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师生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每一位教育者都有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达到课堂进行目标”的愿望.
一、当前课堂提问的反思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提高课堂提问效率的策略
1.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提问
课堂提问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教师还需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提问形式,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经常使用的提问形式有以下几种:(1)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提问,这是直问.(2)通过已知条件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是反问.(3)利用带有刺激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是激问.(4)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是引问.(5)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提问,这是追问,一般用于课尾的总结阶段.
2.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听到学生说“课上听明白了,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这恰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片面性、定式性等障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只有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学习了函数的奇偶性后,学生在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常忽视定义域问题,因此,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判断函数f (x)=2x-(12)x在区间[23-a-6,2a]上的奇偶性,不少学生由f (x)=f (-x)得到f(x)为奇函数.教师提问:f(x)为奇函数或偶函数时,区间[33-a-6,2a]应满足什么条件?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发现a=2或a=1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函数为奇函数.当然,为了消除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只会“按部就班”的倾向,在教学中,我们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方法,不要满足于用常规方法取得正确答案,而是多去尝试、探索最简单、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刺激和思维碰撞条件,可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问题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尽力创设问题情境,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利用教材,借助于多媒体,开展活动,联系生活,通过在课堂上再现生活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发现问题.例如,讲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我设计的问题如下:张晓东暑假去打工,到一家超市应聘,老板说第一天给他2000元,以后每天张晓东给老板返还1元、2元、4元、8元…… 至少干够20天,问:小明同意了吗?回答是小明拒绝了,张晓东为什么会拒绝呢?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这样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4.培养学生自身提问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提问的能力,让他们敢于、乐于、善于提出问题呢?
(1)训练提问的胆识.学生天生好奇,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兴趣和许多问题,数学也不例外.可是我们学生为什么提不出问题呢?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学生不敢提问.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致力于创设一种和谐的问题环境,使学生有提问的胆识和勇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自信心的形成特点,打破学生自卑心理和疑问状态,激发“我能行,我提的问题真棒”等自信心的意识,从而树立学生提问的自信心.
(2)养成提问的习惯.我们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数学思维问题的特殊性进行有效教学,促使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习惯的开始.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对教材灵活应用,使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促使下,激发问题兴趣,从而养成提问的习惯;增强质疑意识.良好的提问习惯是在日积月累的不断质疑中形成的.在数学教学时要抓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鼓励学生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增强学生质疑意识,从而形成提问习惯.
(3)培养提问的技巧.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提问的方法与技巧的培养尤为必要,这样才能“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漫”.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在思考中就某一事物而联想到与其有关的其他事物,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和认知发展规律,针对性地设计具有知识过渡性的铺垫,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结构上创造性地猜测出问题.
总之,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当前课堂提问的反思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提高课堂提问效率的策略
1.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提问
课堂提问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教师还需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提问形式,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经常使用的提问形式有以下几种:(1)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提问,这是直问.(2)通过已知条件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是反问.(3)利用带有刺激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是激问.(4)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是引问.(5)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提问,这是追问,一般用于课尾的总结阶段.
2.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听到学生说“课上听明白了,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这恰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片面性、定式性等障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只有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学习了函数的奇偶性后,学生在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常忽视定义域问题,因此,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判断函数f (x)=2x-(12)x在区间[23-a-6,2a]上的奇偶性,不少学生由f (x)=f (-x)得到f(x)为奇函数.教师提问:f(x)为奇函数或偶函数时,区间[33-a-6,2a]应满足什么条件?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发现a=2或a=1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函数为奇函数.当然,为了消除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只会“按部就班”的倾向,在教学中,我们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方法,不要满足于用常规方法取得正确答案,而是多去尝试、探索最简单、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刺激和思维碰撞条件,可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问题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尽力创设问题情境,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利用教材,借助于多媒体,开展活动,联系生活,通过在课堂上再现生活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发现问题.例如,讲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我设计的问题如下:张晓东暑假去打工,到一家超市应聘,老板说第一天给他2000元,以后每天张晓东给老板返还1元、2元、4元、8元…… 至少干够20天,问:小明同意了吗?回答是小明拒绝了,张晓东为什么会拒绝呢?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这样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4.培养学生自身提问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提问的能力,让他们敢于、乐于、善于提出问题呢?
(1)训练提问的胆识.学生天生好奇,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兴趣和许多问题,数学也不例外.可是我们学生为什么提不出问题呢?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学生不敢提问.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致力于创设一种和谐的问题环境,使学生有提问的胆识和勇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自信心的形成特点,打破学生自卑心理和疑问状态,激发“我能行,我提的问题真棒”等自信心的意识,从而树立学生提问的自信心.
(2)养成提问的习惯.我们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数学思维问题的特殊性进行有效教学,促使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习惯的开始.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对教材灵活应用,使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促使下,激发问题兴趣,从而养成提问的习惯;增强质疑意识.良好的提问习惯是在日积月累的不断质疑中形成的.在数学教学时要抓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鼓励学生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增强学生质疑意识,从而形成提问习惯.
(3)培养提问的技巧.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提问的方法与技巧的培养尤为必要,这样才能“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漫”.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在思考中就某一事物而联想到与其有关的其他事物,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和认知发展规律,针对性地设计具有知识过渡性的铺垫,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结构上创造性地猜测出问题.
总之,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