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职业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指出,应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找出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认识职业教育市场化的特点,并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生存方式,以确保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职业教育 市场化 归附 市场经济
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一大批高层次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创新人才,更需要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就是培养这样一大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基地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进人模式转型的新阶段,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模式转变,这是大力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必经之路。那么如何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职业教育的市场导向呢?
1.职业教育应该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标
只有促进技术人才的全面发展,才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多方面的能力,最终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学校必须深刻意识到办学过程中的功利性思想和短视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应该立即停止这种以牺牲人才培养质量换取经济效益的做法。职业学校要变革传统的“技能型”、“专才型”教学目标体系,建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学目标。新型教学目标体系应既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形成,又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我学习能力和对新事物、新知识的领悟、接受能力的培养;既关注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又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更是一个培养人的学习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过程。在职业教育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容易被忽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建设,激发动机、引导兴趣,培养情感、增强自信心,培育意志力,重视良好性格的塑造,培养全面发展、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人。
2.改革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
(1) 课程结构。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应突出一专多能的课程设置,满足继续教育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必须坚持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目标需求为原则。尤其是在学时比例上,要更加突出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主线的课程设计,重视实践性和能力的培养,要在一定程度上压缩理论课时,使专业实践及技能训练的学时,基本保持在总学时的50%左右。
(2)教学模式。通过学校与社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两个轨道对学生强化训练,“双纲”施教。采用“双轨”并进的办法强化技能训练。实施弹性学制,提前满足毕业学分的学生可提前参加社会实践 ;对有实际需要的学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参加培训获得所学专业相关社会认可的等级技能证书,或通过社会自考课程,申请免修相关课程或者得到奖励学分,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得到沟通,职业教育纳人学习化社会的大教育之中。
3.打破固有的招生模式和积极扩大就业渠道
招生与就业是职业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要在就业模式上实行“两条腿”走路。职业学校应从第三产业着手,开发相应的专业,为当地经济服务。同时,积极与制造、加工业发达地区的学校进行联合办学,大力开拓学生就业渠道.办出就业特色,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同时打破固有的招生模式,扩大招生现象。应面向全社会招收不同学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员,对他们进行长期或短期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项或多项实用技术并能很快就业。调查显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85%的无技术等级的求职者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源。同时要加强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虽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其成效仍然是制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快完善法律规章,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义务,依法加强对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保护工作。加强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学生实训备案制度,为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的对接提供健康的制度环境,促进工学结合教学培训活动的正常开展,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4.职业教育要突出创新教育
(1)教学计划开发突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不断追求知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高职专业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课堂教学注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
(2)教材编写体现创新性。教材编写时突出介绍技术发展方向和发展态势,及时补充最新的科学知识,介绍相关前沿科学情况。
(3)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新方法。教师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根本。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实行以专职为骨干,兼职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对聘请教师实行分级管理,对教学水平较高、能力强的专业基础课教师实行长聘(3-5年),与校内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对教学能力、水平一般,又不是重点课、专业课的教帅实行中聘、短聘,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学校鼓励教师一专多能,采取定期选送培训、教师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专职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满足教学多元化的需要。
[关键词]职业教育 市场化 归附 市场经济
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一大批高层次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创新人才,更需要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就是培养这样一大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基地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进人模式转型的新阶段,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模式转变,这是大力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必经之路。那么如何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职业教育的市场导向呢?
1.职业教育应该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标
只有促进技术人才的全面发展,才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多方面的能力,最终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学校必须深刻意识到办学过程中的功利性思想和短视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应该立即停止这种以牺牲人才培养质量换取经济效益的做法。职业学校要变革传统的“技能型”、“专才型”教学目标体系,建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学目标。新型教学目标体系应既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形成,又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我学习能力和对新事物、新知识的领悟、接受能力的培养;既关注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又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更是一个培养人的学习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过程。在职业教育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容易被忽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建设,激发动机、引导兴趣,培养情感、增强自信心,培育意志力,重视良好性格的塑造,培养全面发展、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人。
2.改革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
(1) 课程结构。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应突出一专多能的课程设置,满足继续教育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必须坚持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目标需求为原则。尤其是在学时比例上,要更加突出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主线的课程设计,重视实践性和能力的培养,要在一定程度上压缩理论课时,使专业实践及技能训练的学时,基本保持在总学时的50%左右。
(2)教学模式。通过学校与社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两个轨道对学生强化训练,“双纲”施教。采用“双轨”并进的办法强化技能训练。实施弹性学制,提前满足毕业学分的学生可提前参加社会实践 ;对有实际需要的学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参加培训获得所学专业相关社会认可的等级技能证书,或通过社会自考课程,申请免修相关课程或者得到奖励学分,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得到沟通,职业教育纳人学习化社会的大教育之中。
3.打破固有的招生模式和积极扩大就业渠道
招生与就业是职业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要在就业模式上实行“两条腿”走路。职业学校应从第三产业着手,开发相应的专业,为当地经济服务。同时,积极与制造、加工业发达地区的学校进行联合办学,大力开拓学生就业渠道.办出就业特色,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同时打破固有的招生模式,扩大招生现象。应面向全社会招收不同学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员,对他们进行长期或短期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项或多项实用技术并能很快就业。调查显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85%的无技术等级的求职者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源。同时要加强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虽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其成效仍然是制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快完善法律规章,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义务,依法加强对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保护工作。加强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学生实训备案制度,为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的对接提供健康的制度环境,促进工学结合教学培训活动的正常开展,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4.职业教育要突出创新教育
(1)教学计划开发突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不断追求知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高职专业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课堂教学注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
(2)教材编写体现创新性。教材编写时突出介绍技术发展方向和发展态势,及时补充最新的科学知识,介绍相关前沿科学情况。
(3)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新方法。教师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根本。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实行以专职为骨干,兼职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对聘请教师实行分级管理,对教学水平较高、能力强的专业基础课教师实行长聘(3-5年),与校内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对教学能力、水平一般,又不是重点课、专业课的教帅实行中聘、短聘,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学校鼓励教师一专多能,采取定期选送培训、教师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专职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满足教学多元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