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到底是怎祥死的?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ianqi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汉奸汪精卫到底是如何死
  的,各类书刊上的说法不一。归纳
  起来大约有三种说法,其一是日本
  人害死的,其二是蒋介石派人毒死
  的,其三是病死的。那么真实的情
  况到底如何呢?这还得从头讲起。
   一
   在中国的文化里,像汪精卫这
  样背叛祖国的人是最让国人生厌
  的,人们总害怕同他发生某种联
  系。抗日战争胜利后,国人中许多
  原来姓“汪”的都去掉三点水,变成
  了“王”姓,连汪精卫是何方人士,
  国人也相互推托,有人说他是安
  徽人,有人说他是江西人,有人说
  他是浙江人,有人说他是广东三
  水人,有人说他是广东番禺人,各
  方相互争执以求开除这个孽种的
  身份。
   翻开典籍,汪精卫祖籍安徽婺
  源,按现在省界的划分,今应属于
  江西。元代末年其祖先从婺源迁
  至浙江的山阴(今绍兴),浙江绍
  兴在明清是个出“师爷”的地方,
  “师爷”也就是为官员出谋划策的
  人,即幕僚。汪精卫的父亲便以此
  谋生,先后在广东的番禺、三水、曲
  江、英德、四会、陆丰等县署做过幕
  僚。1871年汪父的原配夫人——
  浙江人卢氏病死,留下一男三女,
  不久,已50岁的汪父又续娶了17
  岁的广东人吴氏,吴氏又生下三
  男三女,汪精卫在汪父10个孩子
  中排行第10,在4个男孩子中排
  行第,4,所以汪精卫又常被家人唤
  称“四哥”。汪精卫出生时,汪父已
  经是62岁高龄的老者了。
   汪精卫生于1883年5月4
  日,当时汪父正在广东省三水县
  任职,汪精卫的出生地应该是广
  东三水,但翻阅汪精卫个人填写
  的履历,出生地一栏却填的是广
  东番禺,在古代番禺指的就是今
  天的广州。汪精卫本名兆铭,“精
  卫”是他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
  报》上发表文章使用过的笔名。汪
  精卫少时生得眉清目秀,且聪明伶
  俐,青年时曾一度被称为“美男
  子”。少年的汪精卫常在家听他眼
  朦耳聋的父亲讲故事、读诗词,然
  后又大声地向父亲复述着,凭此他,
  练就了演讲的才能。参加革命后,
  他演讲时口齿清晰,条理清楚,抑
  扬顿挫,一时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偶
  像。在南洋演讲时,有一个华侨巨
  富的女儿名叫陈璧君,竟抛开学
  业,追逐汪精卫的行程,聆听汪的
  精彩演说。1908年两人结婚,当时
  汪精卫26岁,陈璧君只有17岁。
   汪精卫于1902年春考中秀
  才,1904年又考取了官费留日生,
  东渡日本政法大学留学,开始投身
  革命,成为孙中山最得力的助手。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前,他代
  孙中山起草遗嘱。孙中山去世后,
  有望成为孙中山接班人的有3个
  人:胡汉民、廖仲凯、汪精卫。当时
  代孙中山行使各种职权的是胡汉
  民,但胡汉民是国民党右派的领
  袖,遭到了左派的强烈围攻;廖仲
  凯是国民党左派的领袖,也同样遭
  到一大批右派的不满,国民党一时
  间群龙无首。1925年7月1日,改
  组孙中山生前的大元帅府为中华
  民国国民政府,汪精卫、胡汉民、廖
  仲凯、张静江、谭延闽、许崇智、于
  右任、张继、徐谦、林森、戴季陶、伍
  朝枢、古应芬、朱培德、孙科、程潜
  等16人为政府委员。国民政府主
  席选举前,汪听到有人要选他,便
  一再谦让、推辞,正式选举时,却急
  不可耐地自己投了自己一票。会
  议秘书伍朝枢在宣布选举结果
  时,说:“发出选举票11张,收回选
  举票11张,选举汪精卫为国民政
  府主席的11票。”这一下,汪自己
  选自己一票的老底被披露了出
  来。同时还选举了汪精卫、胡汉民、
  许崇智、谭延阊、林森5人为常务
  委员,汪为主席,许崇智、廖仲凯、
  胡汉民分别担任军事、财政、外交
  部部长,汪坐上了第一把交椅。当
  时的蒋介石连个代表都不是,与汪
  精卫比较仅是一个无名小卒。
   1925年8月20日上午,廖仲
  凯被刺杀,他身中四弹,在送往医
  院途中死亡,一时间震动了广州
  城。汪精卫紧急召集军政部长、粤
  军总司令许崇智和粤军参谋长、黄
  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组成一个特别
  委员会,调查廖案。调查的结果表
  明,是右派领袖胡汉民背后策划
  的,许崇智、蒋介石主张除掉胡汉
  民,汪精卫却让胡汉民以赴莫斯
  科考察为名,出了国门。不久蒋介
  石又以汪精卫与许崇智之间的矛
  盾,借汪精卫的势力把许崇智赶
  到了香港,蒋介石由参谋长爬上
  了粤军总司令的位置,汪精卫虽
  然是军委主席,但军权实际却由蒋
  介石掌握,形成了汪主政、蒋主军
  的局面。
   廖案后不久,国民党右派在上
  海、北京蠢蠢欲动,此时汪精卫在
  共产党与国民党左派的支持下,
  与右派抗争。1926年1月4日国
  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
  召开,在36个执委中,共产党只得
  7个,国民党左派得到14个,国民
  党右派占据了15个。此时的蒋介
  石以左派的面目与右派私下勾结,
  在选票上,蒋介石仅比汪精卫少得
  了一票,而成为中央执委常务委
  员,成为国民党中央的核心,与汪
  精卫平起平坐。不久,蒋介石借
  “中山舰事件”打击汪精卫,向共产
  党进攻。本来汪精卫可以借谭延
  阎、程潜、李济深、朱培德、李福林
  的力量向蒋介石反攻,但此时的
  汪精卫显得十分窝囊,于1926年
  4月请假出走香港,然后赴欧洲。
  蒋介石却不失时机地召开国民党
  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联席会议,
  选举谭延阉为国民党中央政治委
  员会主席,蒋介石被选为国民党
  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彻底取代
  了汪的位置。
   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召
  开六中全会,原定到会者一律穿
  礼服,当日上午8点钟去孙总理陵
  堂举行谒陵仪式,然后到中央党部
  大院内集体留影,9点钟开会。但
  到会者有的穿中山装,有的穿礼
  服,有的穿便装,并且拖拖拉拉,这
  让军人出身的蒋介石十分不满,他
  生气得坐在休息室内一言不发。
  众人站在党部大院内准备摄影
  时,汪精卫派人去请蒋介石,蒋仍
  坐在那里没有动身,作为副总裁
  的汪精卫只得领着大家照相。刚
  照完相,突然枪声四起,汪精卫左
  颊、左臂、背肋连中三枪,倒在血泊
  中。中央委员张继沉着敏捷地抱
  住了刺客,张学良从旁边飞起一
  脚踢掉刺客手中的枪,汪精卫的
  侍卫趁势连开两枪,刺客负伤被
  捕。
   因为蒋、汪矛盾最深,在场的
  大多数人认为是蒋介石派人干
  的,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当场就
  向蒋介石挑衅。但事后详查,证实
  此事与蒋介石没有任何关系。刺
  客叫孙凤鸣,32岁,早年随父母离
  开家乡徐州去东北经商,并在东
  北成家,“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被
  日本人占领,孙凤鸣人关参军,曾
  任十九路军排长,对当局对日不
  抵抗政策十分不满,便化装成记者
  乘机刺杀蒋介石,不料蒋介石没有
  出场,就改刺汪精卫。
   汪精卫被送到医院抢救后,脱
  离了危险。左臂伤势较轻,消毒后
  就进行了缝合;左颊处伤及骨头,
  经过三次手术才取出弹头;背部伤
  势较重,弹头夹在五、六两肋骨间,
  并伤及脊椎骨,经过多方努力也没
  能取出,就是这粒子弹成了后来汪
  精卫死亡的主要原因。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全面
  侵华战争开始。汪精卫主张妥协
  投降,并暗中勾结日本人,日本人
  也趁机实施其诱降计划。于是不
  久,汪精卫就在南京成立了伪政
  权。
   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
  节败退,1943年秋,侵华日军限令
  南京伪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调集
  100万担大米、20万名壮丁,用以
  支持东南亚战争。此时,日本占领
  区反对汪精卫的呼声甚高,大部分
  地区离城10里就是游击队或地方
  武装的势力范围,汪政府的命令根
  本没有人听。一天,侵华日军总参
  谋长松井太郎和犬养健亲自上门
  来催粮催丁,汪精卫慌忙下楼迎
  接,惊恐中一脚踏空,从楼梯上滚
  了下来,8年前背部的枪伤处正好
  撞在了楼梯的棱角上,他当场昏死
  过去。
   汪精卫随后被送进日本在南
  京的陆军医院,经过10分钟的抢
  救,他才苏醒过来。接着又在南京
  的中央医院和日本陆军医院反复
  治疗,最终,汪精卫还是倒下了,卧
  床不起。为此,日本首相东条英机
  打电话嘱咐派最好的军医给汪精
  卫治病,铃木小荣亲自主刀(有的
  资料说是黑川医生),终于将藏在
  汪体内达8年之久的弹头取了出
  来,使汪又一次次地频繁出现于公
  众场合。
   不久,汪精卫在一次汪伪政权
  的会议上布置完工作,一头栽倒在
  沙发上,又一次被送进了医院。虽
  经多方治疗,但没有任何好转,下
  肢麻痹不能下地,动过手术的脊
  椎骨剧痛难忍,而且高烧不退。其
  夫人陈璧君无奈之下想到无锡有
  名的老中医张清华,人称“刘一
  贴”,其祖传的膏药对医治无名肿
  毒有神奇功效,于是便差她的侄
  儿陈春圃驱车将刘一贴请来。
   刘一贴的家人全部死于汪的
  “清乡”中,因而他给汪精卫治病
  时,把满腔怒火藏在心里,先给汪
  使用一贴神奇的膏药,剧痛果真
  迅速消失了,汪精卫为此给了他
  一大笔钱。接下来便贴上了第二
  贴膏药,刘一贴很快就无影无踪
  了。汪精卫则被第二贴膏药折磨
  得死去活来,疼痛加剧。日本医生
  经过对第二贴膏药进行分析,发现
  膏药内含有蜈蚣毒和蝎子毒,汪精
  卫的病情更加严重了。
   东条英机向日本裕仁天皇通
  报了汪精卫的病情,随后便点名
  名古屋帝国大学附属医院的著名
  骨科专家黑川去南京为汪看病。
  黑川到南京后,经过认真检查,认
  为必须对汪精卫进行大的手术,
  并请求东条英机同意把汪送到日
  本帝国大学附属医院治疗。
   1944年3月3日,汪精卫在
  家人的陪同下,被抬上了开往日
  本的“海鹣”号轮船,到了名古屋帝
  国大学附属医院。由斋藤主刀动
  过大手术后,汪精卫稍微轻松了
  一段时间,但不久病情又开始恶
  化,并伴有极度的贫血,医院每天
  必须为他输两次血。同年11月,盟
  军的飞机不断对日本本土进行大
  规模空袭,名古屋与周围的交通
  被切断,当时血库内的血液已用
  完,为了让汪的生命持续下去,先
  是汪的三个女儿为汪输血,接下来
  日本首相小矶又命令
  医院工作人员为汪输
  血¨1月9日,盟军又
  一次出动轰炸机对名
  古屋进行大规模的空
  袭,汪精卫被抬进了
  阴冷的地下屋,第二
  天下午4时20分,汪
  在寒冷的地下屋内痉
  挛了好一阵后死去,
  终年62岁。
   四
   名古屋大学附属医院遵照小
  矶首相的吩咐,对汪的遗体进行
  了防腐处理,并为汪设立了灵堂。
  11月11日下午4时,陈璧君含泪
  在一张纸上写下了“魂兮归来”四
  个正楷字,然后叠好连同汪的那
  首《自嘲》诗一同放进了汪穿着的
  马褂的左边口袋里。汪的遗体也
  由水晶棺材移进了檀香木棺材,
  然后被抬上了“海鹣”号,运往南
  京。
   早在1942年清明节,汪精卫
  在众汉奸陪同下祭扫中山陵时,
  就不知羞耻地对众人说:他死后
  若能葬在孙中山陵园旁的梅花山
  上,为孙中山守陵就心满意足了。
  于是陈公博、周佛海众汉奸便决
  定在梅花山上为汪举行葬礼,并
  决定11月23日沦陷区放假一天,
  凡愿参加送葬的南京市民,每人
  可领取20元的中储券,这个数字
  相当于当时职工月收入的四分之
  山'
   梅花山是紫金山(又称钟山)
  的一小部分,因宋代时在此种过
  梅树而得名。紫金LU上有孙权、朱
  元璋、孙中山的陵墓,而梅花山刚
  好在明孝陵与中山陵之间。陈璧
  君自知汪的尸体日后难免被人毁
  棺鞭尸,便亲自布置,用了5吨坚
  硬的碎钢块掺在混凝土里,然后
  浇灌成厚厚的墓壳。她满以为这
  样就能安全地保护好汪的尸体,没
  想到仅仅过了10个多月,抗日战
  争就胜利了,在全国人民的一片呼
  声中,蒋介石派何应钦扒掉此墓。
  何应钦又派陆军总部工兵指挥部
  马崇六、七十四军军长张灵甫,找
  到当年建墓的专家,经过认真研
  究,用了150公斤德制TNT炸开
  墓壳,劈开棺材。发现经防腐处理
  的尸体依然保存完好,身着马褂的
  口袋里放着陈璧君亲书的“魂兮归
  来”四个字及汪的诗《自嘲》,可见
  汪确实是病死于日本的。
   随后,尸体连同棺材被运往清
  凉山火化,骨灰被丢弃于路边的一
  个水坑里,梅花山上的墓穴被推平
  后,建成了一座亭子,以供游人休
  憩。
   由上可知,汪精卫是枪伤发作
  加上心理上的绝望,相互作用而结
  束他罪恶的一生的。过去说他与
  日本人“合作”产生了矛盾,日本医
  生根据上级指示在手术时将他害
  死,是没有根据的。还有一说,是
  蒋介石派戴笠手下的特务,通过收
  买上海虹桥医院护士,在汪精卫服
  的中药中掺了玻璃粉毒汁,使汪服
  药后,无刺激,无反应,不知不觉地
  中毒而死,更是根本不可能的。
其他文献
浙江会馆,位于太原市南肖墙西端的88号院内,与关帝  庙紧密相邻。虽然四周已被现今的高楼商厦、宾馆饭店所包  围,但是走近前去,依然可见殿宇巍峨,树木葱葱。馆内两株  高大的白杨树和一对粗壮的洋槐为庭院增添了绿色,每到春  天时,槐花盛开,郁香阵阵。漫步院中,映人眼帘的绿树、黄  墙、青瓦相映成趣,令人心旷神怡,顿生诗意。它是目前太原  市现存最完整、最标准的清末木构建筑,也是唯一一座现存  的外
期刊
傅作义将军是一位闻名遐迩的爱国将领,他不但在军事上是一名精勇强将,而且在教育上也有不少建树,在繁忙的军事活动之余,他不仅在绥远后套创办了奋斗中小学,还为振兴家乡教育,使贫困学生能够受到教育,在家乡临猗县即原荣河县安昌村创建了一所平民学校。那时笔者正是临近学前儿童,对建校情景仍有不少记忆。    一  平民学校始建于1935年,校址选在安昌村大池塘北、村子西北边一片半岛似的崖头平地上,计有三四十亩地
期刊
塔则沟庄位于沁源县城的东北方,属城关镇李家庄村管辖,距县城30华里,从城关出发过沁河到李家庄顺沟向东经半沟、松山底直至沟的尽处再攀一段羊肠小路便可到达。塔则沟背靠群山,四周峰峦起伏,森林茂密,地理位置既险要又隐蔽。它翻山往东经友仁可达沁县,往南经法中可到屯留,是个不可多得的要地。因此,抗日战争时期薄一波领导的山西第三行政专员公署所属上党银号在极其复杂的战争环境中选择了这个地方,在这里驻扎并印刷、发
期刊
退休之后,看见不少人为冠心病而苦恼。严格地  说,我也是冠心病患者,然而凭靠“吃”,解除了这个苦  恼。现在谈出来,可能对不少老年朋友,会有所帮助。   我是1995年被确诊为冠心病的,就在医院买了  足有半年的西药,按照专家的断言:准备长期服药。但  我从小就酷爱中医,总认为终身用西药副作用太大,  这不能吃那不能吃,忌口限制,你还怎样享受生活?最  后,我拜访了我的老乡——高级大夫曲先生
期刊
1948年秋太原战役开始时,我在407部队做情报工作。407部队是华北十八兵团参谋处侦察科直属的一个半公开性的情报机关,直接与太行909、晋绥榆次办事处、晋阳工作团以及各地、县敌工部联系,搜集敌情与作战动态,可以说,它是军队首长指挥作战的耳目。日常工作由参谋处欧阳处长、侦察科张科长具体领导、布置,情报经我等研究汇总后报兵团参谋长陈漫远审阅处理。  为了保密和工作方便,我们住在榆次富户街3号一位盲人
期刊
1950年3月的一天,一位约三十六七岁的男子进  入了蒋介石父子的别墅。   “李主任,蒋总统正等着你呢。”一位中年模样的  人对刚进来的人说。   那位被称作李主任的男子是国民党“国防部”第  三厅参谋部主任李森,中年模样的人是特务头子方先  觉。原来,蒋介石于1949年逃离大陆前签署了《关于  大陆失陷后组织全国性游击武装的应变计划》,要求  国民党军的散兵游勇和地痞流氓,趁新中国
期刊
1952年夏季的一天上午,原天蟾舞台老板、江湖人称“江北大亨”顾竹轩的长子顾及庚,领着放暑假在家的儿子顾立尧在淮海路上走着,突然被人叫住。顾及庚一看,唤他的人正是一代大亨黄金荣。顾及庚就问:“黄伯伯,是你叫我?”黄金荣点了点头。顾及庚又问:“有什么事?”黄金荣就向外挥了挥手,说:“去叫你父亲来一趟,我有要紧的事同他谈。”  时年85岁的黄金荣已成了风中之残烛,但说话时中气仍然很足。  于是,便有了
期刊
很久以来,我非常推崇这句名言,一直当作座右铭,促使自己时刻去努力求索。  我更推崇说出这句名言的伟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关于爱因斯坦的传记书里,我读懂了主人公的人生准则和他对人类世界的巨大贡献。从此,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形象便铭刻在我的心中。尽管那时我是一位初中的学生。  1879年3月14日,在德国乌尔姆小镇上一个比较富裕的犹太人家里,接待了降生到人世间的大脑壳的爱
期刊
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吟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本是反映屈原不同朝中轩臣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后人却根据“餐菊”吃起菊花来。  最早是饮用菊花浸过的水。《后汉书》载:河南郦县北部有一小溪,溪畔两岸野菊如堤,秋风吹来菊花纷纷落入水中,岸边30多户人家常饮水而家家长寿。晋工医学家葛洪在《抱朴子·仙药》中也写道:南阳郦县中有甘谷,谷两岸长满野菊,菊花坠入谷池中,年复一年,甘谷水为
期刊
1950年3月10日,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我和杨可嘉同志一起作为绛县人民的代表,北上太原参加了山西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至今已有55年了,但那难忘的历史时刻,在我的记忆中仍然新如昨日。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我和杨可嘉同志在绛县人民政府有关人员的陪送下,首先到运城专署集中。在那里,我们见到了岳维藩专员,他亲切地对我们说:“我们运城代表团这次参加大会的是32人,其中绝大多数没有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