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小说《玫瑰花的香》及其版本变迁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i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金的艺术创作以中长篇著称,但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也写下了八十多个短篇。其中,短篇小说《玫瑰花的香》就是早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小说写于1933年7月份的广州,巴金在《怀念非英兄》一文中提到,“在广东乡村旅行了一个多月”,即指这段时光;而旅行之余,这一个多月的创作也很有成果。散文名篇《鸟的天堂》以及短篇小说《还乡》、《月夜》、《玫瑰花的香》都创作于此间。
  与巴金的其它作品类似,小说《玫瑰花的香》发表之后,也经历了数度的版本变迁。1934年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过一本《黑牡丹》的小说合集,所收录的篇目皆为1933-1934年登载在《良友》画报上的小说,巴金《玫瑰花的香》亦在此列。同年,该篇收入巴金的短篇小说集《将军》,由生活书局出版。之后,该篇小说也随《将军》集收入1936年4月初版的《巴金短篇小说集》第二集。仔细考校这些建国前的版本,除开技术原因造成的错印、谬误,或者一两处字眼、标点的改动,小说《玫瑰花的香》没有文本上的变化。
  巴金的这个短篇,实际上只有两个版本可供比较研究:1933年《良友》画报版和1958年《巴金文集》版。为了表述方便,下面分别简称良友版和文集版,加以比较考察。
  整体上看,文集版对良友版的改动较多。这种改动从文本符号上来讲,既有部分字眼、词语的细微改动(如词语的变换、增删),以及标点的变化,也有不少独立的句子、段落的增删;由之而来,文本内涵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主要包括外在细节的变化、心理活动的变化、人物形象的变化三个方面;最后,改动前后两个版本的风格也出现不少差异。由于文集版是巴金亲自编选,可以认为,这种改动是巴金对小说艺术处理、艺术品位的某些自觉追求;又由于文集版是建国后的版本,与民国的良友版相比,又反映着时代的色彩与烙印。
  首先看外在细部的变化。
  第一,是细节描写的删繁就简,如将良友版开篇“在那旁边摊开的吸墨纸套上面她留下一个字条”改为“在旁边她留下一个字条”;将“玫瑰花瓣染着墨汁似的深红色就像一点一滴的血”改为“玫瑰花瓣的深红色就像一点一滴的血”;“就从左边的书堆里拿了一本书来翻看”去掉“左边的”这一方位修饰;“哭声愈响愈高,声音有点儿凄惨”改为“哭声愈高,也愈凄惨”;“这个人家我很知道,丈夫是机器工人”改为“这个人家丈夫是机器工人”,等等。这些细节的简化,使得文本语言更为凝练,叙述更流畅。
  第二,是细节描写的重新润色、精确。如“我陷进浓郁的香雾里”改为“我沉在浓郁的香雾里”,由气味的“陷进”深入到情绪的“沉在”;如“她的生活是很俭朴的,只靠着她的一个出嫁的姐姐来接济她”改为“她的生活很俭朴,她靠着她一个出嫁的姐姐寄钱接济她”,修改后不带感情色彩,更像听别人说起的,与前文“关于馨的事……我知道的却很少”呼应。同时,增加的“寄钱”一词,更暗示女主人公馨是独身避居城市,与后文她的住处描写呼应;“我没有说话,只是低声唤着她的名字”改为“我低声唤着她的名字”,更符合逻辑、更简洁;在听到女友馨的隔壁夫妇吵架声后,加入独立的“我用忧郁的、疑问的眼光望着馨,好像在求她给我一个解释”一段,既体现了“我”的心理状态,又很好地接续了下文馨的解释,不再显得突兀。
  其次看人物形象、心理描写的变化。
  第一,是男女主人公的形象改造。小说中有一段话讲到女主人公馨的恋爱史,良友版是这样的:“和她来往的男子并不少”,而文集版改为“跟她来往的男人并不多”,这个截然相反的描述,反映了巴金对女主人公形象的重新改造。联系全文,良友版的女主人公,看起来有更丰富、活泼的个人生活史,有点个人主义的孤僻、叛逆感;而文集版的女主人公,却被描写得在情感生活上更为单纯,个性更为沉静,使得“不曾同谁讲过恋爱”的原因,更导向环境的压抑与个人洁身自好的选择。这一点在好多修改的地方得到了印证。比如,小说描写到馨的穿着,在“花格子布短裙”前面,特意加了一个“蓝”色的颜色修饰,以显其穿着的朴素大方;“她的引诱的眼光笼罩着我的脸,她把我的心里照亮了”改为“她的眼睛像灯光一般,它把我的心里照亮了”,显然,眼光里的性意味被淡化,而情感因素却得到加强;同样的,在逛公园的过程中牵手拥抱,却去掉了初版的“她的手好柔软”,在终于同居的一夜,却删去“这夜晚是美丽的,柔和的”、“这一刻我的全个身子都渗透了快乐”。这些描写的变化,相对削弱了女主人公的主动、个性独立等现代女性特征,多了几分传统的温婉和可爱;而男主人公对她的感情,也减弱了性的成分。
  第二,是心理描写的含蓄、简化、省略。如将“我的头好像被什么沉重的东西压着了一般。房间里仿佛着了火。我不能够这样忍耐下去”一段去掉了“房间里仿佛着了火”这句过分外露的修饰;将“我更想不到去获得馨的爱情”改为“我更不敢想得到馨的爱情”,既与前文“我从来就不敢做恋爱的梦”相呼应,又显示馨在“我”心目中潜藏的情感地位;又比如心理描写的省略,如当“我”到馨的家中,馨向“我”表露心迹的时候,良友版有这样一段心理剖白“我胜利了,我把馨得到手了!我不能不得意地这样想”,而文集版将这两句话省略了,使得女主人公的诉说更流畅、动人,“我”的爱情也更温情、含蓄;又比如当馨听到隔壁夫妇的吵架,变得忧郁沉默,使得“我不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时,文集版则删除了这句过于理性明晰的内心独白,更符合人物身份。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心理省略大多发生在男主人公身上。修改后的文集版,男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虽然减少,但却更为凝练,深沉,心理描写和性格塑造得以融洽、统一。
  综合以上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巴金小说《玫瑰花的香》一篇,最佳的版本应该是1958年《巴金文集》版(1986-1994年26卷版的《巴金全集》,虽然整体更为全面、权威,然而具体到此篇,也是采用的文集版)。巴金对良友版的修改,主观上,可以认为是一种小说艺术上的完善;客观上,又和时代的环境、氛围有微妙的关联。后一点,尤其体现在巴金对女主人公现代女性形象的削弱,对恋爱性心理的淡化,这不能说没有时代接受心理的考量。
  【参考文献】
  [1]巴金.巴金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2]良友.画报,1933(79)
  [3]巴金.巴金全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4]赵景深.新文学过眼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李存光.百年巴金:生平及文学活动事略[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宋晨晨,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字语言。
其他文献
摘要:东北大鼓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艺术,拥有包括奉调、东城调、西城调、江北调等多种分支。首先通过分析东北大鼓的发展渊源,了解其发展地理、人文背景。然后以西城派东北大鼓为切入点分析了西城派东北大鼓的艺术特征以及传承分支,进而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东北大鼓;西城派;传承;发展  东北大鼓是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流传的鼓曲艺术形式。因起源于东北三省,又称之为东北大鼓、奉派大鼓等,迄今历经超
期刊
0引言rn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
潜能生的转化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普遍问题,本文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并结合教学实际,从改变育才观念,点燃学生内心之火,配合家庭教育等三方面探讨如何充分发挥
歧义是语言本身及语言交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所表现出的不确定性,常常成为干涉外语学习者听力理解的羁绊.了解歧义的特征和一般规律,学会辨识歧义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学习
目的:研究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的肿块边缘征象与ER、P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术前行钼靶X线检查表现为肿块、术后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243例,均常规行ER、PR免疫组化检测,回顾
摘要:明清家训中的优秀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了修身、齐家、处世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从“修身、齐家、处事”三个方面探讨明清时期的家训思想,并从中挖掘出符合中华民族自身特性和社会传统的优秀教育内容。  关键词:明清家训;修身;齐家;处事  关于修齐治平,《礼记·大学》用生动的语言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
携带一天的疲惫倦意,我朝大山走去.rn任夕阳在我的身后尽情挥毫.把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我踩着自己的影子,朝山顶爬去.那灰暗的身影在我的脚下晃动,在我的眼前飘游,在我的心中
期刊
记得大学结束的那个夜晚,我怀揣着一包昭通产的画苑烟孤单的走进校园的歌舞厅.我以为已经误时的我是最后一个不被大家等候的人物了.事实上还有许多男女同学尚未出现.暗淡的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