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练习课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提出有关方法措施,以使动手實践切实走进小学数学练习课,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动手实践;小学数学;练习课
在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中,教师应将数学理论知识教学与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开发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知数学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帮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中不断完善自我。
一、动手实践走进数学练习课的意义分析
新时期背景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从“让学生学数学”转变为“让学生做数学”。在数学课堂练习课中,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使学生思维得以全面展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通过对相关学具的动手实践操作,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更加清晰准确,因此教师在日常数学练习课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让动手实践走进数学练习课的方法措施
(一)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具有普遍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等特点,因此通过动手实践进行数学学习成为学生极为喜欢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设计,设计充满童趣的数学练习活动,使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实践操作中,能够自主发现并探索数学知识。如在《单位换算》巩固练习时,我设计了一道按高矮顺序排排队的习题:“笑笑带来4位小朋友,可是他们都想排第一,同学们,你们能按高矮顺序给他们排排队吗?小许80cm,小文145cm,小强1.32m,小丽0.95m。”同学们经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结果想出解决问题的几种思路:(1)单位不统一,需要化单位。可转化以“m、dm、cm”作单位。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一致认为转化以“m”作单位比较简单,因为给出4个量中,已有2个量是以“m”作单位。(2)有两种排法,既可以从高到矮排,也可以从矮到高排。这道题主要是启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巩固单位换算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充分满足,数学学习潜能得到有效开发,使学生从中感知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进而使学生学习动力得以增强,进一步实现动手实践在数学练习课中的重要作用。
(二)通过动手实践,使数学知识形象化
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化,而小学生思维形式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和直观思维,因而对于许多小学生而言,数学学习较为复杂。在此,教师口述讲课远不如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理解数学知识教学效果明显。
1.概念与算理理解
小学数学中的某些概念及算理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较为抽象,学生在缺乏正确清晰的理解下,很难将其熟练运用。因此,在小学数学练习课中,概念与算理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基于此,教师可引入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切实体会,了解数学概念与数学算理。例如,在学习“长方体”这一概念时,教师可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个胡萝卜和一支小刀,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在数学练习课中将胡萝卜切成一个长方体,通过对长方体的长、宽、高、顶点和面进行动手操作与触摸,使学生对其产生清晰认知,将原本抽象化的“长方体”变得更加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公式推导
在小学数学练习课中,数学公式具有极强的概括性与抽象性,教师应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对数学公式产生深刻理解与牢固记忆,有利于学生在今后数学学习中熟练掌握与运用,帮助学生活学活用数学公式。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在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后,让学生做练习:(1)观察A、B、C三个长方形(每方格边长1厘米);(2)量出每个长方形各边的长度,算出周长,并把结果填在表里。学生在算了长方形A、B的周长后,量长方形C的边长时,90%以上的人都只量两次而不是四次,出现了a b c d,长×2 宽×2,(长 宽)×2等不同算法,学生从算法的选择中,通过归纳推理,发现了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和演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做“练习”,亲身体会如何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有机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实践等学习的全过程中,使学生能按自己的“数学现实”来学习数学,掌握学习数学的主动权。
(三)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通过培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中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学习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加强数学与生活、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学会逆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将动手实践引入课堂,通过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手、脑得到锻炼,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升数学练习课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陈礼英.让动手实践真正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4):191.
关键词:动手实践;小学数学;练习课
在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中,教师应将数学理论知识教学与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开发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知数学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帮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中不断完善自我。
一、动手实践走进数学练习课的意义分析
新时期背景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从“让学生学数学”转变为“让学生做数学”。在数学课堂练习课中,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使学生思维得以全面展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通过对相关学具的动手实践操作,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更加清晰准确,因此教师在日常数学练习课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让动手实践走进数学练习课的方法措施
(一)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具有普遍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等特点,因此通过动手实践进行数学学习成为学生极为喜欢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设计,设计充满童趣的数学练习活动,使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实践操作中,能够自主发现并探索数学知识。如在《单位换算》巩固练习时,我设计了一道按高矮顺序排排队的习题:“笑笑带来4位小朋友,可是他们都想排第一,同学们,你们能按高矮顺序给他们排排队吗?小许80cm,小文145cm,小强1.32m,小丽0.95m。”同学们经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结果想出解决问题的几种思路:(1)单位不统一,需要化单位。可转化以“m、dm、cm”作单位。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一致认为转化以“m”作单位比较简单,因为给出4个量中,已有2个量是以“m”作单位。(2)有两种排法,既可以从高到矮排,也可以从矮到高排。这道题主要是启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巩固单位换算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充分满足,数学学习潜能得到有效开发,使学生从中感知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进而使学生学习动力得以增强,进一步实现动手实践在数学练习课中的重要作用。
(二)通过动手实践,使数学知识形象化
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化,而小学生思维形式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和直观思维,因而对于许多小学生而言,数学学习较为复杂。在此,教师口述讲课远不如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理解数学知识教学效果明显。
1.概念与算理理解
小学数学中的某些概念及算理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较为抽象,学生在缺乏正确清晰的理解下,很难将其熟练运用。因此,在小学数学练习课中,概念与算理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基于此,教师可引入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切实体会,了解数学概念与数学算理。例如,在学习“长方体”这一概念时,教师可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个胡萝卜和一支小刀,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在数学练习课中将胡萝卜切成一个长方体,通过对长方体的长、宽、高、顶点和面进行动手操作与触摸,使学生对其产生清晰认知,将原本抽象化的“长方体”变得更加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公式推导
在小学数学练习课中,数学公式具有极强的概括性与抽象性,教师应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对数学公式产生深刻理解与牢固记忆,有利于学生在今后数学学习中熟练掌握与运用,帮助学生活学活用数学公式。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在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后,让学生做练习:(1)观察A、B、C三个长方形(每方格边长1厘米);(2)量出每个长方形各边的长度,算出周长,并把结果填在表里。学生在算了长方形A、B的周长后,量长方形C的边长时,90%以上的人都只量两次而不是四次,出现了a b c d,长×2 宽×2,(长 宽)×2等不同算法,学生从算法的选择中,通过归纳推理,发现了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和演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做“练习”,亲身体会如何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有机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实践等学习的全过程中,使学生能按自己的“数学现实”来学习数学,掌握学习数学的主动权。
(三)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通过培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中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学习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加强数学与生活、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学会逆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将动手实践引入课堂,通过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手、脑得到锻炼,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升数学练习课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陈礼英.让动手实践真正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4):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