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开始走向小学课堂。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信息技术教师关注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应像其他学科一样,要把学校德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接受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成功,反之,陋习会侵蚀一个人的灵魂。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好的习惯常常能够使人受益终生,坏的习惯则往往使人深陷泥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日积月累中受到教育,形成习惯。信息技术课,同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阵地之一。
我觉得在信息技术课养成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渗透:
一、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上机习惯的养成
我长期教育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把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不要随便删除机器上的文件,不要在机房吃零食和乱扔垃圾等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有的学生上课总爱乱敲击键盘,更有极个别学生有经常拖拽鼠标,乱按按钮等现象,我结合机房记录,将发现的学生姓名记录下来,并让他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还让同学互相监督。教学过程中,我不但用正确的操作方法、良好的卫生习惯、循循善诱的辅导对学生进行示范,还严格要求每个学生做好几件事情:保持正确的坐姿、按照正确的方法开、关机,下课的时候摆好键盘、鼠标和凳子,保持自己座位周围的卫生,使整个机房随时保持一个整洁的环境。通过这些小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自己注意小节、尊重他人、做事严格认真的行为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极大的帮助。
二、课堂教学中良好习惯的培养
1.小组合作学习,共享成功喜悦
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多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与人共事的精神。使他们知道,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没有机子操作的同学能留心观看别人操作,从而取长补短。遇到不熟练的步骤时,能敢于向身边的同学赐教,身边同学要能积极帮助别人。信息技术课一人一机的格局很容易让学生互相隔离,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缺乏其他学科中的讨论气氛,完成作业后,常去玩游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对班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对他们进行自由组合和教师协调的分组,以小组为学习的基本单位,进行生生合作、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小组长负责协调,遇到困难先在小组内寻求帮助,小组自己解决不了,再向其他小组成员或教师求救。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信息素养,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表扬、欣赏他人的成果,共同分享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
2.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渗透养成教育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时时刻刻注重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如第一册教材中的画图部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画笔工具使用的同时,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美,“你还能把‘美’更好的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用画笔表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大自然的可爱和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寓美育于教学中,收到陶冶学生情操的德育作用。《插入图片》一课时,四川大地震的噩耗传来,我便将这一课设计为“我为灾区同胞祈福”。通过视频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这一事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在留言版上留下自己想对灾区同胞们说的话。既很好地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学生又受到了熏陶,增强了爱国热情,同情心。很多学生在留言版上写下了感人的话语,课后还在议论纷纷。
三、强化课堂思想品德教育
(1)教师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一方面,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另一方面,更要树立道德修养的榜样。因此,作为小学计算机教师,课堂教学以及上机指导实践操作时,必须拥有良好的习惯。例如,个别老师喜欢将用户文件建立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这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教师进行课堂演示时,尤其是保存文件时,必须注意类似问题,让学生能够于潜移默化之中养成文件分门别类的良好习惯。
(2)注重培养学生的节约和环保意识。如今很多学生没有节约意识,花起钱来大手大脚,尤其是当遇到节假日或者同学生日时,通常会买一些礼物相互赠送。并且现在的礼物越来越贵,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同学间的情誼。这就给一些条件不太好的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并且也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创新思路,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制作电子贺卡。如此一来,既能表达学生之间相互的祝愿,同时也告诉学生家长挣钱的不易。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环保方面的教育,让他们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小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个别学生喜欢输入一些诸如“某某是大坏蛋”等不严肃的内容,或者有意地将别的同学的文件及文件夹删除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作为教师首先可以在教师机上建立班级的文件夹,然后再让学生将自己的文件传到教师机上,这样就能切实有效地保护学生的文档。其次,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大讨论,向大家提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样做既影响了正常的课堂秩序,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伤害,如果别人也同样对待你,你是否愿意呢?经过讨论,同学们自然就明白了不尊重别人其实就是不尊重自己。
参考文献:
[1]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吉庆.信息技术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成功,反之,陋习会侵蚀一个人的灵魂。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好的习惯常常能够使人受益终生,坏的习惯则往往使人深陷泥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日积月累中受到教育,形成习惯。信息技术课,同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阵地之一。
我觉得在信息技术课养成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渗透:
一、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上机习惯的养成
我长期教育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把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不要随便删除机器上的文件,不要在机房吃零食和乱扔垃圾等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有的学生上课总爱乱敲击键盘,更有极个别学生有经常拖拽鼠标,乱按按钮等现象,我结合机房记录,将发现的学生姓名记录下来,并让他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还让同学互相监督。教学过程中,我不但用正确的操作方法、良好的卫生习惯、循循善诱的辅导对学生进行示范,还严格要求每个学生做好几件事情:保持正确的坐姿、按照正确的方法开、关机,下课的时候摆好键盘、鼠标和凳子,保持自己座位周围的卫生,使整个机房随时保持一个整洁的环境。通过这些小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自己注意小节、尊重他人、做事严格认真的行为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极大的帮助。
二、课堂教学中良好习惯的培养
1.小组合作学习,共享成功喜悦
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多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与人共事的精神。使他们知道,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没有机子操作的同学能留心观看别人操作,从而取长补短。遇到不熟练的步骤时,能敢于向身边的同学赐教,身边同学要能积极帮助别人。信息技术课一人一机的格局很容易让学生互相隔离,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缺乏其他学科中的讨论气氛,完成作业后,常去玩游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对班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对他们进行自由组合和教师协调的分组,以小组为学习的基本单位,进行生生合作、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小组长负责协调,遇到困难先在小组内寻求帮助,小组自己解决不了,再向其他小组成员或教师求救。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信息素养,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表扬、欣赏他人的成果,共同分享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
2.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渗透养成教育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时时刻刻注重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如第一册教材中的画图部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画笔工具使用的同时,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美,“你还能把‘美’更好的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用画笔表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大自然的可爱和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寓美育于教学中,收到陶冶学生情操的德育作用。《插入图片》一课时,四川大地震的噩耗传来,我便将这一课设计为“我为灾区同胞祈福”。通过视频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这一事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在留言版上留下自己想对灾区同胞们说的话。既很好地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学生又受到了熏陶,增强了爱国热情,同情心。很多学生在留言版上写下了感人的话语,课后还在议论纷纷。
三、强化课堂思想品德教育
(1)教师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一方面,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另一方面,更要树立道德修养的榜样。因此,作为小学计算机教师,课堂教学以及上机指导实践操作时,必须拥有良好的习惯。例如,个别老师喜欢将用户文件建立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这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教师进行课堂演示时,尤其是保存文件时,必须注意类似问题,让学生能够于潜移默化之中养成文件分门别类的良好习惯。
(2)注重培养学生的节约和环保意识。如今很多学生没有节约意识,花起钱来大手大脚,尤其是当遇到节假日或者同学生日时,通常会买一些礼物相互赠送。并且现在的礼物越来越贵,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同学间的情誼。这就给一些条件不太好的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并且也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创新思路,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制作电子贺卡。如此一来,既能表达学生之间相互的祝愿,同时也告诉学生家长挣钱的不易。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环保方面的教育,让他们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小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个别学生喜欢输入一些诸如“某某是大坏蛋”等不严肃的内容,或者有意地将别的同学的文件及文件夹删除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作为教师首先可以在教师机上建立班级的文件夹,然后再让学生将自己的文件传到教师机上,这样就能切实有效地保护学生的文档。其次,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大讨论,向大家提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样做既影响了正常的课堂秩序,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伤害,如果别人也同样对待你,你是否愿意呢?经过讨论,同学们自然就明白了不尊重别人其实就是不尊重自己。
参考文献:
[1]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吉庆.信息技术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