,能够从结构、构造知识等方面给学生予以帮助,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完成搭建作品。
(2)根据题目统一搭建的材料,这样学生准备材料比较方便,也便于教师指导及完成作品后的评价。
(3)控制合理的搭建造价,用比较经济的费用搭建出优秀的建筑作品,也可鼓励学生运用废旧材料进行搭建。
(4)在搭建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用成绩予以考核,防止个别学生浑水摸鱼。
建造实践教学源于国外一些先锋院校,国内一些院校也在纷纷探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对而言,作为一所建造实践教学刚刚起步的院校要想在该领域有所作为和贡献,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先锋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是一条提高建造实践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结语
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教学体系正面临着变革,众多的建筑院校都在进行新的建筑设计教学探索,特别是对于引导学生步入建筑学门槛的基础教学,而建造实践作为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造作为建筑本体的回归,对这个时代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它强调了建筑的“物质性”和“建造性”,它不是个人动手能力的体现,而是团队综合组织能力的展示。希望通过建造实践,能为学生们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能让学生们体验设计,领悟建构的真谛,对建筑设计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姜涌、包杰、王丽娜:《建造设计——材料·连接·表现》,《清华大学的建造实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半山、赵辰:《尺度与材料的真实性——南京大学建造教学漫谈》,《新建筑》2011年第4期,第15-17页。
[3]张建龙:《同济大学建造设计教学课程体系思考》,《新建筑》2011年第4期,第22-26页。
[4]王朝霞、覃琳:《重构建筑学的技术精神——建造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新建筑》2011年第4期,第27-30页。
[5]李岳岩、陈静:《向课外延伸的实体搭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構教学实验及其反思》,《新建筑》2011年第4期,第31-34页。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