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叶4~6片带茎烘烤对烤烟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选取云南省安宁烟区的红花大金元品种,使用对照试验,设置3组平行试验,综合分析上部叶4~6片带茎烘烤对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即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带茎烘烤烟叶物理特性变异系数较高,稳定性较差,但带茎烘烤烟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以及综合得分都要好于常规采烤烟叶。上部叶4~6片带茎烘烤能有效提升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
  关键词 烤烟;带茎烘烤;物理特性;化学成分;综合分析
  中图分类号 TS 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21-0196-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1.05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ffects of 4-6 Upper Leaves with Stems on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of Flue-cured Tobacco
  SHAN Jing  WU Zhi-xing YE Xian-wen1 et al
  (1.Anning Branch of Kunming Tobacco Corporation of Yunnan Province, Anning, Yunnan 650300;2.Yunnan Province Urba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Kunming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14)
  Abstract Selected the safflower Dajinyuan variety in Anning tobacco area, used a control experiment, set up three sets of parallel experiment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appearance quality and internal quality (that is,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upper leaves of 4-6 leaves with stems).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although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talked-cured tobacco have a higher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nd poor stability,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comprehensive scores of the stalk-cured tobacco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ventional flue-cured tobacco. Baking 4-6 upper leaves with stem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ppearance and internal quality of tobacco leaves.
  Key words Flue-cured tobacco;Stalk-curing;Physical properties;Chemical composition;Comprehensive analysis
  基金項目 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2020年QC活动(ANQC.GG.2020001)。
  作者简介 单璟(1997—),男,云南曲靖人,从事烟叶生产技术研究。*通信作者,硕士生导师,博士,从事优质烟叶生产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3-09
  目前,对上部烟叶的采摘一般采用烟株上留2~3片叶,待大部分烟株的烟叶成熟后再采烤的方法,该方法易引起钾素倒流和烟碱过度积累,形成碱高钾低烟叶,影响上部烟叶的工业利用[1]。同时,由于上部叶叶片厚、含水量小、成熟慢,常规采收方法易使部分烟叶采生,部分烟叶过熟,烤后烟易出现挂灰、青筋、杂色、颜色过深等[2-3],上中等烟比例减少,烟叶可用性降低。如何有效提升烟叶质量是烤烟生产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使用上部叶4~6片一次性带茎烘烤技术,可使上部叶片变得疏松柔软,烟叶色度变浅,减少含青、青痕、僵硬挂灰、杂色,降低烟碱含量[4],改善烟叶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提升上部叶等级结构。笔者对上部叶4~6片带茎烘烤、常规采烤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比较分析了带茎烘烤与常规采烤对烤烟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云南省安宁市主栽品种红花大金元,样品采集地为安宁市八街街道窑坡村委会,烘烤地点为安宁市八街街道窑坡村委会山后村小组密集型烤房,供试烤房为2台4层的气流自然下降式密集型烤房,烘烤结束后置于恒温22 ℃恒湿60%规格为8.0 m×2.7 m×3.9 m的装烟室平衡48 h。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依据对照法对样品进行处理,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上部叶最后4~6片叶充分成熟后一次性带茎采收,要求最顶上2片叶达到成熟,成熟标志是叶面青黄各50%,其余叶片烟叶充分成熟,充分成熟标志是叶面2/3落黄,叶基部分1/3含青[5],采用带茎烘烤完成调制。对照组采用常规采烤完成烘烤调制。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设置3组平行处理。运用SPSS 25.0软件和Excel 2019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2.2 物理特性指标的测定。
  烟叶的物理特性是与卷烟加工有关的因素,主要有厚度、含梗率、叶面密度、抗张力、抗张强度和平衡含水率[6]。烟叶厚度参照GB 451.3—2002进行测定,叶面密度按照YC/T 142—2010进行测定,平衡含水率按照YC/T 31—1996进行测定,抗张力和抗张强度参照GB/T 12914—2008进行测定。烟叶含梗率是指烟叶中烟梗所占比例,以百分数表示,一般约为25%。
  1.2.3 化学成分指标的测定。
  烟叶主要化学成分测定指标包括总糖和还原糖、烟碱、总氮、钾及氯含量,分别按照标准YC/T 159—2002、YC/T 160—2002、YC/T 161—2002、YC/T 173—2003和YC/T 162—2002的方法测定[7]。糖碱比是指总糖与烟碱含量之比;氮碱比是指总氮与烟碱含量之比;钾氯比是指钾与氯含量之比。
  选择烟叶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钾、氯、糖碱比、氮碱比与钾氯比9项指标作为安宁烤烟化学成分的综合评价指标[8]。根据生产实践经验与相关研究结果,确定9项化学成分指标所选用隶属函数的类型、隶属度值与权重值,各指标隶属函数类型及相应参数取值见式(1)、式(2)与表1。式(1)代表S型隶属函数,式(2)代表抛物线型隶属函数。利用乘法原则得出化学成分综合指标值I(式(3))。I取值0~ 值越高,表明烟叶化学成分质量越好。
  f(x)=1.0,x≥x2
  0.9×(x-x1)/(x2-x1)+0. x1<x<x2
  0. x≤x1(1)
  f(x)=1.0,x≤x x≥x4
  0.9×(x-x1)/(x2-x1)+0. x1<x<x2
  0. x2≤x≤x3
  1.0-0.9×(x-x3)/(x4-x3),x3<x<x4(2)
  I=pi=1WiNi(3)
  式中,Ni和Wi分别为第i种化学成分含量的隶属度值和相应的权重系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理特性指标总体特征
  由表2可知,其中带茎烘烤烟叶厚度比常规采烤烟叶稍厚,带茎烘烤烟叶含梗率比常规采烤烟叶稍低,带茎烘烤烟叶叶面密度比常规采烤烟叶高一些,带茎烘烤烟叶平衡含水率比常规采烤烟叶稍高。带茎烘烤烟叶抗张力和抗张强度比常规采烤烟叶高,说明带茎烘烤烟叶的弹性好于常规采烤[9]。综合来看,带茎烘烤烟叶外观质量要好于常规采烤。
  由表3可知,带茎烘烤含梗率变异系数较大,稳定性较差,平衡含水率变异系数较小,稳定性最好,其他指标变异系数均在15%左右,稳定性相对较差。常规采烤各项指标变异系数均优于带茎烘烤,稳定性极好。常规采烤技术较带茎烘烤技术更加成熟,且带茎烘烤操作要点更多,操作步骤更加复杂,故存在烘烤烟叶外观质量不够稳定的情况[10]。
  2.2 化学成分指标总体特征
  根据云南省优质烤烟化学指标含量[11-12]:糖含量15%~35%,总氮含量1.5%~3.5%,烟碱含量1.5%~3.5%,钾含量1.5%~6.0%,氯含量0.3%~0.7%,糖碱比5~8,氮碱比0.8~1.0,钾氯比4~10较为理想。
  由表4、5可知,带茎烘烤烟叶总氮、烟碱、氧化钾含量、水溶性氯含量均高于常规采烤烟叶,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均低于常规采烤烟叶。2种烘烤方式烟叶糖碱比均高于理想范围,但带茎烘烤烟叶糖碱比更接近理想范围,常规采烤烟叶糖碱比远高于理想范围。除糖碱比外,带茎烘烤烟叶各项化学成分指标均在理想范围内,而常规采烤烟叶糖含量高于理想范围。总体来看,带茎烘烤烟叶内在品质高于常规采烤烟叶。
  无论是带茎烘烤烟叶还是常规采烤烟叶,水溶性氯含量和钾氯比的变异系数都很高,稳定性都很差,但带茎烘烤烟叶要低于常规采烤烟叶。2种烘烤方式其他指标变异系数都相对较低,稳定性很好。带茎烘烤烟叶还原糖和氧化钾含量的变异系数低于常规采烤烟叶,常规采烤烟叶总糖、总氮、烟碱的变异系数低于带茎烘烤烟叶,但差距不大。总体来看,带茎烘烤烟叶化学成分稳定性高于常规采烤烟叶。
  采用隸属函数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对烤烟化学成分进行综合评价,计算数据及结果见6。由表6可知,带茎烘烤烟叶化学成分综合得分高于常规采烤烟叶。
  3 讨论与结论
  影响烟叶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的因素有很多,如生长环境、土壤条件、病虫害、采收时机以及烘烤调制过程等。相对来说,采收时机和烘烤调制过程是主观人为影响更大、可控性更高的因素,因此选择合适的采收时机和烘烤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常规采烤技术已经完全成熟,但实践证明上部叶4~6片常规采烤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目前上部叶4~6片一次性带茎采收烘烤技术的相关研究很多,带茎烘烤过程已趋于成熟。该试验对比分析常规采烤和带茎烘烤2种烘烤技术调制上部叶4~6片烟叶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探讨带茎烘烤对其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的影响。
  带茎烘烤烟叶各项物理特性指标均优于常规采烤烟叶,能显著提升烟叶等级及经济效益。带茎烘烤烟叶化学成分指标中,除糖碱比之外,其余指标均在适宜范围,明显优于常规采烤烟叶,综合得分也表明带茎烘烤烟叶化学成分分析优于常规采烤烟叶。常规采烤烟叶物理特性指标稳定性总体优于带茎烘烤烟叶,这可能与带茎烘烤技术较为复杂有关。相反,带茎烘烤烟叶化学成分指标稳定性略微优于常规采烤烟叶,但差距不明显。综合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来看,上部叶4~6片叶带茎烘烤能有效提升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
  参考文献
  [1] 伍千喜,刘强,汤烨,等.烤烟上部4~6片叶带茎烘烤对烟叶质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7(9):272-273.
  [2]  魏硕,谭方利,马明,等.上部叶带茎烘烤水分迁移及形态结构变化[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8,52(2):187-19 231.
  [3]  张永辉,罗定棋,顾勇,等.烤烟上部叶4~6片一次性采烤技术在泸州烟区的应用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8):81-8 96.
  [4]  蒋博文,马留军,陈小翔,等.上部烟叶带茎烘烤过程中呼吸强度及水分、色素含量的变化[J].河南农业科学,2018,47(1):145-149.
  [5]  洪天龙,杨悦章,程黄萍,等.上部烟叶一次性成熟采烤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15):140-143.
  [6]  陈乾锦,池国胜,李娇娇,等.机耕深度和起垄高度对烤烟生长、化学成分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20,59(S1):410-413.
  [7]  谷春海,黄飞燕,王少昆,谢学云,杨丽坤,吕凯,丁显龙,叶贤文.安宁市烤烟化学成分特征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17):45-47,59.
  [8]  王彦亭,谢剑平,李志宏.中国烟草种植区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9]  冉法芬,孙书斌,王家洲,等.皖南烟区不同区域烤烟物理特性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2 27(2):30-34.
  [10]  余春英.黔南烤烟上部4~6片叶带茎采烤烤后烟叶质量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3(13):159-160.
  [11]  王晓宾,孙福山,徐秀红,等.上部烟叶带茎烘烤中主要化学成分变化[J].中国烟草科学,2008,29(6):12-16.
  [12]  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中国烟草育种研究(南方)中心.云南烟草栽培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对温郁金挥发油的产率及成分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共水蒸馏法和乙醚提取法提取温郁金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离鉴定挥发油成分,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水蒸馏法出油率为2.91%,乙醚提取法出油率为1.68%。从共水蒸馏法和乙醚提取法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46和40种成分,共水蒸馏法所提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莪术烯、β-榄香烯酮、5-羟基-3-甲基
摘要 甘氨酸甜菜碱(GBT)是海洋藻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氮渗透调节物质,其被降解后产生的有机胺可通过海气交换进入大气中。近年研究表明,大气中有机胺可以促进新粒子生成及增长,具有潜在重要的气候效应,因此,海洋环境中有机胺的形成机制越来越受到关注。概述了海洋藻类中GBT合成及其降解为有机胺的途径,归纳了不同藻类体内GBT的浓度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藻类体内GBT浓度的因素,剖析了该领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磺胺类抗生素在医药和养殖业中被广泛应用,其在环境中难以降解,该类抗生素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介绍了磺胺类药物性质,对其污染现状、危害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状况进行了阐述,总结了水中磺胺类抗生素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关键词 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现状;去除技术  中图分类号 X 7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 为探究微生物菌剂对设施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以微生物菌剂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设施温室番茄种植中施用微生物菌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种类、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微生物菌剂可以明显提升设施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微生物总量,改善微生物种类的结构,复合肥750 kg/hm2+商品有机肥9 000 kg/hm2+微生物菌剂135 L/hm2处理对速效磷、速效钾的提升最为显著,分别较对照提升5
摘要 使用转录组学的方法研究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处理微型月季的基因表达,发现2种处理的植物-病原菌相互关系通路均有数量较多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该通路中差异表达基因连锁的微卫星序列进行了统计。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提升微型月季抗逆性的机理。筛选与抗逆基因连锁的微卫星序列可为今后的育种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 微型月季;微卫星序列;水杨酸;茉莉酸甲酯  中图分类号 S 943.2 文献
摘要 [目的]开展不受虫态限制的实蝇快速鉴定技术研究。[方法]基于mtDNA COⅠ基因序列,筛选设计了一对能够准确鉴定锈红果实蝇的种特异性引物XF29和XR29 选用锈红果实蝇作为阳性对照,颜带实蝇B.cilifer (Hendel)、瘤胫实蝇B.tuberculata (Bezzi)等19种实蝇作为阴性对照,进行PCR扩增和电泳检测。[结果]仅阳性种锈红果实蝇在约265 bp的位置扩增出一条清
摘要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野生豆科药用植物提供参考,通过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对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秀屿区和涵江区的野生豆科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通过野外样地调查、样线调查等方法,对福建省莆田市3个区的野生豆科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莆田市3个区野生豆科植物共27属38种,其中城厢区20属26种,秀屿区13属14种,涵江区14属17种,分别占总调查物种的68
摘要 [目的]以忍冬为例,通过对传统植物腊叶标本干燥方式的改进,探究在达到保证植物腊叶标本品质较好的前提下亦能快速节能地干燥植物腊叶标本。[方法]采用传统吸水纸对忍冬进行压制,而后采用鼓風干燥箱对新鲜忍冬进行干燥,在干燥过程中逐渐升温改变其温度,最后达到忍冬标本干燥美观的地步。[结果]梯度升温较恒温烘干在节能减时的基础上对最终忍冬腊叶标本品质的影响是较好的;丹参大体也呈现此趋势。[结论]为保证植物
摘要 [目的]探究綿羊繁殖性状相关候选基因ATF4、CCNG1、KDM3B、NPTX1、PLCB3和RASD1在小尾寒羊性腺轴组织(大脑、小脑、下丘脑、垂体、子宫、卵巢、输卵管)的表达差异,为阐明绵羊发情期调控分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FecB BB型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述6个基因在小尾寒羊黄体期和卵泡期与性腺轴相关的7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ATF4在小尾寒
摘要 通过研究榛子坚果在不同焙烤温度和时间下坚果品质(果仁颜色、种皮剥离度、脆度、香味、甜味、含水量)的变化规律,筛选榛子坚果果仁的最佳焙烤条件。根据果仁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将焙烤大致划分为4个焙烤程度:浅度焙烤,焙烤条件为150 ℃焙烤5~30 min;中度焙烤,焙烤条件为160 ℃焙烤5~30 min;中深度焙烤,焙烤条件为170 ℃焙烤5~30 min;深度焙烤,焙烤条件为180 ℃焙烤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