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做“加法”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伴儿玩手机上瘾以后,我给他总结了“三少”:睡眠少,朋友少,做家务少。以前他常跟老伙伴们聚在一起侃大山,一块逛公园散散步。现在,老伙伴们怎么喊他也不去了,一门心思宅在家里玩手机。我老伴儿姓牛,偏偏又有牛一样的犟脾气,我让他把手机放一放,多到户外活动活动,他就朝我瞪眼。
  我管不了老伴儿,就抱怨儿子,说,手机是你给的、你教的,你必须帮你爸戒“网瘾”!儿子为难地说:“犟牛您都拉不回头,我哪里有这个威严啊?不然,我把爸的手机要回来吧?”儿媳不赞成,她说,要回爸爸已经爱不释手的手机,那是不现实的,不然咱们多出几个招法试试。经过家庭会讨论,我们全家人做了具体分工。
  先是兒子出马。“解铃还须系铃人”,由他负责给老爸反复讲,这款手机有两个特別提示:一是充电时绝对不能用,不然有爆炸的危险;二是不彻底充足电不能用,不然电池会报废。不但吓唬他老爸,儿子还常常“搞破坏”,趁手机充电时,偷偷把插口拔出一点,使手机充不上电。有时候,趁他爸不在的时候拔下电源,晚些时候再插上。他爸看到手机没充上电只能去干点别的。儿子窃喜:无形之中减少了老爸上网的时间。
  接着儿媳出面。在社区工作的儿媳推荐公公担任楼长,居民常常找他问这做那,“事务缠身”,分散了他上网的精力。前不久,社区成立了一支“约走队”,儿媳花言巧语“哄”公公参加,她亲自给报了名。自从有了户外活动,手机就不那么须臾不可离开了。
  然后由我出手。老伴儿本来是家里“名厨”,玩手机后他竟然撒手不干了,我现在便想办法让他“老树开花”:炒菜的时候,我装不懂,步步请教,使他不得不暂时放下手机来帮忙;饭桌上,我唆使孩子们齐夸他的手艺好,嚷嚷“就爱吃老爸做的红烧肉”、“馋爸爸做的熘肝尖了”等,让他欲罢不能。平时做家务,我会有事没事找点事地求助他,让他搭把手,分担家务活,没有太多时间玩手机。
  全家一齐出招,三招交叉循环,短短几个月,老伴儿果然渐渐对手机不那么上瘾了!我暗喜:“犟牛不可怕,人多力量大。”
  赵大姐(35岁,公务员)
  孙子做“网管”,老爸换手机
  这天晚上,公公突然在饭桌上宣布:“今天开始我换老人机了!”他的宝贝孙子立马带头鼓起掌来:“爷爷,好样的!”并对我和他爸爸说:“您们呀,也学学爷爷,别和虚拟网络太亲近,和自己亲人太疏远!”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新闻”搞糊涂了,公公这些日子拿智能手机就像宝贝似的,天天玩得乐此不疲,怎么改变主意要重新捡起老人机用呢?
  读3年级的儿子把实情告诉了我:学校让我们写篇《我的爷爷》的作文,我请爸爸做辅导。爸爸悄悄对我说,你爷爷特别爱玩手机,不仅连辅导你作业都顾不上,而且这样下去会影响他的健康,你不妨写篇作文批评批评他。爸爸还说,要让爷爷“改邪归正”,他当儿子的说话没有力度,我这个当孙子的劝起来会特别管用。

  在他们爷俩的精心谋划下,《我的爷爷是网迷》的作文写出来了,他俩又假装无意放在桌子上,很快就被我公公看见了。公公拿起孙子的作文想检查检查,不成想,却深深刺痛了自己的心。公公说,作文里面有一句话让他特别惭愧:“我的爷爷一有空,手里准拿着手机,不是在玩游戏,就是在看小说。有时我找他帮我看作业,要喊几遍他才听见……我真希望他少玩手机,多关心我的学习。”
  公公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孙子的文章,最后落泪了。望子成龙的他,当即找孙子道歉,说“自己是不称职的爷爷”,并且告诉孙子,他决定去换个老人机。孙子没想到爷爷如此通情达理,闻过则改,忙劝爷爷:“智能手机没有错,不迷恋就行,别换老人机了。”可是公公主意已定。
  捡回老人机,公公就变了一个人,他不仅有充足时间静心辅导孙子了,而且和孙子玩得也投入,多了亲子时间。他告诉我们,“我算明白了,对网络的迷恋,从心理学上来说,是一种物质依赖。老年人退休后没有找到新的生活支撑点,只能求助于虚拟世界。老年人想走出网瘾,就该找回自己对社会、家庭的价值所在……”
  爷爷改变了,孙子感动了,他把智能手机又揣进爷爷衣兜,说:“爷爷,您还是用这个吧,能听歌,能看新闻,闷了还能玩玩游戏呢。”他还说:“不过,孙子我是您的‘网管’,不会让您像以前那样了。”爷孙俩相拥而笑,笑得那样甜蜜。
  周大伯(69岁,退休媒体工作者)
  选择“3加1”,充实又快乐
  自从孩子为家里装了无线Wi-Fi,我便利用儿子淘汰的一部智能手机上起了网。玩手机上瘾,时间长了,眼睛变得异常红,儿子赶紧陪我去了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我是用眼过度,得了结膜炎。
  病床上,我认真反思自己这段时间对手机的过度迷恋,发现自己退休以后,由于比年轻人有更多空闲时间,再加上老伴儿走了,没有人约束。因此,虽为老年人但网瘾有时甚至比年轻人还盛。
  下决心告别网瘾,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日常生活提示表”,督促自己严格坚持“3加1”的生活规律。
  “3”,是要求自己每天必做3件事。一是学习,读书看报。我到图书馆借来一批图书,每天早晨和午后各用一个小时时间读书看报,通过读书陶冶情操。二是写作,在媒体工作的时候,我是知名的“评论员”,我重新拾起自己的特长,每天上午10时左右开始读网、写东西。写作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是锻炼思维的过程,写作需要分析思考,还需要开阔视野,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当评论文章频频发表,更能给自己找到“老有所为”的成就感。三是健身。我参加了楼院的“老人走聊队”,与大家相约一起散步,边走边聊,既活动了筋骨、呼吸新鲜空气,又结交了许多朋友,多了思想和生活经验的交流。
  “1”,是要求自己每天做一项活动,比如,游公园、看展览、跳舞、唱歌、笔友聚会、钓鱼等。
  现在每天既有规定动作还有自选动作,我已经忙得不亦乐乎,哪里有时间去迷恋网络啊?当下,我们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具备“多选项”,多些选择和爱好,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其他文献
季秋之月,草木零落,众物伏蛰,气清,风暴为郎,无犯郎风,节约生冷,以防疠病。二十八日,阳气未伏,阴气既衰,宜进补养之药以生气。卦剥,剥,落也。阴道将旺,阳遒衰弱,当固精敛神。生气在申,坐卧宜向西南。  孙真人曰:“是月阴气已衰,阴气大盛,暴风时起,切忌贼邪之风以伤孔隙。勿冒风邪,无恣醉饱。宜减苦增甘,补肝益肾,助脾胃,养元和。”  ——《遵生八笺》  秋季的第三个月,天地肃杀,草木凋零,众物蛰伏,
说到“五毒俱全”,所有人都认为是贬义,用来形容某一个人时,那个人简直就是坏得没法再坏了,把他千刀万剐都不为过。其实,这是一个误传的成语,“五毒”最初指的不是什么危害社会的某些劣迹、某类人,而是五种济世良药。  最初的“五毒”是指五种主治外伤的药性猛烈之药。《周礼·天官》载:“凡疗伤,以五毒攻之。”此“五毒”,据文献记载指的是:石胆,丹沙、雄黄、礐石、慈石。这五种药材,虽说毒性较强,但药力亦猛,故也
所谓红茶菌,就是生活在红茶糖水里的一种能发酵的“菌”。菌种在适宜条件下可长大增厚,形似海蜇。  红茶菌的名称起自日本。在我国称之为“海宝”、“胃宝”,俄罗斯称之为“茶霉菌”。国外还有叫做“海蜇菌”的。50年代初,我国一位研究微生物的教授发表过题为《海宝是什么》的文章,指出这是微生物共生发酵的产物。30年后,这位教授又指出,它在我国已流传百年以上。国外出版的《红茶菌的科学分析》一书也承认红茶菌起源于
出生于1905年8月的上海寿星吴淑和,如今已108岁高龄了。老人虽然患有高血压及白内障,但精神依然矍铄,思维也十分清晰。老人出生于晚清的一个官僚家庭,因自幼聪明好学,练得一手好字,故深得祖父宠爱。1933年代,她来到上海,和当时在震旦大学任教的庞伯龙结了婚。婚后,他们生育了8个儿女,这些儿女从名牌大学毕业后,分别从事科技、教学、经济等工作,为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更使老人感到欣慰的是,她的第三代、
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和高(低)血压等心脑血管病,是困扰当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最终引起中风或心梗。这些病症不能根治,唯有吃药控制缓解病情,而无灵丹妙药可求。我从中国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受启发,发明了卓康小分子水瓶,经过临床和医学专家鉴定,注册为准字号医疗器械上市。12年来,为了观察对冠心病和高(低)血压能否治本,一直对患者承诺疗效。我发现饮用优质小分子水有治愈以上病症的宝贵功能。为了见证事实,特地邀请了新
每天上午,在上海图书馆二楼社科阅览室里,总能见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坐在书桌前伏案而读,神情专注。他就是沪上著名的“百岁读书郎”陈同年。  陈老生于1911年,期颐上寿的他,身子硬朗,步履稳健,行走不拄拐杖,爬楼不用扶手,而且思维敏捷,谈吐清晰,毫无龙钟老态。当好奇的人们问起他的养生诀窍时,他总是笑嘻嘻地说:“我没有什么养生诀窍,一切顺其自然。”他从来没有刻意去养生,而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陈老每
问过不少老夫妻,感情的状况如何?回答几乎千篇一律,大意无非就一个,都老夫老妻了,还有啥,平平淡淡呗!  可在我看来,恰恰相反,越要老来伴,就越得不平淡。  这不平淡,首先是物质上的。物质生活上的不平淡,就是不能一味甘于现状,要为了让对方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拼搏,改善现状,让物质生活更上一层楼。  当然,这样的不平淡,并不是攀比。别人有房有车,咱也得有,就算没能力,也要打肿
这是一部热情洋溢且隐含着某种预言性的作品。“热情洋溢”,是指作者在讲述故事时所深怀的激情,这种激情使书中描写的人物和事件具有了极大的感染力,它让人们发现,“在这个可怕的世界后面,还有一个令人激动的世界”。而“预言性”,则是指作者描述出一种新的历史可能性,在这个新世纪中,有一种新的民间的力量正在成长,而这种力量正在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方式解决社会的问题。这本书叫“如何改变世界”,还有个副标题:“社会企
(1)晚年生活有规律。张震将军退休后的生活颇有规律,照他自己的说法就是“一二三四”,即“一”为每日做一道高等数学题;“二”为每日早上吃两个鸡蛋;“三”为每日中午喝三杯茅台酒;“四”为每天晚饭后走四里路。  (2)长年坚持写日记。从红军时代当小参谋起,张震将军就有一个习惯,即每天坚持写日记。当天事,当天记;若工作忙,无暇记,次日必补记之。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没有间断。退休后,仍一如既往。哪怕病倒了,就
据调查,对手机的过分依赖,目前已“传染”到老年人。过度迷恋手机,不但健康受损,而且人情味也淡了。老年人天天抱着手机,减少社会活动,会诱发心理和生理疾病。对此,专家提醒,老年人应远离“网瘾”,对手机做“减法”。  怎樣帮助老年人对手机做“减法”呢?近来,社区召开了一次交流会,许多居民介绍了“高招”。  于阿姨(70岁,退休教师)  全家齐出招,“犟牛”回了头  春节后,老伴儿拿到兒子送他的生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