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紧随时代的脚步 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开端,也是他们打好学习基础、培养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可以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学习与生活当中,这种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师就应该在教学当中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阅读在语文试卷中占有很多分值, 因此阅读教学一直是家长和学校关心的重点。 阅读对于学生来说也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可以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真正实现以读促写。因此本文对教师强化小学生语文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所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作用
第一,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内在。 大量的阅读可以拓 宽学生的知识面, 让他们掌握不同领域的知识, 实现全面发 展。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阅读书籍可以帮助他们完善自我,丰 富自己的内在,在阅读中感悟人生的真理。 第二,以读促写,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很多学生都害怕写作,主要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积累,日常阅读量很少,因此,教师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教材中的阅读进行仿写和续写,以此锻炼写作能力,实现以读促写。 第三,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积累经验,形成健全的人格, 这对其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应该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快 乐,吸取不同的精神和文化,形成好的品质,从而健康成长。 第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而阅读教学正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要对阅读文章进行理解和赏析,还要掌握阅读技巧和写作手法, 因此不断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强化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1.改变教学思想,转换学习主导地位
教师是学生运用科学快捷的方法进行学习的引路人,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学生自身。所以,对于一些主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应该进行改变,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是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再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学生才能在之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提高效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学时先向学生做出一定介绍,通过这个介绍引出一些问题,采用这种“抛砖引玉”的方法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也学会自我思考。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将课文大概内容讲解给学生,然后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小蝌蚪找不到妈妈。由于青蛙幼年时期与长大后相貌大不相同,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之后再将答案公布出来。再者,教师还可以根据这个答案对学生进行提问:还有什么动物也跟小蝌蚪一样需要找到自己的妈妈?这种提问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多进行独立思考,不仅可以让学生不再被动接受,更让学生在阅读时利用这种独立思考学会阅读,学会找到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课堂的学习气氛也变得活跃,学生更加投入课堂当中,集中注意力。
2.正确阅读课外书籍,提升阅读能力
语文教材当中的阅读材料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来说还远远不够,语文课堂也只有几十分钟的时间,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外活动安排中让学生去接触一些课外书籍,感受不同于课本中的内容,同时也增大阅读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基础,为学生找到有帮助的书籍,若是这些书籍学生都无法理解,反倒可能会导致学生对阅读产生厌倦心理。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根据课文的描写,学生了解到当时中国抗日是多么的艰难险阻,当时的中国人民是在怎样的环境中艰难前进。抗日题材故事,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很容易阅读理解,并且对学生也很具有阅读吸引力,学生在阅读中仿佛自己就是主人公,在当时惊险的状态下四处逃散,这种故事非常生动。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去阅读一些类似于课文的这种文章,比如《小交通员潘冬子》,这也是发生在抗战时期的故事,相信学生在阅读之后不仅可以体会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利用教学设施,开阔学生思维
学生在阅读初期对文字的理解相对直观的动态视频不生动也不充分,那么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设施为学生播放一些音频视频,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进而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开阔思维。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这一寓言故事时,由于寓言故事并没有那么具有现实性,学生也不能很好地进行想象,如果把寓言故事用动态视频表现出来,学生就可以直观地感受故事,不仅可以播放这一寓言故事,也可以去搜索其他的寓言故事,比如《狐假虎威》《揠苗助长》。通过播放动画视频这种直观的感受方式,学生可以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并且相比较而言,教师简单的口头描述就顯得比较无趣,播放动画视频,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侧重阅读教学,在阅 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首先应该正确认识阅读的作 用,之后再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寻找课外阅读资源,为学生筛选合适的阅读文章,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改变过去的单一式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发现阅读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安宗慧.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分析[J].才智,2020(20):161-162.
[2]马彦霞.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19):71-72.
[3]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283-28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阅读在语文试卷中占有很多分值, 因此阅读教学一直是家长和学校关心的重点。 阅读对于学生来说也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可以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真正实现以读促写。因此本文对教师强化小学生语文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所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作用
第一,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内在。 大量的阅读可以拓 宽学生的知识面, 让他们掌握不同领域的知识, 实现全面发 展。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阅读书籍可以帮助他们完善自我,丰 富自己的内在,在阅读中感悟人生的真理。 第二,以读促写,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很多学生都害怕写作,主要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积累,日常阅读量很少,因此,教师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教材中的阅读进行仿写和续写,以此锻炼写作能力,实现以读促写。 第三,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积累经验,形成健全的人格, 这对其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应该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快 乐,吸取不同的精神和文化,形成好的品质,从而健康成长。 第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而阅读教学正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要对阅读文章进行理解和赏析,还要掌握阅读技巧和写作手法, 因此不断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强化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1.改变教学思想,转换学习主导地位
教师是学生运用科学快捷的方法进行学习的引路人,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学生自身。所以,对于一些主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应该进行改变,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是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再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学生才能在之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提高效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学时先向学生做出一定介绍,通过这个介绍引出一些问题,采用这种“抛砖引玉”的方法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也学会自我思考。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将课文大概内容讲解给学生,然后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小蝌蚪找不到妈妈。由于青蛙幼年时期与长大后相貌大不相同,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之后再将答案公布出来。再者,教师还可以根据这个答案对学生进行提问:还有什么动物也跟小蝌蚪一样需要找到自己的妈妈?这种提问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多进行独立思考,不仅可以让学生不再被动接受,更让学生在阅读时利用这种独立思考学会阅读,学会找到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课堂的学习气氛也变得活跃,学生更加投入课堂当中,集中注意力。
2.正确阅读课外书籍,提升阅读能力
语文教材当中的阅读材料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来说还远远不够,语文课堂也只有几十分钟的时间,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外活动安排中让学生去接触一些课外书籍,感受不同于课本中的内容,同时也增大阅读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基础,为学生找到有帮助的书籍,若是这些书籍学生都无法理解,反倒可能会导致学生对阅读产生厌倦心理。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根据课文的描写,学生了解到当时中国抗日是多么的艰难险阻,当时的中国人民是在怎样的环境中艰难前进。抗日题材故事,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很容易阅读理解,并且对学生也很具有阅读吸引力,学生在阅读中仿佛自己就是主人公,在当时惊险的状态下四处逃散,这种故事非常生动。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去阅读一些类似于课文的这种文章,比如《小交通员潘冬子》,这也是发生在抗战时期的故事,相信学生在阅读之后不仅可以体会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利用教学设施,开阔学生思维
学生在阅读初期对文字的理解相对直观的动态视频不生动也不充分,那么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设施为学生播放一些音频视频,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进而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开阔思维。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这一寓言故事时,由于寓言故事并没有那么具有现实性,学生也不能很好地进行想象,如果把寓言故事用动态视频表现出来,学生就可以直观地感受故事,不仅可以播放这一寓言故事,也可以去搜索其他的寓言故事,比如《狐假虎威》《揠苗助长》。通过播放动画视频这种直观的感受方式,学生可以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并且相比较而言,教师简单的口头描述就顯得比较无趣,播放动画视频,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侧重阅读教学,在阅 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首先应该正确认识阅读的作 用,之后再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寻找课外阅读资源,为学生筛选合适的阅读文章,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改变过去的单一式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发现阅读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安宗慧.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分析[J].才智,2020(20):161-162.
[2]马彦霞.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19):71-72.
[3]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283-284.