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 选题意义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具有层次性、整体性等特性的系统工程。一直以来,为了中考、高考成绩,学校施行的都是应试教学,重知识而轻德育,重分数而轻心灵的自由成长,德育目标僵化,德育实效性差。对此,我们对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的德育课程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式学习,为培养健全人格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学校,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大部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较差、自私自利、自信心不足、学习能力差、竞争意识薄弱;而本校教师大部分还采用传统的德育模式——说教式上班会课。为此,我们提出以“实施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提高德育实效性”作为研究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精心设计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课,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认知感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内省,在体验中生成品德。
2. 相关概念界定
活动体验式学习:是教育者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活动之中,经过学生自身的感知、理解、体悟、操作进而生成反思等实践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养成个性的学习方式。
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围绕一个专题或针对一个问题而组织的班集体全体成员共同参加的教育活动。它的基本原则是“以主题为灵魂,以教育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指导”。
德育实效性:是指学校德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实际收效程度及德育资源投入的高收益水平,即学校德育既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又能真正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并能以最小的教育资源投入达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最佳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立论根据和研究条件
1.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运用体验式学习法,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主体观,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来制定教育内容,以满足学生接受教育和成长的需要;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符合青少年的道德发展规律。
2. 符合道德教育的发展规律
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重视经历和体验过程,依靠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开发潜能,让学生的认知在活动体验的基础上及时得到内化,体现了以“以学生发展为主题”的教育思想。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 研究目标
(1)我们将通过对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提高农村初中德育实效性进行研究,将德育与学生的主体性实践体验紧密联系起来,探索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方式和方法。
(2)本课题通过对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的类型设计进行研究,让德育工作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生活现实、思想道德需要,从而真正凸显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3)本课题通过对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的实施进行研究,促进班主任工作专业化发展。
2. 研究內容
在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中,根据不同时段,分层渗透学校的育人目标,确定立足学生成长需求的教育,如青春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自我保护教育、感恩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和考前心理疏导等,使之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以期找到将德育落实下去的着眼点。
(1)研究农村初中学生德育教育发展趋势。
(2)解读学校德育目标,调查学校班级德育管理现状。
(3)统一制定符合初中生各年级成长需求的主题班会教育目标。
(4)分年级设计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的类型。
(5)组织班主任实施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同时组织专家和班主任观课、评课。
(6)修改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7)组织专家指导,整理研究成果。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 研究方法
在理论准备阶段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研究法;在教学实践阶段采用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观察法;在反思提升阶段采用统计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
2. 基本思路
(1)对已有的、成功的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案例进行梳理、归纳,纳入课程管理体系,形成极具校本特色的“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课程”。
(2)创新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活动操作规程,做到有章可循,使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课程常态化,确保课程体系向纵深发展。
(3)对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一套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学生乐于参与的、具有本校特点的德育课程,提高学生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提升德育的达成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4)为促进本校班主任工作专业化做出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五、课题研究的收获与成效
1. 归纳了农村中学实施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基本类型的教学指导模式
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主要包括价值引领类活动体验、思想激励类活动体验、社会适应类活动体验、团队合作类活动体验、学习促进类活动体验五种类型。在设计学生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时,应该把这些活动类型有机结合在一起,创设富有教育价值和意义的、模拟现实的体验活动和情境,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成长,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情绪感受、情感体验和认知感悟,从而促进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德育形式。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时,要遵循“话题导入,明确主题;游戏活动,体验主题;交流心得,感悟主题;联系实际,迁移主题;写出体会,内化主题”五个基本实施环节。
2. 形成了农村初中学校实施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的有效策略
(1)组建学习小组,营造体验氛围。一节班会时间有限,人人发言难以做到。为了更好地开展“体验式主题班会”,教师可以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学生在组内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 (2)围绕德育主线,搭建体验平台。主题班会的主线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有明确的德育指引。一节班会只有一条主线,但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体验,加深感悟,促进践行,实现德育效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精选班会内容,创建体验情境。体验的内容与情境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成长经历,为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正确面对成长中的问题,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4)拓展延伸感悟,提升体验效果。学生体验结束后,要对体验进行总结,深化、提升主题。因此教师或学生要归纳本次学生的体验感悟,使教育目标得以真正实现。总结要有真情实感,不能泛泛而谈,才能触动学生心灵,引导学生真正践行道德规范。
3. 提高了农村初中学校实施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的德育实效
(1)学生方面的成效。一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三是学会了自我反思与承担责任;四是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2)老师方面的成效。一是加强了班级管理的效果,减轻了工作量;二是更新了教育理念,改变了教学心态;三促进教师走向班主任专业化。
(3)学校方面的成效。通过对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的实践研究,编写了校本教材,构建了可操作、具体化、特色化的校本德育课程,同时还作为一种模式进行推广,全面提高了学校德育实效性。
4. 明确了农村中学实施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的注意事项
(1)注意德育的内隐性和动态生成性。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课往往目标明确、立意高远,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道德教育、精神引导最好内隐于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感悟、分享,利用学生自身的体验、感悟,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道德认识。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感受,老师要根据学生交流中的不同感受做出正确的引导,关注学生真正的感受和体会。这样的课堂,更利于学生的自主感悟、自我教育,教育效果也好很多。
(2)注意德育的延续性。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的生理快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缓慢。这种不平衡造成中学生心理不够成熟,承受能力较差,意志力相对薄弱,这些的不稳定性决定了一次主题班会课的德育效果在学生身上起作用的时间有限,如果想要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就需要教师不断地以各种主题活动来推动。
(3)注意积极评价和具体指导相结合。教师要做到积极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被肯定的快乐,从而唤醒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及不同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帮助学生认清他们当下存在的问题,并尽量陪伴他们找到解决的方法,跟踪学生的转变,以促进学生的成长。
(4)注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开展的基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具有相近性、长期性、固定性等特征,所以相处的第一步是平等友善、真诚待人,这样学生才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同时也有欲望聽取对方的想法。这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助于班级团队的和谐。
(5)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和活动实效性。主题活动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助于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的投入有助于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应从学生内心需求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道德实践,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便于学生参与的环节,让学生在参与中去体验、感悟、内化,去实现智慧的生成和人格的完善。
1. 选题意义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具有层次性、整体性等特性的系统工程。一直以来,为了中考、高考成绩,学校施行的都是应试教学,重知识而轻德育,重分数而轻心灵的自由成长,德育目标僵化,德育实效性差。对此,我们对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的德育课程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式学习,为培养健全人格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学校,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大部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较差、自私自利、自信心不足、学习能力差、竞争意识薄弱;而本校教师大部分还采用传统的德育模式——说教式上班会课。为此,我们提出以“实施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提高德育实效性”作为研究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精心设计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课,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认知感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内省,在体验中生成品德。
2. 相关概念界定
活动体验式学习:是教育者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活动之中,经过学生自身的感知、理解、体悟、操作进而生成反思等实践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养成个性的学习方式。
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围绕一个专题或针对一个问题而组织的班集体全体成员共同参加的教育活动。它的基本原则是“以主题为灵魂,以教育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指导”。
德育实效性:是指学校德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实际收效程度及德育资源投入的高收益水平,即学校德育既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又能真正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并能以最小的教育资源投入达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最佳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立论根据和研究条件
1.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运用体验式学习法,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主体观,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来制定教育内容,以满足学生接受教育和成长的需要;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符合青少年的道德发展规律。
2. 符合道德教育的发展规律
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重视经历和体验过程,依靠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开发潜能,让学生的认知在活动体验的基础上及时得到内化,体现了以“以学生发展为主题”的教育思想。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 研究目标
(1)我们将通过对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提高农村初中德育实效性进行研究,将德育与学生的主体性实践体验紧密联系起来,探索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方式和方法。
(2)本课题通过对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的类型设计进行研究,让德育工作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生活现实、思想道德需要,从而真正凸显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3)本课题通过对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的实施进行研究,促进班主任工作专业化发展。
2. 研究內容
在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中,根据不同时段,分层渗透学校的育人目标,确定立足学生成长需求的教育,如青春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自我保护教育、感恩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和考前心理疏导等,使之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以期找到将德育落实下去的着眼点。
(1)研究农村初中学生德育教育发展趋势。
(2)解读学校德育目标,调查学校班级德育管理现状。
(3)统一制定符合初中生各年级成长需求的主题班会教育目标。
(4)分年级设计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的类型。
(5)组织班主任实施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同时组织专家和班主任观课、评课。
(6)修改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7)组织专家指导,整理研究成果。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 研究方法
在理论准备阶段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研究法;在教学实践阶段采用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观察法;在反思提升阶段采用统计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
2. 基本思路
(1)对已有的、成功的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案例进行梳理、归纳,纳入课程管理体系,形成极具校本特色的“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课程”。
(2)创新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活动操作规程,做到有章可循,使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课程常态化,确保课程体系向纵深发展。
(3)对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一套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学生乐于参与的、具有本校特点的德育课程,提高学生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提升德育的达成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4)为促进本校班主任工作专业化做出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五、课题研究的收获与成效
1. 归纳了农村中学实施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基本类型的教学指导模式
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主要包括价值引领类活动体验、思想激励类活动体验、社会适应类活动体验、团队合作类活动体验、学习促进类活动体验五种类型。在设计学生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时,应该把这些活动类型有机结合在一起,创设富有教育价值和意义的、模拟现实的体验活动和情境,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成长,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情绪感受、情感体验和认知感悟,从而促进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德育形式。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时,要遵循“话题导入,明确主题;游戏活动,体验主题;交流心得,感悟主题;联系实际,迁移主题;写出体会,内化主题”五个基本实施环节。
2. 形成了农村初中学校实施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的有效策略
(1)组建学习小组,营造体验氛围。一节班会时间有限,人人发言难以做到。为了更好地开展“体验式主题班会”,教师可以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学生在组内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 (2)围绕德育主线,搭建体验平台。主题班会的主线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有明确的德育指引。一节班会只有一条主线,但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体验,加深感悟,促进践行,实现德育效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精选班会内容,创建体验情境。体验的内容与情境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成长经历,为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正确面对成长中的问题,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4)拓展延伸感悟,提升体验效果。学生体验结束后,要对体验进行总结,深化、提升主题。因此教师或学生要归纳本次学生的体验感悟,使教育目标得以真正实现。总结要有真情实感,不能泛泛而谈,才能触动学生心灵,引导学生真正践行道德规范。
3. 提高了农村初中学校实施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的德育实效
(1)学生方面的成效。一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三是学会了自我反思与承担责任;四是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2)老师方面的成效。一是加强了班级管理的效果,减轻了工作量;二是更新了教育理念,改变了教学心态;三促进教师走向班主任专业化。
(3)学校方面的成效。通过对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的实践研究,编写了校本教材,构建了可操作、具体化、特色化的校本德育课程,同时还作为一种模式进行推广,全面提高了学校德育实效性。
4. 明确了农村中学实施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的注意事项
(1)注意德育的内隐性和动态生成性。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课往往目标明确、立意高远,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道德教育、精神引导最好内隐于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感悟、分享,利用学生自身的体验、感悟,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道德认识。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感受,老师要根据学生交流中的不同感受做出正确的引导,关注学生真正的感受和体会。这样的课堂,更利于学生的自主感悟、自我教育,教育效果也好很多。
(2)注意德育的延续性。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的生理快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缓慢。这种不平衡造成中学生心理不够成熟,承受能力较差,意志力相对薄弱,这些的不稳定性决定了一次主题班会课的德育效果在学生身上起作用的时间有限,如果想要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就需要教师不断地以各种主题活动来推动。
(3)注意积极评价和具体指导相结合。教师要做到积极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被肯定的快乐,从而唤醒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及不同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帮助学生认清他们当下存在的问题,并尽量陪伴他们找到解决的方法,跟踪学生的转变,以促进学生的成长。
(4)注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开展的基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具有相近性、长期性、固定性等特征,所以相处的第一步是平等友善、真诚待人,这样学生才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同时也有欲望聽取对方的想法。这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助于班级团队的和谐。
(5)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和活动实效性。主题活动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助于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的投入有助于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应从学生内心需求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道德实践,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便于学生参与的环节,让学生在参与中去体验、感悟、内化,去实现智慧的生成和人格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