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尺度。本文通过系统研究,以新课标作为写作教学的依据与核心,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留心觀察,体验生活,加强阅读,增加积累,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尊重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和个性化的语言,注意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表达生活,并且大胆表达有特点,有创意的感受和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教学策略;引导;阅读;积累
中图分类号:H15
写作是学生们的心灵释放,是他们的内心独白,是最能展示他们个性和灵性的地方,但提起写作,不少教师感到头疼,“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烂铅笔头”成了中学生对待作文的一种真实写照。作文课上没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的只是眉头紧蹙,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不会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鲜活的素材,习作和生活脱节,成为无源之水。学生缺少个性表达,对事物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摆脱学生这些困境,笔者尝试探索,更新教学理念,寻求有效的策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从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体验生活,加强阅读,增加积累等方面,就如何进行写作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
对新课标进行研读,更新教育理念,使“写作”成为学生的另一种语文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提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习作要写自己想说的话,对人对事有自己的看法、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在学生的写作中,应该记录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上所见所闻的人、事、景、物,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描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偶然触发的联想和想象。
(一)个性表达,让灵感的花朵骄傲绽放
中学时代的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对传统观念和社会矛盾最为敏感,他们对社会、人生、生活的思考可能是多样化的,但正是这种活跃的思维,却常常使创新的火花四溅。所以要放手让学生写“放胆作文”,写其所想,写出真情实感,写出鲜活思想,写出个性色彩。
(二)丰富内容和形式,让多彩的心灵自由歌唱
1、丰富写作形式——做好写作与多媒体的结合
运用声像媒体,创设良好的习作情景,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课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感染力强、可视性强的多媒体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等智力因素,参与写作活动。
2、丰富写作内容——教师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创造性使用教材
新课标为教师在写作活动中预留了广阔的再创造的时空,提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写作内容可以更具灵活性。可以是教材内的,也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而定。
二、改变教学策略,教师做好引导
新课程理论倡导“以人为本”。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切实的做好实质的支持和参与,改变教学策略,在引导的过程中,逐渐使学生发挥自己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写作课堂的主人。
(一)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选取的都是经典课文,课文的构段方式和结构有的很有规律,用在文章中显得文章优美工整。
(二)自主评改,提高能力
1、自评自改
学生在自读作文后,经过思考,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有的还提出了不懂的问题。自我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中来,打破了教师一个人评价作文的传统作法,促进了主体性的发展。
2、互评互改
在学会了自改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互评互改,我在写作评改中,就开展了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活动,组成三人或四人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学会了欣赏别人文章的优点,针对别人的文章提出宝贵的意见。
3、集体共同评改
教师将学生的习作用多媒体出示,让全班学生读后进行评议,写出评语。课堂气氛活跃,写作文的学生可以谈自己的写作想法,其他同学可以向作者提出问题,也可以谈自己对习作的意见,作者也可以答疑,大家各抒己见。这种评价方法,挖掘学生的潜能,激活了全体学生的创造思维,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舞台,满足了学生共同参与作文评价的需要。
(三)写作的方法要自然渗透,而不是硬性要求
(四)教师拿起笔,和学生互相辉映
三、培养阅读与观察能力,注重积累写作素材
(一)培养观察能力,注重生活积累
少年观察力的发展规律一般趋势是:由无意识、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再向自觉性、稳定性、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并逐步形成全面深刻的、细致的观察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出适当的引导,所以教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将学生的观察力培养起来。教师应了解学生观察力的发展规律,积极的引导,并传授他们提高观察力的方法,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二)培养阅读能力
1、要加强课内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加以想象,在想象后表达,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课堂上可以实现比翼双飞,和谐共进。另外,课本是摘抄的首选材料,指导学生摘抄课本中的好词、好句、好文,既可以复习字词的书写,还可以让他们体会到课文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只有学好语文,才能写好作文。
2、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古今中外许多文化名人在谈到自己步入文坛的经历时,无不谈到正是学生时代大量的阅读使自己爱上了语文,从大量阅读中汲取了养料,充实了自己。“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是他们的共同认识。可见,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语文写作能力,“读”这一关确实不可少。作为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去认识世界、感悟人生,揣摩文章的思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这不失为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条好途径。这样,不仅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文学修养,更主要的是他们获得了丰富的语言积累,为他们的写作仓库中增添了一点“米”。
写作是充满创新性的心智活动,属于精神生产。物质生产可以重复别人的产生品,可以按照一定的模式批量生产。写作则不然,写作是脑力劳动,而且是个体单位的脑力劳动,它只能依循人的主体思维去活动,去创造。所以写作教学尤其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养成创新习惯,获得创新体会。要更深层次的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写作,再充分发挥教师引导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让学生对身边的事和物多看,多听,多想,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帮助学生拓展写作的话题,定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写作;教学策略;引导;阅读;积累
中图分类号:H15
写作是学生们的心灵释放,是他们的内心独白,是最能展示他们个性和灵性的地方,但提起写作,不少教师感到头疼,“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烂铅笔头”成了中学生对待作文的一种真实写照。作文课上没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的只是眉头紧蹙,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不会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鲜活的素材,习作和生活脱节,成为无源之水。学生缺少个性表达,对事物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摆脱学生这些困境,笔者尝试探索,更新教学理念,寻求有效的策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从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体验生活,加强阅读,增加积累等方面,就如何进行写作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
对新课标进行研读,更新教育理念,使“写作”成为学生的另一种语文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提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习作要写自己想说的话,对人对事有自己的看法、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在学生的写作中,应该记录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上所见所闻的人、事、景、物,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描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偶然触发的联想和想象。
(一)个性表达,让灵感的花朵骄傲绽放
中学时代的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对传统观念和社会矛盾最为敏感,他们对社会、人生、生活的思考可能是多样化的,但正是这种活跃的思维,却常常使创新的火花四溅。所以要放手让学生写“放胆作文”,写其所想,写出真情实感,写出鲜活思想,写出个性色彩。
(二)丰富内容和形式,让多彩的心灵自由歌唱
1、丰富写作形式——做好写作与多媒体的结合
运用声像媒体,创设良好的习作情景,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课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感染力强、可视性强的多媒体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等智力因素,参与写作活动。
2、丰富写作内容——教师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创造性使用教材
新课标为教师在写作活动中预留了广阔的再创造的时空,提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写作内容可以更具灵活性。可以是教材内的,也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而定。
二、改变教学策略,教师做好引导
新课程理论倡导“以人为本”。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切实的做好实质的支持和参与,改变教学策略,在引导的过程中,逐渐使学生发挥自己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写作课堂的主人。
(一)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选取的都是经典课文,课文的构段方式和结构有的很有规律,用在文章中显得文章优美工整。
(二)自主评改,提高能力
1、自评自改
学生在自读作文后,经过思考,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有的还提出了不懂的问题。自我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中来,打破了教师一个人评价作文的传统作法,促进了主体性的发展。
2、互评互改
在学会了自改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互评互改,我在写作评改中,就开展了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活动,组成三人或四人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学会了欣赏别人文章的优点,针对别人的文章提出宝贵的意见。
3、集体共同评改
教师将学生的习作用多媒体出示,让全班学生读后进行评议,写出评语。课堂气氛活跃,写作文的学生可以谈自己的写作想法,其他同学可以向作者提出问题,也可以谈自己对习作的意见,作者也可以答疑,大家各抒己见。这种评价方法,挖掘学生的潜能,激活了全体学生的创造思维,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舞台,满足了学生共同参与作文评价的需要。
(三)写作的方法要自然渗透,而不是硬性要求
(四)教师拿起笔,和学生互相辉映
三、培养阅读与观察能力,注重积累写作素材
(一)培养观察能力,注重生活积累
少年观察力的发展规律一般趋势是:由无意识、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再向自觉性、稳定性、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并逐步形成全面深刻的、细致的观察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出适当的引导,所以教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将学生的观察力培养起来。教师应了解学生观察力的发展规律,积极的引导,并传授他们提高观察力的方法,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二)培养阅读能力
1、要加强课内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加以想象,在想象后表达,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课堂上可以实现比翼双飞,和谐共进。另外,课本是摘抄的首选材料,指导学生摘抄课本中的好词、好句、好文,既可以复习字词的书写,还可以让他们体会到课文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只有学好语文,才能写好作文。
2、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古今中外许多文化名人在谈到自己步入文坛的经历时,无不谈到正是学生时代大量的阅读使自己爱上了语文,从大量阅读中汲取了养料,充实了自己。“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是他们的共同认识。可见,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语文写作能力,“读”这一关确实不可少。作为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去认识世界、感悟人生,揣摩文章的思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这不失为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条好途径。这样,不仅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文学修养,更主要的是他们获得了丰富的语言积累,为他们的写作仓库中增添了一点“米”。
写作是充满创新性的心智活动,属于精神生产。物质生产可以重复别人的产生品,可以按照一定的模式批量生产。写作则不然,写作是脑力劳动,而且是个体单位的脑力劳动,它只能依循人的主体思维去活动,去创造。所以写作教学尤其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养成创新习惯,获得创新体会。要更深层次的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写作,再充分发挥教师引导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让学生对身边的事和物多看,多听,多想,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帮助学生拓展写作的话题,定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