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历真语文是指在以语言文字为媒介进行的学习者与文本、作者、环境等信息交互活动中说真话、写真话,表达真我的思想感情,以形成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语文素养,涵养真诚人格的过程。通过日常的语文学习活动,探索语文学习活动的必要历程,探索语文学习活动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思考学生必备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深刻认识语文学科本质,是经历真实的语文教育的应然实践路径。
关键词:真语文;真经历;真学习;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5B-0042-04
中国古人强调“诗言志”,语言文字是个人诉说心志、表情达意的工具。尊重“人”内心的思想情感,强调生命在场的语文学习经历,才能够以优秀的文化涵养学生的性情,以真实的语文经历提升学生的精神内核,以触及灵魂的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凝聚力,由此实现以文化人、以文立人的目的。观照当今语文教育生态,我们课题组提出了“经历真语文”的语文教育主张。
一、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现状
我们在深入课堂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升学压力巨大,当前的语文教学普遍追求“高效”的教育。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经历自然、经历社会的权利被剥夺,学生的身心长期以来被大量隐性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弱化了贴近语文的过程性学习经历。
(一)“假认知”:语言文字符号化
语言文字本该是鲜活的生命体,具有丰厚的生命力、强大的建构力与无限的创造力,字词句段篇语俢逻文,无一不书写着生活的气息。但是,很多学生却不会这样自然地将学到的语言文字与“我”相融合,语言文字仅仅作为僵化的、静止的、没有生命的符号记录在他们的记忆版图中,不能在需要的时候被灵动灵活地运用。这样没有被真正认知与认同的语文知识,就是虚假的符号化认知,偏离语文的本原。
(二)“假能力”:生活实践教条化
语文实践活动应该是实实在在指向生活应用的,很多同学不能学以致用,语文知识与实践能力、生活应用能力割裂现象严重。口语交际技巧头头是道,却不能根据现实情景灵活应对,遇到问题不能很好地沟通,不能准确表达自己,不能正确理解他人,难以有理有据地自信表达,难以条分缕析让人信服。
(三)“假思想”:情感体验程式化
情感体验是个性化的过程,每个自由人的精神成长和生命发展都是具有独立特征的。但是学生中往往同声现象严重,有些学生习惯以教材参考书中标准化、程式化的鉴赏语言代替自己对文章的阅读理解,以所谓的标准答案禁锢自己的思维。写作素材虚假化,空洞抒情,脱离生活中的真实,刻意拔高主题的情况比比皆是。语文学习缺少独立自由的思想,贴标签的假思想越来越多。这样的假思想,必然造成虚假人格,悖逆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二、“经历真语文”的价值取向:基于真生活、面向真世界、融入真品质
“经历真语文”是指在以语言文字为媒介进行的学习者与文本、作者、环境等信息交互活动中说真话、写真话,表达真我的思想感情,以形成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语文素养,涵养真诚人格的文道合一的过程。其主要价值取向有三:
(一)基于真实生活,让学习真正发生
生活是语文不竭的动力和鲜活的源泉,人与人、自然、社会、书本知识等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进行的交互活动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回归本原的语文学习强调让语文学习回到真实场景的生活,或者置身于模拟还原的真实场景的生活,调动学习者个体真实的生活体验,完成带有主体人的烙印的思维内化,形成主观能动又相对稳定的价值认知。这不是由书本符号到个人认知符号的过程,而是将书本符号知识经由生活经历的形象化运作处理,内化为个人生活所需要的东西,在今后相似相近的生活情境中起作用,于是成为终身“带得走”的财富。带有复杂任务、多边关系的完整性的生活事件更能有效地作用于语文学习。比如以班级的名义策划一期名著推荐活动,就可以将名著阅读鉴赏、邀请函、开场白、结束语、节目单、串词等语文知识综合在一起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亲力亲为、亲身感受,获得知识、能力、素养,再应用于实践活动。这就是一个“运用概念化知识符号—收获个性化能力素养—应用于生活实践”的“经历—素养—更好地经历”的过程。此过程中收获的个性化的能力素养具有生活的基础性,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经历类似的事情。
(二)面对真实世界,让学习尊重个性
语文学习材料包罗万象,优秀的文学、文化、文明是人類世界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但既有知识成果都是静态存在的,阅读经典,作品的思想内涵,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师和众多的参考资源中大多是有“标准化”的分析的;如果满足于从他人那里获得符号知识,也许可以暂时性应对考试,却违背了阅读经典的宗旨,关闭了学生内心真实世界的认知大门。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阅读感受也各不相同,符号知识要生长为每个人自己的东西,才能滋养我们的内心世界,提升我们的精神修为,在更久远的时空中作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经历真语文强调让学生在真实世界中学习和感知,强调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阅读理解与表达,鼓励学生融入自己的理解,把语文读厚,读出作品与“我”的联系、与“我们”的联系、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联系,将作品中的人物放在现在的时空背景中考量,将“我”代入作品的环境去体验,让真实的思想情感自然流淌出来。面对内心真实世界的阅读过程收获的就不是僵化的符号,而是生长了的内涵丰富的素养和人格。
(三)融入真诚品质,让学习涵养人格
知行合一的基础是“诚”,个体对外部世界的价值体认,个体内心的独特体验,通过“说”或“做”的方式真诚地向外界表露,才能达成言意共生、知行合一,主客观和谐统一。真正的语文学习应该是说真话、写真话,表达真实情感的活动过程。经历转化成经验,经验内化为素养,素养作用于经历,学生在这样的螺旋式上升的学习活动中经历健康自然、个性自由、独立自主的表达,不仅语文素养由内而外生发,而且必然呈现真诚的品质。真诚的语言文字环境是一个人文熏陶的环境,经历真语文是由外向内涵养真诚人格的过程,是语文活动立人的过程,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真诚是经历真语文真实、有效的生命体征,传统的听说读写也是语文学习经历,但是左耳进右耳出的“听”,口是心非的“说”,有口无心的“读”,机械模仿的“写”,因为没有学生真心的参与,没有师生触及心灵的碰撞,不能算真正的语文学习经历。
关键词:真语文;真经历;真学习;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5B-0042-04
中国古人强调“诗言志”,语言文字是个人诉说心志、表情达意的工具。尊重“人”内心的思想情感,强调生命在场的语文学习经历,才能够以优秀的文化涵养学生的性情,以真实的语文经历提升学生的精神内核,以触及灵魂的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凝聚力,由此实现以文化人、以文立人的目的。观照当今语文教育生态,我们课题组提出了“经历真语文”的语文教育主张。
一、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现状
我们在深入课堂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升学压力巨大,当前的语文教学普遍追求“高效”的教育。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经历自然、经历社会的权利被剥夺,学生的身心长期以来被大量隐性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弱化了贴近语文的过程性学习经历。
(一)“假认知”:语言文字符号化
语言文字本该是鲜活的生命体,具有丰厚的生命力、强大的建构力与无限的创造力,字词句段篇语俢逻文,无一不书写着生活的气息。但是,很多学生却不会这样自然地将学到的语言文字与“我”相融合,语言文字仅仅作为僵化的、静止的、没有生命的符号记录在他们的记忆版图中,不能在需要的时候被灵动灵活地运用。这样没有被真正认知与认同的语文知识,就是虚假的符号化认知,偏离语文的本原。
(二)“假能力”:生活实践教条化
语文实践活动应该是实实在在指向生活应用的,很多同学不能学以致用,语文知识与实践能力、生活应用能力割裂现象严重。口语交际技巧头头是道,却不能根据现实情景灵活应对,遇到问题不能很好地沟通,不能准确表达自己,不能正确理解他人,难以有理有据地自信表达,难以条分缕析让人信服。
(三)“假思想”:情感体验程式化
情感体验是个性化的过程,每个自由人的精神成长和生命发展都是具有独立特征的。但是学生中往往同声现象严重,有些学生习惯以教材参考书中标准化、程式化的鉴赏语言代替自己对文章的阅读理解,以所谓的标准答案禁锢自己的思维。写作素材虚假化,空洞抒情,脱离生活中的真实,刻意拔高主题的情况比比皆是。语文学习缺少独立自由的思想,贴标签的假思想越来越多。这样的假思想,必然造成虚假人格,悖逆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二、“经历真语文”的价值取向:基于真生活、面向真世界、融入真品质
“经历真语文”是指在以语言文字为媒介进行的学习者与文本、作者、环境等信息交互活动中说真话、写真话,表达真我的思想感情,以形成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语文素养,涵养真诚人格的文道合一的过程。其主要价值取向有三:
(一)基于真实生活,让学习真正发生
生活是语文不竭的动力和鲜活的源泉,人与人、自然、社会、书本知识等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进行的交互活动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回归本原的语文学习强调让语文学习回到真实场景的生活,或者置身于模拟还原的真实场景的生活,调动学习者个体真实的生活体验,完成带有主体人的烙印的思维内化,形成主观能动又相对稳定的价值认知。这不是由书本符号到个人认知符号的过程,而是将书本符号知识经由生活经历的形象化运作处理,内化为个人生活所需要的东西,在今后相似相近的生活情境中起作用,于是成为终身“带得走”的财富。带有复杂任务、多边关系的完整性的生活事件更能有效地作用于语文学习。比如以班级的名义策划一期名著推荐活动,就可以将名著阅读鉴赏、邀请函、开场白、结束语、节目单、串词等语文知识综合在一起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亲力亲为、亲身感受,获得知识、能力、素养,再应用于实践活动。这就是一个“运用概念化知识符号—收获个性化能力素养—应用于生活实践”的“经历—素养—更好地经历”的过程。此过程中收获的个性化的能力素养具有生活的基础性,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经历类似的事情。
(二)面对真实世界,让学习尊重个性
语文学习材料包罗万象,优秀的文学、文化、文明是人類世界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但既有知识成果都是静态存在的,阅读经典,作品的思想内涵,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师和众多的参考资源中大多是有“标准化”的分析的;如果满足于从他人那里获得符号知识,也许可以暂时性应对考试,却违背了阅读经典的宗旨,关闭了学生内心真实世界的认知大门。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阅读感受也各不相同,符号知识要生长为每个人自己的东西,才能滋养我们的内心世界,提升我们的精神修为,在更久远的时空中作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经历真语文强调让学生在真实世界中学习和感知,强调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阅读理解与表达,鼓励学生融入自己的理解,把语文读厚,读出作品与“我”的联系、与“我们”的联系、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联系,将作品中的人物放在现在的时空背景中考量,将“我”代入作品的环境去体验,让真实的思想情感自然流淌出来。面对内心真实世界的阅读过程收获的就不是僵化的符号,而是生长了的内涵丰富的素养和人格。
(三)融入真诚品质,让学习涵养人格
知行合一的基础是“诚”,个体对外部世界的价值体认,个体内心的独特体验,通过“说”或“做”的方式真诚地向外界表露,才能达成言意共生、知行合一,主客观和谐统一。真正的语文学习应该是说真话、写真话,表达真实情感的活动过程。经历转化成经验,经验内化为素养,素养作用于经历,学生在这样的螺旋式上升的学习活动中经历健康自然、个性自由、独立自主的表达,不仅语文素养由内而外生发,而且必然呈现真诚的品质。真诚的语言文字环境是一个人文熏陶的环境,经历真语文是由外向内涵养真诚人格的过程,是语文活动立人的过程,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真诚是经历真语文真实、有效的生命体征,传统的听说读写也是语文学习经历,但是左耳进右耳出的“听”,口是心非的“说”,有口无心的“读”,机械模仿的“写”,因为没有学生真心的参与,没有师生触及心灵的碰撞,不能算真正的语文学习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