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机器人手术导针偏移分析研究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sou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按规范操作骨科机器人术中导针仍发生偏移的原因及防止偏移的方法。

方法

用一根立方体木棍模拟人体的骨骼,在木棍上进行骨科机器人演示。规划在木棍上打入螺钉,在机器人的引导下置入导针。按术中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导针尾和导针尖施加侧方偏移的力量。测量导针尖的实际偏移距离,并与机器人监控允许的1 mm偏移范围进行比较。

结果

导针尾部受力时,导针尖的偏移距离[(0.50±0.07)mm)]明显小于机器人监控允许的1 mm偏移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88,P< 0.001)。导针尖部受力,机器人监控显示偏移达到1 mm时,导针尖的偏移距离[(4.92±0.16) mm]超过机器人监控允许的1 mm偏移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476,P<0.001)。

结论

骨科机器人手术中引起导针发生偏移的力量主要来自导针尖部。术中导针尖的实际的偏移距离大于机器人监控显示的偏移距离,机器人术中监控显示的偏移距离只是导针是否偏移的参考,术者的操作细节才是导针是否发生偏移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TCD)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基因确诊的2例迟发型OTCD患者的临床及治疗、随访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例1为17岁男性,因"发作性头晕、呕吐4个月,精神异常、抽搐3 d"来诊,入院前3 d在当地医院即发现肝功能损伤、呼吸性碱中毒、血氨升高达434 μmol/L,给予控
目的分析转甲状腺素蛋白(TTR)突变所致的眼软脑膜淀粉样病(OLMA)一家系的临床、影像和基因学特征。方法收集1例于2015年9月25日就诊于唐都医院,由TTR基因Leu12Pro突变导致的OLMA患者的家系资料以及外周血标本,首先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检测,并对其父亲、姐姐等进行家系验证。分析该病临床、神经影像学及基因学特点。结果本例OLMA患者主要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表现,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头痛、
目的通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技术研究帕金森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特点,以及与运动症状严重程度、运动症状受累严重侧别、认知障碍、视空间障碍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71例作为帕金森病组,以及同期来医院门诊体检以及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正常对照者61名作为正常对照组,行SD-OCT检查。对
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是一组获得性免疫性肌病,其主要包括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无肌病性皮肌炎、散发性包涵体肌炎(sIBM)和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以及有些特殊类型的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坏死性肌病(NM)、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抗体阳性NM。这些不同类型IIM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抗体检测和肌肉病理技术。不同类型的IIM,其临床表现不同,之间还存在着相互重叠的
帕金森病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低病死率、高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与心理负担。其临床表现主要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近年研究表明非运动症状是帕金森病前驱期的主要临床症状,特别是感觉障碍显著降低了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文中就帕金森病患者感觉障碍(嗅觉、视觉、听觉及前庭功能、疼痛等)特点及电生理改变进行综述,以期为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
美国用药安全实践协会(ISMP)2017年发布的《ISMP抗血栓药物用药安全自我评估标准》是对2005版的修订,主要包括了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安全用药策略。2017版评估标准包括8个关键元素、11个核心指标,可帮助医疗机构评估自身抗血栓药物用药安全情况。
目的分析总结长屈肌腱(FHL)转位治疗缺损大于5 cm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7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39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男33例,女6例;年龄15~46岁,平均31.6岁;跟腱缺损均大于5 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32周,平均16周。39例患者均行FHL转位术以重建跟腱,其中23例双切口取腱,16例单切口取腱。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
目的观察新型内固定装置骨内内固定(IO-FIX)在足踝关节融合术中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接受足踝部手术应用IO-FIX治疗的32例(40足)患者资料,男6例,女26例;年龄(61.7±15.1)岁(23~83岁);外翻28例36足,踝关节炎2例2足,类风湿踝关节炎1例1足,舟楔关节炎1例1足。比较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评估、A
目的探讨应用腱周膜下通道技术治疗Myerson Ⅱ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8月至2018年1月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应用自行设计的微创缝合技术治疗的19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25~64岁,平均40.4岁;左侧12例,右侧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8~120 d,平均60 d;跟腱缺损平均3.84 cm。近端做2 cm横行手术切口,骨膜剥离器腱周膜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