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赏识教育的学理基础进行分析,对应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所在,针对问题提出赏识教育应用的解决措施,以为之后的相关研究做出贡献。
关键字:赏识教育;小学体育;自然教育
一、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赏识教育源于自然教育学派,作为自然教育理论的代表人,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成长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儿童会在自然的成长环境中学会需要掌握的技能。赏识教育则是继承了自然成长这一概念,更加注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自信、自尊的建立。其遵循以下理论基础:
(一)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原本是对推动人类行为发展的动力的研究,但其应用于教育领域同样适用。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并非同质,而是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以塔型结构存在,由底层向高层递进。人类的发展遵循不断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而演进,自尊与自我认同处于需求的顶层,是推动人类不断完善自我的动力,赏识教育就是在为这一顶层需求的出现做前置准备,为儿童树立前进的目标。
(二)强化理论
巴普洛夫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从而逐渐发展出强化理论。强化理论强调奖励能够提高正确行为的出现概率,而惩罚则促使错误行为出现的概率下降。赏识教育就是采取了正向强化的手段,通过鼓励正确的行为,使儿童建立积极的行为意识与表现,从而达到健康人格养成的目的。
(三)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中预期结果、自我效能感与目标是其中的核心要素,三者处于一个微妙的循环之中,当预期结果与目标相吻合时,人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从而朝向高自我效能感的方向发展,而自我效能感强,且目标明确的人,往往也能获得预期结果,从而进一步提升自我效能感。赏识教育就是在提升自我效能感方面发挥作用,使得儿童的认知能够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实现积极健康的发展。
(四)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此效应中,教师或教育者往往对被教育者给予积极的结果预期,也即是认为儿童能够获得高的成就,这种预期会影响教育者的教学活动,从而间接对被教育者产生积极的影响。赏识教育的关键在于赏识,赏识是一种积极正向的态度,持此教育理念的教育者往往对于学生的教育问题也持乐观的态度,从而促使皮格马利翁效应发生。
二、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时代到来,体育教学不再是作为可有可无的课程设置,而真正地担负起提升学生体质的重任。但是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仍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一)重指标轻情绪
由于教育目标的转变,对于小学学生体育教学的检测也从以往的运动量标准转为体质指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关注于学生体质指标是否达标,根据体质指标的状况进行教学安排,而较少关注到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参与度、体验感与情绪状况。这就使得学生无法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反而为体育成绩的提升伤透脑筋。
(二)教学方法单一
从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状况来看,教学方法单一仍然是其主要问题。田径运动依然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辅以跳跃性活动和少量的球类训练。反观欧美的体育教学,方法则更加多样化,如各类球类社团、体育竞赛等,使得体育教学覆盖到学生的整个校园生活,甚至娱乐休闲生活,教学的效率更高。
(三)教学氛围不佳
由于教师对学生情绪的忽视以及教学方法的单一,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往往表现出消极的状态,运动时偷工减料,对体育教学不停抱怨等等。不良的教学氛围又会反过来阻碍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面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赏识教育方式的引入就显得尤为必要。赏识教育所关注的是儿童的自然成长,而体育教学同样也应当以学生体质的自然发展为规律。因此笔者认为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树立快乐体育观念
赏识教育在日本体育教学中被很好地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日本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我国可以借鉴这一成功经验,树立快乐体育的观念。在快乐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再是单纯的体质标准,而是结合学生能否体验到体育运动的快乐,是否情绪高昂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设定应当稍微高于学生现阶段的水平,让学生“跳一跳”再达标,在学生努力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二)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
自我发展是儿童天生的能力,赏识教育中强调以人为本,開发学生的天性,使其在探索中不断成长。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如提供简单的运动器械,让学生自己开发运动的方式,在这种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器械原有的运动方式,而且能够开发出意想不到的运动方法,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与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三)家校共同发力
赏识教育的执行者不仅包括教师,家长也是赏识教育的重要主体,因此在赏识教育的应用过程中,家庭应当配合学校发挥作用。例如周六日的徒步旅行,下学后的亲子互动运动、骑行挑战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也需引领学生感受运动的快乐,从而提升学校体育教学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的应用在解决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单一、枯燥的问题中具有显著效果,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把握好赏识教育的关键点,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摸索,发挥赏识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熊冬华.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7):86.
[2]朱宾.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8,(7):83.
[3]朱宾.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8,(7):83.
[4]胡海华.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小学时代(奥妙),2018,(5):74.
关键字:赏识教育;小学体育;自然教育
一、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赏识教育源于自然教育学派,作为自然教育理论的代表人,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成长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儿童会在自然的成长环境中学会需要掌握的技能。赏识教育则是继承了自然成长这一概念,更加注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自信、自尊的建立。其遵循以下理论基础:
(一)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原本是对推动人类行为发展的动力的研究,但其应用于教育领域同样适用。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并非同质,而是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以塔型结构存在,由底层向高层递进。人类的发展遵循不断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而演进,自尊与自我认同处于需求的顶层,是推动人类不断完善自我的动力,赏识教育就是在为这一顶层需求的出现做前置准备,为儿童树立前进的目标。
(二)强化理论
巴普洛夫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从而逐渐发展出强化理论。强化理论强调奖励能够提高正确行为的出现概率,而惩罚则促使错误行为出现的概率下降。赏识教育就是采取了正向强化的手段,通过鼓励正确的行为,使儿童建立积极的行为意识与表现,从而达到健康人格养成的目的。
(三)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中预期结果、自我效能感与目标是其中的核心要素,三者处于一个微妙的循环之中,当预期结果与目标相吻合时,人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从而朝向高自我效能感的方向发展,而自我效能感强,且目标明确的人,往往也能获得预期结果,从而进一步提升自我效能感。赏识教育就是在提升自我效能感方面发挥作用,使得儿童的认知能够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实现积极健康的发展。
(四)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此效应中,教师或教育者往往对被教育者给予积极的结果预期,也即是认为儿童能够获得高的成就,这种预期会影响教育者的教学活动,从而间接对被教育者产生积极的影响。赏识教育的关键在于赏识,赏识是一种积极正向的态度,持此教育理念的教育者往往对于学生的教育问题也持乐观的态度,从而促使皮格马利翁效应发生。
二、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时代到来,体育教学不再是作为可有可无的课程设置,而真正地担负起提升学生体质的重任。但是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仍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一)重指标轻情绪
由于教育目标的转变,对于小学学生体育教学的检测也从以往的运动量标准转为体质指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关注于学生体质指标是否达标,根据体质指标的状况进行教学安排,而较少关注到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参与度、体验感与情绪状况。这就使得学生无法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反而为体育成绩的提升伤透脑筋。
(二)教学方法单一
从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状况来看,教学方法单一仍然是其主要问题。田径运动依然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辅以跳跃性活动和少量的球类训练。反观欧美的体育教学,方法则更加多样化,如各类球类社团、体育竞赛等,使得体育教学覆盖到学生的整个校园生活,甚至娱乐休闲生活,教学的效率更高。
(三)教学氛围不佳
由于教师对学生情绪的忽视以及教学方法的单一,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往往表现出消极的状态,运动时偷工减料,对体育教学不停抱怨等等。不良的教学氛围又会反过来阻碍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面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赏识教育方式的引入就显得尤为必要。赏识教育所关注的是儿童的自然成长,而体育教学同样也应当以学生体质的自然发展为规律。因此笔者认为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树立快乐体育观念
赏识教育在日本体育教学中被很好地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日本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我国可以借鉴这一成功经验,树立快乐体育的观念。在快乐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再是单纯的体质标准,而是结合学生能否体验到体育运动的快乐,是否情绪高昂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设定应当稍微高于学生现阶段的水平,让学生“跳一跳”再达标,在学生努力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二)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
自我发展是儿童天生的能力,赏识教育中强调以人为本,開发学生的天性,使其在探索中不断成长。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如提供简单的运动器械,让学生自己开发运动的方式,在这种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器械原有的运动方式,而且能够开发出意想不到的运动方法,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与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三)家校共同发力
赏识教育的执行者不仅包括教师,家长也是赏识教育的重要主体,因此在赏识教育的应用过程中,家庭应当配合学校发挥作用。例如周六日的徒步旅行,下学后的亲子互动运动、骑行挑战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也需引领学生感受运动的快乐,从而提升学校体育教学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的应用在解决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单一、枯燥的问题中具有显著效果,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把握好赏识教育的关键点,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摸索,发挥赏识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熊冬华.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7):86.
[2]朱宾.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8,(7):83.
[3]朱宾.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8,(7):83.
[4]胡海华.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小学时代(奥妙),2018,(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