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一直以来,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应用题教学,并把它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所得到的结果却是学生学得枯燥,思维定势模式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而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形成兴趣、掌握方法、训练思路较为重要的阶段。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训练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技巧、方法,增强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心。
[关键词]应用题;解题;能力;教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一直以来,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应用题教学,并把它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以及各方面的原因,应用题的解题总是有点欠缺,所得到的结果是学生学得枯燥,思维定势模式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而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形成兴趣、掌握方法、训练思路较为重要的阶段。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训练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技巧、方法,增强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心。现在,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应用题教学,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要怎样做才能提高低年级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一、创设愉快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因此,教师在应用题的启蒙教学中,必须重视利用挂图、实物、多媒体动画等音像素材创设愉快情境,让应用题中所叙述的人、事、物更加形象直观,使应用题中所隐藏的数量关系更加容易理解和把握,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兴趣倍增。另外,课堂应创设愉快、轻松的学习情境,教师可让学生多准备一些小棒、简单的几何图形等,组织学生利用所准备的材料,根据演示的画面,自己动手亲自摆一摆,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真正理解“把两部分合起来”和“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的含义,学会列算式解答加减法应用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减缓学生理解问题的难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重视对简单应用题的教学
小学应用题的知识结构是多方位的。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应用题构成的,只是它们隐蔽了题中的问题,没有形成独立的简单应用题。因此,必须抓好简单应用题这个教学基础。
1、从最简单的应用题入手。简单应用题按实际数量关系情况来划分大体有11种,主要集合为“加、减、乘、除”四类。加强对这四类基本应用题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掌握小学应用题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培养基本的解题思维形式,为复合应用题奠定基础。
2、题意不变,改变叙述方式的训练。如:在教学简单分数加减法应用题时,笔者选用了这样一道题: “有一堆黄土,上午运走了2/5吨,下午比上午多运走了1/5吨,下午运走了多少吨?”然后改述为:“上午比下午少运了1/5吨。”这样比多、比少就清楚地表示出两个量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应用题中名词、术语、概念的理解,提高理解应用题的能力。
3、线段图的训练。用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直观、形象、具体,它是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好帮手。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确定计算方法。在简单应用题中应加强这部分的训练,为今后学习用线段图分析复杂应用题打下基础。
三、重视图画应用题、图文应用题、文字应用题的衔接教学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书面语言落后于口头语言,教师在应用题的启蒙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图画应用题、图文应用题、纯文字应用题的衔接教学,抓好图画、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的转换训练。对于图画应用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然后进一步要求学生把刚才口头叙述的应用题用简单的文字与图画表示出来,为学习图文应用题奠定基础;对于图文应用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转化成表格形式的应用题,引导学生观察,重点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以逐步引导学生从表格式的应用题向纯文字表述的应用题过渡。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认识文字应用题的结构、提高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培养习惯,教会审题
对小学生来说,审读应用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而审题不准就不能很好地解答题目,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是理解题意,即审题。在教学时,教师要强调,读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
五、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训练
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楚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所以要重视教给学生联系运算意义,把应用题中叙述的情节语言转换成数学运算,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叙述。对每一道题的算法,教师都要认真说理,也要让学生去说理,使学生能够将数量关系从应用题的情节中抽象出来纳入到已有的概念中去。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通过学生操作和教师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甲数比乙数多,那么甲数就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和乙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乙数多的部分,从甲数里去掉和乙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乙数多的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这样教学使学生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清楚,掌握了一类问题的分析思路,从而避免小学生仅仅依靠对题中某些词语的臆断或盲目尝试来选择算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又初步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解更复杂的应用题打下基础。其次要重视简单应用题基本结构的教学。使学生明确简单应用题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缺少条件要补条件,缺少问题要补问题才能构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同时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教学时可以进行提问题,填条件的练习。通过训练,使学生看到相关联的两个条件能提出问题,看到一个问题一个条件就能意识到还要补充什么条件。这一训练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认识,也为今后教学复合应用题提出中间问题做准备。
六、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一道题做得对不对,学生要能自我评价,对的强化,不对的反馈纠正,这实际上是一个推理论证的过程。完成列式计算只解决了“怎样解答”的问题,而推理论证是解决“为什么这样解答”的问题。然而低年级学生不善于从已知量向未知量转化,有时又受生活经验的制约无法检验明显的错误。因此,一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如联系实际法、问题条件转换法和另解法等。还可以先由师生共同完成,然后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最后发展成学生独立完成。
总之,小学应用题教学是学生巩固和应用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从应用题教学的发展来看,教师应着重于对应用题整体结构,教学方法的研究,针对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独立动手、动脑、讨论和实践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多层次地培养学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应用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得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应用题的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好小学应用题的教学。
[关键词]应用题;解题;能力;教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一直以来,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应用题教学,并把它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以及各方面的原因,应用题的解题总是有点欠缺,所得到的结果是学生学得枯燥,思维定势模式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而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形成兴趣、掌握方法、训练思路较为重要的阶段。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训练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技巧、方法,增强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心。现在,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应用题教学,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要怎样做才能提高低年级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一、创设愉快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因此,教师在应用题的启蒙教学中,必须重视利用挂图、实物、多媒体动画等音像素材创设愉快情境,让应用题中所叙述的人、事、物更加形象直观,使应用题中所隐藏的数量关系更加容易理解和把握,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兴趣倍增。另外,课堂应创设愉快、轻松的学习情境,教师可让学生多准备一些小棒、简单的几何图形等,组织学生利用所准备的材料,根据演示的画面,自己动手亲自摆一摆,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真正理解“把两部分合起来”和“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的含义,学会列算式解答加减法应用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减缓学生理解问题的难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重视对简单应用题的教学
小学应用题的知识结构是多方位的。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应用题构成的,只是它们隐蔽了题中的问题,没有形成独立的简单应用题。因此,必须抓好简单应用题这个教学基础。
1、从最简单的应用题入手。简单应用题按实际数量关系情况来划分大体有11种,主要集合为“加、减、乘、除”四类。加强对这四类基本应用题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掌握小学应用题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培养基本的解题思维形式,为复合应用题奠定基础。
2、题意不变,改变叙述方式的训练。如:在教学简单分数加减法应用题时,笔者选用了这样一道题: “有一堆黄土,上午运走了2/5吨,下午比上午多运走了1/5吨,下午运走了多少吨?”然后改述为:“上午比下午少运了1/5吨。”这样比多、比少就清楚地表示出两个量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应用题中名词、术语、概念的理解,提高理解应用题的能力。
3、线段图的训练。用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直观、形象、具体,它是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好帮手。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确定计算方法。在简单应用题中应加强这部分的训练,为今后学习用线段图分析复杂应用题打下基础。
三、重视图画应用题、图文应用题、文字应用题的衔接教学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书面语言落后于口头语言,教师在应用题的启蒙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图画应用题、图文应用题、纯文字应用题的衔接教学,抓好图画、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的转换训练。对于图画应用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然后进一步要求学生把刚才口头叙述的应用题用简单的文字与图画表示出来,为学习图文应用题奠定基础;对于图文应用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转化成表格形式的应用题,引导学生观察,重点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以逐步引导学生从表格式的应用题向纯文字表述的应用题过渡。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认识文字应用题的结构、提高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培养习惯,教会审题
对小学生来说,审读应用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而审题不准就不能很好地解答题目,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是理解题意,即审题。在教学时,教师要强调,读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
五、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训练
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楚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所以要重视教给学生联系运算意义,把应用题中叙述的情节语言转换成数学运算,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叙述。对每一道题的算法,教师都要认真说理,也要让学生去说理,使学生能够将数量关系从应用题的情节中抽象出来纳入到已有的概念中去。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通过学生操作和教师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甲数比乙数多,那么甲数就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和乙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乙数多的部分,从甲数里去掉和乙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乙数多的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这样教学使学生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清楚,掌握了一类问题的分析思路,从而避免小学生仅仅依靠对题中某些词语的臆断或盲目尝试来选择算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又初步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解更复杂的应用题打下基础。其次要重视简单应用题基本结构的教学。使学生明确简单应用题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缺少条件要补条件,缺少问题要补问题才能构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同时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教学时可以进行提问题,填条件的练习。通过训练,使学生看到相关联的两个条件能提出问题,看到一个问题一个条件就能意识到还要补充什么条件。这一训练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认识,也为今后教学复合应用题提出中间问题做准备。
六、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一道题做得对不对,学生要能自我评价,对的强化,不对的反馈纠正,这实际上是一个推理论证的过程。完成列式计算只解决了“怎样解答”的问题,而推理论证是解决“为什么这样解答”的问题。然而低年级学生不善于从已知量向未知量转化,有时又受生活经验的制约无法检验明显的错误。因此,一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如联系实际法、问题条件转换法和另解法等。还可以先由师生共同完成,然后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最后发展成学生独立完成。
总之,小学应用题教学是学生巩固和应用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从应用题教学的发展来看,教师应着重于对应用题整体结构,教学方法的研究,针对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独立动手、动脑、讨论和实践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多层次地培养学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应用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得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应用题的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好小学应用题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